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x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94015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4.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目 录 CONTENTS,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考点73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法1 商鞅变法,考法2 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法3 王安石变法,考法4 戊戌变法,考法5 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改革(选修内容命题的基本模式之一),考法 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砖画),商鞅铜方升,消极影响 轻罪重罚,轻视教化 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暴政 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考法2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上而下

2、地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考法3 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各种矛盾十分尖锐 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 强兵之法:保甲法;设军器监;保马法;将兵法 取士之法

3、: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王安石,对王安石变法的分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地主阶级针对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考法4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内容及评价,政治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评价: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

4、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方面 中央设立两局(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评价: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评价: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方面 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置舰船,扩建海军。评价: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戊戌变法的认识,影响 (1)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

5、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历史意义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失败的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只是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 (5)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慈 禧 太 后,光 绪 皇 帝,认识(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道路走

6、不通,认识中国近代化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洋为中用) (1)近代中国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2)向西方学习程度不断加深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3)西方近代化道路过程思想文化(精神)经济(器物)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近代中国各阶级对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由“器物”(洋务运动)到“制度”(维新变法的君主立宪和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再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的渐进过程,考法5 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改革(选修内容命题的基本模式之一),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近代改革 中国现代改革,例题1 课标全国2016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

7、,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

8、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答案: (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9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6分),例题1 课标全国2017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

9、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

10、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考点74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法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

11、动近代化的资本主义改革,考法2 明治维新,考法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近代化的资本主义改革,农奴的贫困生活,富裕的农奴主家庭,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亚历山大二世,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解放”后农民的生活,残败的俄国农村,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考法4 明治维新的背景,日本的封建等级示意图,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形势,政治:“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经济:改革币制;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殖产兴业”(核心) 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包括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进行教育改革、生活习俗西化等 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

12、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校 法制: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的内容,日本第一列火车机车,日本最早的民营的采用蒸汽动力的机器纺织厂,明治维新成功原因、影响、性质与评价,日军侵入朝鲜江华岛,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易混1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比较,易混2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综合考法 中外改革的联系与比较,从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自选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试题特点看,概括归纳材料观点的试题占了很大的比例 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第一,不要整段抄写材料,只能摘录与问题有关的词句第二,如果题

13、目明确规定“不许摘抄原文”,可以变通一下,将要摘录的句子换一种句式表述出来,关键词不变第三,若材料是文言文,摘录时一定要用白话文表述,(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

14、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据清德宗实录等,例题,课标全国20134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答案: ()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敬请期待下一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