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节古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94885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节古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节古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节古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节古诗词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节古诗词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考点击破考点一 分析意象类 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吴松道中(其二)宋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例 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注释】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边塞

2、秋高云飞、战事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 ,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名师提醒1.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提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3)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析某意象的内涵。【答题技巧】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

3、义。(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

4、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常见意象作用:营造气氛;设置背景或环境;塑造意境;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衬情) ;诗歌线索。考点二 人物形象分析类 例 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寻陆鸿渐不遇唐皎 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诗中是如何描写陆鸿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志向高洁、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者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

5、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3贾 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邹明府清正廉洁,他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名师提醒2. 先说出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再结合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提问方式】(1)诗

6、(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2)诗(词)中如何或怎样塑造或描写形象?请简要分析。(3)简析诗(词)中诗(词)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答题技巧】(1)说特点 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点(两三个词)人物身份。(2)析例句 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 (可以翻译诗意) (3)明作用 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 ,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7、、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献身边塞、保家卫国的形象。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考点三 品味炼字类 4例 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例 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1)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过”字写出了

9、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 (2)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名师提醒3. 【提问方式】(1)诗歌中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 “”这个词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3) “”字能否改为“”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词)?请赏析。(5)诗中的哪个字(词)在全诗中具有统摄作用?为什么?【答题技巧】炼字,指锤炼词语,指

10、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炼字题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5(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炼叠词:叠词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炼数词:数词的表达效果: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炼形容词: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炼动词: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考点四 名句赏析类 例 7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

11、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诗的颈联“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例 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托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境。(或:用拟人手

12、法,花亦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人争艳。 )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乱入” ,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体,忽然不见了踪影。写出了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牵挂。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名师提醒4. 【提问方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6(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题技巧】(1)从内容入手,赏析其蕴含的生活哲理。(2)从感情入手,赏析作者体现的健康向上的感情。(

13、3)从词语入手,赏析作者遣词表达主题的魅力。(4)从修辞和表现手法入手,赏析修辞、表现手法对诗词的表现情趣。考点五 想象描述类 例 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桃花溪唐张 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 注西畔问渔船。注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矶:水边突出的岩石。首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深山野谷,云雾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在山溪之上的小桥,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恍若仙境一般。 例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纳 凉宋秦 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1) “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

14、的人生志趣。 (2)仔细体会作者的生活情趣,作者着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纳凉生活图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官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平和舒适。 名师提醒5. 【提问方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7(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答题技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特征,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

15、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考点六 表达技巧类 例 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春 雪唐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 ,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例 1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雨过山村唐王 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 ,突出了农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

16、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2)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农忙的气氛。 名师提醒6. 【提问方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答题技巧】8(1)明手法。明确说明所用的手法是什么。(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诗人运用这种手法的依据。 (找到关键句,进行描述性说明)(3)析效果。分析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 (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表现手法(写作

17、手法或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结构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考点七 主旨情感类 例 1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闻 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1)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技巧类)设问。 引起下文作者情思。 (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语或句子简要分析。 (主旨情感类)表达了作者悠长的思乡之情。第一、二句中“故

18、园眇何处” “归思” “悠”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归家之愿无穷无尽;第三、四句中“秋雨夜” 、归雁,描绘出漫漫长夜、绵绵秋雨、由远而近的雁叫声,诗人思乡愁绪更浓了。 例 1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梅 花宋陈 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1)请赏析“横” “点”两个字的妙处。 (品味炼字类)“横”写出了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的情态,同时表现出白雪覆盖下梅枝的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点”写出了白雪下的梅花花萼晶莹剔透,点缀着梅枝,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19、(主旨情感类)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名师提醒7. 【提问方式】9(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技巧】古代诗歌主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熟悉这几种,就可以应对各种考题:(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

20、功壮志;或抒发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达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1、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巩固练习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湘口送友人唐李 频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10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

22、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分析意象类)(2) “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品味炼字类)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天平山中明杨 基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1)请简要分析“茸茸” “树树”的作用。 (分析意象类)(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品味炼字类)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梦江南唐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人物

23、形象分析类)(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尾句。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少年行(其三)11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 注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注释】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1)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人物形象分析类)(2)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 (2018金华、丽水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遣 意唐杜 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24、【注释】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 ,从“啭”字听来;“轻” ,从“ ”字看出。颔联中的“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 , “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 (品味炼字类)(2) 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诗人所“遣”何“意”?(主旨情感类)6. (2018慈溪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野 望唐杜 甫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注释】这首诗于公元 759 年秦州所作。杜甫本欲前往洛阳,无奈安史叛军攻陷洛阳,被迫退回

25、秦州,有家不能回。迢遰(d):即迢递,遥远貌。曾阴:重叠的阴云。12(1)这首诗以“ ”字领起描绘了许多景物,渲染出秋天 的气氛。 (品味炼字类)(2)这首诗的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阅读理解。 (主旨情感类)7.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锦江思宋李 新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得鱼且斫金丝鱠,醉折桃花倚钓船。(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 ,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品味炼字类)8.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1)(2)题。寿阳曲远浦帆归元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26、。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1) “酒旆闲”句中“闲”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该字的妙处。 (品味炼字类)(2)任选一个写景的角度进行赏析。 (表达技巧类)139. (2018宁波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如梦令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1)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名句赏析类)(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B 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C “落红” “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D 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

27、感情。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泰 州宋文天祥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注释】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的家人和益王(后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坎窞(dn):地底深穴。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 (名句赏析类) 14(2)赏析尾联。 (名句赏析类)11. (2018湖南张家界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春山望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

28、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想象描述类)1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江 上宋董 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1)首二句写江上秋景,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幅“秋景图” 。 (想象描述类)(2)在古诗文中, “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1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寒 夜15宋杜 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注释】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

29、火炉。才:仅。(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想象描述类)(3)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旨情感类)14. (2018温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同州端午唐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选自全唐诗 )【注释】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殷尧藩:浙江嘉兴人。鹤发:白发。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主旨情感类)1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山房春事(其二)唐岑 参梁园 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注庭树不知人去尽

30、,春来还发旧时花。【注释】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16(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想象描述类)(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类)1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 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情感类)(2)综合全诗,分析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表达技巧类)17. (2018湖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晓过鸳湖清查慎行晓

31、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 ,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主旨情感类)A17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B有 感 明张以宁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C. 绝 句 宋志 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选 。理由: 18.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从军行唐陈 羽海 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注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释】海:湖泊。请从内容、情感

32、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主旨情感类)【甲】山中杂诗南朝吴 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18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乙】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丙】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 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晴唐杜 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注释】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文:花纹、图案。(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

33、写景物的?有何作用?(表达技巧类)(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主旨情感类)20.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虞美人梳楼宋蒋 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 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注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注释】忒(tu):太。19(1)请简要赏析本词中“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 (名句赏析类)(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主旨情感类)参考答案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1. (1)物象:暮霭、芦苇、田野。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通过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

34、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 “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 (1) “茸茸”写出了春雨细密温暖的特点;“树树”写出了枇杷大片成熟的场景,描绘出一片盎然的春意。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2) “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3. (1)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突出了主人公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 (2)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以

35、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4. (1)在猎猎的秋风中,少年披弓执剑,策马扬鞭,奔赴战场。 (2)既交代了行军出发收复失地的目的,又表现了少年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首出征诗,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他们身上的弓背如彩霞般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光,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出咸阳奔向战场。第(2)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未收”是没有收复, “不拟”是没有打算,既表现了青年将士收复失地的决心,也表现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5. (1)泛 野花落 (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解析】第(1)题考查古诗的字词鉴

36、赏能力。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上下句提示进行判断。第(2)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通过“叙写草堂春日之景” ,表达诗人什么情感,可以用找关键词的方法进行理解。如从“渐喜” “幽居”等词可以看出,尽管诗人年老幽居,但却有着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6. (1)望 悲凉、萧瑟 (2)诗人以“独鹤”自喻,把安史叛军比作“昏鸦” ,安史叛军攻陷洛阳,让他有家不能回,成为一只在外漂泊的“孤鹤” ,表达了国破家亡、漂泊天涯的孤寂、悲凉(或:哀痛)之情。 (或:诗人通过对独鹤晚归、昏鸦满树的追问,借景抒情,表达了国破家亡的哀痛之情,20漂泊天涯、有家不能回的悲凉心境,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7. (1)在春

37、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 ,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 ,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8. (1) “闲”即悠闲之意,以酒旗悠闲垂挂的情态,传神地表现了酒店日落人去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 闲适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2)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描摹了远处的夕阳、归帆和近处的酒旗、 流水、落花、茅舍、断桥、鱼市等,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或

38、: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描写动态的夕阳西下、渔船归航和静态的酒旗闲挂、茅舍向晚等,渲染了安闲静谧的和谐氛围。 )9. (1) “一夜”表明时间之短, “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意思相近即可) (2)C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词的语言鉴赏能力。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结合加点词理解词句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第(2)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该词中没有伤感之情,从最后一句“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可以看出作者的喜爱之情。10. (1)这句诗运用了象征手法, “坤维”象征家人和国家。 (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被元军追捕,藏身于船,但自己未曾放弃对家人和朝廷的牵

39、挂, “护国抗元”的决心没有改变。 (境)表现了他的爱国思家之情。 (情)语言含蓄,情真意切。 (语言风格) (2)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传佳讯”赋予晚鹊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手法(宁可多写)诗人因能顺利由通州出海南归,借傍晚时喜鹊边飞边叫的情景, (境)生动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欣喜心情,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或:能南归抗元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 (情)【解析】第(1)题属于“理解诗句”题,要从四方面去思考:一是理解“手法技巧” ,二是理解“内容意境” ,三是理解“思想感情” ,四是理解“语言风格” 。这样对一句诗的理解才能算全面。第(2)题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

40、三个方面入手。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就是要注意“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 。11. (1)总领全篇;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 (2)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12. (1)万顷沧江之上,一派浓重的秋意。江面上,波平如镜;远远地飞来两团白雪,直待它们飞近了,飞到了眼前,才发现那竟然是一对雪白江鸥。 (2)作者祈请高仅数尺的小柳帮助自己:我要等到你枝条成阴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使我可以不别故乡、不别亲人。表现了诗人羁旅途中淡淡的离21愁。13. (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

41、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 “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第(1)题,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入手展开合理想象,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第(2)题,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14. 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逢端午,乡愁满腹。 “鹤发垂肩” ,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谙世事,惊讶发问“

42、何方是故乡” ,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 “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体会,如“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已经年老,“离家三十五端阳”可见他离开家乡很久了。儿童“却问” ,触发诗人心中的无限苦痛。诗歌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心情。15. (1)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2)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解析】第(1)

43、题,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本诗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第(2)题,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16. (1)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屈的节操的礼赞。 (2)诗人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在“鸟归” “花尽”的暮春时节

44、,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地迎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17. 我选 C。理由: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能力。内容即诗歌中的意象, 晓过鸳湖中的“晓风” “雨” “菜花”等写的是春天的美好景物,C 项诗中的“杏花雨” “杨柳风”写的也是春天的美好景物,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各自内心的喜悦之情。A 项夜书所见中从“萧萧” “寒声” “客情”可以看出是萧条冷

45、落之景,抒发的是凄凉之情。B 项有感中从“朔风秋冷” “可怜”等可见是苍凉之景,抒发了悲伤之情。2218. 【丙】 。理由: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 ;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从内容和情感角度选择和陈羽的从军行相似的一首。内容指的是诗歌的题材, 从军行是战争题材,可以判断为【丙】 , 【甲】 【乙】均为山水田园诗。内容上还可以再具体化: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都有“雪”这个意象。从情感方面,陈羽的诗中“红旗直上天山雪”可以看

46、出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从卢纶的诗中“欲将轻骑逐”一句也可以看出这一点。19. (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 。 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 (2) “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或:无奈、伤感) ,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或:悲哀、抑郁) 。 【解析】第(1)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 “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写“湖外草” “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觉感官;写“莺” “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 )和动

47、作(“摩霄” ) ,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第(2)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20. (1) “藏”有藏不住、飘出之意,暗含“愁”之多。 “楼儿忒小”以空间的大小来喻愁之多少,妙用比喻手法。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形的事物,化实为虚。诗人化抽象为具体,巧妙表现了愁情的深重。(2)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 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痴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