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93621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历史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中考历史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中考历史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中考历史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中考历史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十六单元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过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阶段特征是战后繁荣,原因是:A 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20 世纪 70年代阶段特征是危机与调整,原因是:A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 B受经济危机严重打击 C通货膨胀,债务沉重,80 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20 世纪 90年代阶段特征是新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原因是:A 改革社会经济 B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

2、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C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2)总特点发展过程:起伏变化大,呈周期性变化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前列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3)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主要原因: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4)启示必须不断改革,完善社会制度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2欧洲联盟的建立(1)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原因: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 B西欧国家发挥了

3、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取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C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表现:A20 世纪 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基本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 B20世纪50年代到 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2(2)欧洲联盟目的:A 为振兴经济(根本原因)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B不想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发展欧洲的独立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建立:A20 世纪 60年代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 B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表现:A 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B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C欧盟还力求

4、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性质: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调整:A 至 2013年共有成员国 28个(2013 年克罗地亚加入)B2016 年 6月,英国全民公投支持脱欧派获胜,英国将脱离欧盟 C2017年 3月,英国女王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启动“脱欧”程序发展趋势: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甚至军事联合作用:A 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B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仿效发展。3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1)原因外因:A 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

5、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大量的军事订货)B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内因:A 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B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2)发展概况20 世纪 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41975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慢20 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国际地位得到加强20 世纪七八十年代3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6、4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1)相同点: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科技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2)不同点:美国自 19世纪末就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经济大国,经济基础雄厚;欧洲饱受战火摧残,起点较低;日本通过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众多封建因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西欧各国走上经济联合道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备,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3)借鉴: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

7、与创新5大国崛起美国崛起的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强大的前提条件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必要条件不断改革和创新是国家强大的不竭动力抓住机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尊重人才结合国情不断调整政策促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主要因素: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思想解放(如文艺复兴运动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影响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制度创新(如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民主共和制),法律保障(民主法制),科技创新(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深远)。对英国崛起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我国

8、可以从大国崛起中获得的启示: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的成果,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走自主伴创新之路;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历第十七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4(1)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概况:19531964 年,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一些改革措施(重点在农业领域),60 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 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改革失败。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

9、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戈尔巴乔夫改革概况:1985 年,戈尔巴乔夫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20 世纪 80年代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结果导致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否定了共产党的领导,激化了苏联内部矛盾,直接导致苏联解体。(3)匈牙利的改革(1)背景:照搬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总结了“匈牙利事件”的原因和教训,改革势在必行。(

10、2)领导者:1956 年,卡达尔进行改革。(3)内容: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4)影响: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未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2苏联解体(1991 年底)(1)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矛盾和问题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未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苏联改革导致了国家解体(2)实质:

11、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5(3)影响: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4)认识: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它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苏联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挫折。在东方,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的制定要适合本国的国情;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重视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警惕西方“和平演变”策略。3中苏改革成败的原因及启示(1)根本原因:苏联的改革失败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没有从

12、根本上得到纠正中国的改革成功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突破了斯大林模式(2)启示: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第十八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印巴分治和印度的成就二战后初期,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印巴分治是印巴矛盾的根源)。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尼赫鲁任印度第一任总统。1956 年巴基斯坦共和国成立。成就: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业和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就

13、卓著。2非洲民族独立浪潮1952 年埃及独立;1956 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60 年非洲有 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 年 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3中东问题(1)中东问题的由来6巴勒斯坦地区在历史上先后是古代犹太人、阿拉伯人的栖息地(巴勒斯坦地区曾经是古代犹太人栖息地。7 世纪,巴勒斯坦地区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阿拉伯人居住此地至今已 1300年历史)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成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1948 年以色列国(犹太人)成立,导致第一次

14、中东战争;19481973年先后发生四次中东战争。(2)出现原因地理因素: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列强必争之地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加上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定为“圣城”,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对珍贵的水资源争夺加剧了冲突大国插手中东事务(外部因素)。(4)关键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巴以冲突的关键是领土争端。(5)社会特征动荡不安,战火频繁第十九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冷战政策(1)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15、。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2)原因:二战后,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发生显著改变,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的称霸计划受阻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战后人心思定,要求和平是主流(3)序幕:1946 年 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共的“铁幕演说”(4)表现:政治上:1947 年 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1947 年提出,也叫“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

16、门户,控制西欧);军事上 1949年 5月成立北大西7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性质是军事组织同盟)。(4)结束: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2二战以来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1)美苏争霸20世纪 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过程:20 世纪 5060年代:A 特征美国占优势 B典型事件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准备在古巴部署导弹,被美国发现,美国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后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撤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C 原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20 世纪 70年代:A 特征达到高潮,苏攻美守 B典型事件美国从越南撤军;苏联把中东、

17、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对象,1979 年 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中美关系正常化 C原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国内经济遭到沉重打击;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20 世纪 80年代:A 特征苏联全球缓和,美国有限缓和 B典型事件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 C原因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结束: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争霸结束实质:美苏两国在实力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影响:A 对美苏: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 B对世界: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极大伤害启示:A 国际地位最

18、终是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C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科索沃战争背景: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概况:1999 年 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 月 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 名记者牺牲。影响(评价):A 给南联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损害了中国主权 B以美国为首的北8约公然违背

19、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C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3)威胁、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利因素:A 经济:冷战后,大国的对抗转为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政治: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其他: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尤其是亚太地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新活力不利因素:A 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如科索沃战争、巴以冲突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二战后美国一直想

20、称霸世界,“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冷战”后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C恐怖主义的威胁与核武器的扩散。如 2001年的 911事件 D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不少国家经济由衰退现象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年 1月 1日,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宗旨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2001年 11月。中国加入 WTO的原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等

2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能体现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1)概念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与信息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自由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2)背景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9(3)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4)影响积极影响:A 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

22、根据自己需要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B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C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不仅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也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引起了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新问题)消极影响: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表现在:A 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展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B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加大(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5)

2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A2001 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会议 B2001年加入 WTO(6)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全球化的起步);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抢战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紧殖民扩张,奴役当地人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20 世纪 90年代以来,在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5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瓦解10(1)背景: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B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2)形成: 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正式形成,成为两级格局中的一极;1955 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条约组织成立。

25、北约、华约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战后世界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 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3)瓦解:(1989 年东欧剧变)1991 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4)影响: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违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5)启示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热爱和平;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6

26、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1)背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3)特点:世界总体走向缓和,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加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4)决定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作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5)影响: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

27、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6)中国的应对措施:根本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实力积极参与国际事11务,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任的大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7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的措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提升综合国力,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等。8为构建和谐世界,当今国与国之间应这样相处: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守国际公约,做负责任的国家;求同存异,加强互信,加强合作,良性互动;维护和平,发

28、展友好关系;抵制军国主义、霸权主义、战争等。9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认识:国家稳定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国际和平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等。10在 20世纪,国际格局三次重大变动:一战结束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20 世纪 90 年代,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是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面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中国应该这样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11为“

29、充当世界宪兵”,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分别采取的措施:欧洲:“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等。亚洲: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12对当今世界局势的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曲折漫长,“和平与发展”仍是当机时代的主题国际社会的互助合作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13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二十单元 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源于美国,发展于 20世纪 70年代)(2)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30、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3)核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目前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如多利羊。12(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领域的成就)(4)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5)动力与能源:核动力(核能)等(6)特点: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突出特点),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

31、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7)影响:积极:A 生产力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B 经济结构方面: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C 经济格局方面: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D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微信,扫二维码,QQ聊天已成为一种时尚),促进了价值观念的转变)(消极:A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 B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病毒 C其它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8)启示:第三次科技革命

32、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2中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赶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促进了中国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科技成就硕果累累: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863 计划”的实施等3美国的悲剧20 世纪美国作家德莱塞的著名长篇小说,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4格尔尼卡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 193

3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创作,它是 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5好莱坞与奥斯卡金像奖美国的好莱坞是世界最著名的影城,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13奥斯卡金像奖(正式名称叫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电影奖。6“科技改变生活”的辩论赛 正方:科技之福;反方:科技之祸。正方: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家用电器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用核能发电造福人类。反方:汽车的使用带来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犯罪。原子武器带来了巨大的杀伤力,给人类带来了威胁。7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3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等。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勤奋、善思的精神品质。8对 “科 技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的 认 识 :科技既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文明;科技一方面能改变众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如果应用不当、安保不当等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高科技犯罪问题(网络“黑客”)、能源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9人类文明为世界各国共享的实例: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

35、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成了世界文化的魂宝;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它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10计算机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计算机的应用如网络技术能进行远距离,高速度的信息交流,大大缩短了全球空间,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计算机的应用改善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社会交往等。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也对人类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如电子垃圾污染环境,信息泛滥,虚拟社会让人沉迷等11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家创立的科学理论为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打下基础科学家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

36、长的第一要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2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应该这样做“环保卫士”: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生活,全面提高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1413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的条件是市场、 资金 、 劳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煤炭成为重要的能源,第二工业革命出现的新能源是电(力、能)和石油。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能源是原子能(核能)、生物能、太阳能、天然气、潮汐能等。14资源利用建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进行可替代品的再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建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加强国际合

37、作。15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建议:深化改革,消除影响人才创新的思想障碍,重视人才,建立促进人才成长的制度、体制。16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技进步能改变各国的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17科技进步与全球化的关系:科技进步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推动了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18应如何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19学生如何应对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善于动手实践;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