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课件.pptx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93826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 化学用语,第一单元,PART 1,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高频考点探究,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核心透析】,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性质与变化,2.胶体性质及应用 (1)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用渗析法除去胶体中混有的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 (3)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ol。 (4)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溶于水,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 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

3、而除杂,因此常用作净水剂。,3.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判断方法,(2)熟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八化”,例1 (1)2017北京卷改编 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考查角度一 物质的分类的判断,【典例探究】,答案 (1)A,解析(1)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A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 2018全国卷 蔗糖、果糖

4、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2018全国卷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2017全国卷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2016浙江卷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2015安徽卷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2015安徽卷 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答案 (2),解析(2)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错误;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等小液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正确;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

5、 m的悬浮颗粒物,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正确;纳米铁粉与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错误;Fe(OH)3胶体为红褐色,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错误。,变式 天工开物中记载: “贱者裋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主要成分分别属于 ( ) A.糖类、蛋白质 B.糖类、油脂 C.蛋白质、纤维素 D.纤维素、油脂,答案 A,解析 其中“枲、麻、苘、葛”属于“草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属于糖类;“裘、褐、丝、绵”属于“禽兽

6、与昆虫”,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物质分类认识中的“四个误区” (1)“名不符实”的现象:纯碱(Na2CO3)是盐;干冰是固态CO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等。 (2)由同种元素组成或者组成元素质量比恒定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分子式为C4H10的化合物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物质,可能为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3) 几元酸是根据一个酸分子最多能电离产生的H+数目决定的,电离产生几个H+,该酸就是几元酸,如次磷酸(H3PO2)、CH3COOH都是一元酸。(4)酸式盐成分中一定含有氢,但盐中含有氢的不一定是酸式盐,如NaH2P

7、O2、HCOOK是正盐。,易错警示,例2 2018北京卷改编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考查角度二 化学变化的辨析,答案 B,解析甲醇制氢气,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化学是在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变化,核聚变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是化学变化,B项正确;偏二甲肼作燃料发生化学反应,C项错误;可燃冰作能源,发生化学变化,D项错误。,变式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

8、应为主的过程是 ( ) A.酒曲捣碎 B.酒曲发酵 C.高温蒸馏 D.泉水勾兑,答案 B,解析酒曲发酵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再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B正确。,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四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核裂变和核聚变均不属于化学变化。 (2)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溶液中析出NaCl晶体等均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了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的液化等。 (4)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爆炸可能是物理

9、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易错警示,常用的八种图式,【核心透析】,考点二 化学用语,【典例探究】,(2)2018全国卷节选 KIO3的化学名称是 。 2017全国卷节选 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 2016全国卷节选 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则NaClO2的化学名称为 。,答案 (1)C (2)碘酸钾 4 亚氯酸钠,化学用语应用中的易错点 (1)任何纯净物均有化学式,只有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才有分子式。SiO2、NaCl属于化学式,P4、C2H4是分子式。 (2) 球棍模型表

10、示有机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键的情况和相对空间位置;比例模型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大小比例和相对位置,两种模型若原子大小比例不同,表示的物质不同,例如CH4和 CCl4等。,易错警示,1.化学与STSE的常考点 (1)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 (2)环境保护新进展: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废旧电池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等。如消毒液(84消毒液、过氧乙酸、ClO2等),水的杀菌消毒(Cl2、漂白粉等),水的净化(明矾、Na2FeO4等)。,【核心透析】,考点三 化学与STSE 古文中的化学知识,(3)

11、新材料与新能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新进展;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4)新成果:诺贝尔奖、高新科技成果等。 2.古文中化学知识的常考点 (1) 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 (2)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基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典例探究】,考查角度一 化学与STSE,例4 2018全国卷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

12、检查,答案 D,解析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由于CO32-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油污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从而去除油污,A项正确;,例4 2018全国卷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项正确;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用Al(OH)3中和过多胃酸,生成AlCl3和H2O,C项正确;可溶性钡盐有毒,碳酸钡可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

13、)反应生成BaCl2,易引起中毒,故常用难溶于胃酸的BaSO4做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项错误。,变式 化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酶洗衣粉可以很好地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 B.从花生中提取的生物柴油与由石油炼得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 C.用石灰水或MgSO4溶液喷涂在树干上均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 D.含氟牙膏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龋齿,答案 D,解析 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加酶洗衣粉不能洗涤毛织品,A错误;通过花生提取的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乙酯,属于烃的衍生物,从石油中炼制的柴油是烃类物质,B错误

14、;石灰水能使蛋白质变性,但MgSO4溶液不能,C错误;含氟牙膏中含有Na2PO3F、NaF,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龋齿,D正确。,考查角度二 古文中的化学知识,例5 2018天津卷 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答案 A,解析 谷物酿酒,淀粉先水解生

15、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产生乙醇,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是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工业上用黏土为原料烧制瓷器,C项正确;利用乙醚作溶剂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分液等操作,D项正确。,变式 下列对文中描述内容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答案 B,解析 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A错误;由信息知“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正确;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产生“紫青烟”的原因为钾元素的焰色反应,C错误;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蒸馏,D错误。,1.2018全国卷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

16、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命题考向追踪,【历年动态】,答案 A,解析 泡沫灭火器会产生CO2和H2O,有水生成则不能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蛋白质在高温下容易变性,所以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B项正确;传统油性漆会产生污染性气体,C项正确;镁与铁构成原电池后,镁可以保护铁,D项正确。,答案 A,解析 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A项错误;依题意,根据0.1 molL-1氨水的pH为11.1,可知NH3H2O为弱电解质,B项正确;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C项正确;电解精炼铜时,阴极为铜离子的还原反

17、应,D项正确。,3.2017全国卷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答案 B,解析 由题中信息“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知,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利用砒霜受热易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提纯,B项正确。,4.2017全国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

18、C,解析 大多数糖类的通式为Cm(H2O)n,因此糖类最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脂溶性维生素D对人体钙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B项正确;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硫、磷等元素,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患各种代谢疾病,因此不宜摄入过多,D项正确。,答案 A,6.2016四川卷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答案 B,解析 氯气与水作用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从而能够杀菌消毒,

19、发生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硅胶能吸水,吸水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项符合题意;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与有色的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的缘故,发生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发生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属于绿色化学 B.使用石灰修复酸化的土壤,可减少酸雨的发生 C.用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有利于环境保护 D.将燃煤电厂、钢铁厂的烟囱造高,可减少污染物排放,答案 C,解析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源,植树造林是污染后的治理,A错误;石灰只能修复酸雨浸蚀的土壤,与酸

20、雨的发生无关,B错误;氢能、太阳能等是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烟囱造高,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变,D错误。,【2019预测】,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馒头、米饭在口腔内越嚼越甜,是因为它们含有的淀粉发生了酯化反应 B.葡萄糖和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C.用聚乳酸塑料代替聚乙烯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醛基,所以是单糖,答案 C,解析 馒头、米饭在口腔内越嚼越甜,是因为它们含有的淀粉发生了水解反应,A错误;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聚乳酸塑料可以自发降解为无毒物质,用聚乳酸塑料代替聚乙

21、烯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C正确;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所以葡萄糖属于单糖,D错误。,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硅酸钙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B.改燃煤为燃气,可以减少废气中S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发泡塑料饭盒适用于盛放微波炉加热食品,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B,解析硅酸钠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硅酸钙不溶于水,不能用于生产黏合剂,A错误;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B正确;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错误;发泡塑料饭盒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材料,不适用于盛放

22、微波炉加热食品,D错误。,2.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沟油不宜食用,但可以蒸馏提取汽油,作汽车的燃料 B.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是因为发生了中和反应 C.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后再加醋酸溶液除去 D.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的加成反应,答案 C,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甘油酯,蒸馏是一种物理过程,不能使脂肪酸甘油酯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所以不能生成汽油,A错误;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加入果汁能使蛋白质凝聚而沉淀,不是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B错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发生沉淀的转化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溶于醋酸,此处理方法合理, C正确; 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其发生了氧化反应,没有发生加成反应, 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