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件.pptx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94835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64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总纲目录,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两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1.(2018河南郑州联考)荀子中说:“今是土

2、之生五谷也,人善 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 ( ) A.五谷开始种植 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 C.土地私有制出现 D.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主干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在当时多已具 备,材料中“今是土之生五谷”不能反映五谷开始种植,故A项错 误;材料中未涉及铁犁牛耕与土地私有制,故B、C两项错误;春秋 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 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材料中 “人善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

3、),一岁而再获之”相符,故D项正 确。,2.(2018安徽合肥质检)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 于时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关于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 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 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 A.注重精耕细作 B.结构日趋合理 C.分工日益细化 D.技术领先世界,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精耕细作是 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 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与材料中 “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 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

4、调的是精 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而不是农业结构,故B项错误;分工日益细 化与材料中“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地宜”不相符,故C项 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未涉及农业生 产技术领先世界,故D项错误。,3.(2018山东滨州期末)1712年,康熙颁发了一份谕旨称:国朝承平 已久,滋生日繁令诸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 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由此 可知清朝初期 ( ) 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 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 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材料中“国 朝承平已久

5、,滋生日繁”体现了清朝初期人口越来越多,侧面反映 了农业生产应是比较繁荣的,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的是清朝的 “摊丁入亩”政策,将人头税摊入田亩税,对农业税进行了重大改 变,不能反映商业税的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将人丁 税并入土地税的措施,并不能体现当时人地矛盾问题,故C项错 误。,4.(2018课标,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 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 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 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6、.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 材料中“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说明当时小农破产的现象已很 严重,表明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B项正确。西汉文景时期,政府 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粮价低抑制 了当时农民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富商大贾只是操纵物价,其 并不能操纵税收,故D项错误。,5.(2016课标,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据

7、题干及所 学知识可知,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 致土地兼并更为激烈,因而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出现了题干中有 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的20%左右,其余大都是租种土地 的“客户”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坊市制 度崩溃是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D项表 述本身错误。,6.(2015课标,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点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点开始南移,南宋

8、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人口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A、D两项与题意无关。B项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1.(2018山东济南调研)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物勒工名” 制度已较为普遍。另据考工记记载,当时分工细致,仅“攻木 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称之为“金有 六齐”。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 A.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 B.商人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 C.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D.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主干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所谓“物勒

9、工名”指的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 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分工细致, “物勒工名”“金有六齐”等适应了当时官营手工业规模化、 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手工业生产指的是官营 手工业,不是民营手工业,故B、C两项错误;题中所述的是官营手 工业的严格管理和生产方式,并没有涉及社会化分工,故D项错 误。,2.(2018黑龙江哈尔滨质检)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 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其原 因可能是 ( ) A.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答案

10、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并 结合史实可知,明代江南地区的绢价较之宋代有了较大幅度的下 降,是因为明代私营丝织业的发展使丝绢供过于求而价格下降,故 A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在宋代已经完成了我国古代经 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并不能使绢价相比 米价出现大幅下降,故C项错误;在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贯穿整 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在宋代和明朝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故D项错 误。,3.(2018 安徽宿州质检)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 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 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

11、170张,机匠补 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明清两代统治者主动放弃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B.资金来源和产品投放的差异导致了经营的不同结果 C.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普遍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D.苏州丝织业引领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明清两代统 治者不仅没有主动放弃传统的经济政策,反而加强了重农抑商政 策,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出资金来源和产品投放的差异导致了 经营的不同结果,故B项正确;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只是在个 别地区、个别部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小 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

12、误。,4.(2018课标,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 考古发现可以反映时代风貌。读图可知,战国以前,铁器主要分布 在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 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选D项。图中反映的是铁器发现地的分 布情况,无法由此推断出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A项排除;汉代张 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

13、开通,沟通了中原与今新疆地区的联系, 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无法说 明冶铁技术的普及,故C项错误。,5.(2018课标,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 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 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 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据题干可知,北宋前 中期,四川地区采取新制盐技术,井主雇佣大量外地的工匠,且受 雇工匠对工作条件和待遇有要

14、求,不然就另谋高就,这折射出该时 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工匠,故选A项。仅从雇佣工 匠的待遇要求无法全面说明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排除B项;材料 只反映出制盐业的雇佣工匠现象,并不能说明雇佣劳动的普及,C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与盐业专卖制度无关,排除D项。,6.(2018江苏单科,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 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 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

15、释。从材料信息 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地主常在农户蚕 丝收获之际收取田租,这说明江南地区农户收入多依赖“桑蚕”, 也就是家庭副业,故选C项。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 故A项错误;桑蚕业发展并不意味着农耕技术衰退,故排除B项;材 料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的问题,排除D项。,1.(2018广东肇庆统测)“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湖、江、 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以金银为货 币。”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 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 B.政府加强金银收藏 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D.经济

16、重心逐渐南移,主干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东晋南朝时 期政治混乱、商品流通不畅,导致这一时期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 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故A项正确;据材料中“交、广以 金银为货币”可知政府加强金银收藏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中 国白银大量外流是在近代,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符合这 一时期的史实,但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2018重庆调研)北宋中后期,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 草市,其中“浙江草市”年商税额超过了同期浙西地区的所有县 级城市,“龙山草市”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的规模。这说明 ( ) A.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城市

17、化 B.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 C.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 D.人口增长促使城中的市移至郊外,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材料提到,临 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税额和规模相当于一般县 级城市,这说明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由乡村向城市转变,故A项正 确;材料只反映了草市的税额和规模,不能说明草市具备了县级城 市的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 心,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城中的市移至郊外,故D项错误。,3.(2018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清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 “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 略之人”也多致力

18、于经商,“绅商”“儒商”频见于当时的历史 文献。仅商人捐监一项,嘉庆二十一年(1816)至道光十年(1830) 就出现了二十余万。上述材料可用于论证 ( ) A.嘉道时期的学术转向 B.经济实力决定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君主专制 D.清朝时期社会转向的内部动力,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根据题干信 息可知清朝时期的商品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是社会结构变动 的一大表现,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商人的政治地位 和社会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也未提及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君主专 制,故C项错误。,4.(2018江苏单科,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

19、初是不 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 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 从材料信息看,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 易,后来他们向政府纳过税后,可以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民间商 人通过向政府纳税获取到城里市场上交易的资格,意味着其可以 取得合法地位,故选D项。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

20、民间商人由非法到合法的变化,没有涉及商业 市镇崛起的信息,B项错误;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的说法明显与 史实不符,C项错误。,5.(2014课标,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 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 数起”。这表明交子 (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 A 材料中“券”“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表明交子是 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诉讼依据,体现出其具 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故A项符合题意。“蜀民”造交子是为了 方便贸易而非解决民间的商业纠纷,故

21、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富商 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兑付而官司缠身,不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 的提高,故C项错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 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6.(2015课标,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 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明成祖将都 城从地处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地区的南京迁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北 京,需将大量物资由南方输送到北方,客观上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 繁荣,为区域性商帮

22、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B项符合题意,C 项错误。迁都是在国家政治统一的情况下进行的,A项错误;迁都 并没有改变南方作为经济文化重心的地位,D项错误。,1.(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测)南宋理学家陈亮(11431194年)提出 了“农商一事”“农商相藉”的思想,认为农业和商业同为社会 经济体系的两大支柱,无高低轻重之分;两者不是彼此独立和排斥 的,而是互助互利,相互促进的。这一思想反映出 ( ) A.商人社会地位有明显上升 B.儒家义利观发生了重大变化 C.经济发展冲击了农本思想 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主干点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

23、观和历史解释。 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商业的思想改变,不是商人地位的明显 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对商业态度的转变,不是义利 观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认为农业和商业同为社会经济 体系的两大支柱,无高低轻重之分;两者不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而是互助互利,相互促进的”可知,宋代商业的发展使思想家认识 到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需要改进,这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 传统的农本思想,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一直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并 未松动,故D项错误。,2.(2018广东韶关调研)明朝中后期,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说 “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主张“开禁”。两年 后,明穆宗决定开

24、放月港。依材料得出 ( ) A.明朝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 B.民间走私得到有效控制 C.与海商、海盗的斗争初见成效 D.明朝开禁促进白银内流,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由材料中 “明穆宗决定开放月港”可知明政府放松了海禁而非放弃,故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明朝中后期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故B项错 误;由材料中“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可知商、 寇身份因“市通”“市禁”可以相互转换,开放海禁不但有利于 贸易,而且有利于加强海防,结合两年后明穆宗决定开放月港可 知,这是与海商、海盗斗争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 中后期放松海禁而非开禁,故D项错误。,3.(201

25、8四川德阳诊断)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 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进入深 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 )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材料中“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不能体现政府对 外实行海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 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成为雇佣劳动力,从而客观上促进新经济因 素的成长,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以小农经营为 主,C项与史实不符

26、;D项白银成为通用货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 误。,4.(2014课标,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 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 记载表明当时 (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以前,中外存在商品贸易。中 国民间外国银钱的使用较多,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 位,故A项符合题意。“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只能说明外国 银钱在中国市场流通,而无法说明外

27、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5.(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 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 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答案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官府严厉打击偷税的商人,而对捉 拿偷税人的人予以奖励,这说明官府重视商税收入,故选A。,1.史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 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

28、宝货,巨室不 能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 A.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破产 D.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完全失控,答案 B 小农经济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 提及庄园中房屋数栋、依附人口众多、土地辽阔、财货聚集等 反映了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故B项正确;东汉时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破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时地方 势力的强大,并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2.(2018江西赣州期末)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 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 式分

29、为成租和定额租。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指的是佃农在 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了宋代农业发展 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C.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答案 B 材料不涉及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 料中“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定额租指的 是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反映了农民人 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主 旨突出租佃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租佃关系,不涉及政府 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3.(2018新疆乌鲁木齐诊断)南宋洪迈夷坚志载

30、:“许大郎者, 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赡。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 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 年,家道日以昌盛,骎骎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 ) 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答案 B 材料未提及市场需求对私营手工业发展的作用,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许大郎的店经营规模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到 小作坊的规模,故B项正确;明清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错误; 明朝时民营手工业规模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4.唐律疏议载

31、,依选举令,“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 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 业者,三年以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即依庶人 例”。这反映了唐代 ( ) A.抑商政策瓦解 B.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C.科举制度完善 D.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答案 B 材料中“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 业者,不得仕”体现了即使官人及有大功的人从事商业也不能入 仕,这属于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唐朝限制从事商业的官 人及有大功的人入仕,改业后三年可以入仕,三年不改者身份降为 庶人,这说明唐朝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正确;材料是对商人 入仕的限制,与科举制度完

32、善无关,也与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故C、 D两项错误。,5.(2018辽宁省实、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 育才学校期末)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夷洋钱,有 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 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 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 ( ) A.清政府开始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 D.外币流入扰乱了中国市场,答案 C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错误;鸦 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错误;根据“无一 不用

33、洋钱”可知当时外国货币在中国广泛流通,清政府缺乏主权 货币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外币流入后扰乱中国市场,故D 项错误。,6.(2018山东滨州期末)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欲民务农,在 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 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疏 通)。”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目的是提高商人地位 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意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答案 C 材料中“欲民务农,在于贵粟”意在强调农业的重要 性,并未体现要提高商人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如此,富人 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只说明了

34、贵粟的措施达到了地主有官 位、农民有银钱、天下粮食流通的作用,并不能体现达到了富国 强兵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欲民务农,在于贵粟得以拜 爵,得以除罪”主要讲述的是要重视农业的作用,以粟为赏罚,奖 励农耕生产,因此材料意在强调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正确;材 料中奖励农耕的措施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7.(2018重庆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兴起的商帮,是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 助”为宗旨,“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主要的 商帮有徽州、山西、陕西、山东等地方性商人集团,其中以义为 利,义中取利的徽州帮和“以义制利”的山西帮最为有名。当时 山

35、西商人“贾于京畿、三江、两湖、岭表(指岭南)、东西北三 口,致富皆在数千里或万余里外”。这些商帮或向外推销皮货、 盐、纸墨、纺织品等手工业品,或贩运竹、木、茶等土特产品。 商帮善于抓住机遇,敢为天下先。明中叶后,棉已代替丝麻成为主 要衣着原料,各帮商人都对棉花和棉织品予以很大的注意,北方驻,军需求布量很大,北方棉布产量又不大,于是晋商和陕西商人纷纷 去江南采购棉布销到西北诸路。 摘编自李俊源等中国商业史教程 材料二 1602年3月,为减少国内竞争,以对抗葡萄牙、英国在东 方的贸易垄断,荷兰政府把原各省的东印度公司集结起来,经荷兰 议会批准成立起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授予其为期21年的从荷兰到 好望

36、角以东以及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该公司在组建 时,56.9%的股份为阿姆斯特丹商会拥有,其余的面向全国招募。 公司所有人不再直接管理和控制公司的前途和命运,而是由60人 组成的董事会进行管理,为公司的决策机构。公司另选17人组成,经理会为执行机构,主持日常事务。除了股东、董事会和十七人 会议,组织形式还有财务委员会、选举委员会等,财务委员会负责 和董事一起审查账务。 摘编自仲继银荷兰东印度公司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商帮兴起的历史条件。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明清商帮相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 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17分),答案 (

37、1)历史条件:明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商品经济发展,货币 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的大规模流通;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为区域 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手工业发展,大量产品进 入市场。 (2)特点:主要参与国际竞争;由政府推动形成,带有垄断性;组织具 有全国性;确立起近代经营管理制度。 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封建专制日趋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受 传统宗法观念及儒学的影响;荷兰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 逐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欧洲文艺复兴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日益形成。,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交通等角度进行分析, 如政治方面,可以归纳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第一小问特点, 可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归纳总结;第二小问原因,需结合所 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对比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