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考点跟踪训练 11 文言文阅读1 (2018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姚长子墓志铭明张 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 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袽 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 之,百三十
2、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无主后 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 ,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 矣。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 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 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注释】脔(lun):把肉切割成小块。穴舟窒袽(r):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袽,败絮。蹙(c):逼近。主后:此处指继承人。去一锸(ch):挖走一锹土。几希:很少。醢(h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山阴王氏佣也(被雇佣的人)B 嘉靖间,倭寇
3、绍兴(盗贼)C 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D 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化 人 坛 四 面 皆 水 断 前 后 两 桥 则 死 地 矣 盍 诱 倭 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2(4)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墓志铭的用意。2 (2018金华、丽水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天石砚铭(并序)宋苏 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
4、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先君:这里指苏洵。祥:吉祥之兆。主:以为主,着重于。当涂:地名。迨、过:苏迨、苏过,苏
5、轼的儿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得异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且为铭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 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D 求砚不复得 求二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是 天 砚 也 有 砚 之 德 而 不 足 于 形 耳。(3)文中“赐” “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3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 甚喜,以付迨、过。(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天石砚铭 (并序)中说“或主于 德,或全于形” 。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本
6、文简要说明理由。3 (2018台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义 猫清宣 鼎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然厄于命,家中落拓。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 已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 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
7、,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 力耶?姑先质资 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 ”翁不得已,姑从之。次年遍访,无失物家。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选自夜雨秋灯录 ,有删改)【注释】典质:典当。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狸奴:猫的别称。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翁每饭必食以腥 (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 ( )4借贷无门,典质已尽 ( )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 ( )明告其故而归之 (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 ( )翁不得已,姑从之
8、(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 (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但 井 上 之 李 岂 无 主 者 廉 士 尚 且 取 之 所 谓 饥 不 择 食 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4)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甲】贾胡买石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 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
9、天然日晷 也。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选自王士禛香祖笔记 )【乙】方竹柱杖太尉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 别和尚。 ”煮茗既终,将欲辞去。公曰:“昔有客遗筇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 ”亟令取之,须臾而至。其杖虽竹而方,所持向上,节眼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且朱崖所宝之物,即可知也。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曰:“至今宝之。 ”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太尉多蓄古远之物,云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而方者也。 (选自冯翊子桂苑丛谈 )5【注释】红蟢(x)子:这里指石上自然
10、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日晷(u):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祗(zh):恭敬。筇(qin):竹名,可以做柱杖。朱方:地名。这里与前面的浙右同指一个地区。(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曰:“至今宝之。 ”A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B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C 时人莫之许也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主人故高其值 ( )不顾而去 ( )煮茗既终 ( )且朱崖所宝之物(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四处)别 后 不 数 岁 再 领 朱 方 居 三 日 复 因 到 院 问 前 时 柱 杖 何 在。(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云
11、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而方者也。(5)结合两文内容,说说贾胡、朱崖“惊叹” “嗟叹”的原因各是什么。(6)说说两则故事给你的共同启示。5 (2017永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 心曰:6“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选自列子说
12、符 )【注释】拊(f):拍击。佚乐:逸乐。佚,同“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居君之国而穷 (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 )子列子笑谓之曰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居君之国而穷A 其妻望之而拊心 B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C 辍耕之垄上 D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子 列 子 出 见 使 者 再 拜 而 辞 使 者 去。(4)客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结合本文内容,简述理由。6 (2017金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恶 圆元子 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
13、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 ,不圆 为卿 ;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 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 ,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选自唐文粹 ,有删改)7【注释】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
14、人。圆:圆滑。卿:公卿,泛指高官。季川:元结的堂弟。预:参与。(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友 人 公 植 者 闻 有 戏 儿 之 器 请 见 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乳母为圆转之器 ( )及见之,趋焚之 ( )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 ( )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友人公植是一个怎样的人。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甲】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
15、,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傅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选自战国策)【乙】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 ”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
16、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受命。 ” (选自战国策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四处)法 令 至 行 公 平 无 私 罚 不 讳 强 大 赏 不 私 亲 近 法 及 太 子,黥 劓 其 傅。8(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大王更为臣也 ( )期年之后 ( )愿大王图之 ( )善我国家使诸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5)太史公司马迁有言:“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说明国家的立法和任人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用人而言,你觉得秦惠王是明君还是昏君?请结合【甲】 【乙】两文稍加分析。8 (湖州中考)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 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 焉。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 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何哉?盖其流甚下
18、,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选自古文观止 ,有删改)9【注释】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家:安家。龂龂(yn yn):形容争辩的样子。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B 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 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D 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19、。 (限断两处)遂 负 土 累 石 塞 其 隘 为 愚 池。(4) “是溪” “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 ,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 (山东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 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A】亦犹蜃 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 刺股,董生 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 情,以成其性。 【B】 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
20、谓之懿 德。 ”(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苏秦:战国纵横家。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饬:整理。懿:美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苏秦刺股 (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 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 待燧动而焰发 有地隐然而高D 待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5)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
21、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 【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 法及其作用。10 (绍兴市上虞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世农易业狐邱之野人世农,农田之入俭,恒思易其业,而未有加于农者。其舅之子驺于邑大夫,归而华其衣,见而企焉,遂弃农而往为驺。其主曰:“汝自欲耳,余弗女逐也,三年而不返,则汝之田与庐,吾当使他人营之,无悔也。 ”跽而辞曰:“唯。 ”越三年而其所事者物故欲复归而田与庐皆易人矣。故主怜而召之,而其同里皆疾其亡故而违常也,遂恧,不敢复而途殍焉。 (选自郁离子 )【注释】俭:少。驺(zu):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跽(j):长跪。物故:死亡。恧(n):惭愧。途殍:中
22、途饿死。(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越 三 年 而 其 所 事 者 物 故 欲 复 归 而 田 与 庐 皆 易 人 矣。1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恒思易其业 ( )见而企焉 ( )余弗女逐也 ( )皆疾其亡故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三年而不返,则汝之田与庐,吾当使他人营之,无悔也。(4)请选出与本文的主旨最为接近的一句话 ( )A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B 良贾不以折阅废市。C 唇亡则齿自寒。D 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11 (淳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
23、怪之而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 ”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 ”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但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 ”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以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 ”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
24、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是日名动一州。(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司户:官名,主管户籍。闲:熟习。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勉唯:勉强答应。翰:毛笔,引申为文辞。(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公 之 词 翰 若 此 何 忍 藏 锋 成 鄙 夫 之 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2崇义谓琰之曰( )比四五十案 ( )词彩弥精 ( )降阶谢曰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 但以行乐为事 以君为长者B 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而问户佐 择其善者而从之C 将奏免之 辍耕之垄上
25、D 案达于崇义 骈死于槽枥之间(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5)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12 (金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七贤画序欧阳修某 不幸,少孤。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生四岁,而先人捐馆 。某为儿童时,先妣 尝谓某曰:“吾归汝家时,极贫。汝父为吏至廉,又于物无所嗜,惟喜宾客,不计其家有无以具酒食。在绵州三年,他人皆多买蜀物以归,汝父不营一物,而俸禄待宾客,亦无余已。罢官,有绢一匹,画为七贤图六幅,曰此七君子,吾所爱也 。此外无蜀物。
26、 ”后先人调泰州军事判官,卒于任。比某十许岁时,家益贫。每岁时设席祭祀,则张此图于壁,先妣必指某曰:“吾家故物也。 ”后三十余年,图亦故暗。某忝立朝,惧其久而益朽损,遂取七贤 ,命工装轴之,更可传百余年。13以为欧阳氏旧物,且使子孙不忘先世之清风,而示吾先君所好尚。又以见吾母少寡而子幼能克成其家不失旧物。盖自先君有事 后二十年,某始及第。今又二十三年矣,事迹如此,始为作赞并序。【注释】某:我,指作者自己。捐馆:去世。先妣:对自己亡母的称呼。有事:这里理解为去世。(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又 以 见 吾 母 少 寡 而 子 幼 能 克 成 其 家 不 失 旧 物。(2)解释下
27、列句中加点的词。先妣尝谓某曰 ( )惟喜宾客 ( )家益贫 ( )画为七贤图六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他人皆多买蜀物以归,汝父不营一物。(4)作者“遂取七贤 ,命工装轴之” ,有何用意?13 (福建漳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
28、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贵:认为可贵。即:如果。(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谓惠子曰 ( )14非梧桐不止 ( )是商贾之人也 ( )遂辞平原君而去(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B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C 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 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4)根据文段
29、回答下面问题。【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中的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14 (江苏盐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30、“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15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与步于中庭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轼诣武卫营 ( )卒全其城 (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
31、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4) 【甲】文除了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其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参考答案16考点跟踪训练 11 文言文阅读1. (1)B 【解析】考查课外文言文的实词的意义。要注意文言词语的一些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B 项有误, “寇”应为入侵之意。 (2)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解析】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先结合上下文读懂语意,再结合句子中常见的表停顿的词进行判断,如“则”前一般要停顿。
32、(3)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被抓住了。 仓促之间, (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能力。做到明确句子特点,如省略句、倒装句等。第句为省略句, “救死不暇”前加上主语“姚长子” 。留意重点字词,做到字字落实,句子通顺。如第句中的“若辈” “亟” “俟” “即” “擒”等词的意思,第句中的“乃” “全” “桑梓”等词的意思。 (4)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及作者情感倾向的评价能力
33、,根据题干“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 ,结合姚长子的壮举,弘扬其大义;并根据文章中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好好保护义士的遗存。【参考译文】姚长子,是在山阴王氏帮佣的人。嘉靖年间,倭寇侵犯绍兴,从诸暨偷偷潜至鉴湖铺。姚长子正踞坐在稻床上打稻,见倭寇来到,拿着稻叉与(他们)搏斗。 (姚长子)被(倭寇)擒获, (倭寇)用藤绳穿过他的肩,并叮嘱姚长子说:“带(我们)到舟山就放你。 ”姚长子误认为(他们说的是)吴氏的州山。 (他们)取道柯山,翻越柯岭,来到化人坛。 (姚长子)自己谋划说:“化人坛四面都是水,截断前后的两桥,那么(它)就是死地了,何不诱骗倭寇进入?”于是(姚长子)悄悄地告诉乡里人说
34、:“我引诱倭寇到化人坛了。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被抓住了。 ”等到(倭寇)抵达化人坛,前后的桥都被截断,倭寇没有办法离开,于是把姚长子一寸寸切成肉齑,筑起土城(用来)自卫。 (人们)围困他们好几天, (倭寇)饿极了。我们的士兵在(河边的)船上打洞,并在洞中塞入败絮来引诱他们。倭寇深夜偷船计划逃走, (船)行到河当中, (士兵)拉走所塞在船里的败絮让船沉没,四面合围夹击他们,一百三十人全部在那里被歼灭。乡里人为姚长子的义举所感动, (包裹他被砍碎的肉齑, )葬在钟堰的寿家岸。(姚长子)没有继承人来祭祀,听任(他的墓)沦为牛羊践踏的废墟,旁边的农民
35、还每天挖走一锹土, (恐怕)它不沦为田埂、道路的情况是很少了。我为(它)立石碑划定(墓的)边界,于是写了铭文说:自己一个人遭受醢刑,也醢死(倭寇)一百三十人,功劳不足以挂齿;自己一个人遭受醢刑,(却)使几千万人存活,这功劳怎么不让人怀念?仓促之间, (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官府)表彰(他的)义举之后,公道得以大大彰显, (可我们后人)却不想让这满17一尺见方的土地(的墓地)留存下去。多么可悲啊!2. (1)B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回答时要能联系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材料,确定其意思。B 项“为”依次解释为“雕刻”和“替” 。其他三项释义相同。 (2)是天砚也/有
36、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解析】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以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找出一些标志性的词,如“也”后停顿, “而”前停顿。 (3) “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先根据文中相关句子,用现代汉语解释字面上的意思,再结合文章内容分别体会其蕴含的感情。 (4)示例一: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 ,极称“德”之可贵,这
37、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形”废“德” ,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唯“德”为重, “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比较分析能力。先概括文章内容,再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参考译文】苏轼我十二岁时,在四川眉山的纱縠行住所的空地上,与小朋友们玩挖地游戏。(我)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 (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 (这石头)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它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 (我)试着把(它)当成砚, (砚台)磨墨非常易浓,环顾(砚台的四周)没有
38、储水的地方。我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它)有砚台(要有的好的石材)这种“德” ,只是在外形上有所欠缺罢了。 ”于是, (我的父亲)当即把(这块砚台)送给了我,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啊。 ”(于是, )我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并且(在上面)刻上铭文,说:“既然(我)接受了上天的赐予,今后不可以使其易主。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选择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世上(这样的人)本来就有很多。 ”元丰二年(1079 年)秋七月,我获罪下狱,全家人颠沛流离,书籍散乱。第二年(我)来到黄州,砚台再也找不到了, (我)以为把它弄丢了。元丰七年(1084 年)七月, (我)乘船行
39、到当涂地界,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 (我)心中大喜, (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是十分精致,却是我的父亲亲手雕刻在它上面的啊, (就算)想让工匠来完成它,也是不可以改变的。3. (1 )喂养,给吃 食物 已经 停止 原因 故意 听从,顺从 跟从 【解析】考查课外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要求熟悉掌握课内重点词的多种用法,并灵活运用。 (2)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 【解析】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要求先弄懂句子大意,判断有无句首或句尾的标志性的词,如“者”后停顿;断句后再结合语境,检查是否正确。 (3)有一只饥饿的猫倒(在地上)快要死了,老翁看到它
40、心生同情,就去照料这只猫。 【解析】考查文言18文译句能力。要求先判断有无运用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再结合关键性词语逐一落实,如“倾” “毙” “恻然” “伺”等,做到完整通顺。 (4)示例一:老翁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宝珠是老翁所收养的猫衔来的报恩之物,而且当初他家生活艰难,他只是暂时将宝珠抵押来换钱度日,后来又遍访失主不得,最后才卖了宝珠。 示例二:老翁的做法不妥。因为老翁救助饥猫不是为了得到回报,如果卖了宝珠就玷污了他的品行;猫衔来的宝珠毕竟属于他人,且价值贵重,卖了有可能冤及别人;尽管暂时找不到失主,还可以继续寻找。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与评价能力。要求结合文章中老
41、翁起先及后来的行为,从多方面内容回答是合情合理还是不妥,做到观点与内容相一致。【参考译文】有一个老翁,救死扶伤,体恤生灵,帮助他人,爱护物品,人人都很敬仰他。然而受生活厄运, (他)家中落寞贫困。有一只饥饿的猫倒(在地上)快要死了,老翁看到它心生同情,就去照料这只猫。从这以后,猫不去别的地方,只恋恋不舍地在老翁身边陪伴。老翁每次吃饭一定给(猫)喂带腥味的食物,就是外出, (老翁)也一定叮嘱家人要尽心尽力爱护照养(猫) 。这一年(发生)秋涝,粮食颗粒无收。老翁家缺粮食,没有地方去借钱,典当也已经用完。猫更是没有办法得到食物,在身边嗷嗷地叫。小女儿责怪它说:“人尚且没得吃,你想要吃吗?你不顾念平时
42、(对你的)养育之恩,不报答恩情,反而嗷嗷叫是来令人憎恶吗?”猫呦地叫了一声,好像答应了似的,一跃跳上屋顶离开了。没过多久,猫衔着一样东西扔到老翁的怀中, (老翁)一看这东西,是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上面点缀了二十多颗宝珠,光亮明净圆正,价值千金。老翁惊讶地变了脸色,说:“猫虽然是通灵之物,只是窃取的东西,污辱我的品行,况且恐怕丢失物品的人家,会冤枉到婢女仆人,这是性命攸关的事,该怎么办呢?”他的妻子、女儿说:“你说的虽然是正确的,但是井上的李子,难道没有主人吗?廉洁之士尚且能摘取它, (这)叫作饥不择食。况且这东西自己到了(这里) ,一定是天神怜悯你,借(猫的)手来接济(你) ,难道全是猫的功劳
43、吗?姑且先抵押宝珠换钱,度过(眼前的)日子,再暗自寻访丢失这东西的人,明确告诉(他)这里面的原因并归还他, (看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老翁不得已,姑且听从了她们的建议。第二年(老翁一家)到处寻访(失主) ,没有丢失东西的人家。 (老翁)才赎了宝珠,再把它卖了,(老翁)就是凭借卖宝珠发家的。4. (1) C (2)故意 回头看 已经 珍惜 (或:珍爱、珍藏) (3)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 (4) (朱崖)说(拐杖)是大宛国人所赠送的竹子(做的) ,只有这一根是方的。 (重点字词:“云” “遗” “者也” ) (5) 贾胡“惊叹”是因为主人将奇石洗磨,使
44、之失去测时(或:天然日晷)的奇特功用;朱崖“嗟叹”是因为老僧附庸风雅,将竹杖削圆并涂上油漆,破坏了它的价值。 (意对即可) (6)事物有其内在价值,贵在自然天成和与众不同,19要顺其自然,不要随意破坏,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甲文参考译文】江宁有一个西域商人,看见一户人家的几案上有一块石头,想要买下它。(西域商人)总共去了好几次, (那石头的)主人故意抬高石头的价格,一直没有卖出。有一天, (石头的主人) (将石头)洗刷打磨一番,希望能够增加它的价值。第二天,西域商人来了,大吃一惊,惋惜地说道:“这本是一个稀有的宝贝,可惜(现在)一钱不值了!石头上排列着十二个孔,按照十二个时辰,每到一
45、个时辰,就像有红蜘蛛在上面织蛛网;后一个网结好,前一个网随即就消失了, (这)是天然的日晷啊。现在(石头磨损, )像蜘蛛一样的东西(也)磨损,还有什么用处呢?” (西域商人说完, )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乙文参考译文】太尉朱崖,两次出任浙右的长官。第一次罢官的时候, (他)去甘露寺游玩,借机拜访并向寺里的老和尚道别说:“我奉朝廷命令西行,恭敬地来和你告别。 ”喝茶完毕, (朱崖)将要告辞了。朱崖说:“从前(我)有个客人送(给我)一根筇竹拐杖,姑且送给您表示告别了。 ”(于是) (他)马上令(仆人)取来拐杖, (仆人)一会儿就拿来了。这根拐杖虽然是竹子(做的, )但是(杖身)是方的,把手以上,节眼
46、、根须从四面对称长出来,天生就很可爱。并且(这是)朱崖所珍惜的宝物, (一看)就能知道。 (朱崖)离开后没几年,再次到朱方做官,过了三天, (朱崖)又来到甘露寺,问(老和尚)从前(送给他)的拐杖在哪里。 (老和尚)说:“至今(我)还珍藏着它。 ”朱崖请求(他)拿出拐杖来看看, (拿来一看, )原来老和尚已经把它削圆并涂上漆了!朱崖(回去后)整天感叹悔恨,从此不再去见这个老和尚了。朱崖珍藏了许多古代的东西, (他)说(拐杖)是大宛国人所赠送的竹子(做的) ,只有这一根是方的。5. (1)居住 给予,赠送 妻子儿女 告诉,对说 (2)D 【解析】例句和 D 项中的“之”都解释为“的” 。A 项为“代词,他” 。B 项为“助词,无义” 。C 项为“动词, 到、往 ”。 (3)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 (4)示例一:赞同。列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