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三首诗歌。2品味语言,把握 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重点】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难点】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体会诗歌的内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初读时结合文中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意,扫清文章阅读障碍。2、再读时想象文章描绘的人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揣摩和品味语言。在文本中圈画你喜欢的名句。3、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准确传达诗歌作者的情感,关键在于控制好声音的高低快慢以及力度气息;前提是对于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
2、有具体的了解和深入的体悟,简言之就是:诗文朗读要传情,高低快慢气力声,人生世事须感悟,篇篇精彩我能行。【知识链接】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 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 米折腰”,隐居田园。杜甫 (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李贺(790816 )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 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
3、诗人,著有昌谷集。背景介绍饮酒陶 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 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 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 第 20 年借“饮酒 ”的 题 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 年)八月,杜甫从鄜州2(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 发生 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 载推测,本诗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探 究 案探究点一:能
4、否把“悠然 见南山”一句中的 “见”改为“望”?为什么呢?探究点二:试从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上评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的妙处。探究点三: “黑云压 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名句的原因。练习1、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 什么?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 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 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3
5、、下面对这首 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C诗中四句 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34、 、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 “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C “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5、文学常识填空。(1)我国古代的诗歌的形式有五言和 两种。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 诗。(2)律诗共 四联,分别叫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