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专项训练.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93680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专项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专项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专项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专项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专项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9 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一、单选题南疆策勒恰哈桥是 315 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以前旧桥极少受风沙危害。后来紧邻旧桥建设了高度、长度、宽度均大于旧桥的新桥。自恰哈新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39 月桥(路)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重要难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是( )A甲处戈壁 B乙处河谷C丙处戈壁 D丁处河谷2造成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距沙源地远近 B植被覆盖率C桥栏阻风程度 D桥梁宽度3恰哈新桥 39 月桥(路)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差 B大气运动活跃C河流水位高 D降水稀少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2读

2、图,完成下列问题。42000 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C鄂尔多斯高原 D柴达木盆地520002011 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 )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6图示天然气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变化将会(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D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美国各类运输方式按里程增长变化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别表示的运输方式是( )A河运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B河运 公路运输

3、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C铁路运输 河运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D河运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铁路运输38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美国运输方式增长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一条曲线的最高点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B新兴的运输方式可能使原有运输方式地位相对下降C随着经济的发展,河流运输、铁路运输的里程将快速增长D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使货物运输更注重提高运输质量1964 年日本东京与大阪间新干线的开通,开启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先河,目前欧洲和东亚是世界上高速铁路两大集聚区。2003 年中国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步入“高铁时代” 。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模式及其所产生的空间经

4、济影响,有 3 种抽象模式。其中,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高速铁路网络基本上以“廊道型”发展模式为主,而中国大陆高速铁路网络整体上呈现出“网络型”发展模式,但局部地区呈现出“星型”模式(城市群地区)和“廊道型”模式(如主要高速铁路线路沿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9影响高速铁路集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 B地形C矿产资源 D科技10日本、中国台湾等高速铁路采用“廊道型”模式的原因主要是( )A受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分布B受矿产分布影响,铁路多沿山脉延伸C受地势起伏较大影响,铁路多呈“之”字形D “廊道型”模式有利于各区域的紧密联系11与日本相比,我国高速铁路( )A货运量大 B发展起步早

5、C发展速度快 D通车里程短二、综合题4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 2015 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 、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1)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2)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3)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贵州省冲出“经济洼地” 、总攻“绝对贫困”的积极作用。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阿尔卑斯山地貌复杂,地势险峻,将广袤山区与苏黎世、米兰

6、、都灵等文化、经济中心相隔离。最初圣哥达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每年大约有 120 万辆重型卡车从圣哥达山区乡村呼啸而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瑞士决定兴建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隧道施工人员前后累计有数千人,耗资超过 100 亿美元,整个工程共挖掘出巨量的土石。2016 年 6 月 1 日隧道正式通车。(1)简述“最初”公路运输成为圣哥达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2)说出大量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对圣哥达山区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 。(3)分析促使瑞士决定耗费巨资兴建圣哥达隧道的原因。(4)提出合理的措施处理隧道工程挖出的大量土石。1参考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7、1图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从图可以看出,积沙主要位于新桥西道路的北侧路肩至路中央,南侧桥栏下蔓延,并且顺桥面延伸和扩展,因此,恰恰新桥的积沙主要来源于西北方向的甲处戈壁,A 正确,BCD 都错。2从图可以看出,旧桥是通风式桥栏,风沙受阻小,风沙容易穿过桥面,不易积沙;新桥是密实桥栏,通风能力差,风力大幅衰减导致积沙多,同时,两侧桥栏组成一个较闭塞的空间,阻碍了其他方向气流进入并吹走堆积的流沙,桥面积沙逐渐积累,因此,桥栏阻风程度是新旧桥积沙的主导因素,C 正确。新、旧桥距离沙源地、植被覆盖率差异非常小,A、B 错,桥梁宽度可以影响积沙量的大小,但不是新、旧桥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D 错

8、。3桥面积沙的季节变化受风力大小、大风频率、地表植被状况以及降水等因素影响。策勒风季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起沙风发生频率和输沙量夏春季高,秋冬季较少,夏春季大气运动活跃容易导致桥面积沙,B 正确。策勒地区植被覆盖率、降水的季节差异很小,不是桥面 3-9 月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A、D 错;河流水位高,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风沙活动,减少流沙,C 错。【点睛】从区域位置出发,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动力、桥面积沙的位置判断沙源地。新、旧桥桥栏的差异以及动力条件的季节差异是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4 A 5 B 6 B 【解析】【分析】考查我国典型地形区的位置及范围,了解能源产业

9、转移的原因及影响。4读图可发现,2000 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北纬 33.50,东经 107.30,接近我2国四川盆地,A 正确;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在北纬 350以北,B、C 错;柴达木盆地在 350N 以北,100 0E 以西,D 错。5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的储量丰富,勘探量越来越多。读图可知,从 20002011 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向西北迁移,迁移的原因是天然气大规模开发与利用,B 正确;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如果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生产重心会向其他方向迁移,A 错;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并未出现枯竭,C 错;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是天然气生

10、产重心向西迁移的结果,并非原因,D 错。6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重心向西北迁移,消费重心向东南迁移,这种空间距离变化会促进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耗能产业,B 正确;雾霾产生的原因很多,生产与生活燃煤、汽车尾气及建筑扬尘等等都是雾霾的主要来源,天然气的使用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雾霾,并不能解决雾霾问题,A 错;会促进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 错;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可能会加剧荒漠化问题,D 错。【点睛】第一题,部分同学可能不认真读图,依据主观经验选择“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第二题容易错选 C,认为天然气生产重心从东向西移就是因为东部地区天然气资源枯竭;第三题

11、容易错选 A,错误的原因是对雾霾产生的原因认识不清楚。7 A 8 C 【解析】【分析】考查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发展变化的原因。7读图可知,运输方式出现最早,目前里程增长小,总里程最短,可判断为运河;运输方式目前运输里程最大,说明是公路运输;运输方式发展最晚,运输里程波动增长,为航空运输;是铁路运输,A 正确。8水运运量大,速度慢,而铁路运输运输量大,且速度相对较快,更具有竞争性,所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铁路运输货物量将增加,水运的货物运输量相对减少,C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 正确。【点睛】第一题与容易判断错误,需了解美国的铁路运输虽然早于公路运输发展,但受国情、3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铁路

12、运输总里程增长缓慢。9 A 10 A 11 C 【解析】9欧洲和东亚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展高铁需求量大,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因而高速铁路集聚,A 正确;地形可以影响高铁线路布局、建设和维修成本以及空间形态,但不是集聚区分布的主要原因,B 错;现代高铁以客运为主,矿产资源对高铁集聚区的形成影响很小,C 错;科技决定高铁的发展,而不是集聚区的分布,D 错。10高速铁路网络的扩展和空间效应受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要素等综合影响,其中,自然条件影响高速铁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从而影响高速铁路的布局;日本、台湾均多山,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人口、城市群多分布于沿海平原,多呈条带状分布,受交通需求的影响,高速

13、铁路采用廊道型连接各个城市,A 正确。现代高铁以客运为主,受矿产资源分布影响小,B 错;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快,在崎岖地形出可以通过桥梁、隧道技术降低坡度,线路比较平直不呈之字型,C 错;“廊道型”模式只有利于沿线地区的联系,D 错。11中国高铁是客运工具,中国高铁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快、通航里程长,C 正确,A、B、D 错;【点睛】世界高速铁路集聚区分布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自然条件会影响高速铁路布局。12(1)线路分布比较均衡;交织形成网络;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2)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涵洞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

14、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3)高速公路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贵州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带),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利于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与科技,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脱贫扶贫的步伐,走向小康社会。【解析】【分析】本题以贵州省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4的布局特点,从图中读取,从总体分布特点、空间形态方面思考;从自然条件角度去分析比平原地区造价高的原因;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贵州省对外联系,通过与更多地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本地区社

15、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脱贫。【详解】(1)现代交通线建设中,社会经济因素已经超越自然因素成为决定因素。贵州省高速交通已经实现县县通,据图可知,高速公路线路布局主要受城市分布的影响,总体上比较均衡;交织形成网络;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2)现代社会,自然条件并非交通线路的决定因素,但可以影响交通线路建设和维修成本。据材料知,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应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贵州省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洞涵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3)交通落

16、后导致贵州省经济长期落后,高速公路建设能够加强贵州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贵州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带)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利于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与科技,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脱贫扶贫的步伐,走向小康社会。【点睛】高速公路布局特点、高速公路对贵州省的积极影响不容易答全。13(1)圣哥达地区位于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2)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

17、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容易造成交通拥堵。(3)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交通需求量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为隧道建设提供了保障。(4)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5要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因分析以及交通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找到材料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详解】(1)结合材料,从当地地形地质条件、公路运输的优点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圣哥达地区位于

18、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适合选择公路运输。(2)环境问题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角度去思考,主要从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以及交通线路本身和运输状况等方面分析答题。重卡重量大容易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大量卡车容易造成交通拥堵。(3)从经济的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增加,资金、技术以及隧道优点等方面分析答题。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随着南北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需求量越来越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隧道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4)从废弃物的再利用、变废为宝的角度分析答题。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50525-2-82-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2-82 Cables for general applications - Cables with c.pdf DIN EN 50525-2-82-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2-82 Cables for general applications - Cables with c.pdf
  • DIN EN 50525-2-83-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2-83 Cables for general applications - Multicore cab.pdf DIN EN 50525-2-83-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2-83 Cables for general applications - Multicore cab.pdf
  • DIN EN 50525-3-11-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3-11 Cables with special fire performance - Flexible.pdf DIN EN 50525-3-11-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3-11 Cables with special fire performance - Flexible.pdf
  • DIN EN 50525-3-21-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3-21 Cables with special fire performance - Flexible.pdf DIN EN 50525-3-21-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3-21 Cables with special fire performance - Flexible.pdf
  • DIN EN 50525-3-31-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3-31 Cables with special fire performance - Single c.pdf DIN EN 50525-3-31-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3-31 Cables with special fire performance - Single c.pdf
  • DIN EN 50525-3-41-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3-41 Cables with special fire performance - Single c.pdf DIN EN 50525-3-41-2012 Electric cables - Low voltage energy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 750 V (U U) - Part 3-41 Cables with special fire performance - Single c.pdf
  • DIN EN 50526-1-2012 Railway applications - Fixed installations - D C surge arresters and voltage limiting devices - Part 1 Surge arresters German version EN 50526-1 2012《轨道交通 固定设备 .pdf DIN EN 50526-1-2012 Railway applications - Fixed installations - D C surge arresters and voltage limiting devices - Part 1 Surge arresters German version EN 50526-1 2012《轨道交通 固定设备 .pdf
  • DIN EN 50528-2011 Insulating ladders for use on or near low voltag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German version EN 50528 2010《供低压或近低压电气装置用的绝缘梯 德文版本EN 50528-2010 n n》.pdf DIN EN 50528-2011 Insulating ladders for use on or near low voltag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German version EN 50528 2010《供低压或近低压电气装置用的绝缘梯 德文版本EN 50528-2010 n n》.pdf
  • DIN EN 50529-1-2011 EMC Network Standard - Part 1 Wire-lin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ing telephone wires German version EN 50529-1 2010《EMC网络标准 第1部分 使用电话线的有线电信网络 德文版本EN 50529-.pdf DIN EN 50529-1-2011 EMC Network Standard - Part 1 Wire-lin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ing telephone wires German version EN 50529-1 2010《EMC网络标准 第1部分 使用电话线的有线电信网络 德文版本EN 50529-.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