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PDF,无答案).pdf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4331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PDF,无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PDF,无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PDF,无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PDF,无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PDF,无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试题卷 第 1 页(共 6 页) 机密 启用前 2018 年 12 月高三 创新测评联考 历 史 班级: _ 姓名: _ 准考证号: _ (本试卷共 6页, 37题,全卷满分 : 100分,考试用时: 9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

2、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 单选题 (每题 1.5 分,共 48 分) 1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 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 则语之节用、节葬 。 ”以下符合该流派思想家言论的是 A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B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 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C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 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D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 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

3、法。 2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 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政治逐渐成为国家政权的主体 B国家管理权由素养不同的人共同管理 C古代中国形成了以分封制构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宗族血缘关系是维系早期政治制度的纽带 3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行

4、政体制调整日渐成熟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D西汉疆域日益增大 4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 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儒家经典的世俗化 B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保证了举荐官员的高素质 D妨碍了科举制的产生 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 71) 南宋( 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历史试题卷 第 2 页(共 6 页)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上述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宋代依然

5、是贵族政治 B社会阶层流动减弱 C宰相权力日益加强 D科举制度影响日深 6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 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 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 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 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设行省旨在 A扩大行省权 力 ,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解决边患危机,成为后世省制的开端 C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7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 低秀

6、(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 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反映了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心学思想的影响广泛 D雕版印刷术技术得到显著提升 8 明清之际,李贽剃光头发留着长须,讲学传道,招收女弟子。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 宋”。上述思想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削弱,在批判中形成了新理学思想体系 9

7、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 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 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重商主义盛行,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传统义利观废弛,政府放松监管商业活动 D抑商观念削弱,商人逐渐获得认可 10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 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了 A江南乡村社会的土地过度集

8、中 B江南乡村社会人口与土地矛盾比较尖锐 C江南乡村社会的自给自足 D江南乡村社会的精耕细作 11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 仅“田禾大收,即芝麻、 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康熙后期政治贪污腐败严重 C大量农田被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 D使“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12 1821 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 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

9、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治史注重经世致用 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器物的进程 C对鸦片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D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3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 1848 年) 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工具 B夷夏之辨已被摒弃 C国人对西方的认知加深 D徐继畲崇洋媚外 14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 行的男式发型) ,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

10、此解读正确的是 A女权主义深受群众喜爱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中西习俗融合已成为时尚 D传统旧俗受到冲击 历史试题卷 第 3 页(共 6 页) 15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 如下表: 主题 时间 1880 1889年 1890 1899年 1900 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深受妇女喜爱 B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大众传媒逐渐 推 动社会习俗变革 D妇女解放成为晚清变革的第一要务 16 “苟可致富强者,

11、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 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 曰 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可以得出慈禧 A自强求富,积极支持光绪维新变法 B厌恶日本,反对向日本学习 C中体西用,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支持变革 D因循守旧,反对光绪变革变法 17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 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民族工业

12、在抗战期间日益萎缩 C日伪企业实力雄厚 D政府巧取豪夺以图自利 18 毛泽东说 : “中国革命的历 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已不 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这个第一步的准备阶段,还是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即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的。”这段话出自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9 右 图是 1958 年的一幅年画,办好托儿所,解放妇女劳动力 (作者:黄胄 。 画中字:办好托儿所解放妇女劳动力。托儿所,朋友多,妈妈去生产,阿姨照顾我。)该漫画反映了

13、A新中国幼儿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 B妇女成为国家建设主要力量 C新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 D新中国经济建设成果超英赶美 20 1980 年与 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 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实行 B农业机械 的大规模使用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改革开放大规模引进外国农产品 21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

14、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监督权力运作 B维护社会发展和稳定 C保证依法治国 D培养道德自律与使命感 22 公元前 5 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 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奴隶获得了雅典公民权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D民众对雅典直接民主失望 历史试题卷 第 4 页(共 6 页) 23“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

15、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占主导地位 B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C罗马妇女善于研究法律的漏洞 D罗马法有待规范关于财产方面的条文 24 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 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原产于北美洲 B马铃薯作物的传播无关乎文明 C马铃薯的“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 D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 25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 肌肉、骨头和筋 又是什

16、么样子。于是 ,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从绘画角度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B主张绘画源自于对人体天性的追求 C提倡先研究人体构造再绘画 D立足于画理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26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 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 久居住的场所。下列哪项研究对“他们”和“他们的时代”鼓舞了信心和挑战的勇气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27 根据 表格回答问题 。 综合上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 A社会贫富差距进

17、一步拉大 B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廉价 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有较明显 改善 D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 同步增长 28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 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 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 生活。这段材料不能反映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29 20 世纪 70年代初,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

18、流回到 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据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旨在 A缓解国家干预经济带来的弊端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下放权力避免地方分裂 D恢复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30 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 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A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B是当时解决经济危机最好的方式 C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D不利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31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

19、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 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陈旧老化更新不及时 B受冷战影响苏联经济重心在军事工业领域 C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对农民剥削的太多 D二战爆发影响了农业生产 32 1832 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 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较大的行政权力 B上议院由贵族构成在议会中起决定性作用 C妥协是英国政治智慧 D通过法

20、案是英国政治最紧要的任务 历史试题卷 第 5 页(共 6 页) 二、 非选择题 ( 33 题 25 分; 34 题 12 分; 35 37 题 为选考题, 15 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 25 分) 材料一 马克思的名字最早出现在中文报刊上,可追溯到 1899 年英 国在华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述的大同学,称英人马克思 为“百工领袖著名者”。同年,在今世养民策中首次提到恩格斯的名字:“德国讲求养民学者,有名人焉。一曰马克思一曰恩格思。 ” 梁启超于1902 年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将马克思称为“社会主义之泰斗”,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德国“最占势力之

21、二大思想”之一。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马君武被称为“中国较系统地评介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一人”,他于 1903 年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中对马克思评价道:“马克司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竞争为历史之钥。”朱执信被何香凝誉为“同盟会中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他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片段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其思想,简要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的某些内容,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理论也有所论列,同时认为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有着原则区别。 材料二 1919 年五四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分界点。在此之后,各种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宣传社会主义的期刊和团体大量涌现,

2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进程开始加快。 1920 年,瞿秋白 、 俞颂华、李仲武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员的身份赴俄,实地考察苏俄社会生活,访问工厂 、 乡村 、 机关、部队,及时向国内发回大量通讯报道以及苏俄情况的著述。如瞿秋白的赤都心史、饿乡纪程,俞颂华的旅俄之感想与见闻 ,李仲武的游俄国见闻实录,等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苏俄的真实情况,吸引了国内众多读者。中国先进分子在学习和研究苏俄社会制度、革命经验的同时,还组建了俄罗斯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学社等以研究苏俄问题、选派赴苏留学生为主旨的团体,开始有计划地派遣学生赴苏学习,接受苏俄革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许多青年为了寻

23、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工读思潮的影响下,纷纷远涉重洋,赴欧洲(主要是法国)勤工俭学,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据粗略统计, 1919、 1920 年两年中,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达 1600 多人。这些青年到欧洲后,一边勤工俭学,一边了解资本主义社会,接触工人群众,关注工人运动,努力研究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各种途径及形式把马克思主义和欧洲工人运动状况介绍到国内。 以上材料均引自于姚宏志:由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引发的思考 (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前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状况, ( 6 分) 并概 括分析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6分) ( 2)根据材料二

24、和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介绍的特点( 4 分) , 分析为什么五四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分界点?( 2 分) (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史实。( 7 分) 34 下图是各国工业在世界工业总增加值 中所占比重,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提取两项信息并加以论述。( 12 分 ) 图 根据徐毅、巴斯范鲁文中国工业的长期表现及其全球比较: 1850 2012年 以增加值核算为中心改编 选考题: 请考生从 3 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 分。 35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英国大学教育开始于 12 世

25、纪末 13 世纪初的牛津和剑桥,那时的大学控制在天主教会手中,教授的内容以神学和经院哲学为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神职人员,国家和其他世俗人员一般都不过问教育。 随着王权的不断扩大和宗教改革的深入,英国开始了大学改革。为了确保两所最高学府牛津、剑桥大学的顺从, 1535 年,亨利八世派官员巡视了这两所大学,随后发布了皇家指令:大学的所有成员都要承认皇室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本人也将从修道院那里没收来的财产慷慨地捐赠给两所大学,并且由皇室亲自任命院长。国王先后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设立了五个钦定 教授席位,分布于神学、希腊语、希伯来语、医学和民法等领域,通过这些皇家任命来加强对大学的影响。爱德华六

26、世的政府,皇家颁布的新法令进一步按照人文主义路线重组课程,希腊语的地位大大提高,相反,拉丁语语法被历史试题卷 第 6 页(共 6 页) 认为是更适合中等学校的课程,因而被挤出大学的课程。玛丽女王统治时期,全面恢复了天主教制度,学校和大学成为天主教复辟的工具。伊丽莎白女王继位后又对大学进行干预和监督,改变了过去大学由教会独立控制的局面,王室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和监管,这使大学教育的世俗化大大加强了。在 1500年,英国每所大学可以招纳 150 人,而到了 16 世纪末,招生的人数大约是原先的三倍。 改编自徐煜英国宗教改革与大学教育的变化 (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大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 ( 8

27、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英国大学改革的意义。( 7 分) 36 【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二战”后,民主与自由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然而美国悍然发动了越南战争,并在国内实施麦卡锡主义,加之美国总统“伟大社会计划”的失败,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引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新左派运动”。学生们在组织成立宣言中广泛批评了美国社会,呼吁建立人与人之间 更真诚的关系。随着南方静坐示威运动和自由乘车运动的节节胜利,他们憧憬着一场能将国家变成“众人参与式民主制度”的非暴力青年运动。学生们静坐示威以反对种族歧视,聚会游行以抗议着装禁令和其他的校园规定。他们威胁要关闭

28、不愿接纳更多少数族裔学生的大学,或者终止为军工企业做的研究。学生们要求结束战争,有的认为越战非正义,有的认为越战缺乏考虑、不可能获胜。在“不要作战”的口号声中,学生们在“预备军官训练营”课堂上捣乱,焚烧号召入伍的卡片,恐吓军队和道尔化学公司的招募者。 1968 年来自 100 多个校园的至少 4 万名学生参加了反 对越战和种族歧视的游行示威,其中有些对抗演化为暴力。虽然学生们情绪高涨,但绝大多数学生运动都是和平式的。大型示威都是以施加政治压力为目标,通过唤醒人民的良知而非引发混乱和流血冲突,以求结束越战和种族歧视。在演讲、集会以及警察和一些示威者发生的小规模冲突之后,整个事件平静地结束了。 改

29、编自蒋倩美越战争对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青年的影响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 分析美国爆发“新左派运动”的原因 。 ( 6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新左派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 ( 9分) 37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 评说】( 15分) 公元前 264年 前 146 年,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爆发了三次著名的布匿战争,第二次由汉尼拔指挥,故第二次布匿战争又成为汉尼拔战争,他的战略战术思想在此次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汉尼拔战略思想最主要的 一 个特点就是敢于大胆冒险,出奇制胜,例如他在意大利北部取得胜利后准备转战中部,他既没有选择西线也没有选择中线,而是 选 择了

30、 一 条行动最为艰难的路线 穿越亚平宁山脚下与伊达拉里亚平原之间一片人迹罕至的沼泽地。汉尼拔在敌国领土作战,仅仅靠自己从西班牙带来的军队根本无法与强大的罗马军团抗衡,他认为要想最终征服罗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争取意大利的同盟者,让他们站到自己 一 边来。为了瓦解罗马人和同盟者友好关系,汉尼拔对俘虏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为了确保后方安全,防止罗马对迦太基和西班牙袭击,汉尼拔在远征意大利之前,将后方的防御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汉尼拔在意 大 利能百战百胜最主要的原因之 一 就是他能抓住时机,发动出其不意的进攻。在亚平宁山西麓意大利中部有 一 个淡水湖叫特拉西美诺湖,它三面环山, 一 条狭窄的小路顺着注入湖

31、内的小河延伸 ,随后沿湖北曲折向前, 汉尼拔一眼就看中了这个绝 妙 的伏击地。汉尼拔夜袭他林顿,是古代世界史上,也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成功的“兵不厌诈 ” 、“上兵伐谋”的典型战例。他巧施妙 计 ,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意大利南部最为富裕的海港城市 他林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汉尼拔几乎每次作战之前都会派自己的情报员打探敌情,甚至 他 自己也经常化装和戴假发,亲自收集情报。在充分了解敌情的基础上,利用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周密细致快速的准备战斗,这是他在意大利百战百胜的 一 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改编自熊艳汉尼拔的战略战术思想 ( 1)根据材料,概括 汉尼拔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 。 ( 10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汉尼拔军事思想对后世的启示 。 ( 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