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94371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第 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陶诗的自然美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

2、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 ,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 “秋菊有佳色” ,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正如苏轼所说, “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

3、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 “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 “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掷字、待字、催字下2得何等有

4、力!“去去转欲速” ,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 ,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是很中肯的评论。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

5、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语出文心雕龙 )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B.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C. 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D.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B. 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

6、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C. 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D. 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B. 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C. 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D. 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7、3【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朱熹的肯定”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可见朱熹阐述的是陶诗的风格特点,而不是创作态度。B项,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 ,全都明白如话” ,可见“全都明白

8、如话”指称的是所举例证而非其所有的诗,选项以偏概全。D 项, “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于文无据。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9、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如 A项,文中朱熹阐述的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点,选项误理解成是“创作态度

10、” ;B 项,文中是说所举的例证具有“明白如话”的特点,选项变成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明白如话” 。【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B 项, “文章4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五段说“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 ,可见文中举出杂诗十二首是为证明陶渊明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

11、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 “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错误,第一段说“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选项中“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与陶渊明“不存祈誉之心” “无心于非

12、誉”的心境不符。(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幸会,妈妈张春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 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 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 ,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

13、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 200米。我不到 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5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 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 ”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

14、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 ”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 30岁了。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 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还

15、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 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

16、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 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6“幸会,妈妈!”(原载青年文摘 ,有删节)4. 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

17、,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的一些往事,展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的感人故事。B. 这一对母女历尽生活的各种不幸,母女间也曾产生过各种矛盾,有时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可作者却写得曲折动人、生动有趣、富有文学性。C. 结尾处“我” 用了“幸会”一词,其本义是表示跟对方见面很荣幸的意思,用在这里则表达了女儿在感激之后的愉悦和幽默。D. 全文线索不够明晰,一会儿写在家发生的几件琐事,一会儿写出门上学得病的大事,似乎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显得有点凌乱,不够紧凑。E. 写真人实事的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

18、使全文中心明确,浑然一体。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5.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这位妈妈对女儿的深厚感情?请简要概括。6. 文中“妈妈”教育女儿的方式是高超的,那么究竟高超在什么地方呢?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答案】4. AE 5. 生活上,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细心关怀;心理上,设身处地,润物无声的教化;女儿生病时,奋不顾身地照顾。 6. (1)民主、平等。妈妈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女儿遇到的问题,如让收到情书的女儿轻松自然:用主动认错的方式让叛逆期的女儿学会体谅他人。(2)言传和身教并重。女儿不到 8岁时,就告诉她不要让男人和她太亲密。女儿 30岁了,她不但主动认错,还给女人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爸爸

19、病逝,她会顶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这些事例,既有言传,更是身教,给了女儿一生的启迪和积极的引领。(3)方法灵活,易于让人接受。对小孩子喜欢咬手指头和想在高处嬉闹的处理方法,和借“走路”来告诉成人女儿做人的道理的方法,都抓住了年龄特点和心理 特征,灵活实用。(4)细致入微,潜移默化【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7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B,说母女反目成仇以及作者写得生动有趣不符合事实;选项 C,用“幸会”表明自己和妈妈今生

20、得为母女感到无比庆幸和荣幸,大辞小用而显奇效,与幽默无关;选项 D,本文组材以时间为序,情感随事件跌宕。故答案选 AE。【5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例如原文中写到:“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 ”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 30岁了。 “青春

21、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 ”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从以上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考生可以从母亲对女儿生活上的呵护和心理上的引导进行概括和筛选。【6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例如原文:我不到 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

22、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 ”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 30岁了。从以上的内容中,考生可以评价母亲对女儿教育的技巧,首先是言传身教的告诉女儿要学会自我保护,其次是对女儿收到情书的教育显示出平等交流,最后是对女儿无微不至教育的感染。【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 5选 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

23、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8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29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

24、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貕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

25、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 ,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有删改)【注】 晏驾:古代帝王死的

26、讳称。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9B.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C.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D.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

27、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 “高祖” “沛公” “汉王” “高帝” 。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 ,谥号为“高皇帝” 。 “沛公”是因起兵于沛,群众拥立。 “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之王。B. “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禁宫,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C. 在我国古代, “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 ,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左丞相,指的是降官。D. 樊

28、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 。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B. 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C.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提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D. 樊哙晚年,被人奏

29、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让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2)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3)孰与君少长?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0(5)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7)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答案】7. D 8. C 9. B 10. (1)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情。(2)这一天如果不是

30、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危险了。(3)你和项伯谁更年长?(4)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非同寻常的情况发生。(5)这只是灭亡了的秦国的继续罢了,我私下里认为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可取的。(6)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长我长长的佩带。(7)违背准则而随意歪曲,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8)芳香与光泽交织在一起,光洁纯美的本质没有受损。【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这句话的含义是“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的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的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您不见我

31、们(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 。根据理解原句“起丰沛” ,意为“从丰沛起兵” ,这里不应断开,排除 A、C 两项。 “乎”为句末语气词,意为“吗” ,后面应断开,排除 B项,故选 D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 项,文中的“迁左丞

32、相” ,指的是升官。故选 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11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 “面对项羽的威胁”有误。根据原文: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项羽并没有威胁樊哙的意思,而是正常的宴会的礼让和敬酒。故答案选 B。【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

33、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注意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1)要点:从,使跟从,带领;因,通过;谢,告诉,告诫;闭关,封锁函谷关。(2)要点:微,如果没有;谯让,责备;殆,危险。(3)要点:孰与,和相比哪一个更。(4)要点: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非同寻常。(5)要点:续,动词做名词,继承者,后续者;窃,私下里。(6)要点:高,形容词做动词,加高;余冠之岌岌,定语后置,高高的帽子;长,形容词做动词,加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长长的佩带。(7)要点:绳墨,准则;周容,

34、苟合奉承以取悦于人;度,法度,准则。(8)要点:杂糅,混杂交织;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亏,受损。参考译文: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情。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帐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壮士。 ”赏赐给樊哙一大杯酒和猪腿。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

35、了嫌隙,臣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 ”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危险了。12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剖竹” 。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作“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以往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豯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

36、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诏不能让群臣进宫。群臣绛、灌等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就打开宫门径直闯入,大臣跟随他一起进入。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流着泪说:“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的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的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您不见我们(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

37、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是武侯。【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

38、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7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13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B.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C.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D. 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

39、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1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1. D 12. 借景抒情。诗借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抒发发主人公失望、愁苦的情感。比喻(或象征或拟人) 。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是借物写人,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解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

40、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 项,“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错误,从诗中来看, “芭蕉不展丁香结” , “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故选 D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41、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考生要先指出手法,然后再分析情感。从诗中来看,这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中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 。接下14“欲望休”三字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她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 “玉梯横绝” ,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

42、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 ,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这里的“丁香” ,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

43、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考生从借景抒情和比喻拟人的角度分析即可。【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名

44、篇名句默写填空(10 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 卫风氓中,以桑叶的润泽,比喻女子容颜美丽的句子是_,_。(2) 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_,_。(3) 卫风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4) 卫风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余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诗句是_,_。(5)东晋谢玄评价采薇中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是_,_。_,_15_。(6) 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至死不悔的句子是_,_。(7) 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8) 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句子是_,_。(

45、9) 离骚中表明自己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_,_。【答案】 (1). 桑之未落 (2). 其叶沃若 (3). 总角之宴 (4). 言笑晏晏 (5). 夙兴夜寐 (6). 靡有朝矣 (7). 反是不思 (8). 亦已焉哉 (9). 昔我往矣 (10). 杨柳依依 (11). 今我来思 (12). 雨雪霏霏 (13). 亦余心之所善兮 (14). 虽九死其犹未悔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 (16). 哀民生之多艰 (17).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18). 岂余心之可惩 (19). 忳郁邑余侘傺兮 (20).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46、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宴、晏、寐、霏、惩、忳、侘傺。三、语言文字运用(26 分)14.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有一处错误的一组是( )A. 菲薄(fi) 非我愆期(qin) 鲰(z)生 长歌当哭(dng)B. 樊哙(kui) 忍尤攘垢(gu) 瞋(chn)目 殒身不恤(yn)C. 彘(zh)肩 未雨绸寥(mu) 刀俎(z) 切而啖(tn)之D. 杯杓(sho) 溘然长逝(k) 犒(go)劳 趋之若骛(w)【答案】B【

47、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字音,结合字词的意义来判定字形是否正确 A项,16菲 fi ,当 dng;B 项,忍尤攘诟;C 项,未雨绸缪 mu,啖 dn;D 项,犒 ko,趋之若鹜。故选 B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凶残下劣的段祺瑞政府血腥镇压爱国者,草菅人命,殒身不恤。B. 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C. 无论你是喜欢中餐还是西餐,喜欢独自下厨还是更喜欢和别人合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都可以从美味中寻找乐趣,体味其中不同的滋味。D. 日

48、本近年来一直吵嚷着中国的军费“不透明” ,日本的军费倒是透明了,可是如此大规模地购买进攻性武器,如此项庄舞剑,又是意欲何为?【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形容勇敢,视死如归,使用不当;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实可信,使用不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使用不当;项庄舞剑,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故选 D。16.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既替余以蕙纕兮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不吾知其亦已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