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94814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9 古代诗歌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桂枝香观木樨 有感,寄吕郎中陈 亮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 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 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注】木樨: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陈亮(11431194):一生力主抗金,忧心国事。此词或作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秋。陈去看望曾任礼部郎官的吕祖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吕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并对陈亮表示支持。陈很快慰。三十

2、六宫:这里借指人间。芙蓉:暗指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之句。1下阕“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一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_【答案】用“芙蓉”语典表达边愁:秋芙蓉盛开,未尝不美,但一想起含有边关烽火之忧的“芙蓉小苑入边愁” ,作者只能倍添愁思了。用“东篱黄菊”典故反衬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黄菊只能助人凄凉,暗指陶渊明遗世高蹈的做法不足取;而桂子可“唤回春意” ,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2此词处处摹花之魂,又处处见作者风骨,你从词中读出了哪些崇高之美?请结合写桂花之处简要分析。_【答案】积极用世的热忱:桂花来自月宫,但“不辞”散落人间,而且愿“三十六宫都足” ,可见作者积二、阅读下

3、面这首宋词,完成 34 题。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 燃犀处 ,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 ,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2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剩喜:甚喜,非常喜。燃犀处:指采石矶。谢: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喜爱佩戴紫色香囊。3 “剪烛看吴钩”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_

4、【答案】词人在晚上反复剪去灯花查看自己锋利的钢刀,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在后方(楚地)赋闲,愿意亲4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阕是怎样借典抒情的。_【答案】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然后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作者忧伤。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作者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宗悫和祖逖说出一人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56 题。出塞作 王 维居延城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5、。玉靶 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注】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乘障:登城守卫。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5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答案】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为下文写唐军的应敌作铺垫,衬托3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解析】第一问要求描绘前两联的场景,只要抓住诗句中的人、景、事进行具体描

6、绘即可。首联,写6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_【答案】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白描)唐军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作具体描写,只描述了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军将士的从容镇定,应对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和伤亡惨重。【解析】解答比较题的关键是确定角度,先理解诗歌,然后从内容、情感、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

7、异同,再分条作答。这两联诗都是关于战争的描写,但描写的内容有所不同,一写战争的场景,一写战前的角声和战后的场面;手法上也有所不同,一是白描直叙,一是饱含情感的渲染。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 题。春 尽韩 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 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注】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其寓居南安时。断云:片片云朵。7诗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能体现出“春尽”?请简要分析。_【答案】景物描写“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能体现“春尽” 。流水中漂浮着落花,说明已到暮春,这

8、个时节再有一场风雨,春天的残花差不多也就落尽了,春天也就远去了。8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_【答案】 “恨”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 “恨”字统摄全诗。前两联写的是春尽的惜春之恨,第三联第一句点出“闲”的无所作为、空度年华之恨,第二句又写出地处偏远、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之恨。第四联则是借流莺的厚意含蓄表达出内心无法排遣之恨。五、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910 题。朝 耕袁中道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9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_【答案】诗

9、歌描写了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 10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_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道中寒食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为“禁烟节” ,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B. “有诗酬岁月” ,说的是诗人常在赋诗填词上下功夫,而不计较岁月的流失。C. “无梦到功名” ,则是说诗人对于官宦仕途没有兴趣,也不

10、去作这样的梦想。D. 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忙碌。1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答案】11D12诗人的形象:奔波仕途的无奈,怀才不遇的愁苦,思念家乡的羁旅愁绪。【解析】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白马江:在蜀州(治所

11、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 “各”字收束全诗, “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2)全诗表达

12、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答案】(1)选 C3 分,选 E2 分(2)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 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 (答出其中 3 点即得 6 分,每点 2 分,其中“感情”1 分、 “结合诗句分析”1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C 项应为“虚写黄牛峡

13、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释】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 “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 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

14、程被延误的情景。C.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7D.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 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 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15本诗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分析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4BD15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惊”字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因流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团聚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解析】14本题主要考查诗词的内容赏析及手法鉴

15、赏。B 项, “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九、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白居易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注】卢子蒙侍御:卢子蒙,作者友人,姓卢名贞;微之,即元稹,字微之,别称元九,为作者挚友。咸阳坟: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卒于鄂州,葬于咸阳。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标题交代了本诗写作缘由:阅览卢侍御旧诗,发现卢侍御与元微之唱和之作,而抚今追昔写下这首七律。B. 首联说自己与卢贞有相

16、见恨晚之感,早年听到挚友元稹吟诵卢诗,追溯往事,借元稹以引出卢贞。8C. 颔联用对偶手法说今日与卢贞聚首,批阅卢贞的旧卷,多有赠元稹之诗,为后文写元稹去世做铺垫。D. 颈联直抒胸臆、言浅意丰:思念故友,两人情难自禁而老泪纵横,别有一种伤心之事,实难探知。E. 本诗有叙有议,着重刻画主观心理,以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将细微深婉的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17请从情景关系这一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尾联。【答案】16CE17尾联运用以景结情(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诗人悼念挚友的感伤之情。 (2 分)尾联以“闻道”一词领起,用想象中的景象来开拓诗歌意境;那咸阳坟头,白杨抽枝,树都已高三丈了,而斯人已逝,再也回不来

17、了。通过元稹墓前白杨抽枝的景象更深一层地抒发诗人心中的哀伤、沉痛之情。 【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C 项非“对偶” ,而是顶针手法。E 项语言特点是明白如话、十、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完成下列小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 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 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9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 “凉风发”暗示了季节, “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 “望吴

18、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 “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 “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 ,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19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

19、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案】18BE19诗眼分别是“摇” “滴” 。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解析】18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B 项“相接”精神想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 项诗歌体现出十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门,冻合水行迟。再

20、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10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 “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 “天寒城闭门,冻合水行迟”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

21、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 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20BD21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而感到惊叹,所以感伤时光飞逝。不能团聚的忧虑之情。因滞留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圆,所以倍感忧虑。 (答成思乡念亲、羁旅愁思也给给分;每点 2 分,情感和分析各 1 分;语言组织 1 分) 【解析】20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B 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这两句是写眼前“滞留舒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

22、题。11元日田家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2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 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 “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

23、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E.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 ,也指一年之“暮” ,亦可指一生之“暮” 。23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22AD23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 “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 ,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 ,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 “蛮榼出门” “乌龙迎路” “但祝” “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解析】22题干要求“下列选项

24、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选项中 A 项, “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12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滕王阁诗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概括首联两句的内容。(2)颔联主要用了什么写景手法?表现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 (3)分析末句中“空”的作用。 【答案】 (1)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位置):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答“盛况不再”也可) 。(2)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答“夸张”也可) ,雕梁画栋早晨使南浦的云飞,珠帘丝幕傍晚卷了西山的雨;既描写

25、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也表现出滕王阁的寂寞冷清,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它为伴。表现了滕王阁的“高”和“冷清(冷落) ”。 (3) “空” ,空自,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一个“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深沉感慨。【解析】 (1)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此诗第一句开门13。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秋夜二首(其一)孔文仲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注】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

26、,因而被罢官。此诗写于被罢官后。苍鹯(zhn):一种猛禽。羽翰:翅膀。 汍澜:流泪的样子。2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B. 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作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C. “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D. 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此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E. 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颔联借秋夜冷雨打断睡意,抒

27、发诗人衣单难以御寒的苦楚,又如14尾联借泪水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痛苦。26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答案】25DE26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此联以“利剑” “苍鹯”自喻,既写出了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遭遇现实之挫折,壮志之难酬。【解析】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注: 范成大(11261193) ,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

28、。晚年隐居故乡石湖。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2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B. 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C. 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D. 颈联第一句写诗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为路是旧时认识的,所以不必担心走错,照应了诗题中的“初归”二字。15E. 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

29、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28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找到两种就可以得满分) 。【答案】27CD28的尾联写当年亲手所种于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了。 “无数鸣蜩翠扫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今夕变化之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以景结情,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爱,让人回味无穷(表现手法答出两个即可;如果将对比效果说成表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且言之成理亦可)【解析】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

30、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29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A. 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B. 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C. “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D. 菊花三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笑”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

31、象。诗人运用以16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将盛放的菊与客之“ 哀”形成对比,更显其哀。E. 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30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29BD30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 (2 分。首联“凄凄” “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 “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愁。颔联写景, “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早鸿”寄托着思乡之情。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想象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索寄寒衣,归期杳杳,由个人之愁推及到天下的游子思妇共同的忧

32、愁;尾联收束到自身,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诗人暂时开颜,情感由悲转喜。【解析】29本题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等。B 项非“白描” “不事雕琢” ,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苍洱临眺李京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翡翠罘崽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虎头妙墨龙眠手,百帧生绡画不成。【注释】李京,字号山,河间人。元大德五年至云南,曾任乌撒、乌蒙宣慰使。苍洱:大理苍山、洱海。云母屏:云母镶嵌的画屏。鲛人:鱼尾人身,美人鱼。罘崽:f s 屏风。旃 zhn 檀:檀香木。虎头: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

33、,小名虎头。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生绡:素色丝织物,古人以之作画。173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 此诗写出了大理的独特景观:水环绕着青山,山环绕着古城;大理人烟繁盛,山川明丽。B. 此诗描写苍山洱海, “云母屏” 、 “鲛人镜” 、 “翡翠罘崽” ,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C. 诗人看到大理的风光,情满于山,意溢于海,遂以客观写实笔法描绘了大理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D. 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作者置身苍山洱海秋天美景中的感受,洱海如玉,秋声悠远。E. 此诗的诗眼是“临”字,作者居高临下,全景式地描绘了大理的山水形胜。32这首诗在写法上

34、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答案】31CE32虚实结合。前三联均为写实,最后一联为虚写哪怕顾恺之、李公麟再世,就算他们的生花妙笔,用尽百幅生绡,也画不出大理的美景。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实写中又有虚写:鸟飞、鱼游乃实写,云母屏、鲛人镜又是虚写。 【解析】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如梦令 春景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 ,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 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注】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红溜:形容花朵娇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

35、有大梅花 小梅花等曲。33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B. 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18陶醉、销魂。C. 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D.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是为点题之笔。诗人借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E.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 ,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

36、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34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33CD34以乐景衬哀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化用。诗人化用李璟山花子 “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诗人的悲苦和思念。拟人。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反复。 “依旧”一词,反复运用,指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诗人忧思情怀不尽。同时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6 分,每种手法及准确分析 2

37、 分,答对 3 种即可得满分。只有手法,没有分析不给分)【解析】33C 项, “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不当。三、四句作悲苦语,化用李璟山19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八归史达祖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竟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 。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注】史达祖,曾任韩伲胄幕僚,韩败后,史受牵连被处黥刑,本词写于此时。歌眉:代指陪自己的歌女;舒绿:展眉。古代以

38、黛绿画眉,故常以“绿” 、 “黛”指代眉。3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人瞰”一句写诗人在画阁上俯瞰空旷的景色而感到愁苦和孤独,这是全篇的主句,诗人的所见所闻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B. “烟蓑 三句虚写江中的渔翁披着蓑衣在烟雨中撒网的情景,响声引发诗人的诗思,但又被乱鸥带走,续不上美好的诗句。C. “冷眼”两句,写诗人用 冷静的目光看如画的景色,体现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怀,而江的那边只能看到隐约模糊的房屋而已。D. 上阕最后三句写诗人猜想江的那边大半是渔市和樵村,人们在傍晚时烧着竹子做晚饭,这更显诗人的孤寂。E. 上阕的景物描写,由清晰到迷茫,由实到虚,景物描摹客观,不掺杂个人感受,

39、营造了广阔清20冷、淡远的意境。36诗歌的下阕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35BE36凄凉愁苦。作者借酒浇愁,自我慰藉,可见其心情之凄苦、愁闷;“只匆匆”句情景交融,更见惆怅。空虚孤寂。回忆过去在歌女陪伴下快乐的生活情景,反衬出作者如今的空虚和孤寂。怀念朋友。作者望断淮山,想念天涯老友,却没有音信,更显寂寞愁苦。【解析】 35B 项, “是虚写”错误,渔翁披蓑撒网情景是实写。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二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双调】蟾宫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元)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

40、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37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之作。38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山的这一转变。B. 这是一首非常出色的小令,作者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C. 作者大量用典,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对比,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21D. 本首元曲感情基调雄健、高昂,表达了作者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39本曲首句很有特色,请简析其表达效果。【答案】37咏史怀古38C39作者以大气磅礴的设问开卷,引发读者怀古思今的无限遐思和对英雄的向

41、往,奠定了全曲雄浑、豪迈、激昂的情感基调。 【解析】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完成下列小题。采桑子杂忆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4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B. “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 觉美好绝伦。C. “何曾” “几度怜” ,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D. “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

42、音乐的痛惜之情。E. “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41 “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是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 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几个?试简述。【答案】40CD2241一是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过去是“字字清妍” ,现在是“人间少” 。 ;二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注解中的“明亡之痛” ,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 ,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解析】40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及手法分析。C 项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二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黄公度邻鸡不管离怀苦,

43、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栏无语。独立长天暮。注黄公度,福建人,此时在泉南任职期满,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裛 y,沾湿。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4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以对报晓邻鸡的埋怨表明自己不愿离开的心情。B. 词中“霜桥月馆,水村烟市”以想象虚写时空变换转移,极富形象性。C. “愁千缕”表面指奸相当道前途 未卜之忧,深层是离开家乡亲友之愁。D. 词的结尾意境深远,词人将难言之隐、人骨之痛都寄寓在独立不言中。E. 本词词风柔美,格调闲雅

44、,缠绵悱恻,显示出婉约词含蓄细腻的特点。43 “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 ”该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42CE43要点:(1)对高城中人思念之情。作者因高城音信阻,欲托鸿雁传情。 (2)此情难寄的无奈之情。鸿飞不住,鸿雁与“邻鸡”一样无情。 (3)以伤离别抒积忧之情。一腔忠贞、满腹愤闷,化作别情离23恨。【解析】42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 项,下阕“愁千缕”一句,于喟叹之中抒发一腔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由此可见,词人对入京以后的政治前途,感到何等的担忧。作者表面上愁的是离开家乡亲友之愁,深层的愁是指奸相当道国耻难消,壮志难酬、前途堪忧等等。选项把表层意和深层意弄反了。E 项,词风婉约但不是柔美闲雅。婉约之中不乏激愤之意。 43题干问的是“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 该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 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叶梦得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归意已无多,故 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 ,水阔烟波渺。【注】故:依旧,仍然。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1)上片写出了夏夜的什么特点?简析上片的写景艺术。(2)赏析这首词的结句。【答案】 (1)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