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94247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育才学校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高二实验班生物试题一、单选题(共 2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2 分)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主要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B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C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糖原、神经递质等D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 B 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B 人体体液包括 A 液、B 液和 C 液C 图中 CO2浓度最高的是 3 中的液体D 1

2、结构和 2 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3.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 缓冲对对血浆 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D 人体免疫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4.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A、B 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B C 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 -C 血浆 pH 的稳定与 HCO3 、HPO 42 等离子有关D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5.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3、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渗透压降低,增多B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组织细胞C 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7.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

4、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度B 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 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D 血糖降低,通过肌糖原水解来维持血糖浓度8.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9.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 AB 段- 3 -和 B

5、C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B 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 AB 段产生的乳酸,在 BC 段与 Na2CO3反应C 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 B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10.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机体不同的组织或器官C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D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1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

6、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 图中兴奋部位是 B 和 C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 CAB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1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有离子进出B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 a、c 区域为未兴奋部- 4 -位C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使其作出反应1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

7、错误的是( )A 完成反射的反射弧至少由 2 个神经元构成B 神经元内的 K 外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C 神经元的树突一般比轴突短D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14.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5.如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

8、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婴儿的 a 兴奋,就会引起 e 兴奋;正常成年人的 a 兴奋,e 不一定兴奋B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 d 的兴奋C 若正常成年人的 b 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 若正常成年人的 m 和 n 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16.1902 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可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B 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 5 -C 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

9、的神经中枢D 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17.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 沃泰默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C 斯他林和贝利斯成功的关键在于敢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D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素18.下图为患者血液中某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 A,C 两点对应的时间表示某抗原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图说明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B CD 段产生的抗体是由记忆 B 细胞受同种抗原刺激后大量分泌的C 该患者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D 若一

10、年后该患者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不一定能迅速产生抗体19.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 30min 和注射后 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是( )A 健康人注射 TRH 使 TSH 分泌增加,TSH 能反馈调节抑制 TRH 的分泌B 病人甲是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 TRH 进行治疗C 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 TRH 浓度较高D 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 TRH 或 TSH 都不能治愈20.下列关

11、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6 -A 都是由体内专门的腺体细胞分泌的B 都在其含量过高时进行反馈调节C 都是含量微少但具有高效的调节功能D 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21.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于黑暗条件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这个实验能证明( )A 顶端在光下产生某种“影响物”B “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能C 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D 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22.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 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

12、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B 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C d 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 d 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 b 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 b 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23.取 a、b 两段玉米胚芽鞘,切去尖端,使其不再产生生长素。把 a 段正立、b 段倒置放置进行如下图的实验。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的接受块能使失去尖端的胚芽鞘 c 向右弯曲,而乙组的胚芽鞘 d 不弯曲,实验说明( )- 7 -甲组的接受块含

13、有生长素 乙组的接受块含有生长素 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A B C D 24.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 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 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25.下图表示施用 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 IAA 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 施用 IAA 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 将未施用 IAA 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

14、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 与施用 104 molL1 的 IAA 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26.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 5 种溶液中 24 小时,然后种- 8 -植。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例如下表:分析上表数据,不能得到的推论是( )A 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B 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C 丁液最有利于雄花的形成D 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利于雌花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 ,共 48 分) 27. (10 分)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1)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植物总是表现出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此

15、现象叫做_,这是因为顶芽产生的_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在此过程中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_。(2)芦苇是主要的造纸原料,如果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_处理,就可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50左右。.下图表示果实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植物激素变化情况(1)由图可知,果实幼果快速生长时期,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_也具有这样的作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_。(2)由图可知,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说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是_的结果。(3)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 9 -28. (8 分

16、)人体血液中的 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 CO2在血浆中以 HCO 的方式运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血浆中 CO2主要来自_(生理过程)。(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 数量_。根据细胞特点和 HCO 的含量,可推测 HCO 进入血浆的方式为_,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性。(3)生成的 H 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4)由于红细胞内_被消耗和_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29. (11 分)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 A 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试验

17、中,将如图 1 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 1 小时后,再分别转入 5 种浓度的 A 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溶液(对照组)中。在 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 24 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 2。请分析并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 10 -_ mg/L 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增加溶液中的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3)生长素类似物 A 应溶解于_中,以得到 5 种浓度的 A 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8、(4)图 2 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 mm。浓度为 0.001 mg/L 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 1 mg/L 的结果相比,浓度为 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5)图 2 中,浓度为 0.1 mg/L 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30. (8 分)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1)图中是构成反射弧的某些结构,则结构名称是_;结构 A 的名称是_。(2)当激素增多时,和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_

19、。(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当人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_(升高或降低),导致_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_重吸收水,减少尿的排放。(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_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_,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31. (11 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 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免疫,图中 b 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细胞。(2)图中 a、b

20、、c、d 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填字母)(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 d 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病。(4)当抗原经过过程时,人体内产生 d 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与合成并分泌 d有关的细胞器有_。(5)研究发现,HIV 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从遗传物质分析,研究 HIV 疫苗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解析1.D【解析】参与内环境组成的是血浆,不是血液,A 错误;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B 错误;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不是内

21、环境的组成成分,C 错误;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存在于组织液中,抗体与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D 正确。2.C【解析】B 液为淋巴,不含红细胞,A 错误;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即包括细胞内液、A 液、B 液和 C 液,B 错误;CO 2是在细胞中产生的,所以图中 CO2浓度最高的是 3组织细胞,C 正确;结构 1 是毛细血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结构 2 是毛细淋巴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D 错误。- 12 -3.A【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称为内环境,A正确;碳酸和碳酸氢钠为一缓冲对

22、,对血浆 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B 错误;激素是通过体液传输至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体液运输激素是不是定向的,C 错误;人体的免疫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机制,D 错误。4.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 A 和 B 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 正确;内环境的主要理化特性包括温度、pH、渗透压,因此 C 和 D 可以为温度和渗透压体温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 正确;血浆 pH 的稳定与 HCO3 、HPO 42 等缓冲物质有关,C 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 错误。5.D【解析】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

23、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 正确;钾离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B 正确;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浓度过高,则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 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 错误。6.C【解析】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 正确;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 正确;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 错误;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

24、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 正确。7.D【解析】剧烈运动时,部分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到血液中,由于血液中有调节酸碱平衡的物质,PH 变化不大,处于平衡状态,A 正确;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B 正确;运动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低,通过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C 正确;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D 错误。8.D【解析】稳态是机体通过个器官和各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A 错误;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等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 错误;正常情况下,- 13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维持相对稳

25、定的,而不是保持不变,C 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 正确。9.D【解析】AB 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 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与 NaHCO3反应,B 错误;AB 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 错误;B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D 正确。10.C【解析】效应器是运动(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组成的,A 正确;反射弧中,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机体不同的组织或

26、器官,B 正确;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能在脊髓,也可能在下丘脑、脑干等部位,C 错误;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但是前者是反射,后者不是,D 正确。11.B【解析】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表现为外正内负,由此可知图中 A 点电位发生变化,此处为兴奋部位,与相邻两侧形成电位差,则图中弧线可以表示局部电流的方向,从而导致兴奋向 A 两侧传导,膜内电流也向 A 点两侧传导,两者方向一致,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12.D【解析】上有神经节,故是感受器,静息电位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有离子进出,故 A 正确。静息时外正内负,兴奋时外负内正,故 B 正确。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

27、位之间,是以局部电流传导的,故 C 正确。是感受器接受刺激,是效应器作出反应,D 错误。13.D【解析】反射弧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所以完成反射的反射弧至少由 2 个神经元构成,A 正确;神经元内的 K 外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Na 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B 正确;神经元的树突一般比轴突短,C 正确;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D 错误。14.A【解析】突触前膜的兴奋需要经过信号的转变才能传递到突触后膜,故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故 A 错误;信号的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 B 正确;神经元之间

28、有突触间隙,故 C 正确;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且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外只能单向传递,故 D 正确。- 14 -15.B【解析】图中的 abcde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 受损,则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C 正确;m 或 n 受损,排尿反射仍存在,只是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 正确;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A 正确;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 错误。16.B【解析】过程是化学物质(胃酸)对小肠的直接刺激,不属于神经调节,也不属于激素调节;过程是促胰液素调节胰液的分泌,该过程属于激素调节的范畴;小肠不属于神经系统

29、,不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17.D【解析】促胰液素是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 错误。A、C、D 都正确,本题选 D。18.B【解析】据图分析: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和规模都比一次快和多,故 A 正确;CD 段产生的抗体是由记忆 B 细胞受同种抗原刺激后大量增殖分化的浆细胞分泌的,故 B 错;记忆细胞寿命比浆细胞长得多,甚至终生保留,故 C 正确;记忆细胞寿命长短不一,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二次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19.A【解析】健康人注射 TRH 使 TSH 分泌增加,TSH 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会反馈调节抑制

30、TRH 的分泌,但 TSH 不能反馈调节抑制 TRH 的分泌,A 错误;病人甲是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 TRH 进行治疗,B 正确;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抑制作用减弱,该类病人体内的 TRH 浓度较高,C 正确;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 TRH 或 TSH 都不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 正确。20.C【解析】植物体内的激素就不是由专门的腺体细胞分泌的;并非所有激素都进行反馈调节;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不一定都经过内质网加工。21.B【解析】本实验是置于黑暗条件下的,所以 A、C、D 错误。22.D【解析】由于植物幼茎本身含有植物激素,所以实验前应

31、将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以消除切- 15 -段内原有激素的影响,A 项正确;根据图示分析可知,b、c、d 组切段的平均长度都比 a 组的长,说明 3 种浓度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伸长,B 项正确;d 组伸长最多,说明 d 组使用的是最适浓度生长素溶液,促进作用最大,C 项正确;b 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 b 组可能是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也可能是使用了低浓度生长素溶液,D 项错误。23.A【解析】甲组的接受块能使失去尖端的胚芽鞘 c 向右弯曲,说明甲组的接受块含有生长素,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乙组的胚芽鞘 d 不弯曲,说明乙组的接受块不含有生长素,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

32、端。24.B【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25.C【解析】根据第一幅图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主根长度不断变短,A 项正确。根据第二幅图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侧根数量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后侧根数量比对照组少,B 项正确。生长素有促进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有芽和幼叶,如将

33、其去掉,将导致运输到根部的生长素含量降低,会导致侧根数量减少,C 项错误。由图可知,施用了104 molL1 IAA 的植株主根要比未施用的短,侧根数量比未施用的多,D 项正确。26.A【解析】浸泡液为水的一组是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甲组的雄花与雌花的比值为 1.0,小于 5.6,说明赤霉素能促进雌花的形成,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较大,A 项错误;丙组的雄花与雌花的比值为 5.3,而对照组为 5.6,二者相差不大,说明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的影响不大,B 项正确;丁组的雄花与雌花的比值为 27.6,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6,说明丁液最有利于雄花的形成,C 项正确;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组

34、,雄花与雌花的比值为 0.4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 5.6,说明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有利于雌花的形成,D 项正确。27.(1)顶端优势 生长素 主动运输 (2)赤霉素.(1)赤霉素 乙烯、脱落酸 (2)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3)生长素对细胞内的转录- 16 -过程有促进作用(答“对表达过程有促进作用”也可以)【解析】.(1)植物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为顶端优势。生长素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赤霉素能促进茎生长,故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芦苇,茎长度增加,含有的纤维长度增加。.(1)据图分析,果实幼果快速生长时期,生长

35、素和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脱落酸。(2)由图可知,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说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3)据表格分析,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后,RNA 和蛋白质相对含量上升,故推断生长素类似物对细胞内的转录过程有促进作用。28.(1)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细胞呼吸)(2)增加 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3)空间结构 组织液(血浆、内环境)(4)水分子 Cl (离子)【解析】(1)血浆中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2)据图,碳酸氢根来自碳酸的分解,所以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后,碳酸氢根数量增加。再根据细胞内外碳酸氢根的浓

36、度,可知其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氢离子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至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4)据图可知,由于水的消耗和氯离子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29.(1)调节 1 (2)氧气 均匀 (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切段中内源激素 (4)7 有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C 重复实验【解析】(1)生长素类似物类似生长素的生理功能,能调节植物的生长;由图可知,本实验中 1 mg/L 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2)振荡培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含量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二是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3

37、)实验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对照组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故生长素类似物 A 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本实验研究激素的作用,切段中含有内源激素,会影响实验结果,而通过在蒸馏水中浸泡,可减少其含量,降低对实验的影响。(4)根据图,对照组的切段平均长度是 7.0 mm,实验组中切断长度长于对照组的,说明对应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切段的生长:浓度为 0.001 mg/L 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 1 mg/L 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 的溶液对切段的促进伸长作用减弱。(5)实验应尊重客观事实,实验结果不能随意修改,应如实填写,且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多次重复实验。- 17

38、 -30.(1)传入神经(或传入神经纤维) 下丘脑(2)(负)反馈调节(3)升高 抗利尿 肾小管、集合管(4)中枢神经系统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解析】(1)图中是构成反射弧的某些结构,则结构名称是传入神经;结构 A 的名称是下丘脑。(2)当激素增多时,和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反馈调节。(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当人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的排放。(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的控制;另一

39、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31.(1)体液 B 细胞和记忆 B (2)a、c、d (3)自身免疫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HIV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单链的 RNA 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解析】图中表示 B 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 b 浆细胞和 c 记忆细胞,c 记忆细胞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分化为 b 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d 抗体的过程。(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体液免疫,图中 b 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2)图中 a、b、c、d 能够识别抗原的是a、c、d。(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 d 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5) 从遗传物质分析,研究 HIV 疫苗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单链的 RNA 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