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10记叙文阅读课件.pptx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94430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44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10记叙文阅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10记叙文阅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10记叙文阅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10记叙文阅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10记叙文阅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 记叙文阅读,(续表),【考情总结】(1)考情变化:从2014-2017年,吉林卷的现代文选文一直是一篇文章,但2018年现代文选文由一篇变为两篇,除了一篇固定的散文外,还增加了一篇说明文,且近年来必考的“汉字注音;解释词语的语境义;从修辞、描写或用词角度评析表达效果、拓展迁移与探究”这些题型并没有出现。由于增设了一篇说明文,记叙文篇幅大大减小,由2000余字减少到1000余字。(2)选材特点:现代文选文以散文为主,因其取材广泛、形式灵活、语言优美,而备受命题者青睐。最近五年选取的散文,均出自国家大报,信度高,且文质兼美,题材偏重于叙事咏物抒情,这样的选文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2、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3)题量分值:现代文阅读是吉林省中考每年的必考板块。题量为48道题,分值为1626分。,(4)考点分布:考查内容主要是“汉字注音”“解释词语的语境义”“从修辞、描写或用词角度评析表达效果”“常见写作手法”“句段作用”“分析人物形象”“标题含义、作用或表达的情感”“内容理解与概括”“揣摩情感”“把握主旨”“拓展迁移与探究”十一方面。从2014-2017年的数据看,“汉字注音”“解释词语的语境义”“从修辞、描写或用词角度评析表达效果”“拓展迁移与探究”是必考题型,但2018年记叙文选文较短,只有四道题16分,而且近年来必考的题型均未出现,应

3、引起注意。“常见写作手法”,涉及面广,容易成题,所以2019年出现概率很大;“分析人物形象”最近五年虽然只有2014年和2017年出现,但主要是受限于文章内容,如果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出现在选文中,这个题型还是很有价值的;“标题含义、作用或表达的情感”这道题难度大,易丢分,五年三考,概率较高,需要重点备考。“句段作用”“揣摩情感”“内容理解与概括”“把握主旨”均属于必备常考考点,要重点训练。,(5)备考提醒:2018年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说明文,而考纲中对非连续性文本及多种问题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2019年的现代文阅读备考要以散文为主,说明文、议论文为辅,并进行非连续

4、性文本的相关训练。,一、散文文体知识,二、记叙性散文的基本常识,(续表),(续表),三、记叙性散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续表),(续表),四、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五、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续表),【阅读攻略】 从今阅读全不怕,只因口诀记心间 考场上阅读记叙文,要求短时间、高效率,这除了在平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外,更要掌握记叙文阅读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叙文阅读,要先看问题,再读文章。读文章时,做到“一题二句三主线,四事五旨六情感,七修辞八描写九手法记心间”,这样做题时就游刃有余了。,“一题”就是看题目,题目有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这样容易总体把握文章,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

5、三味书屋,根据题目就可以判断文章主要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内容;“二句”是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把握住这些句子,文章的写作顺序、层次结构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三主线”是了解文章的线索,是时间还是地点,是人是物还是情感,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背影”就是线索;“四事”即掌握文章的主要事例,比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哪些事例能证明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深;“五旨”是一定要读懂文章主旨,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态度、情感。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批判,对小人物处境的辛酸与无奈;“六情感”是文章的感情基调,是喜是

6、悲,是感激还是愧疚;“七修辞八描写”主要是从评析表达效果考虑的,典型的句子要引起注意,比如朱自清,的春中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九手法”即写作手法,这是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方式,常见的一定要记牢,比如鲁迅的阿长与中,塑造阿长的形象时用的就是先抑后扬的手法。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用对比的手法,菲利普对于勒态度前后的对比,“我”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对比。 阅读时带着这些疑问,能增加阅读的有效性,在整体上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还会节省再次回到原文找答案的时间,更能提高答案的准确率。,第1讲 高频重点考点,真题体验,2018吉林 阅读下面

7、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冻年货 王 彦 “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 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句段作用、揣摩情感、内容理解与概括、把握主旨,“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听到女儿唱这童谣,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奶奶都会悄声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团,再把

8、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当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

9、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

10、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人民日报),【考点一】句段作用(2014、2018年考查) 1.“而我更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示例:第自然段,

11、起承上启下作用(由蒸馒头、冻馒头过渡到冻水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构。第自然段开头一句中“更”是与上文的“冻馒头”相比较而言的,引出下文“冻水果”的情节。所以,此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考点二】揣摩情感(2016、2018年考查) 2.“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此处感叹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围绕“对冻梨好吃的赞叹;吃到冻梨时的满足、幸福、快乐”两方面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体验。“清冽匝牙、肉脆汁肥”“酸爽”,通过写自己吃梨时对梨滋味的品味,写出对冻梨好吃滋味的赞叹,一个平常的冻梨,作者却吃得津津有味

12、,因为其中饱含着奶奶的爱与家庭生活的温馨幸福,所以能让作者感受到吃梨时的幸福、快乐与满足。,【考点三】 内容理解与概括(2014、2015、2016、2018年考查) 3. 请你具体说一说,奶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答出两点即可)(4分),【答案】围绕“冬天蒸馒头;冻馒头;一上冻就开始买各种水果并冻水果;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任意两方面作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理解与概括。“生活从不单调”是指生活不乏味,有趣味。文中写哈尔滨的冬天天寒地冻,缺少吃食,奶奶蒸馒头、冻馒头,冻水果,奶奶根据当地的气候,用“冻

13、”的方式,给一家人的生活增添乐趣,丰富了家人的生活。,【考点四】把握主旨(2015、2016、2018年考查) 4. 奶奶忙于冻年货,甚至九十多岁还张罗冻年货,对奶奶而言,为家人冻年货究竟意味着什么?(4分),【答案】围绕“丰富生活,使生活不单调;让家人高兴,感觉热闹、幸福;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体现着生活情趣;对家人的爱;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年龄虽大,仍可为家人做事的欣慰快乐”作答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奶奶冻年货,丰富了家人的吃食;奶奶冻年货是为了给家人吃,家人的愉快就是奶奶的幸福;今天的生活里也许不缺少奶奶冻的年货,但奶奶依然为家人冻年货,冻年货成为奶奶的生活习惯和

14、乐趣;“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写出奶奶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和对家人的关爱;九十多岁的奶奶用冻年货的方式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从中感到快乐。,考点1 句段作用,【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文中画线的句子/语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小说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某句是从哪一段中抽出来的?请说明理由。,2.审题要点 (1)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提到的重点段落,明确其在文中所处的位置。 (2)根据题干要求或从结构,或从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如果没有具体说明,则两方

15、面都要涉及。 (3)根据相应位置的句段作用(开头、中间、结尾)并分析该句段运用的写作手法,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或好处。,【答题思路】 开头:交代缘由(背景);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设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 中间:过渡(或承上启下);设伏笔;照应开头;标明文章思路;收束前文;引起下文;使上下文连贯,情节完整。 结尾: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照应开头;引起联想;总结上文;揭示主旨,升华(深化)主题。 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暗示文章的主旨;升华(深化)主题;画龙点睛;丰富文章内容。 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现出作品中人物的

16、思想性格。 揭示文章脉络,推动情节发展。 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余味无穷、意味深长。,【答题模板】 (1)句段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 (2)句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承接了上文的内容,引起了下文的内容。 (3)句段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的思想感情(赞赏和追求/喜爱/钦慕)。,考点2 揣摩情感,【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文中加点字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结合语境品析。 (2)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理? (3)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此时的心理活动。 (4)文中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句尾的感叹号包

17、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6)作者对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2.审题要点 (1)注意题干要求分析的是文中人物的情感,还是作者的情感; (2)注意题干要求分析的区间,是某一段还是某一句。 【答题思路】揣摩情感类试题可从以下角度解答: (1)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悟思想感情。关键词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常常出现在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中。通过这些词句,我们可以轻易地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2)从景物描写中体味思想感情。“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常用的抒情方式。所以,阅读时,我们就要善于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其思想感情。具体的做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用心体验”,即要看到文章

18、描绘之景而不是文字,要分析、揣摩文中之景,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想象如果自己身临其境,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你才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深入地体会作者或者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要着眼于行文思路的分析来把握思想感情。通常情况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此需要我们从文章的行文思路上来把握它。具体做法是,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将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起伏梳理出来,用一些词(可用原文中的,也可自选)将其串连起来,这样就可以把握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了。 (4)对句子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句式等进行分析,从其表达效果中把握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情感。,考点3 内容理解与概括,【审题指

19、导】 1.常见题型 (1)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概括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几件事。 (3)请分析的原因。 (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的场景。,2.审题要点 (1)审清题意,首先明确是理解还是概括。 (2)找出句子中关键词,尤其是带双引号的词语或句子,一定要重点分析。 【答题步骤】 (1)根据题干中的要求,把握关键的人物、事物或事件。 (2)围绕文中对相关人物、事物或事件的描述,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其表现的人物、事物或事件的特点、内容或原因,同时注意文中对比或照应的内容。 (3)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通顺的语句进行描述,然后再根据要求,对语句进行精简,选择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需要分点表述的,

20、需要参考赋分确定条目,如果不足则需要重新审视,回到原文仔细分析,再作补充。,考点4 把握主旨,【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本文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经历,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 (3)本文的主旨(主题、中心)是什么。 (4)面对生活的不幸,作者有着怎样的态度? (5)文中某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6)对某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2.审题要点 (1)仔细读题,注意强调的是作者的情感还是文中人物的情感。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情感时要从全篇考虑,结合具体语句体会。 (3)从积极、正能量角度分析解答问题。 【答题步骤】 第一步,理解文本的主旨,

21、概括文本的主旨。 巧妙抓标题。判断标题是否揭示主旨应观察以下几点:a.若标题在文中多次出现,且文章记叙的内容都是围绕标题进行的,那标题内容一般就是文章的主旨;b.通过标题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方向,进而也可以得到文章的主旨。 捕捉关键句。文中表达主旨或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一般在篇末,所以需要抓住文章结尾的抒情句或者议论句,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的表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分析综合归纳。大多数文章,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这就需要综合归纳了。先整体把握各个语段大意,抓住陈述或评论的对象,再从时间、空间或事理逻辑关系等角度划分层次,弄清其详与略、正与反、映衬与主体关系,而后将

22、各段要点进行综合归纳,便得到了文章的主旨。 赏析人物形象。以写人为主的散文,往往是通过具体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的,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理应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也就是从人物的语言、行为等方面分析,归纳文章主旨。,第二步,体会作者的感受、感悟。作者的感受、感悟一般要通过议论、抒情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往往与文中所描写的事物、景物的特点联系在一起。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再次,依据含义深刻

23、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有时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第三步,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与生活体验,结合文章分析或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与文章主旨。,【答题模板】 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达(表现)了,抒发(赞美、揭示);本文通过对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的留恋(赞美、遗憾、愧疚、伤感)之情。,针对训练,具体内容见Word版资源“专题10 第1讲/针对训练”,第2讲 必备常考考点,真题体

24、验,2017吉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5分)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惊蛰过后,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汉字注音、解释词语的语境义、评析语句表达效果、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标题含义、作用或表达的情感、拓展迁移与探究,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有

25、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

26、,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把“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中等身材,面目清癯,一口标准的

27、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那时的春天的原野上,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

28、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

29、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

30、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

31、的品格吗?,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有删改) 注 清癯(q):清瘦。骀(di)荡:使人舒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考点五】汉字注音(2014、2015、2016、2017年考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2分) (1)斑驳( ) (2)驻足( ) (3)明媚( ) (4)光晕( ),【答案】 (1)b (2)zh (3)mi (4)yn 【解析】本类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尤其注重对形声字、

32、易误读、平舌翘舌音、形近字字音的考查。要注意拼音的准确书写,熟悉新课标附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并注意随时积累。,【考点六】解释词语的语境义(2014、2015、2016、2017年考查)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答案】 (1)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2)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答案】 (2)这里指蒲公英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

33、于要分析词语的语境义。(1)句中的“如约而至”,本义指按着约定准时到达,在句中指每年这个地方都会长出蒲公英,就好像它和“我”约好了一样。(2)句中的“无人问津”,本义指没有人来过问这件事,在句中指蒲公英的生长无人知晓,但它依旧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考点七】评析语句表达效果(2014、2015、2016、2017年考查)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答案】示例一: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

34、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解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表达了。这个句子将蒲公英的叶子比作“锯齿”,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同时又运用拟人,写出了蒲公英的可爱,对“我”有真情,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考点八】写作手法(2015、2017年考查) 4.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3分),【答案】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的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解析】衬托手法,就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

35、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很明显是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蒲公英的平凡,但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根据这些理解可以整理出答案。,【考点九】 分析人物形象(2014、2017年考查) 5.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答案】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结合文章略。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G老师的语言与当时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具有教育智慧,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善于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考点

36、十】标题含义、作用或表达的情感(2014、2015、2017年考查) 6.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4分),【答案】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本文内容来看,解答时能围绕“我遇见蒲公英,蒲公英的品质”两方面回答即可。,【考点十一】拓展迁移与探究(2014、2015、2016、2017年考查)

37、7.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示例:我同意这个观点,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名人。我们的生命虽然也会如蒲公英一样平凡,但是我们在自己的环境中灿烂了一季,即使只有绿意染了庭院一角,但我们也在春天绽放了美丽,就没有可后悔的。正如歌曲所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只有拼搏努力了,才能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才能体现出我们生命的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观点的表达。完成阅读感悟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

38、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地表达。,考点5 汉字注音,【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2.审题要点(1)明确需要注音的字,不要大意,不要习惯性思维。(2)注意是否是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 【答题思路】见专题二考点4,考点6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审题要点(1)明确是解释原意还是在句中的意思。(2)对语境有准确把握。 【答题模板】 本义+引申义。,考点7 评析语句表达效果,【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某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对某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39、。 (3)找出句中的动词,并评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2.审题要点 (1)首先明确是从修辞角度、描写角度还是用词角度来评析。 (2)不同的修辞、描写和用词所对应的术语不要混淆。 (3)答题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答题思路】 赏析句子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赏析: (1)从描写角度赏析: 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写人、事的词句)凸显人物(事件)的特征,使描写更生动,具有真实感,为人物或情节的变化做铺垫。(写景的词句)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从词语运用角度进行赏析: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

40、词等,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等重要信息。时间词:写出了时间上的紧迫,表达了。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数词:准确、具体地描绘了对象。,(3)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首先要掌握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辨别技巧。然后了解它们的一般作用,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常用修辞及作用有: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感情。 夸张:突出了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

41、,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内容,突出了感情。 设问:引起读者对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 反问:加强了语气,写出(突出、强调)了(观点、态度、情感)。,【答题模板】 (1)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事件的发展),表达了对的情感。 (2)具有的特点。 (3)一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4)运用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点8 写作手法,【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表现)手法。 (2)本文在写某种事物的同时

42、,为什么还写了其他几种事物? (3)找出文中与之照应的句子或这句话与前面的某句话是什么关系。 (4)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赞美某个人,为什么先说他的缺点或不足? (5)本文先写后写,这样对比的目的是什么?,2.审题要点 (1)仔细审题,弄清答题方向。看题干中是否提到具体的表现手法或者给出具体的提示性句子。 (2)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常见的有对比、做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等。 (3)若是提到具体的表现手法,则根据该表现手法的特点及题干要求作答即可。若是没有给出,则需要根据提示性的句子进行判断。,【答题思路】 (1)首先,分析句子使用的具体的表现手法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看上下文的联

43、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铺垫、衬托、照应、抑扬等技巧,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出作者构思的妙处。 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看全文是否结构严谨;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2)结合常见表现手法的判断方法及作用作答。常见表现手法具体的判断方法及作用如下: 对比。判断方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对比主要的人或事物。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做铺垫。判断方法:使用较多的笔墨,对起陪衬作用的人物或者次要事件大肆渲染。作用: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

44、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可以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埋伏笔。判断方法:使用较少笔墨,写的是主要人物或者主要事件。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悬念。判断方法: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在后文或者文章结尾解开谜团。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前后照应。判断方法:前后有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作用: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情感饱满。,【答题模板】 该情节/该内容通过描写/叙述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

45、主旨,深化主题)。,考点9 分析人物形象,【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作者笔下的他有着怎样的特点? (2)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审题要点 (1)概括人物形象时,一定看清是否结合文章内容。 (2)概括人物特点时,题干中有可能给出部分特点,答题时千万不要重复。 (3)概括人物特点时,如果文中有相关的词语,一定要答出。,【答题步骤】 第一步:仔细思考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该人物的情感态度,确定用词的感情色彩。 第二步:在文中找出已有的概括人物特点的词。 第三步:通过人物语言或行为总结其他特点。 第四步: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清主次,写出答案。 【

46、答题模板】 通过,说明他是一个的人;通过,表现了他的;从可以看出他的。,考点10 标题含义、作用或表达的情感,【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 (2)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好处)? (3)以此为标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审题要点 (1)不要把“标题”和“主题”混淆。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对待。 (3)标题含义有可能分为表层与深层,要由表及里把握本质。,【答题思路】 分析标题的妙处或理解标题,一般要在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的基础上,从内容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分析。 (1)标题的含义有:表层含义(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深层含义(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主旨

47、)。 (2)标题的作用或妙处:结合内容,从内容、结构、主题、手法、目的等方面分析。具体有: 概括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 奠定感情基调。 点明文章暗含的思想感情。,点明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是一件事等,这篇记叙文的标题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把握作者情感,首先要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文章标题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文章标题往往有一些透露作者情感的字眼。 (2)从文章开头或结

48、尾的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入手,把握作者情感。 (3)从文中带有浓烈感情色彩的词句入手,推敲作者的情感。,【小贴士】 对标题内蕴与作者情感的认识要上升到诗意理解或社会意义的层面,切忌停留在文字表面,就事论事。 【答题模板】此标题表面上是写,实际上是说;题目新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此标题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线索;象征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考点11 拓展迁移与探究,【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某人认为,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种植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种雪地游戏。 (4)写出生活中一个

49、触动情思的事物,并写出你被触动的原因及感受。 2.审题要点 (1)找出题干中句子主干,不要受有关语句干扰。 (2)审清题干的关键字词,准确掌握隐含信息。 (3)答题时,观点明确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连贯,力求生动。,【答题思路】 1.开放探究 (1)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或感受”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最动人的情节内容和情感”,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出文中蕴含的思想意义;“某人认为,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则要先表明自己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然后针对自己的观点结合原文谈理由。 (2)善于提炼。“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找出具有思想意义的语句,并能够提炼出来。“某人认为,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则要把握住对方的观点,从原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句概括中心观点,结合中心观点对题干中的观点进行辨析,并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