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通史串讲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三维坐标定位 三条主线定论政治把握两条线索:屈辱线索近代列强发起的一系列战争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探索近代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清朝统治于 1912 年结束。经济随着列强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出现,中国产生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深受影响。文化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 “
2、中体西用”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一、从“考点布设”析高考(一)着眼于经济层面1(2017全国卷)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2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选 A 清政府批准李鸿章的减税请求,这减轻了开平煤矿的负担,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 项正确。材料强调清政府减少对开平煤矿所产之煤
3、的征税,而不是加强了管理,B 项错误,排除;列强并未控制中国的煤矿业,C 项错误,排除;材料中的开平煤矿不能等同于中国的煤矿业,排除 D 项。2(2017全国卷)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选 B 材料说明 1879 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
4、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 项错误;军用工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军队,没有市场化,C 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 项错误。3(2017全国卷)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 “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
5、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 D 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 1898 年,与题干时间“1897 年”不符,A 项错误,排除。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资本输出,C 项错误。4(2016全国卷)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3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选 C 题干反映了 19 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出现“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
6、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的现象,故选 C 项;A 项不能反映题干的主旨,排除;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故 B 项错误;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故 D 项错误。(二)着眼于政治层面5(2018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
7、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选 C 甲午战争的进程是由中日双方决定的,欧美的舆论宣传最多只能影响但并不能左右战争进程,故 A 项错误;日本将中国包装成专制独裁的代表并非为了改变中国的君主政体,而是为了在舆论上争取西方的支持,故 B 项错误;面对日本对西方舆论的争取,清政府却无所作为,反映了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 C 项正确;西方媒体的说法反映出日本获得了西方舆论的支持,并非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 D 项错误。6(2018全国卷)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
8、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选 D 由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方势力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故 A 项错误;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 、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 C 项错误;由材料“按照万国4公法与评直曲” ,可知地方督抚希望借助国际公法解决日本干涉中国和琉球的事务,已经具有近代外交的观念
9、,故 D 项正确。7(2011全国卷)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选 B 材料中清政府已然宣战,而作为清政府地方总督的张之洞等人,却与列强商定“两不相扰” 。这显然与清朝中央政府对外宣战的态度相背,表明中央政府的权威正逐渐丧失。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及地方
10、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两种说法与史实不符,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言过其实,故正确答案为 B 项。(三)着眼于文化层面8(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选 D 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 A 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11、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 B 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 C 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 D 项正确。9(2016全国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 ,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选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 “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
12、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5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 C 项。倡导民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 A 项。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 B 项。在甲午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经出现,排除 D 项。10(2015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选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
13、新学伪经考的目的。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维新,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 B、D 两项错误。11(2015全国卷)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析:选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
14、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清朝以来,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 A 项;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 B、C、D 三项。二、从“命题意图”析高考(一)探索知识的深度第 1 题,以开平煤矿为实例,以当时中外企业不同税收比较为切入口,探讨税收政策对洋务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第 4 题,以 19 世纪中期以后洋货在中国城乡市场普遍供应切入,考查了晚清经济结构变动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第 8 题,以严复将自然的生物进化论适用于人类社会切入,考查维新思想的目的和作用,同时也是家国情怀这一历史素养的彰显。第 10 题,以清政府禁毁新学
15、伪经考切入,在知识层面考查了维新思想的兴起,强调舆论宣传与维新变法之间的关系。(二)转换知识的角度6第 2 题,以洋务企业的运营方式这一全新视角命题,而非传统上的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第 11 题,以当时人们对倡导洋务的人的嘲讽、鄙视切入,考查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同时强调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三)拓展知识的宽度第 5、6 题,均围绕晚清外交而设计全新情境,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由朝贡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型这一课本外知识,强调总结反思中国现代化转型方面的历史教训。第 7 题,以晚清“东南互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切入,探讨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削弱,考查清政府所面临的全面统治危机。(
16、四)延伸知识的长度第 3 题,以时间为主线,考查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政策原因,体现了政府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经济上在外力冲击下的艰难转型重 时 空 抓 “点 ”理 “线 ”19 世纪4060 年代19 世纪6090 年代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打破闭关锁国,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阻断;外商企业出现,买办、无产阶级产生;新生活方式出现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物质生活变化,交通、通讯、传媒发展列强设厂、银行,争夺路权、矿权,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鼓励工商;实业救国,民族工业
17、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试 能 力 析 “材 ”证 “史 ”1(2019 届高三佳木斯模拟)如图数据是 1838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导致 1848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7C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解析:选 C 吸食毒品,确实可以抵消一部分英国制造品的消费,但它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故 A 项错误;商品输入过多,依据价值规律会出现价格下降,总体输华值依旧会出现上升,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18481852 年英国商品输华值
18、呈现下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小所致,故 C 项正确;中国征收内地税,影响了英国通过扩大销售范围来增加商品输华值,但也不是英国商品输华值下降的根本性原因,故 D 项错误。2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天津、广东多地拟筹股经营航运,久经禀求未能获准,只得转而经营小火轮,开发一些短途航线。即便如此,轮船招商局也横加干扰。无奈之下,多数小火轮公司只得采取“诡寄经营”的形式。材料说明( )A洋务运动旨在与洋商争利B外国资本扶植民营企业C轮船招商局享有优惠待遇D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解析:选 D 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 A 项错误;小火轮公司“诡寄
19、经营”是出于无奈,并非外国资本主动扶植,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轮船招商局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阻碍,未突出轮船招商局的优惠待遇,故 C项错误;先是经营航运未获批准,然后小火轮公司还遭到轮船招商局的干扰,被迫“诡寄经营” ,说明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故 D 项正确。31903 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之后又陆续颁布奖励公司章程 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低息贷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给企业以资金援助。这些举措( )A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B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C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斗争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 D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采
20、取鼓励民族企业发展的措施,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开始改变,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41906 年, 赏奇画报的征订广告上画着一位身穿西装、戴着西式小帽的先生;当时的伟人牌香烟盒上也印着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这反映出( )A洋装流行促成中国服饰改良B辛亥革命倡导移风易俗8C工业文明推动社会生活变化D社会风尚倾向全盘西化解析:选 C 依据材料“1906 年” “征订广告上画着一位身穿西装、戴着西式小帽的先生” “伟人牌香烟盒上也印着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可知洋装出现,但是
21、不能体现中国服饰改良,故 A 项错误。1906 年辛亥革命还没有发生,故 B 项错误。领带、西服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故 C 项正确。不能从局部洋装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风尚全盘西化,不能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拓 认 知 通 “史 ”明 “理 ”1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经济领域中国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进一步解体,建立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政治领域1861 年总理衙门设立,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也是推行洋务运动的国家机构。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和外交的近代化思想领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科技等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传入中国,
22、被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是维护统治或救国的武器,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等思想纷纷登场,但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新旧观念的冲突体现了强烈的时代印记文化领域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主要特色,思想观念新旧碰撞,也体现了近代化缓慢发展的社会面貌社会领域“买办” 、无产阶级等新兴阶级产生;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变为反封建反侵略;革命性质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逐渐传入中国2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
23、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9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国别项目 中国 西方社会性质
24、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社会政府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征收重税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技术 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教育发达,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国内环境资金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匮乏 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金融业发达国际环境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巨大,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的海外利益(二)政治上在战争推动下的被动变革重 时 空 抓 “点 ”理 “线 ”19 世纪4060 年代19
25、世纪6090 年代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割地赔款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近代外交机构建立(总理衙门);地主阶级洋务派形成;军事近代化;中法、中日战争失败,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日俄战争;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 试 能 力 析 “材 ”证 “史 ”1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
26、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 )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 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10解析:选 B 天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传统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故 B 项正确;“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可见“天朝上国”的心态依然存在,故 C 项错误;“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与学习西方法律无关,故 D 项错误。2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 50 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 1894 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 )A开启了中
27、国近代化的进程B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D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解析:选 D 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应是洋务运动,故 A 项错误;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应是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 ,故 B 项错误;南京条约割香港岛,与材料中“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 1894 年甲午战争”不符,故 C 项错误;对比材料中“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 1894 年甲午战争后” ,反映了民族危机加深下民族意识的觉醒,故 D 项正确。3(2019 届高三潍坊调研)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的把这部分引进到
28、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融汇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下列事件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预备立宪A BC D解析:选 B 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的“拜上帝教”体现的中西结合,故正确;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将儒学思想与西方的政治学说相结合,故正确;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主张盲目排外,因此没有做到中西结合,故错误;预备立宪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故正确。B 项符合题意。拓 认 知 通 “史 ”明 “理 ”1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
29、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11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主要原因。建设性(客观影响):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
30、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近代化(1)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 “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 1842 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
31、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 “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2)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 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19 世纪 4050 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如领土、司法、关税等),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19 世纪 6080 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
32、,设立总理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19 世纪 90 年代20世纪初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调整3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中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背离12(1)表现清政府推行教育改革,其主观目的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之人。但新式的教育培养出的新型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想,反满情绪就更加强烈,他们或主张立宪,或参加革命,成为满清王朝的掘墓人。清政府在全国各省扩编新军,是为了镇压变乱、维持其正在动摇中的统治秩序。然而事与愿违,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宣传,使新军接触新思想,受到革命的鼓舞,最终成了清王朝的叛
33、军。并且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也在新政中迅速脱颖而出,实力急剧壮大,竟发展到清廷无法驾驭和控制的地步。清政府奖励实业,是想藉此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在客观上,则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队伍日益成长和壮大。他们要求实现君主立宪,提升其政治地位,参与到国家政权管理中,掀起了立宪请愿运动。由于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并为排挤汉族官僚,削夺汉族官僚的某些职位和权力,推行中央集权;同时也受日俄战争的影响,清政府又发起了预备立宪运动。作为清末新政的继续,清廷所谓“立宪”只是一个幌子,根本不想放弃实权。不仅汉族官僚逐渐对清政府彻底失望,加剧汉族地主官僚的
34、离心倾向。还使得立宪派对清政府极为愤慨,迫使许多立宪派投身革命,随之而来的立宪派推动的保路风潮最终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2)原因清政府政治制度改革当断不断,不仅统治者缺乏彻底改革的勇气和魄力,从而丧失有利时机,而且清末新政的性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具有欺骗性质。贪污腐败现象的盛行。新政所面临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国内财政的拮据给新政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 阻碍。清政府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用人不当,形成了立新政而不易旧人的局面。与民争利,造成了民心的背离。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矛盾的深化。清政府这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自强”改革随着清王朝的灭亡销声匿迹。(三)文化上在向西方学习中嬗变更新重 时 空 抓 “点 ”理
35、“线 ”19 世纪4060 年代19 世纪6090 年代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林魏等人开眼看世界,“新思想”萌发,开近代学堂建立,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早期维新启蒙思想传播,维新思想兴起;废除科举制度13始介绍、了解西方 思想产生;引进近代科学和两次工业革命成果试 能 力 析 “材 ”证 “史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 )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B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C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D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解析:选 C 材料“中国保守主义思想
36、”指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在器物层面,而非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故 A 项错误;李鸿章、张之洞等代表当时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而非保守势力,故 B 项错误;魏源、李鸿章、张之洞等“师夷长技”仅仅局限在器物层面,故 C 项正确;“保守主义思想”体现在社会变革内容的局限,而非失败的结局,故 D 项 错误。2(2019 届高三鞍山摸底)甲午战争后,人们开始觉得“西学中源”说没有道理,此后的革命家、改良家就开始一概否定中国文化,而放弃“西学中源”说。 “西学中源”说退出历史舞台的客观原因是( )A西方文明冲击暴露其不科学性B没能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C中国人学习西方的阻力有所减弱D启蒙思想的传播使中国人更加
37、理性解析:选 C 鸦片战争后即受西方文明冲击,而非材料中“甲午战争后”才有,故 A项错误;没能领会是主观原因,与材料中“客观原因”不符,故 B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潮流发展,材料中“开始一概否定中国文化”表明思想解放已进入更高的制度层面,而不再需要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变革策略,故 C 项正确;中国人更加理性是主观原因,与材料中“客观原因”不符,故 D 项错误。319 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 年,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严复主张推翻
38、君主制度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清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14解析:选 D A 项与材料“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不符,故A 项错误;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强调了严复等人思想的矛盾与纠结,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严复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 ,可知严复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宣扬新思想,根据材料“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 ,可知他们又具有传统保守的一面,故 D 项正确。拓 认 知 通 “史 ”明 “理
39、”1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2)表现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第二次高潮19 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办,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第三次高潮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
40、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2正确理解“西学中源”说(1)含义:指西方的文明源于中国。(2)过程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西方耶稣会传教士带来的先进科技,在冲击中国传统“夷夏之15辨”认识的同时,中国人又发现他们带
41、来的很多东西是中国很早就有的,于是当时需要改革,但又不能通过直接否认自己来学习西方的国人,最终通过承认西方是进步的、但源头来自中国这种迂回的方式使改革的阻力变小;当然为迎合圣意,一些文人也极力鼓吹此说,并加以阐释和附会,西学中源由此而起。“西学中源”说最初主要是就天文历法和数学而言的,鸦片战争后, “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并推广到其他领域,但主张“西学中源”说者各自的心态是有所不同的。早期顽固派、保守派以盲目的文化自尊来抵制西学,认为西学在中国既然古已有之,就没必要再去学习西方了。而改革派、革命派所要解决的是接受西学的可能性、合法性问题,实际上由此默认了西学的合理之处。由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逐
42、渐认识到东西方文化本质性的差异,并企图用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社会,而且中国人引进西学的阻力越来越小, “西学中源”说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3)评价“西学中源”说尽管大多穿凿附会、不符合事实,但是在思想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有益于保留、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促进了西学的中国化。319 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的嬗变西方 中国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拓展和完善;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掀起反抗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工业文明时代到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资本主义
43、经济诞生文化科技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文学艺术出现批判现实主义思潮;进化论使人类思想发生飞跃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社会生活开始近代化社会近代社会秩序逐步确立;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变;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法治思想、公民意识逐渐增强等一、高考第 41 题强化信息获取、概括表达能力要点要全1材料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 19 世纪 60 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16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
44、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炮、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徕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自主解答 答案提示 特点: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政府起主导作用;军用企业封建性质,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原因:内忧外患严重;只改技术不改制度;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政府资金短缺。2材料时间 重大事件18401842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
45、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1871 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 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 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 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 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 世纪 90 年代末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 年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
46、侵华战争。1901 年, 辛丑条约签订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请回答:根据材料,概括指出 19 世纪 40 年代到 20 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17自主解答 答案提示 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的多样性。二、高考第 42 题强化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说理要透3材料 时间、人物 观点1848 年徐继畬南洋诸岛国,苇航闽粤,五印度近连西藏。汉以后、明以前,皆为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全)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码头),此古今一大变局。瀛寰志略1872 年李鸿章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
47、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1888 年康有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 上清帝第一书上表为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变局”观。围绕“变局”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自主解答 18答案提示 示例: 论题:“变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近代中国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阐述:近代以来,英、法、美、德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迅猛发
48、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侵略扩张。中国依然固守农耕经济,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9 世纪 40 年代,在亚洲原为中国的朝贡国陆续被迫开放,变成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徐继畬的变局观察觉到这一点。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给中国带来更为严重的冲击,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朝贡贸易体制被彻底打破,同时西方科学技术也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李鸿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19 世纪 80 年代末,西方列强侵略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康有为所说的“合而伺我”局面。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改良维新的主张,以救亡图存。 综上所述,随着近代中西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逆转,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中国近代出现了各种变局观念。 通史综合检测 (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9 届高三承德期末)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