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94255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 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 34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获表决通过。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成为中国的第 8 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也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下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各国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各国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

2、中表达A. B. C. D. 【答案】C考点:文化遗产2. 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展开古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 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时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

3、巨大的物质力量 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A. B. C. D. 【答案】B- 2 -【解析】试题分析: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史书典籍的记载,再到古诗文的浩瀚长卷,这说明家国一体的思想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故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说法错误,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排除;说法错误,家国一体的思想属于意识范畴,是一种精神力量,要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考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3.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 50

4、00 年历史。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由此可知( )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 5000 年历史”,其“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故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不符合题意,排除;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

5、对独立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特点4.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这表明( )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A. B. C. D. 【答案】D【解析】题目中,“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表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故入选。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 D。- 3 -5. 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全国 100 个古村落进行拍摄,以生

6、活化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真实再现中国古村落的人文故事。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唤起了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家乡记忆。材料说明了(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具体的、有形的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文化活动。A. B. C. D. 【答案】C【解析】传统村落承载着乡村文化和人们的乡愁,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唤起了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家乡记忆,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文化活动,故符合题意。错

7、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播【名师点睛】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 习近平

8、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够是表扬甚至是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文艺批评“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是因为( ) 商业标准与艺术标准是不能统一的两种标准 文艺发展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文艺批评应当坚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 文化会因商业性程度提高使其艺术水平降低。A. B. C. D. - 4 -【答案】C【解析】选项表述错误,二者可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选项表述错误,文化的商业性程度与艺术水平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题目中,文艺批评“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是因为文艺发展有其

9、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艺批评应当坚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故入选。选 C。7. 有人不赞成现代汉语词典中加入英语词汇。其实英语词汇中加入汉语词汇早已是事实,suan pan(算盘)是最早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之一,还有 tofu(豆腐),Fengshui(风水)等,后来 Dama(大妈),Gelivable(给力),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等词汇也加入了英语词典。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有( ) 经济发展是文化影响力增强的基础 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流中逐步融合趋同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对外来文化我们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度。A. B. C. D

10、. 【答案】B【解析】题目中,一方面,英语词汇中加入汉语词汇早已是事实,另一方面,一些汉语词汇也加入了英语词典,从这里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文化影响力增强的基础,故入选。对于有人反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加入英语词汇,这种做法不合适,对外来文化我们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度,故入选。选项中“融合趋同”表述错误。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8. “互联网+政府”,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互联网+政府服务”的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材料表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 )

11、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共享性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是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说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共享性,使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故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说法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5 -的特定功能,排除;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文化传播9. 央视在今年春节推出的新春走基层系列街头调查孝顺怎么做充满了温馨,引发了了广大观众

12、普遍关注和情感共鸣。这话题在我国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的当下,不仅唤起了浓浓亲情,更唤起了传统美德,更唤起了一种责任。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的是( )辩证地分析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全盘继承传统孝道文化,使其永葆生命力 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根除传统的思想观念 根据时代的需要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促进孝文化创新。A. B. C. D. 【答案】B【解析】选项表述错误,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选项中“根除传统的思想观念”表

13、述错误,排除。要促进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需要辩证地分析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同时要根据时代的需要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促进孝文化创新。故入选。选 B。点睛: 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抛弃。(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取其精华”是文化

14、发展的根基,“去其糟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唯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反对“保守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6 -10. 2016 年 6 月 9 日,端午节又到了,全国各地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艾叶,又称艾草,性味苦、辛、温,能散寒除湿。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

15、习俗,期待起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 B. C. D. 【答案】A【解析】选项表述错误,此观点夸大了端午插艾的习俗的作用。选项表述错误,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一种展现形式。题目,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故入选。题目中,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了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16、,故入选。选 A。11. 禹贡所列“九州”州名中,冀、荆、扬等至今仍为河北、湖北、江苏等地的地名。地名里往往延续着历史的秘密,尽显地域特色。不过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应运而生出新的有创意的地名,彰显新颖性与国际化的对接。一些太老的地名应当顺其自然地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地名应不断融入世界文化,与世界保持一致性 地名应不断革新,适当出现洋名字以吸引眼球 地名的命名应反映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文化特点 地名的命名应传承地域文脉,弘扬传统文化。A. B. C. D. 【答案】D【解析】选项中“与世界保持一致性”表述否认了文化的民族性。选项表述不恰当,故排除。题目中,有人认为一些太老的

17、地名应当顺其自然地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地名的命名应反映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文化特点,应传承地域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故入选。选 D。- 7 -12. 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 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 )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

18、能力。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13. 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天演论、创办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 从文化角度看,我们“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 ) 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是促进、发展和创新民族文

19、化的内在要求 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过程。A. B. C. D. 【答案】C【解析】从文化角度看,我们“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表明了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也是是促进、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故入选。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表述的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 C。点睛:易错点-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但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此观点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尊重文化多样性也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就是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此

20、,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8 -14. 电视剧老农民展示了 8 亿中国农民的生活变迁,作家高满堂为了创作老农民走了六个省份,采访了曾经的工作组组长、人民公社社长等 200 人;通读乡土中国、暴风骤雨、创业史他秉承现实主义之笔,把共和国 60 年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波折、迂回、疼痛、沉重,把历史的光亮、人民的光彩,都浓缩在了黄河岸边的“麦香村”。这给我们进行文化创作的启示是( )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从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农村题材文学创造经验 坚持文化创作的社会

21、主义方向,发挥先进文化导向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展示了 8 亿中国农民的生活变迁”“ 把共和国 60 年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波折、迂回、疼痛、沉重,把历史的光亮、人民的光彩,都浓缩在了黄河岸边的“麦香村”看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从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坚持文化创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先进文化导向作用,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文化创新15. 2015 年 8 月,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获第 73 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他的作品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的特征,并且在

22、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兼具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特征。这启示文学创作者要( ) 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各种优秀文化成果 把握好当代与传统的关系,勇于创新 大胆想象,追寻超越现实的科幻力量 大胆创新,避免传统文化的影响。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小说三体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的特征,并在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兼具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特征,这说明文学创作者要把握好当代与传统的关系,勇于创新,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各种优秀文化成果,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中追寻超越现实的说法不对。中避免传统文化影响的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

23、A。考点: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9 -16.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宜昌的土家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今土家族人民通过创办民族节庆活动,使古老的民族文化找到了与现代元素的契合点。民族节庆活动( ) 是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是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是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A. B. C. D. 【答案】A【解析】选项表述错误,文化遗产是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选项表述错误,各国之间互派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题目中,民族节庆活动是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故入选。选 A。点睛:

24、深入理解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1民族节日(1)地位: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2)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2文化遗产(1)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保护: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17. 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

25、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 ) 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大众传媒已不是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大众传媒的认识。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载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 10 -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草根作品”凭借微博、微信等“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

26、的强大功能,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新传媒的出现是传播手段的丰富和发展,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退出,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8. 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武汉市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等地名,承载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 )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精神需求对接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A. B. C.

27、D.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继承,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故符合题意;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主要是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不仅仅是因为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且材料未强调地域文化特色,故不符合题意;这些老地名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故错误。故选C。19. 古代二十四孝有“卖身

28、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二十四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践行孝道的方式要因时而变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24 孝”,强调对“孝”这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保留了基本内涵,但是又要做到与时代相结合,方式要因时而变,符合题意;文- 11 -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错误;民族精神才是中华民族之魂,错误。考点

29、: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0. 跨越 50 年的时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长期以来,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说明传统文化( ) 都能顺应历史的变迁发展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能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选项表述错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够顺应历史的变迁发展。只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才能够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故排除。根据题目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

30、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本题选 C。考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21. 据史料记载:清代名臣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则故事展示了中华文化中蕴含的( )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里仁唯美的和谐理念 兼收并蓄的包容智慧 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

31、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两家均退让了三尺,形成了“六尺巷”,这则故事表明了中华文化的里仁唯美的和谐理念与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故入选。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选 D。22. 如图是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所书的环读四言诗句,从任何一字起,或左行,或右行,皆成二句四言诗,妙趣横生。这幅作品( )- 12 -以优美的隶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以新颖的结构表现了诗词的鲜明独特魅力以隽永的文字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美好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心中的爱国情感。A. B. C. D. 【答案】C【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征【考情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

32、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2)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第三课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23. 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认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下面对汉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汉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B.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

33、要标志C. 汉字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D. 汉字是中华文化成就和魅力的体现【答案】C- 13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不正确的选项。C 选项表述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其他选项表述均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点睛:逆向选择题又叫否定式选择题,是指题干部分设置了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的选择题。命题者通常用“不”、“不是”、“不包括”、“不正确”、“没有”、“无关”、“不符”等词,把答题项限制起来,用以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考场上,考生如果稍不留神就容易出错。笔者认为,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审定题型,审清题意 认真审题,是解答各种、各类题型的共同要求。逆向选择题具有其他题型

34、所不同的特点,就是题干的答题项有否定限制词。对于这种限制词,考生在审题时要特别留心。二、运用逆向推理,排除干扰项 逆向选择题的解答过程,实际上就是考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逆向推理的过程。在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时,把符合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正确的表述)的选项找出来。三、启动逆向思维,确定正确选项 在排除了干扰项以后,就剩下最后一个选项了。这个选项是否完全符合答题项的要求呢?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必须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还是启动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逆向推理。24. 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甲骨文记忆”展览精选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具有代表性的甲骨珍品65 件,包括祭祀、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主题,通过展示甲

35、骨实物、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学者研究成果集锦以及器物等,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甲骨文记忆”展览(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A. B. C. D. 【答案】D【解析】题肢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题肢说法错误,中国典籍丰富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题目中,“甲骨文记忆”展览一方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故入选。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征- 14 -25. 2016 年 11 月 24 日,“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郑成功收复

36、台湾”、“戚继光大败倭寇”等中华历史上的诸多大事件,首次以绘画的形式呈现,作品内容囊括了数千年中华文明史。这样做旨在( )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创造性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题目中,“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以绘画的形式呈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大败倭寇”等中华历史上的诸多大事件,这样做旨在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故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选项表述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选 B。2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们汉字悠久的历史,独

37、特的造型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继承、完善和发展。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汉代书法分为章草、真书、行书,都是由隶书演变而来,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楷书、行书、草书在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继承革新的过程。 (1)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答案】(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

38、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5 -【解析】本题以我国汉字的悠久的历史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回顾能力。影响文化发展的

39、因素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回顾能力。根据所学的知识,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然后再结合本题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即可。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江南忆,最忆是杭州。”2016 年 9 月 4 日至 5 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材料一 秉承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 G20 杭州峰会主题,同时为了体现“西湖元

40、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要求,一场饱含江南风韵、诗情画意,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在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的湖光山色中徐徐展开。春江花月夜、梁祝、高山流水、天鹅湖、欢乐颂等中外名作,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材料二 G20 杭州峰会是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而开,却辅以文化盛宴,用文化艺术来滋养,可谓匠心独运。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消除语言的藩篱,互通情意、鼓舞人心、激发斗志,从而连接南北、跨越鸿沟,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让世界经济

41、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交融对话的正确方式。(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阐释“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文化艺术滋养”的合理性。【答案】(1)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认同和尊重中华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16 -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42、文化艺术可以鼓舞人心、鼓起斗志,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通过文化艺术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互通情意、跨越鸿沟,携手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性。【解析】本题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通过让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考查的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交融对话的正确方式。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神韵与世

43、界文化交融对话的正确方式。从文化多样性方面,考生着重需要表述出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角度进行分析;文化传播角度可以从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阐释“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文化艺术滋养”的合理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作用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性的信息,在根据所学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故考生主要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以及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44、求。向善就是愿意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它是人内在的最高的道德品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正能量。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慈善指的是一种基于发自内心的爱而对他人进行的无偿救助,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互济互助。慈善是和谐社会里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慈善是一直存在的,是国民进步的一个标志。深厚的慈善文化对社会良性运行、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逐步建立并且弘扬慈善文化。材料二 乡贤文化扎根乡土,蕴含着爱国爱乡、敬业精业、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浙江省象州县有 2100 多年的历史,当地将乡贤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他们挖掘“乡土记忆”,

45、夯实乡贤文化根基;展现“身边好人”,发挥新乡贤力量;围绕乡贤主体,打造乡- 17 -贤文化示范基地,通过碑刻、雕塑、长廊等形式,推动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引导人们好善乐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弘扬慈善文化的社会意义。【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打造乡贤文化示范基地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人产生积极影响。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解析】本题以向善是人内在的最高的道德品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正能量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注重考查考生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系数不大,但是要组织好答案还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弘扬慈善文化的社会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考生要解答意义类问题,首先要学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塑造人生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等知识点。然后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