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专题3.10全国各省市名校名师原创卷(五).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93859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专题3.10全国各省市名校名师原创卷(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专题3.10全国各省市名校名师原创卷(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专题3.10全国各省市名校名师原创卷(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专题3.10全国各省市名校名师原创卷(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专题3.10全国各省市名校名师原创卷(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3.10 全国各省市名校名师原创卷(五)(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5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据此可知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点睛】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

2、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里;但在当时多妻(妾)制条件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冲突。25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 “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 。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 “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 “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A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 B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

3、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私营工业的日益萎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 、 亭等戳记”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 、 “市府草”等,经考证, “成市草” 、 “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2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 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 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 项错误。 28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军

4、队的顽强抵抗,有西方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 。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 。“这场战争”A进一步被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答案】D29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认为中国没有民族精神,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家族和宗族, “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 。这反映了孙中山A主张改良传统组织改善中国地位B倡导通过革命手段强化宗法制C将民族主义视为革命的中心任务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答案】

5、A【解析】孙中山认为“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家族和宗族, 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 ”,以此来解决中国当时面临的“亡国灭种之忧” ,说明孙中山主张改良传统组织来改善中国地位。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手段” ,排除 B 项;C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民族革命,没有涉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排除 D 项。30下表为某一时期重庆地区重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导致这一时期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统计项目 1937 年 1942 年3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比例 18% 58%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比例 4.4% 78%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比例 7.3% 49%A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工业

6、发展迅速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企业内迁以及政府实行战时体制D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答案】C311956 年,毛泽东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这一思想。A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B反映了“百家争鸣”的主张C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始终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答案】B【解析】1956 年,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经济需要,毛泽东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主旨,材料中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故 B 项正确。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

7、主要矛盾,故A 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自然科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属于经济领域,故 C 项错误。文革期间“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 D 项错误。32公元前 440 年,有一罗马居民损坏了隔壁家的橄榄树被告上法庭却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因为原告在法庭上把“橄榄树”表述成了“橄榄” ,而十二铜表法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受处罚。该事件4表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过于死板C审判程序有失公允D审判结果在于审判人员对法律的解读【答案】B【点睛】罗马法的特点包括: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深受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罗马法是诸法合体、私法为

8、主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罗马法还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如疑罪从无、任何人均无义务指控自己有罪、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动审判、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一目了然之事无须证明、一事不再理等等原则对现代法律制度仍然产生重大影响。33下表为 17 世纪中叶至 18 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提升情况。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17 世纪中叶 29 14 约 1000 12018

9、 世纪中叶 47 27 约 4000 20100据此可推知,当时欧洲A知识普及推进科技创新B文化素质影响科技进步C人文思潮促进政治变革D思想启蒙推动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 世纪中叶比 17 世纪中叶, “有阅读能力的人” “妇女的识字率” “出版新书”5“普通人藏书量”都有所提高,根据材料“17 世纪中叶至 18 世纪中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 17-18 世纪启蒙运动的发展,思想启蒙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故 A、B 项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出政治改革,故 C 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满分 52 分

10、。(一)必考题:共 37 分41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 19 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

11、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路上征程的。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9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 18401949 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 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16 分)【答案】 (1)原因:北美大陆移民经过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 1787 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实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纵向分权;美国建

12、国后,逐渐形成了两党制。 (9 分)(2)原因:中国传统社会巨大惯性;西方列强的长期侵略;近代中国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现代道路选择的复杂性(或“统治阶层和知识精英对现代转型认识不清” ) 。 (6 分)表现:政治上,重建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上,建立起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国营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上,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和西方现代价值,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 (10 分)642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可波罗游记是

13、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 1324 年的东方游记。书中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他在书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打开了欧洲的地理探寻欲望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15 世纪时,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如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等读过该书后,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激

14、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和冒险远航的热情。事实上,美洲大陆的发现纯属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并评述其历史影响。【答案】史实:13 世纪、14 世纪时中国和东方富庶,社会发达;欧洲人向往东方,掀起探寻东方热。 马可波罗游记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刺激了新航路开辟。评述: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和东方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好奇心和对东方的热烈向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了,揭开了近代东西方交流的序幕,为东西方的直接交流奠定了基础。 马可波罗游记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

15、天圆地方”说。欧洲众多的航海家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对 15 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12 分)7(二)选考题:15 分。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 (15 分) (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东汉末年,名士世族势力庞大,他们控制中枢与地方政权,出现数世卿相的家门,这些人又没有足够的治理才能,以致风气日薄,政令日败。几十年间,政府登记的人口,由五千六百多万减至五六百万,这些减少的人口大多出于逃避过重租赋、躲避乱世的目

16、的,荫附于豪强地主。由此,国家的赋税收入流入豪家大姓手中,而人口逃亡最严重的北方区域,正是曹操意图借以平定四方的地盘。曹操将改革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即世家大族集团。他压抑名士世族,变易选拔人才标准,淡化门第色彩,崇奖功能才术,提拔有一技之长的人。禁止世族结党连群,严刑峻法, “不避豪强” ,甚至以杀戮的手段对付孔融、杨修、祢衡等世族名士。同时严刑禁止逃亡,奖励与强迫民众内徒,推行屯田制度,促使荫附人口脱离豪强地主。屯田奠定了曹操平定北方,乃至后来魏灭蜀、晋灭吴的基础,但并不能完全禁绝人口荫附于豪家。世族名士的实力依然健在,曹操也不得不礼待名士,到了司马晋代,更是中央集权对世族集团的大

17、败退。世族集团历经数百年积淀,是一支有着雄厚政治经济基础的社会势力,在其鼎盛初期,曹操无法将其扑灭,也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颓风败俗的延续,但曹操的改革为以后南朝历代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了道路。摘编自蒙思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推行改革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评价曹操的改革。 (9 分)【答案】 (1)东汉末年世家大族把持中央与地方政权,中央集权遭到削弱;世族子弟不具备治理才能,世风日下,政治腐败;人口荫附于豪强大族,编入政府户籍的人口急剧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锐减;曹操意图统一北方乃至中国。 (6 分)(2)积极:打击世家大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人才选拔;恢

18、复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增加编入户籍的人口;为北方乃至国家统一奠定基础;为南朝加强中央集权开辟道路。局限:在世族集团鼎盛时期推行,不能将其彻底铲除;没有根本消除人口荫附的现象;世族垄断政治、中央集权弱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世风日下、政治腐败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9 分)【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曹操推行改革的原因要从当时的经济形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政治形势(东汉末年世家大族把持中央与地方政权、中央集权遭到削弱、世风日下、政治腐败)以及曹操的统一北方的雄心壮志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847 (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

19、史人物评说材料 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他首倡“二八分红” ,解决了中央机关烧炭紧张问题。在他的带领下,不少单位根据“公私合作,公私两利”的八字方针,又创造了劳力入股分红、节约分红、各单位合作、机关与群众合作、个人生产合作等组织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李富春是最早认识到“大跃进”错误的中央领导人之一。1960 年,李富春针对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提出了“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并由周恩来总理完善为后来著名的“调整、况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做出了重大贡献。1960 年 10 月,在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上,李富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其中,

20、他特别强调,要把科学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罗朝晖李富春的经济思想与科学发展观(1)根据材料,概括李富春的主要经济思想。 (6 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富春经济思想对中国革命建设的贡献。 (9 分)【答案】 (1)思想:兼顾公私利益;适时调整经济建设方针;强调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发挥主观性与实际相结合。 (6 分)(2)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改变了“大跃进”时期“左“的指导方针,为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做出了重大贡献。 (9 分)【解析】 (1)依据材料“公私合作,公私两利” 、 “1960 年,李富春针对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提出了“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为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特别强调,要把科学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可概括得出李富春主张兼顾公私利益,指出要根据实际要求适时调整经济建设方针,强调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发挥主观性与实际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