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3572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 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的原因。2.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知识点一 “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搜括。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3)思想因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4)直接原因:1517 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1517 年 10 月,马丁路

2、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 ,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知识点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宗教思想(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 ,认为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3)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2.宗教仪式: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3.世俗权力(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2)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

3、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知识点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1)改革主张迅速传播,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2)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2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3)把圣经译成德文,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4)1555 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2.对欧洲: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概念阐释】1.因信称义:源自圣经 ,是基督信仰中重要的

4、一条教义,它宣扬: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 ,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 ,就得救了,这就是“因信称义”的思想。2.新教:即基督教新教,是基督教的一派,与天主教、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包括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新宗派: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随后又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更多宗派。【思维点拨】1.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2.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任何人都可以自主理解和判断圣经的含义,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5、3.“因信称义”不等同于“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修行观,适应了工商业市民阶层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沉重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结构图示】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题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史料研读史料一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 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

6、塔上攀3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史料二 教皇的代表后来沮丧地报告:“十分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 ,剩下十分之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1.史料一反映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深得民心,被人们广泛接受。是说:很短的时间宗教改革便成为德意志人谈论的主题2.史料二体现了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矛盾,马丁路德得到德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 ,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提示 理解:路德原本只是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

7、宗教改革。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影响。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说明了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德国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支持。史论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1.必要性(1)天主教会不仅控制着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括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2)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对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2.可能性(1)16 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

8、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2)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4主题 全面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史料研读史料一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必因信得生”) ,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史料二 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力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

9、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盾指向教会。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1.史料一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是因为虔诚的信仰上帝而得永生。2.史料二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形式,即“披着宗教外衣” 。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有何意义。提示 “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提示 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然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由于资本主义

10、发展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史论归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转移到个人手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 ,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5)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平等的思想。51.这幅作

11、品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 )名称: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版画时间:1618 年 5 月 23 日地点: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波希米亚王国首都布拉格情景:新教徒们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名将三名帝国官员扔出窗口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B.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背景下C.法兰西启蒙运动的高潮阶段D.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统治时期解析 据材料中“新教徒”可知与宗教改革有关,故 B 项正确。答案 B2.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 30 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 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 21 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富B.神圣罗马帝国

12、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解析 16 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掠走大量财富,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富纷纷流向罗马。答案 D3.“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 ”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 )A.购买“赎罪券” B.“信仰上帝即可得救”C.实现教会的民主化 D.虔诚信仰天主教会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教会的“因行称义”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故 B 项

13、正确。答案 B4.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 ,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 。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 ”。这种“曲解”( )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6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解析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故 C 项正确。答案 C5.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 ”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 )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B.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

14、准备解析 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 ,充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广泛,选择 C。答案 C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马丁路德)是上帝的历史工具。路德自己曾以鲜明形象的比喻做过绝妙的解释,他说,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材料二 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他只是他自己。他走他自己的路,信仰的抉择不可回避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只是为实现它而坚持斗争。正因为这样,他才如此独具一格;正因为如此,他比那些系统的理论家和历史运动的组织者更使人感到亲近;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决不能脱离他个人的道路来评

15、判他的功过。汉斯路德传(1)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所说的“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说明你的理由。材料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首先说明自己的观点,再从时代背景、马丁路德个人的角度分析理由。第(2)问,观点及原因,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评价,首先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启示,从马丁路德的精神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等方面分析。答案 (1)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上帝。不同意

16、这个观点。宗教改革是德意志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马丁路德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引领作用。(2)示例7不同意材料的观点。马丁路德虽然没有系统、明确地提出他的思想纲领和行动计划,但他的言论已经包含了他的改革主张,他也以实际行动带领和影响了更多的人参与到改革运动中。同意材料的观点。马丁路德的言论都属于他个人的内心独白,他确实没有系统地提出过思想纲领或行动计划。启示:坚定信仰;忠于自己的内心;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评价历史人物要充分考虑人物的个性等。1.9621806 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却被伏尔泰称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 。这个阶段的德国( )A.首倡了文艺复兴 B.发生了

17、宗教改革C.结束了民族分裂 D.完成了工业革命解析 宗教改革发生在 16 世纪,最早开始于德国,故 B 项正确。首倡文艺复兴的是意大利,A 项错误;德国结束民族分裂是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C 项错误;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是 20 世纪初,D 项错误。答案 B2.1517 年,为反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如图)。它的发表( )A.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B.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进入了高潮C.引发了德国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迫使教皇承认了路德派的合法地位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 1517 年教皇下命令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人们不满,马丁路德为此

18、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答案 A3.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 。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 。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 )8A.坚定信仰的引导 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会的解读 D.承认自己的无知解析 据材料可知,要将认知归于对圣经最本质的理解,将自己当做毫无思想储备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马丁路德宣扬的“因信称义” ,真的只有依靠对圣经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故 A 项正确。答案 A4.“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识,就不需要问别人”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

19、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认为信仰即可得救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建立民族教会解析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识,就不需要问别人”表明“只要信仰上帝,不用任何中介” ,这符合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主张,故 B 项正确。答案 B5.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解析 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 ,宗教改革之后是“因信称义” ,图片显示了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及灵魂自救途径发生了转变,故 B 项正确。答案 B6.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

20、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解析 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正确提取马丁路德的观点,另一方面要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理解其观点。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社会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的社会运动,马丁路德主张加强世俗统治者的权力,这符合西欧社会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需要。民族意识的增强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了威胁。答案 D7.王阳明与马丁路德生活在同一时期,但二者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这里的“历史作用”主要指(

21、 )9A.促进思想解放 B.破除既定权威C.强化主体意识 D.推动社会转型解析 马丁路德生活在欧洲资本主义崛起的时代,他提出新教理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推动了社会转型,王阳明的心学实质上仍然是维护封建道统,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D8.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

22、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解析 题干材料有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俭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答案 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圣经与上帝在西方人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从生到死都在基督教影响之下。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当一个人被认定为“异端”时,便会受到许多酷刑的折磨。例如,一个叫托马斯萨默的商人被抓住私藏德意志新教领袖马丁路德的著作,最后被乱石砸死。摘编自丹尼尔迪尔人类酷刑史材料二 这福音(圣经的组

23、成部分之一,被认为是上帝的原始话语)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摘编自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基督教的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人的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天主教的地位、对财富的追求、对民众的控制与掠夺等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其核心主张即可。10答案 (1)特征:成为控制和禁锢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工具;追求“权力”和“金钱” ,成为教会窃取财富、维护权威的工具;从精神上控制、从物质上搜刮民众。(2)不同: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 ;路德则主张“因信称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