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读图10-1,回忆下列知识 (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 、 和大气水。陆地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2)由图甲可知,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水体是河流水与湖泊水、 、湖泊水与地下水。 (3)结合图甲及所学知识,说明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图10-1,海洋水,河流水与地下水,陆地水,水源相互补给,雨水(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4)图乙中左图表示 (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 补给 。 (5)图乙中右图表示 (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 补给 。 (6)各类水体的
2、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 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丰水,河流水,地下水,河流水,地下水,枯水,水位,2.自然界的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2),回忆下列知识。,图10-2,(1)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2)主要环节: , , , , , , 。 (3)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 , 表示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 ,表示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 。(填序号) (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 、 环节。 (5)人类活动对 (填序号)环节影响最大,主要表现:改变时间分配规律 ,改变空间分布规律 。 (6)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降
3、水,蒸腾,下渗,地下径流,降水,地表径流,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答案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读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统计图(图10-3,未包含南极洲),回答相关问题。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 水、 和浅层地下水。,图10-3,淡水湖泊水,水资源的分布,巴西,大洋,南美,亚,地区差异,俄罗斯,中国,简要分析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简要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答案水资源影响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
4、的效益。人类社会影响水资源: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在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利用河、湖水;在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类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还发展了海水淡化技术。,答案自然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人为原因: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导致需水量增加;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2)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图10-4),回答下列问题。结合图示信息,根据所学内容,从数量和分布特点两方面,简要说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图10-4,答案 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空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
5、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原因。简要分析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答案自然原因:华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多水带和少水带之间的过渡带,水资源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还没到来,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小。 人为原因: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本来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难以利用;等等。,答案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抽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淡化海水;人工增雨;等等。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等。,1.水
6、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列表总结如下:,核心突破,探究点一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续表),外流区既存在着海陆间循环,也存在着陆地内循环;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命题点一 水循环的环节和地理意义 1 . 2015海南卷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 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命题探究,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实现了不同类型水体的交换,维护
7、了全球的水量平衡。其中径流环节还可以挟带溶解物质和泥沙,将陆地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意义。地表和地下径流不断将陆地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而海洋水输出途径主要是水汽蒸发,故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总趋势为增加。,命题点二 水循环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 2017全国卷 图10-5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
8、)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 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图10-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湖泊的水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应大致相当,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应和年均降水量数值相当,约为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陡,水流速度快,下渗少,地下水少,实际蒸发量应最小。,(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
9、,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会使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1)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图10-6所示:图10-6,核心突破,探究点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如图10-7所示:丰水期 枯水期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
10、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和特点河流因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比较如下:,(续表),(续表),命题点一 河、湖水间相互转化及特征判断 3 .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图10-8),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 可以确定的是 (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的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的 D.湖泊与河流相通,命题探究,图10-8,D 解析 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湖泊水和河流水具有互补关系是因为其水位高低差异,该
11、关系只能说明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2)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比时间点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D 解析 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大部分时间同步变化,但时间点至之间并不同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时间点湖泊与河流水位差异比时间点的大,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命题点二 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径流量变化特征,4. 2016江苏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10-9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10-10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图10-1
12、0,图10-9,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 ,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 ,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 月份。,解析 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其径流季节变化较大。,4(或34),降水(雨水),水位季节变化大,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核心突破,探究点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命题点一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5 .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13、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命题探究,A 解析 内流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后形成的径流量相对较少,并主要以蒸发和蒸腾的形式返回大气,因而内流河流域的绿水比例相对外流河流域更大些。四条河流中,只有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所以A项正确。,(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生产性绿水是指被植物蒸腾的部分,在四个选项中,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命题点二 海水中浮游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6 . 20
14、17全国卷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10-11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图10-11,(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 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呈现递增的变化规律。,(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体营养盐 B.
15、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由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夏季长江进入汛期,河流挟带的泥沙较多,水体含沙量较大,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水体较混浊,影响太阳光的入射,不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繁殖,因此,该海域自东向西浮游植物的密度减小。因此,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体含沙量。,(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16、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浮游植物数量和密度的季节变化。与夏季相比,冬季气温低,且长江进入枯水期,河流入海流量减少,挟带入海的营养盐减少,因此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且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2016全国卷 图B10-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图B10-1,1 .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
17、淤积,B 解析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截留径流的作用。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山区下渗水量会减少,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量减少,且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减少,坡面径流会增加。由于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汇入河流,丰水期时,河流径流量更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2 .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C 解析 森林植被恢复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植被截留径流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往往降水量较大,但增加降水还需满足其他一些条件。,3 . 如果
18、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图中的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甲河一侧山坡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再下渗到透水岩层,顺着岩层倾斜方向汇入乙河,当森林植被增加,甲河一侧山坡涵养水源能力增加,汇入乙河的径流增加,汇入甲河的径流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部分降水被森林植物吸收,汇入河流的径流减少,所以河流径流总量减少。,2015全国卷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
19、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B10-2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图B10-2,4 . 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冰厚度的因素。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海域气温低于-4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海域。甲海域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海水体积巨大,受大陆冬季风影响较小,因此不易结冰;乙海域位于大陆附近,故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且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因此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5.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水结冰的因素。冰层厚度越大,区域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低于-4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当地海冰厚度最大。,6 .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利用。开采海冰资源比开采河冰资源成本更高,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