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第8天练习.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93995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第8天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第8天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第8天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第8天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高考倒计时第 8 天Error!(时间:25 分钟 分值:48 分)知 识 链 接 1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现世价值,理学的积极作用,王阳明心学的修身和道德重建及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思想。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民族主义、自由主义观念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3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国家意识、科技文化发展及其社会转型的价值。4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核心价值观念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认识。 1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B古人对周公

2、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以后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的原因在于周公作礼,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反映了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故 C 项正确。2孔子提出“为政以德” “重义轻利”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相似点是(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C加强个人修养 D公民意识解析:选 C 根据题目中“为政以德”得出孔子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重义轻利”得出孔子注重个人修养的加强, “美德即知识”得出苏格拉底加强个人修养,故 C 项正确。3在中国儒家教义中,有

3、一种“人品观”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种。君者,群也,人需在大群中做人,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此等人乃“君子” 。以下思想主张与此“人品观”最为类似的是(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选 A 据材料可知“君子”主要人品是“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4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

4、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荀子 D庄子解析:选 C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与题目中的“人的本性恶劣”不符,故 A 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依法治国,与题目中“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不符,故 B 项错误;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要经过后天的礼义教化才能使其重归于善,提出礼法并用思想,故 C 项正确;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清静无为,与题目中的思想不符,故 D 项错误。5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 ,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 ,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佛教在中国( )A

5、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解析:选 C 材料说明佛教在中国为了更好传播,借助儒家思想进行调整,并不能说明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故 A 项错误;佛教借助儒家思想进行调整,而非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故 B 项错误;佛教能够主动借助儒家思想进行调整,说明其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佛教符合中国儒家伦理,而非存在冲突,故 D 项 错误。6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

6、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解析:选 B 儒学虽然在唐宋出现危机,但是仍然处于统治地位,故 A 项错误;从天地、生民、绝学即理想社会秩序的呈现,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问题是真正的使命不仅仅是彰显家国情怀,故 C 项错误;民生观念材料中未体现,故 D 项错误。7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3的“八本” “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

7、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解析:选 D 材料中侧重于对家族成员的个人品行的要求,不是维护宗族特权,故 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追求政治平等,故 B 项错误;C 项是家训实行的作用,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得出家训的核心思想是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故 D 项正确。8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资产阶级尚未

8、形成政治合力解析:选 B 变法、革命、实业是中国近代化不同角度的体现,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三者虽有不同的主张,但是他们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角度不同,目的与效果相似,故 B 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的奋起反抗,故 C 项错误。9汪朝光对某一事件这样评论道:“历史似乎为近代中国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历史的进程却不似许多人当初的期望,中国的发展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却开启了军阀争斗、武夫治国之径。 ”该事件( )A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根基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

9、开创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解析:选 C 材料评论的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没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 A项错误;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但没有动摇列强在华统治的根基,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 C 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事件,故 D 项错误。101919 年 5 月 7 日, 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 “孔孟之圣迹” “文明吐露之源泉” 。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4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

10、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解析:选 A 根据材料“齐鲁名邦” “孔孟之圣迹” “文明吐露之源泉” ,强调青岛、山东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 A 项正确。1120 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只是少数学者。而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 “三大发明”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须选择的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B振兴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C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加深D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解析:选 B 作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时间点,即 20 世纪初、20 世纪 30 年代。在 2

11、0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自然科学事业并没有取得重大成就,故 A 项错误;在 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为了提升中国军民抗日的信心和决心, “三大发明”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的必选项目,故 B 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对“三大发明”认识问题,故 C 项错误;科学技术成就不属于思想控制,故 D 项错误。12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认为:“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它们只是收集起来使用。理性主义者好像蜘蛛,它们从自身把网子结起来。但是,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这种材料。 ”“自己的一种力量”指的是(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C唯物主义 D民族主义解析:选 B 人文主义主张肯定人的中心地位和价值、作用,珍视人类社会留下的一切物质、文化遗产,故 A 项错误;科学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强调用科学的方式认识社会,与“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这种材料”相符,故 B 项正确;唯物主义强调世界发展的客观性,故 C 项错误;民族主义强调民族至上,故 D 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