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6一带一路教学案.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942112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6一带一路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6一带一路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6一带一路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6一带一路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6一带一路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6 一带一路2018 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从四大主场外交到外访十余个国家,习近平在这些外交场合几乎每次都会提到“一带一路” 。8 月 27 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2018 年以来, “一带一路”建设也取得不少新进展。目前,中国已经同 14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已经落地生根。7 月,习近平出访亚非五国,塞内加尔成为西非第一个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在卢旺达,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项双边合作文

2、件的签署。在南非,习近平强调双方要加强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合作,对接发展战略。11 月,习近平出访三国并出席 APEC 系列会议。在巴新,习近平表示,双方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在文莱,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将“一带一路”倡议同文莱经济多元化战略“2035 宏愿”相对接。在菲律宾,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海路:广东沿海港口+向南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马来半岛出至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陆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

3、系。(2)隋唐时期的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东达朝鲜,西经敦煌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从出发,达朝鲜、日本;从出发可到达马来半岛、印度、波斯湾。(3)郑和下西洋14051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地区。四、对外交往的概况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平等的,其主要表现为政治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由此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交流和发展。明清时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视角探新从阶段特征看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两汉时期,我国经济发达,科技文化迅

4、速发展,确立了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同周边国家和地区2的交往开始发展起来,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反映了当时我国历史发展的特征: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开放,对外交往盛况空前,使唐朝不仅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反映了当时我国历史发展的特征: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代至清初,我国的对外关系从活跃的对外交流逐渐转向闭关锁国。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由此反映了当时我国历史发展的特征:我国逐渐由先进走向落后的发展趋势,封建制度的渐趋腐朽和衰落。

5、从对外贸易发展看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从范围看,西汉时开辟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与西亚、欧洲往来。到唐朝时陆路、海路商业通道都很发达,同印度、伊朗、阿拉伯、朝鲜、日本等国都往来密切。明初郑和远航印度洋、红海。从目的看,官方贸易不以赢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从影响看,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伴随外贸西传。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从经济重心的变化看我国古代的交通路线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

6、渐转移。两汉时,南方相对落后,经济重心在北方,因此,此时的交通虽水陆并举,但仍以陆路为主。隋唐时,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因此,此时在陆上“丝绸之路”继续的同时,海上“丝绸之路”规模扩大。明清时期,我国南方作为经济重心的地位巩固,所以海上交往在明中期以前空前活跃,如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直至政府走向闭关。历史上开通和维护丝绸之路的动力是来自外界,而不是来自中国内部。这条路主要不是由汉朝人,而是中亚、西亚、甚至欧洲人建立的,动力来自他们。回顾历史不是说中国要去重新控制中亚,而是必须承认,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畅通是以中国对中亚的畅通为保障的。1 (2015 年浙江卷)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

7、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3D15 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答案】A2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

8、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 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 世纪 60 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 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 1910 年,美国已经拥有 280 多个大豆品种。1931 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 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

9、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络。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总体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 称, “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影响沿线 44 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 “一带一路”战略能够

10、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A “一带一路” 适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B “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C “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4D “一带一路” 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答案】A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倡导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建设A是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表现B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C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和突破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 “一带一路”倡导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

11、关系,这是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表现,故 A 项正确;“一带一路”与联合国无关,排除 B 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 C 项;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和突破口,排除 D 项。3针对国际上有人将“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 人民日报2015 年 3 月 18 日发表文章指出,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 ,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A具有军事结盟的真实意图B以稳定西欧盟友国家为目标C对外经济援助具有虚假性D以援助达到控制别国的目的【

12、答案】D4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与古代中国开通的“丝绸之路”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5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贸易新路B刺激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整体格局【答案】C【解析】 “一带一路”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而非“贸易新路” ,排除 A 项。B 项说法不符合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 。 两者都有利于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C 项正确。改变世界贸易格局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

13、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摘编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材料二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摘编自攀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 2 世纪与公元1

14、 世纪间,直至 16 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历史上,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些传统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广袤的沿线上焕发着新春。摘编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材料四 2017 年 5 月 14 日至 15 日,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出席会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3 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收获,目前已得到世界上 13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中方已与 4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

15、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摘编自腾讯新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6(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答案】(1)原因:唐朝封建经济繁荣发展为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唐朝政策开明,社会安定,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唐朝西部疆域广阔,先后设机构管辖,保护沿途商旅贸易往来,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唐朝文化繁荣,制度先进,国力富庶,对很多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汉朝以来形

16、成的良好基础等。(2)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贯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成为欧亚大陆人民的交往桥梁等。(3)意义: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增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完善了世界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深化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并扩大对外开放,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增进了沿线国家和人民的传统友谊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第(2)问,根据材料三信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 “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

17、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概括答案。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 世纪资本主义列强扩张图7材料二 2015 年 3 月 28 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世界经济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形成的基本原因。(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目前我国“一带一路”愿景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3)根据你对材料一、二的解读,说明我国古代和西欧近代进行对外贸易的主要区别。【答案】(1)特征: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武力扩张;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2)继承:贸易路线大体相同;

18、对外开放交流。发展:交流范围扩大,交流层次加深;交流更加便捷有效;交流更加规范化、法律化。(3)我国古代实行和平互惠贸易,西欧近代进行的贸易具有很浓的血腥掠夺性。8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结合材料二中“一带一路”图片出发点、途经地可得出贸易路线大体相同,另外无论是传统丝绸之路还是“一带一路” ,通过所到达的地区可知是对外开放;第二小问,可联系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来归纳得出交流范围、交流便捷和交流规范化等。 第(2)问,第

19、一小问相同点都体现了希望加强交流,建立友好关系。第二小问不同点依据材料信息“西汉王朝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攻打匈奴”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是出于单纯的军事目的,意在建立联盟,对抗匈奴;而一带一路“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涉及经济文化等各领域。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依据上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要求:参照示例,选择两个角度,运用图、文内容论述,史论结合,逻辑完整清晰。 )【答案】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学生选取两个角度回答,论证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即可。9丝绸之

20、路促进了欧亚经济交流,中国的瓷器、丝绸远销欧洲、西亚,波斯的工艺品传入中国,丰富了沿线人们的生活。丝绸之路促进了欧亚文化交流,产生于西亚、南亚的基督教、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与儒学思想、道教思想相互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科学技术的交流,中国的丝织技术和指南针传入欧洲和西亚,印度的天文学成就传入中国,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威尼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成为著名的商贸城市。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许多证据证明,丝绸之路在商朝就已存在。比如,在商朝的妇好墓中发现了一些玉器,经鉴定是和田玉、昆仑玉等。汉武帝时,迫于匈奴的军事压

21、力,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虽历经千辛万苦,但张骞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尽管如此,他的亲身见闻,引起了汉武帝的巨大兴趣。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时,张骞带了很多副使,浩浩荡荡几百人,并携带了大量的礼品。汉武帝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最高统治者,所以要吸引西域各国到中原来,就需要带很多礼品,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丝绸。随着张骞和副使们的出使,大批中亚国家和当地的民族都体会到丝绸的美丽,同时又通过商人扩大了与中亚、西亚的丝绸贸易。摘编自刘伟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材料二 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地理大发

22、现” 。葡萄牙以当时不到一百万的人口,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葡萄牙 16 世纪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打破了阿拉伯人和意大利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垄断了世界上的香料、食糖、黑奴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帝国,欧洲的贸易中心也从意大利转移到了葡萄牙(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因美洲的黄金、白银而强大起来)。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形成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与丝绸之路形成的不同,并简析其世界意义。【答案】(1)特点:出现时间早,逐渐形成,时间跨度大,带有政治、军事目

23、的。影响:扩大了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动了西汉时期中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等。 (2)不同: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大发展、商业危机等因素推动的结果,丝绸之路的形成则受政治因10素影响较大;新航路通过海路连通全球,而丝绸之路则海陆兼有,但局限于欧亚非三大洲;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充斥着血腥和暴力,如掠夺各地的金银、劳动力、廉价原料等,而丝绸之路则呈现出和平友好往来的特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但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和贫穷,而丝绸之路使交往双方受益。世界意义: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文明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逐步形成。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交往的途径、方式、内容、结果等方面入手;第二小问,设问强调“世界意义” ,可从全球文明的交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