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2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94492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2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2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2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2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2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氮气及常见氮的氧化物知识梳理一、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N 2O 2 2NO(雷电固氮= = = = = = = = = = = = = =放 电 或 高 温 和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2)与氢气反应:N 23H 2 2NH3。 = = = = = = 高 温 、 高 压 催 化 剂二、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 2O、NO、N 2O3、

2、NO 2、N 2O4、N 2O5等。2NO 和 NO2的比较物质 NO NO2颜色 无色 红棕色毒性 有毒 有毒物理性质溶解性 不溶于水 能溶于水与 O2反应 2NOO 2=2NO2化学性质 与 H2O 反应 3NO2H 2O=2HNO3NO对人体或环境的影响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转化成 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自我检测1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的氮,请同学们写出三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2_;(2)_;(3)_。答案:(1)N 2O 2 2NO (2)2NOO 2=2NO2= = = = =放 电 (3)3NO2H 2O=2HNO

3、3NO2下列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的是( )N 2NO 2 NO 2NO NO 2HNO 3N 2NO N 2NH 3A BC D解析:选 C。该题有两个要求:(1)必须加入氧化剂;(2)一步反应就能完成。反应、从化合价角度来看都升高,但反应N 2NO 2不能一步反应完成;而反应NO 2HNO 3,虽然氮的化合价升高,但不加氧化剂也能实现,如 3NO2H 2O=2HNO3NO,在该反应中,N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只有反应N 2NO 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1)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 NO2与 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 2N 2O4,因此实验测得 NO2的平均

4、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46。(2)N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 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3)验证某无色气体是 NO 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 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4)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 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2015高考北京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3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解析 AN 2NH 3过程中氮元素由 0 价变为3 价,被还原。B.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C.1828

5、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D.雷电发生时涉及的反应有N2O 2 2NO,2NOO 2=2NO2,3NO 2H 2O=2HNO3NO,HNO 3进入土壤,与= = = = =放 电 矿物质结合成硝酸盐;豆科植物也可以将 N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含有 C 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答案 A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解析:选 D。选项 A、C 为自然固氮,合成氨为人工固氮,选项 B 电解食盐水与固氮无关。题组一 NO、NO 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NO、NO 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

6、能稳定存在BNO 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CNO 2通入 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D常温常压下,NO 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4解析:选 B。NO 易被氧化为 NO2;NO 2通入 FeSO4溶液中首先生成 HNO3,然后生成的HNO3能把 Fe2 氧化成 Fe3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常温常压下,NO 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生成 NO2。2氮的氧化物(用 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 CO2、CO、SO 2、NO 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中的 CO 来自于_,NO 来自于_。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_(至少填

7、两种)。汽车尾气中的 CO、NO 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2)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已知:4NH36NO 5N26H 2O,8NH 36NO 2 7N212H 2O。同温同压= = = = =催 化 剂 = = = = =催 化 剂 下,3.5 L NH3恰好将 3.0 L NO 和 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 N2,则原混合气体中 NO 和NO2的体积之比是_。(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若 NO 与 NO2按物质的量之比 11被足量 NaOH 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

8、化学式是_。解析:(1)汽车汽缸内不断进行着汽油的燃烧反应,当空气不足时,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 CO;N 2和 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 NO。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等。CO、NO x反应后生成的无毒气体为 CO2和N2。(2)由题意列方程组可得解得 V(NO)0.75 L, V(NO2)2.25 L。V(NO) V(NO2)13。(3)NO 中氮的化合价为2 价,NO 2中氮的化合价为4 价,两者按物质的量之比 11混合时与 NaOH 反应生成的钠盐中氮的化合价必然为3 价,即为 NaNO2。答案:(1)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N 2与 O2在

9、汽车汽缸内高温环境下反应 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等(任填两种即可) 2 xCO2NO x 2xCO2N 2 (2)13 (3)NaNO 2= = = = =催 化 剂 5氮氧化物(NO x)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常见的污染类型(1)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2)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 HNO3和 HNO2,随雨水降到地面。(3)破坏臭氧层:NO 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2常见的 NOx尾气处理方法(1)碱液吸收法2NO22NaOH= =NaNO3NaNO 2H

10、2ONO2NO2NaOH= =2NaNO2H 2ONO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NO2) 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 NOx的处理。(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 NOx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 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题组二 有关氮的氧化物的简单计算3在一定条件下,将 NO2和 O2的混合气体 12 mL 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 2 mL 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为( )1.2 mL 2.4 mL 3 mL 4 mLA BC D解析:选 D。

11、首先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为4NO2O 22H 2O=4HNO3,3NO 2H 2O=2HNO3NO,则剩余的 2 mL 气体有两种可能。如果剩余 2 mL O2,则 V(NO2) (122) mL8 mL,则混合气中 V(O2)12 mL8 mL4 mL。45若剩余的 2 mL 气体是 NO,则混合气中 V(O2)(12 mL2 mL3) 1.2 mL,D 项正确。154设空气中 O2的体积分数为 0.2,N 2的体积分数为 0.8。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某氮的氧化物(NO 与 NO2形成的混合物)和一定量空气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了一半(相同条件下)。则该氮的氧化物中 NO

12、 与 NO2的体积比是( )A15 B14C13 D任意比解析:选 A。氮氧化物与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HNO3,发生反应为4NO2O 22H 2O=4HNO3,4NO 3O 22H 2O=4HNO3,剩余气体为 N2,设剩余 N2为 0.8 L,6则由空气组成可知氧气为 0.2 L,原气体总体积为 1.6 L,即 NO 和 NO2混合气体体积为 0.6 L。有 V(NO) V(NO2)0.6 L、 V(NO) V(NO2)0.2 L,得 V(NO)0.1 L, V(NO2)0.5 34 14L,则 V(NO) V(NO2)15。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问题(1)应先明确原理无论是单一气体(NO

13、2),还是 NO、NO 2、O 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2H 2O=2HNO3NO,2NO O 2=2NO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 NO 或 O2,不可能是 NO2。若 NO 和 O2通入水中,总化学方程式为 4NO3O 22H 2O=4HNO3。若 NO2和 O2通入水中,总化学方程式为 4NO2O 22H 2O=4HNO3。(2)注意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的运用有关氮的氧化物的计算,从反应实质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从得失电子数相等或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简化计算过程,如 NOx与 O2、H 2O 转化为硝酸的计算,反应中 O2得到的电子数与 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14、氨与铵盐知识梳理一、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二、氨的化学性质1还原性与氧气反应:4NH 35O 2 4NO6H 2O。= = = = =催 化 剂 2与酸反应与氯化氢反应:NH 3HCl= =NH4Cl(产生白烟)。3与水反应NH3H 2ONH 3H2ONH OH ,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44与盐溶液反应7盐溶液 现象 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3 3NH 3H2O=Fe(OH)33NH _ 4AlCl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3 3NH 3H2O=Al(OH)33NH _ 4三、氨的用途1液氨汽

15、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可用作制冷剂。2制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四、氨的制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如图所示:碱石灰 湿润的红色石蕊 白烟五、铵盐及 NH 的检验 4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8NH4HCO3 NH3NH4Cl= = = = = NH3 HCl = = = = = CO2H 2O 3NH 的检验 4 强 碱 无 色 气 体 湿 润 红 色 石 蕊 试 纸 试 纸 变 蓝自我检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1)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2)实验室可用浓氨水与 NaOH 固体制取氨气。(3)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

16、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4)某晶体与 NaOH 共热放出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 。 4(5)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 NH 。 4(6)把 NH3通入稀 HNO3中,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是 NH3和 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7)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 4NH35O 2 4NO6H 2O。= = = = =催 化 剂 (8)在 1 molL1 氨水中,NH 3H2O、NH 、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 1 molL1 。 4答案:(2)(3)(4)(8)正确。(1)不正确,NH 3本身不能电离,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 NH3H 2ONH 3H

17、2ONHOH 而导电,故 NH3不是电解质。 4(5)不正确,氨水中存在大量的 NH3H2O 和少量的 NH 。 4(6)不正确,NH 3和 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得到 NH4NO3溶液,NH 水解使溶液显酸 4性,pH7。(7)不正确,产生的 NO 是污染性气体。2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9(1)_;(2)_。答案:(1)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2)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1)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会引起倒吸。氨水的成分主要是 NH3H2O,但在计算浓度时,溶质应为 NH3。(2)固体中 NH 的检验方法是取样溶解,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18、,用湿润的红色 4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蓝说明原固体含有 NH 。 4(3)液氨是由氨气液化而得到的纯净物,所含粒子只有 NH3分子;氨水是由 NH3溶于水而形成的混合物,所含粒子有三种分子:NH 3、NH 3H2O、H 2O,三种离子:NH 、OH 、H 。 4(2016高考全国卷,26,14 分)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3将 NOx还原生成 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3与 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

19、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2(两端用夹子 K1、K 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打开 K1,推动注射器活塞, Y 管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使 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 Y 管中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 K2 _ _解析 (1)观察装置知,A 装置适合加热固体制备气体,B 装置适合加热液体与固体制备气体或加热液体制备气体。实验室通过氯化铵和消石灰共热制备氨气,加

20、热固体混合物制备气体,可以选择 A 装置作氨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 22NH3CaCl 22H 2O。实验室还可以通过加热浓氨水制备氨气,故也可以= = = = = 选择 B 装置作氨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 NH3H 2O。实= = = = = 验室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用水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并注意防倒吸,故选择 C、D、F 装置,注意连接干燥管时应大口进气,小口出气,所以,连接顺序为a、d、c、f、e、i 或 b、d、c、f、e、i。(2)NO 2呈红棕色,氨气与二氧化氮发生反应:8NH36NO 2 7N212H 2O,故观察

21、到 Y 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NH 3与 NO2= = = = =催 化 剂 反应后生成的气态水凝聚,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装置 Y 内压强小于外压,故打开 K2,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倒吸现象。答案 (1)A 2NH 4ClCa(OH) 2 2NH3CaCl 22H 2O或 B = = = = = NH3H2O NH3H 2O dcfei= = = = = (2)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8NH 36NO 2 7N212H 2O Z 中 NaOH= = = = =催 化 剂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中压强小于外压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_。解析:NH

22、 4Cl 受热可产生 NH3和 HCl,但两者在试管口遇冷会重新反应生成 NH4Cl,在11此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情况,因此不能用的方法制取氨气。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水蒸气冷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炸裂,不可行。浓氨水滴入氧化钙固体中,会发生:CaONH 3H2O=Ca(OH)2NH 3,故可用的方法制取氨气。浓氨水受热产生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干燥的 NH3,故可用的方法制取氨气。答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 NH3H 2O= = = = = 浓氨水固体 NaOH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 的

23、浓度增大有利于 NH3的生成浓氨水固体 CaOCaO 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 =NH3Ca(OH) 2题组一 氨和铵盐的性质及应用1NH 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 4Cl 和 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 4Cl、HNO 3和 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 3和 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 O2都要用纯氧解析:选 C。化肥是含氮、磷、钾的一些植物营养物质,NaHCO 3 不是化肥,A 不正确;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 不正确;NH 3和 N

24、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生成氮气,C 正确;氨的催化氧化以及 NO 与 O2的反应用空气就可以,不一定要用纯氧,D 不正确。2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12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挥发出来的 HCl 反应产生了NH4Cl 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物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是 FeCl3溶液 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H2O 是一种可溶性碱解析:选 B。挥发出来的 H

25、Cl 与 NH3反应生成 NH4Cl 固体,产生白烟,A 正确;NH 3与浓 H2SO4反应,但因浓 H2SO4难挥发,故无明显现象,B 错误;NH 3遇到 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 Fe(OH)3沉淀,C 正确;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说明 NH3溶于水生成的 NH3H2O 为碱,但不能说 NH3是碱,D 正确。3(2018保定高三月考)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中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稀盐酸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

26、气装置从装置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选 A。A 项中稀盐酸与 Cl2不能发生反应,烧瓶内的压强没有减小,不能引发喷泉现象;B 项中挤入的 NaOH 溶液与 CO2作用,导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被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C 项中鼓入空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D 项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锥形瓶内的 NH3H2O 分解生成 NH3,导管中浓氨水分解的 NH3进入烧瓶,与 HCl 作用生成 NH4Cl,从而导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锥形瓶内的氨水进入烧瓶而形成喷泉。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13(1)

27、形成喷泉的原理: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当烧瓶内气体溶于液体或与之反应时,瓶内气体大量减少,压强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烧瓶内,如此持续,最后液体将充满烧瓶。(2)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 3、HCl 等)与水可形成喷泉;酸性气体(HCl、SO 2、NO 2、CO 2、H 2S 等)与 NaOH 溶液可形成喷泉。(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气体要充满烧瓶;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题组二 氨和铵盐的实验探究4某氮肥样品可能含有 NH4HCO3、NH 4Cl、N

28、H 4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称取该样品 0.500 0 g,溶解配成 100 mL 溶液,加过量浓 NaOH 溶液,加热,将产生的氨气通入 60.00 mL 0.100 0 molL1 的 H2SO4溶液中(设产生的 NH3全部逸出),剩余的 H2SO4溶液能消耗 20.00 mL 0.225 0 molL1 的 NaOH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 NH3消耗的 H2SO4为 6.000103 molB上述过程共产生 NH3 268.8 mL(标准状况下)C该样品中 NH 的质量分数为 43.2% 4D该氮肥样品必含 NH4Cl解析:选 D。0.006 mol H2SO

29、4除了吸收 NH3还中和 NaOH,有 n(NH3) n(NaOH)2 n(H2SO4), n(NH3)0.004 5 mol0.012 mol, n(NH3)0.007 5 mol,标准状况下V(NH3)168 mL,吸收 NH3消耗的 H2SO4为 0.003 75 mol, w(NH ) 4100%27%。NH 4HCO3、NH 4Cl、NH 4NO3中 NH 含量分别约为0.007 5 mol18 g/mol0.500 0 g 4(22.8%)、 (33.6%)、 (22.5%),只有 NH4Cl 中 NH 含量大于 27%,故该氮肥样品1879 1853.5 1880 4中一定有 N

30、H4Cl。5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装置制取 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要测定生成的 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14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2)若用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 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_,收集装置应选择_(填装置序号)。解析:(1)装置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 NH3时试剂是 NH4Cl 固体和 Ca(OH)2固体。若测定 NH3的体积,必须用排液法,而 NH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必须不与 NH3反应,也不溶解 NH3且不易

31、挥发才行。(2)装置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制取 NH3时,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或其他试剂)作用。答案:(1)2NH 4ClCa(OH) 2 2NH3CaCl 22H 2O 氨气难溶于= = = = = 该试剂,且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 (2)CaO(或 NaOH 固体或碱石灰) 浓氨水(或浓 NH4Cl 溶液) 硝 酸知识梳理一、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二、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4HNO3 2H2O4NO 2O 2。= = = = = 或 光 照2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1)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 3(稀)=

32、 =3Cu(NO3)22NO4H 2O。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 3(浓)= =Cu(NO3)22NO 22H 2O。(2)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 C 的反应:C4HNO 3(浓) CO24NO 22H 2O。= = = = = (3)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 H2S、SO 2、Na 2SO3、HI、Fe 2 等还原性物质。例如:稀硝酸与 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 4H NO =3Fe3 NO2H 2O。 3153有机反应(1)硝化反应(与苯反应): HNO 3 浓 硫 酸 NO2H 2O。(2)颜色反应:部分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

33、误的打“”。(1)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2)硝酸能与 Na2CO3反应,但不生成 CO2。( )(3)硝酸可与 Na2S 反应制得 H2S 气体。( )(4)过量的铜与浓 HNO3反应有 NO 生成。( )(5)常温下,铝和铁在浓 HNO3中“钝化”,说明铝和铁与浓 HNO3不反应。( )(6)可用浓 HNO3与 Cu 反应制备 NO2。( )答案:(1) (2) (3) (4) (5) (6)2久置的硝酸呈黄色,如何除去?怎样保存硝酸?答案:硝酸显黄色是由于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生成的 NO2溶于硝酸所致,所以消除的方法是通入 O2(或空气),使其发生反应 4N

34、O2O 22H 2O=4HNO3。应将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 HNO3所表现的性质。(1)Fe3O4和稀 HNO3反应:_,_。(2)NaI 和稀 HNO3反应:_,_。(3)Na2SO3和稀 HNO3反应:_,_。答案:(1)3Fe 3O428H NO =9Fe3 NO14H 2O 酸性和强氧化性 3(2)6I 8H 2NO =3I22NO4H 2O 强氧化性 3(3)3SO 2H 2NO =3SO 2NOH 2O 强氧化性23 3 24涉及 HNO3的离子反应常见的易错问题(1)忽视 NO 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 NO 不能与

35、 3 3Fe2 、I 、SO 、S 2 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大量共存。23(2)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忽视 HNO3的强氧化性,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地写成复分解反应。16(2018三门峡高三模拟)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 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 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5 molL1 NaOH 溶液至 Cu2 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45 mLC30 mL D15 mL解析 由题意可知:HNO 3 HNO3,则 Cu 失去的电子数与 O2得

36、到 Cu NO2N2O4NO O2、 H2O 的电子数相等,即 n(Cu)2 n(O2)2 0.15 mol。根据质量守恒及 NaOH1.68 L22.4 Lmol 1和 Cu(NO3)2的反应可得关系式: n(NaOH)2 nCu(NO3)22 n(Cu)0.3 mol,则 V(NaOH)0.06 L60 mL。0.3 mol5 molL 1答案 A将上题修改为“19.2 g 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 NO2、N 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一定量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请问需要标准状况的 O2多少升?答案:根据电子转移关系,铜

37、失去的电子最终被氧气所得,则有关系式 2CuO 2,O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19.2 g64 g/mol222.4 L/mol3.36 L。解硝酸与金属反应计算题的整体思路和计算方法(1)整体思路(2)计算方法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 HNO3起酸的作用,以 NO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 3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 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 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17子的物质的量。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 H2SO4、HNO 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

38、NO 在 H2SO4提供 H 的条件下能 3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 H 或 NO 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3题组一 硝酸的性质及实验探究1(2017高考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 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解析:选 D。中灼热碎玻璃起加热作用,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 NO2,硝酸中氮元素

39、化合价降低,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只能为氧元素,因此,还有 O2生成,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A 项正确;由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产生的,B 项正确;中浓硝酸挥发才能与红热木炭接触,产生的 NO2是还原产物,C 项正确;红热的木炭还可与空气中的 O2反应生成 CO2,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 CO2,D 项错误。2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 5 mL 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 mL 浓硝酸。(1)

40、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18_。.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 NO 的实验现象是_(填写序号)。Ac 中收集到无色气体Bc 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Cb 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解析:(1)Cu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Cu(NO3)2、NO 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 3(浓)= =Cu(NO3)2 2NO22H 2O。(2)浓硝酸作氧化剂,能将 Cu 氧化成 Cu2 (蓝色溶液),其还原

41、产物是 NO2(红棕色气体)。(3)将浓 HNO3稀释成稀 HNO3,再与 Cu 发生反应,即可进一步证明稀 HNO3的强氧化性。(4)NO 为无色气体,遇空气中的 O2转化成红棕色的 NO2气体。答案:(1)Cu4HNO 3(浓)= =Cu(NO3)22NO 22H 2O(2)试管中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3)向试管中加水将浓硝酸稀释(4)C题组二 关于硝酸的计算3(2018福州模拟)向 500 mL 稀硝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恰好使铁粉完全溶解,放出 NO 气体 5.6 L(标准状况),同时溶液质量增加 9.3 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物质的量是 0.25 mo

42、lB原溶液中 HNO3的浓度是 2.0 molL 1C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可溶解 9.6 g 铜D反应后的溶液中 c(Fe2 ) c(Fe3 )12解析:选 B。 n(NO) 0.25 mol, m(NO)0.25 mol30 5.6 L22.4 Lmol 1gmol1 7.5 g。m(Fe)9.3 g7.5 g16.8 g, n(Fe) 0.3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知16.8 g56 gmol 1反应后溶液中存在 Fe2 、Fe 3 ,则 n(Fe2 ) n(Fe3 )0.3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得 2n(Fe2 )3 n(Fe3 )3 n(NO),2n(Fe2 )3 n(Fe3 )0.25

43、 mol3,19解得 n(Fe2 )0.15 mol, n(Fe3 )0.15 mol。n(HNO3)2 n(Fe2 )3 n(Fe3 ) n(NO)0.15 mol20.15 mol30.25 mol1 mol,c(HNO3) 2.0 molL 1 。1 mol0.5 L还可溶解铜: n(Cu) n(Fe3 )/20.075 mol, m(Cu)0.075 mol64 gmol1 4.8 g。4将 32.64 g 铜与 140 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 NO 和 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L。请回答:(1)NO 的体积为_L,NO 2的体积为_L。(2

44、)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 V mL a molL1 的 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 Cu2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molL 1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 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 NaNO3,至少需要 30%的双氧水_g。解析:(1)Cu 与 HNO3反应过程中,Cu 作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等于 HNO3作氧化剂得到的电子,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 n(Cu)2 n(NO)3 n(NO2)1,即 232.64 g64 gmol 13 1,得 V(NO)5.824 L,则 V(NO2)5.376 L。V( NO)22.4 Lmol 1 11.2 L V( 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