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全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随堂演练鲁教版.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94553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全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随堂演练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淄博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全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随堂演练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淄博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全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随堂演练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淄博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全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随堂演练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淄博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全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随堂演练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燃烧与燃料(一)随堂演练1(2017滨州中考)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煤C石油 D天然气2(2017绥化中考)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A天然气 B乙醇汽油C氢气 D煤气3(2017枣庄中考)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

2、能结合成“可燃冰”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4(2017聊城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5(2017淄博张店一模)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6(2017滨州博兴一模)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

3、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只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7(2017枣庄中考)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8(2017德州中考)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

4、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9(2017淄博高青一模)乙炔(化学式为 C2H2)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与充足的氧气反应,发出明亮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的高温常用来熔化金属。请回答:(1)乙炔属于 (填序号)。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2)乙炔(C 2H2)中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3)乙炔(C 2H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乙炔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不同,原因是 。10(2017青岛市北

5、一模)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如图所示实验,将尖嘴玻璃管的末端插入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发现有黄色火焰。实验结论:在空气中点燃蜡烛时,固体石蜡需变成 才能燃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熄灭蜡烛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破坏的燃烧的条件是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查阅资料:P 2O5能溶于水,且有毒性。交流讨论:(1)图 1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3(2)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 3 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

6、气体可能是 。拓展运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2017德州中考)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的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 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

7、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填序号)。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13(2017东营中考)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 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 4和少量 N2、CO

8、 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充分燃烧 1 000 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和 SO2气体的质量如图 1 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4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 2 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 3 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

9、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进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 314(2017滨州模拟)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 3)。【交流与讨论】 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 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 解释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

10、有燃烧,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b 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 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 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11、5参考答案1A 2.C 3.B 4.B 5.C 6.A 7.D 8.A9(1) (2)112(3)2C 2H25O 2Error!2H2O4CO 2(4)氧气的浓度不同10石蜡蒸气(或气态,合理即可) 吹灭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1(1)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 (3)空气(或氧气) 放热2K2H 2O=2KOHH 212(1)煤、石油、天然气 (2)CH 2OError!COH 2(3)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易被压缩;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4)ABC13(1)混合物 (2)CH 42O 2Error!CO22H 2O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的污染;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 (3)甲 (4)11 2H 2COError!CH 3OH 14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甲(或乙)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Error!,且上述实验中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Error!(或 a 试管中白磷量不一定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