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05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角度 难度2018新课标,26题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通过北宋时期四川地区雇工现象考查民用手工业的发展中等2018新课标,27题明朝时期商业的发展 通过图片信息考查明朝商业的发展中等2018江苏卷,1 题 中国古代的商业 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古代商人的地位中等2017新课标,27题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以饮食器具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中等2017新课标,24题中国古代的商业 以范蠡经商为切入点,考查中原地区商业的发展中等2017天津卷,2 题 明清时期的长途贸易 通过史料及地图考查明清时期的长途贸易中等2017江苏卷,1 题 商周时
2、期的手工业 通过历史文献考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用途容易2017江苏卷,21 题 明朝货币的发展 通过历史现象考查明朝货币的发展 较难2016新课标,27题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通过明代雇工地位的变化,考查商品经济发展中等2015江苏卷,14 题 宋朝瓷器的发展 通过历史文献考查宋代瓷器的发展较难2015新课标,26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通过社会现象考查宋朝东南沿 中等2题 海经济的发展分析解读该知识点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者常常通过文献资料等创设情境考查古代不同朝代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手工业、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备考时重点把握宋朝、明清时期手工
3、业、商业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新变化的原因;掌握商业新变化给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变化。选择题和非选择形式均有出现。考点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 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解题思路】(2017 年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3“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
4、,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C食具 D货币【解题思路】【要点解密】1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2)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3)官营手工业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 “工商食官” ;春秋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将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使得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技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技艺失传。(4)古代三种手工业
5、的地位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1)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汉代:丝织业发达,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有“丝国”之称。4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织品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纺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
6、写实风格。明清时期: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2)制瓷业商到东汉:是陶向瓷发展的过渡阶段。东汉晚期:出现青瓷。魏晋南北朝:出现白瓷。唐朝:出现唐三彩;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首创釉下彩绘;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 ,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顶峰;中外闻名的珐琅彩也出现了。 考点三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015 年新课标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
7、,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题契合海上丝绸之路的热点,以宋代民间崇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5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民间思想观念国家政治认同” ,解题思路是“表象实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观念) ,只有选经济了,其余选项逐项排除。这启示我们
8、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理论的复习,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表明、反映类试题的解法。这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其考查的是“现象和本质”的逻辑思维,题目给出的是现象,我们找本质即可。考点四 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 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题思路】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
9、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 B项正确;图片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 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 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 D项错误。 63特点(1)商业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4)历代政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缓慢,虽取得发展和繁荣,但始终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商人始终没有
10、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清时渐趋萎缩。考点五 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2017 年天津卷)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 B C D【解题思路】【要点解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变化及特点71发展因素发展基础:农业和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国家政局:国家稳定与否影响商品交换。交通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货币的发展:货币统一、纸币出现有利于商品交换。政府政策:重
11、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交换,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2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限制。(2)交易物品的变化:先以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出现一般等价物贝、铜钱等货币。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过程相结合。3特点(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2)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4)政府对
12、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考点六 古代中国商人地位的变化(2018 年江苏卷)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 ,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8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解题思路】【要点解密】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第一,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他们通过权力可以肆意搜刮百姓的钱财和土地。但是商人通过买卖积累了大量的钱财,过起了帝王般的奢侈生
13、活,积累了巨大的能力,对长久以来的地主阶级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括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结论一: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结论二:古代货币经历了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9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
14、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考点三 商帮6北宋时,天晓前都城中有卖粥饭点心、灯烛的,也有卖洗面水的;南宋时,三更后,都城中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营干,深夜方归故也”。这反映出A草市存在饮食服务设施B商人服务意识较强C夜市有固定的营业时间D城市治安状况堪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市”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述不是草市,而是都城中的市,故排除 A。从材料看,这些商品满足了市民的需要,反映了商人的服务意识较强,故选 B。C 与材料信息“天晓前”和“三更
15、后”不符,排除。材料不能反映治安状况,故排除 D。考点四 古代市的发展7宋史专家周宝珠认为,“(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说明A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B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宋代草市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D宋代城乡差别消失【答案】C108下图是北宋东京城示意图,下列关于北宋东京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辛弃疾会在瓦肆中欣赏杂剧B“市”内定有铜活字印刷书店C“市”内的商业活动受限制较少D参知政事执掌东京行政事务【答案】C
16、【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社会状况。北宋时期,商业经济繁荣,“市”的发展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成了商业街,且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故 C项正确。辛弃疾是南宋词人,铜活字在北宋时尚未出现,参知政事是副宰相,不是执掌东京行政事务的官吏,排除 A、B、D 项。 9宋代都城曾存在一种“鬼市子”,每天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鬼市子”的出现反映出A“草市”中的夜市经济繁荣B交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政府严厉管控商业活动D生活用品成为紧俏商品【答案】B1110明代中后期,随着市镇的发展,许多市镇被设为县的治所,如宣德五年(1430 年)置嘉善县,以魏塘镇为县治;万历元年(
17、1573 年)置青浦县,以唐行镇为县治。这说明A市镇的经济功能走向衰弱B市镇发展呈现出都市化C政府重视市镇经济的发展D市镇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市镇,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市镇在某种程度上说只是较大的乡间村落,而县的治所具有一定的都市性,材料中市镇被设为县的治所,说明市镇发展的都市化,B 项正确;市镇成县的治所,只能说明政治功能增强,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功能走向衰弱,A 项错误;将市镇设为县的治所,能够体现对市镇管理的加强,不能说明政府重视市镇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县的治所一般都要有一定的规模,将市镇设为县的治所有利于市镇规模的扩大,D 项错误。 141756 年,多年不到浙江贸易的英国商船迭连北上宁波,引起乾隆疑虑:“顾向来洋船进口,俱由广东之澳门等处,其至浙江之宁波者甚少。近年乃多有专为贸易而至者,将来熟悉此路,进口船只不免日增,是又成一市集之所。在国家绥远通商,宁波原与澳门无异,但于此复多一市场,恐积久留居内地者益众。海滨要地,殊非防微杜渐之道。”这说明当时A粤海关一口贸易政策已开始执行B宁波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C对外贸易应从维护政权安全方面考虑D“天朝上国”观念遭到冲击【答案】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