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板块验收“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这一变化说明( )A太湖地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B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C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解析:选 D 材料反映出传统蚕桑业由家庭内部统一经营各道工序,后来各生产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体现了近代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2、故 D 项正确。2(2019 届高三铜川质检)1867 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 “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 。同年,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这一政策( )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解析:选 D 由“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可知,是放松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故 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为了防止洋人挟持中国的轮船业,清政府放松限制,任从买卖,并未提及洋务派和民用工业,故 B 项错误;题目材料主要是讲轮船业,
3、没有涉及办工厂的信息,且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由“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可知,清政府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故 D 项正确。31929 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作为辅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地 1933 年全部完成。此做法( )A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B旨在为关税自主创造条件C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D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选 C 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采用西方的度量衡法,是与世界接轨的进步措施,顺应列强经济侵略不是其主要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实行与世界相同的度2量衡,与关税自主无关,
4、故 B 项错误;国内度量衡有一致的标准,并与世界接轨,为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故 C 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 1936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4萧功秦指出,极“左”思潮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而摆脱这一绝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 “调整”的最大成就是( )A成功选择了西方式市场经济模式B建立了依法治国的新的执政模式C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D彻底摆脱了“左”倾错误的束缚解析:选 C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故 A 项错误;建立
5、了依法治国的新的执政模式是成就,但不能说是最大成就,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 ,可知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故 C 项正确;彻底摆脱了“左”倾错误的束缚太过绝对,故 D 项错误。5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作为劝说皇帝进行变法的依据;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吸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扰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解析:选 B 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和孙中山都利用太平天国运动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服务,A 项与材
6、料主旨不符,排除。康有为利用太平天国运动为变法寻找依据,孙中山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吸取经验教训来指导民主革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政治变革的进程,B 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是农民起义,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生产关系,C 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尽管后期提出了资政新篇 ,但并没有实施,更没有实现资本主义理想,D 项错误。61926 年 2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认为:“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便成了第一等重要的问题不仅是广东作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中国的潮流已渐由宣
7、传群众组织群众而近于开始准备武装群众的时期。 ”根据上述材料,对北伐战争理解最准确的是( )A广东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解析:选 B 根据材料“不仅是广东作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3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可知北伐战争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北伐对民众的发动可知北伐战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 B 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开始于国民革命失败后,故 C 项错误;北伐战争是由国共合作领导的,而不是北伐战争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故 D 项错误。7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
8、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1938年 11 月,国民党调整了抗战战略,强调对敌后的控制和袭扰,变敌后为前方,把三分之一力量用于敌后。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 )A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B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C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主张D认可敌后游击战作用解析:选 D 材料信息“国民党调整了抗战战略” “变敌后为前方”表明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作用的认可,故 D 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的抗战重心在正面战场,故 A项错误;B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 项属于过度推断,排除。8(2019 届高三开封期末)到 1951 年 10 月,全国有 27 个省、8 个行署、146 个市、2 03
9、8 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 1952 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解析:选 B 基层民主制度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A 项错误;建国初期,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权建设,故 B 项正确;民主统一战线是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C 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于 1954 年确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
10、错误。9三十余年间阐发“中体西用”者不止洋务一派,凡谈时务、讲西学的人,莫不接受或附和这一主张,甚至倡发此论者还以早期的改良派居多。这说明( )A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趋同B西学已成为时代主流C政治变革存在较大阻力D “中体西用”得到普遍认可解析:选 C 从“凡谈时务、讲西学的人,莫不接受或附和这一主张,甚至倡发此论者还以早期的改良派居多”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体西用”思想曾被进步人士普遍认可,4但维新思想涉及政治变革,与“中体西用”思想维护封建体制不同,故 A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流行,不能反映出西学成为时代主流,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西学的进步人士认可“中体西用”思
11、想,不主张改变中国传统的封建体制,故不利于政治变革,故 C 项正确;从材料“凡谈时务、讲西学的人,莫不接受或附和这一主张,甚至倡发此论者还以早期的改良派居多” ,可知“中体西用”仅在学西学的人中传播广泛,“普遍认可”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10梁启超指出世界上的政治制度分为多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三个阶段,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据此,梁启超强调( )A变革政治制度要立足于国情B维新思想主张铲除君主制度C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势在必行D实行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解析:选 D 题干强调中国必然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而没有突出立足国情,故 A 项错误;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并不否定君
12、主制度,故 B 项错误;梁启超所主张的民主制度是君主立宪,并不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 C 项错误;梁启超所说的多君为政是指贵族政治,一君为政是指君主专制,民为政是指民主政治,而题干中梁启超强调的是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即指实行民主政治是必然的,故 D 项正确。11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解析:选 D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三民主义指导了中国人民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故D 项正确。A、B
13、、C 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2当年, 新民主主义论在国统区秘密流行。不过,它的封面被伪装成各种样式。有被伪装成言情小说的,有被伪装成大乘起信论的,还有被伪装成文史通义 中国向何处去的。这说明新民主主义论( )A遭到人们丑化 B思想魅力巨大C冲击传统思想 D促进思想解放解析:选 B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 1940 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新民主主义论在国统区只能秘密流行,人们为了能够读到新民主主义论 ,所以才有了“有被伪装成言情小说的,有被伪装成大乘起信论的,还有被伪装成文史通义中国向何处去的” ,故 A 项错误;人们为了能够读到新民主主义论 ,对其进行了各5种伪装,说明新民主主义论思
14、想魅力巨大,故 B 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主要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材料并没有说明新民主主义论的影响,故C、D 两项 错误。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9 届高三漯河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李鸿章的“和戎”是表,是权宜应敌之策,借法求得自强是里,是根本目的。他继承了曾国藩“守定合约,绝无更改”的主张,一再强调“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 。在强敌如林的情况下,运用远交近攻的合纵连横之术,使强敌相互对立、相互牵制,以维持中外相安局面的理论,构成了李鸿章“和戎”思想的核心内容。他没有如愿以偿地将自己的外交思想贯
15、彻到位。摘编自杨亚男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材料二 建国之初,由于美国政府推行与中国革命为敌的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一再告诫中国同志, “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 。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朋友,我们要好好团结。此外,还要团结资本主义国家的朋友。 ”因此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毛泽东同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并从战略上为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使新中国顶住了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政府再也不能无视新中国的存在,中美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关系正常化。摘编自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
16、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特点。(9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与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本质及其实践结果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者不同的原因。(16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 、 “以维持中外相安局面”得出对外遵守条约,力保和局;根据材料一“借法求得自强是里”得出对内变法求强;根据材料一“使强敌相互对立、相互牵制”得出“以夷制夷” ;这种既要求自强又想依靠列强来反对列强的思想反映了李鸿章外交思想既妥协又抗争的两重性。第(2)问,第一小问从本质上说,根据材料一“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 、材料二“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并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的
17、外交是屈辱的外交,损害民族利益,而毛泽东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外交,维护了国家主权利益;从实践结果来看,根据材料一“他没有如愿以偿地将自己的外交思想贯彻到位”和材料二“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政府再也不能无视新中国的存在,中美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关系正常化”得出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没有实现,而毛泽东的思想实践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第二小问可从当时的社会性质、政府或政党的性质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特点:对外遵守条约,力保和局;对内变法求强;“以夷制夷” ;既妥协又6抗争的两重性。(2)不同:本质:李鸿章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损害民族利益,委曲求全;毛泽东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外
18、交,维护了国家主权利益。实践结果: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没有实现;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实践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清政府的腐朽;李鸿章的阶级局限性。新中国成立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毛泽东灵活的外交策略。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比较而言的。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来说,它的主要特征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相对于苏联现代化道路而言,它的特征在于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不以消灭商品和市场为前提的社会主
19、义为目标;它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的明显缺陷,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勾画中国式的现代化蓝图时,注重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未来方向。正如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 ”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那么,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从生产力的外部形式上指明了当代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所说,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建国以来又一次较为明显的社会转型。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和具体表现。(12 分)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结合所学,得出总体特征是中
21、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上完善民主法制、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文化上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教兴国”战略等方面进行说明。答案: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7具体表现:政治上: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 “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经济上: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思想文化上: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指南;“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