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93916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10 人体的稳态与调节1.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命题主要分布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2内环境稳态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侧重考查考生对机体各项理化指标对稳态影响的理解;血糖调节主要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作用及关系;对免疫调节的考查,侧重于对免疫过程的考查,题型多样,借助实验或结合具体实例或借助图形等。3备考时,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模型。 【知识网络】一、内环

2、境及其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2内环境稳 态 3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归纳 (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2)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的代谢产物 CO2、水、尿素等。4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总结(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 pH 的稳态。(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5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3、(1)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四大系统。(3)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稳定内环境稳态作用中的实例1血糖平衡调节 32体温调节过程 3水盐调节过程 44血糖平衡调节的分析 (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2)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可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肾上腺。5体温调节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寒冷条件下体温

4、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6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 (1)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3)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三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定中的作用5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物质 特异性抗体 增强免疫细胞

5、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 区 别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区 别 作 用 过 程 关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2二次免疫 6结构基础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3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1)在特异性免疫中,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或物质有:B 细胞、T 细胞

6、、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和抗体。(2)吞噬细胞对抗原有识别作用,但它的识别作用没有特异性(3)浆细胞不能直接接触抗原,但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四、细胞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中 的重要功能(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4)调节: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3引起组

7、织水肿的原因归纳分析(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管进入细胞液,7发生水肿。(2)淋巴回流受阻。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水肿。(4)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产生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5)营养不良引起。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综上所述,凡能引起组织液蛋白质浓度升高或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因素,都能引起

8、组织水肿。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引起生命体的变化。五、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常见的能够构成内环境成分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乳酸等。其他物质:氧气、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细胞膜上)、呼吸作用酶(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中)、转氨酶(肝细胞等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细胞内)等则均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不断更新,主要依赖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机体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又不断排出代谢废物,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

9、维持内环境8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又是相对的,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3几个病理的概念抽搐是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现抽搐。 尿毒症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是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和肾脏激素减少发生的病,血浆中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

10、织水肿的现象。六、有关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1体温调节两种环境中体温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如下图解。特别提示:(1)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和冷觉感受器,温度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2)炎热环境下的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的;(3)相关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4)相关的组织或器官是皮肤、毛细血管、汗腺、肌肉等;(5)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的调节。体温主要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代谢速率。92水盐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与人体健康(高渗、低渗和等渗性脱水

11、)3.血糖调节(1)血糖平衡的调节 10(2)血糖的激素调节 七、分析群体及生态系统各稳态的具体应用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遗传和基因的“稳定性” ,是“物种”的基本生物特征。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使之具有与亲代细胞在数目和形态上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正常生长发育,又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成熟时产生配子的细胞分裂形式,对于保证物种的遗传稳定性和创造物种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2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稳定性和

1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同一概念,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即抵抗力和恢复力。前者表示群落抵抗干扰、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保持现状的能力。后者表示群落在遭受破坏以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得越快,群落也越稳定。组成群落的物种数越多, 群落内物种间的关系越复杂,群落稳定性越高。3物种的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不同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是:114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关于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上图来表示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当一个扰动偏离这个范围时,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

13、性的定量指标,而恢复到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可以作为恢复力大小的定量指标。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则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126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因素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表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自身的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高频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例 1 (2018 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 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

14、无机盐等【答案】A【变式探究】 (2017 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13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 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 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 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

15、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 错误。【变式探究】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 0.9%的 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10 mLC细胞内液 Na 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 的增加D输入的 Na 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变式探究】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

16、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 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A 项,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项,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 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 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C 项,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内外 Na 、K 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

17、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项,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14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易错分析】内环境有关的三个失分点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2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高频考点二 血糖、体温、水盐调节例 2 (2017

18、 年新课标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 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 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 应量的 NaCl 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变式探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

19、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量减少” ,推知该种病是由自身的胰岛 B 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导致的,D 选项错误;胰岛素由胰岛 B 细胞产生后分泌进入血液,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液无法排出,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 选项错误;在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能降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A 选项错误。15【变式探究】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

20、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举一反三】导致图中 ab 和 de 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答案】C【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ab 段体温下降,原因可能为吹电风扇或处在寒冷环境中,非自主颤栗和骨骼肌收缩都会增加产热而造成体温上升;de 段体温上升,原因可能为发热或剧烈运动,排尿和汗液分泌都会散失热量而造成体温下降。【易错提醒】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两大失分点1体温调节(1)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体温调

21、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 ,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16(2)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只是增加散热量,不减少产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2水盐调节(1)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2)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3)渗透压感受器及水盐调节的 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高频考点三 免疫调节例 3 (2018 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

22、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 T 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 T 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答案】B【变式探究】 (2017 年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 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 改变 T 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C 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答案】C【解析】呼吸道黏膜

23、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 正确;T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 正确;B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 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 正确。17【变式探究】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

24、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变式探究】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 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 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 T 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解析】A 项,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是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寄

25、生在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依靠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后将结核杆菌释放出来,与抗体结合后被消灭;B 项,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杀灭细菌是利用酶将细菌细胞结构破坏而实现杀灭细菌;C 项,Rous 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诱发细胞癌变;D 项,人感染 HIV 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因为 HIV 有一定的潜伏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 浓度增加,T 细胞数量减少,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即人感染 HIV后的症状和 HIV 的浓度以及 T 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举一反三】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

26、述,错误的是( )18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 T 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 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答案】D1 (2018 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A【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 正确。2 (2018 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

27、应 T 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 T 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效应 T 细胞可以由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 错误;细胞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 T 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 B 细胞有关,B 正确;健康人的 T 细胞经过肿瘤免疫以后,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 错误;因为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所以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大量的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28、只要将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D 错误。3 (2018 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19A心肌细胞内的 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答案】A4 (2018 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答案】B【解析】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

29、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B 正确。1 (2017 年新课标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 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 A 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答案】C202 (2017 年江苏卷,15)下列

30、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 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 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 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

31、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 错误。3 (2017 年新课标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 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 应量的 NaCl 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0.9%的 NaCl 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 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

32、量的 NaCl 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4 (2017 年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 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 改变 T 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C 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21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答案】C【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 正确;T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 正确;B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 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 正确。5 (2017 年新课标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

33、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B4 (2017 年新课标卷,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

34、(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答案】 (1)血浆(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224 (2017 年江苏卷,28)图 1、图 2 分别表示 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 、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雌二醇属于_类化合物。(2)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_。(3)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_。(4)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_(填下列字母) 。a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 b收缩肌群对胰岛

35、素的利用量增加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 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5)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 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_,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6)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 GLUT4。GLUT13 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以保 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据图 3 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 M 结合之后, 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的融合,从 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23结合图 3 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 (填下列字母) 。a体内产生蛋白 M 抗

36、体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答案】 (1)脂质(固醇) (2)升高 (3)生理期、运动 (4)a、b (5)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含 GLUT4 的囊泡与细胞膜 a、b、c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6)GLUT13 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受胰岛素影响,保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需要。图 3 中胰岛素与蛋白 M 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 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有利于葡萄糖进入细胞。若体内产生蛋白 M 抗体或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都会影响胰岛素与蛋白

37、M 的结合,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引发糖尿病。信号转导蛋白缺失会影响含 GLUT4 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也会引发糖尿病。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不能升高血糖,不会引发糖尿病。25 (2017 年北京卷,3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

38、谢产24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1、2 组结果表明_;由 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答案】 (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2)识别(3)体温调节 (4)特异 生存与繁衍 (5)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 线粒体膜

39、电位的影响存 在物种间差异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解析】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和核酸,构成这些大分子有机物的单位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核苷酸等。(2)疟原虫进入血液循环后可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下丘脑是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所在,疟原虫入侵机体后产生某些致热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特异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生存和繁衍,并在机体内保留下来。(5) 1 和 2 组处理方法的差别是有无青蒿

40、素,结果表明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由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25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的差异。要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应该将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1.(2016 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 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 KCI 浓度,其静息电位

41、绝对值增大【答案】 B【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的作用2.(2016 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 K+、Na +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NaCl 中 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 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 胞静息电位主要与 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 Na+大量内流DNa +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答案】A【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 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 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 位,Na +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 项正确。

42、【考点定位】渗透压3.(2016 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1N1 流感B.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 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26【答案】D【考点定位】HIV,体液免疫,抗体4.(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

43、.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D【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 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5.(2016 江苏卷.15)胰岛素依

44、赖性糖尿病史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时胰岛 B 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答案】C【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 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 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 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 错误。【考点定位】胰岛

45、素、胰高血糖素、胰腺、血糖平衡调节6.(2016 江苏卷.16)右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1 L 清水、1 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27A.曲线 c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 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 d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 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尿激素减少【答案】B【考点定位】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7.(2016 新课标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

46、激素的调节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故 A 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故 B 项错误;摄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 项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

47、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 项正确。 【考点定位】 动物水盐平衡调节31. (2016 江苏卷.26) (8 分)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 ,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28(1) 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其 Na+/K+比与体液中_的 Na+/K+比接近。(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 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5) 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 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答案】 (1)NaHCO 3和 NaH2PO4 组织液 (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