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斗争6_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20190125441.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94936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的斗争6_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2019012544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的斗争6_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2019012544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的斗争6_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2019012544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的斗争6_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2019012544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的斗争6_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2019012544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 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预习导引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1.了解康梁民主思想及其政治实践。2.简述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及其特点。3.分析和评价康梁民主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知识点一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1)内容:“托古改制”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论证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强调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2)实践Error!2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特点:维新变法思想显得更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2)表现Error!3评价(1)君主立

2、宪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2)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3)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但又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差距。名师点拨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对民权思想的阐述和探索各有不同,学习时应注意联系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行把握和理解。知识点二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出现: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2核心:民权主义(1)“创立合众政府”和“创立民国”都是这一理想的体现。(2)主要内容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3特点: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 ,形成“五权分立”

3、的方案。24联系(1)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2)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3)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 。(4)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反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5评价(1)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仍带有较大局限性。名师点拨 学习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时,应注意联系必修 1 中有关辛亥革命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主题一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史料探究】史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

4、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史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 年 6 月)史料三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向?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摘自梁启超爱国论史料四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思考(1)

5、据史料一指出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及其理论根据。(2)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3)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式及其影响。答案 (1)基本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理论根据:三权分立学说。(2)方式和手段: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思想;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助于孔子的权威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3(3)方式:办学会、建学堂、创报刊、著文章、进行论战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有利于培养新国民;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史论归纳】 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认识1历史条

6、件(1)物质、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的浪潮,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2)形势需要: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激发起新的民族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3)思想基础:洋务运动中形成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抵御外国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变革政治制度。(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动:他们较早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了变革现状的思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鼓动。2评价(1)积极方面19 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专制统治日益腐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

7、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消极方面: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题二 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的异同【史料研读】史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

8、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史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4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思考(1)据史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

9、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 (1)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 ,再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2)不对立。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史论归纳】 康梁维新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类别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政治目标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实现方式 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暴力革命思想武器把西方民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利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并加以改造借鉴不同点依靠力量依靠清政府,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关注民生产生根源 都是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相同 思想来源 都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5根本目的 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实质 都是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点阶级局限 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宣传的民主都有较大局限性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答案 C解析 A 项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主张的核心;B 项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实践;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都是理性化的人文主义思想。2梁启超曾指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11、,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答案 D解析 明确材料强调的“变科举” 、 “变官制”即要求变革教育与政治制度。3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答案 D解析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和历史依据,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因而被清政府毁版。4孙中山的“五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是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

12、了( )A立法权和司法权 B立法权和考试权C考试权和监察权 D司法权和监察权答案 C解析 孙中山在对西方民主政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借鉴,在西方的“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两项。65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答案 A解析 “吾党所宗”指的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

13、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 ;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答案 (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宜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 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

14、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主张提高君权,以此强力推进改革,这与 19世纪末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有关。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和谭嗣同都主张宪政改革,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分歧,一个主张渐进实施,一个主张激进实行。基础巩固1康有为斥古文经为伪经,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主要目的是( )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B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C恢复儒学独尊的地位D动摇反对变法者的理论基础,加强变法思想的权威性7答案 D解析 康有为为了推

15、动维新变法运动,要先树立变法思想的权威。而欲达到此目的,又必须动摇乃至推翻顽固守旧、阻碍变法者的思想。220 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制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制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的目的是(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答案 C解析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梁启超的阶级属性可知 C 项正确。319 世纪 90 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

16、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答案 D解析 康有为写了孔子改制考 ,把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借此宣传维新思想,故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最大特色就是托古改制,推动革新。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 A解析 由材料中的“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

17、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信息可知,启发民智的重要性。 5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8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答案 B解析 “现在的政治”是满洲贵族实行的封建君主专制,如果是汉人实行封建君主专制,革命派也要进行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6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里的“发展”主要指(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C主张国民一律平等D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答案 D解析

18、“五权宪法”原则是孙中山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B、C 三项是继承,D 项是发展。能力提升719 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答案 B解析 A 项是洋务派的思想。B 项是维新派的思想,C 项是进化论思想,D 项是革命派的思想。8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

19、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引文“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可知这种思想为民生主义, “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体现了孙中山主张对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改良,因此选C。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9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严复集材料二 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

20、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梁启超开明专制论材料三 自台事后(即 1895 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石勒倚啸于东门,所在而有,近边尤众。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请回答:(1)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材料二比材料一在认识上有什么进步?有何局限?(2)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的忧虑和愿望及其成因。答案 (1)中心论点:材料一认为欧美实行民主共和制是迫不得已,是根本没有看到共和制的进步性及其社会基础。进步:材料二希望以渐进的方式形成开明专制的局面。局限:没有看到现实的可能性。但对以后以武力实行专制的估计有

21、一定道理。(2)忧虑和愿望:担心农民起义爆发,劝光绪帝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成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使得维新变法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解析 第(1)问中第一、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第一句话可得出答案;第三小问要从这种思想对后来的专制统治方式的影响来回答。第(2)问中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三中最后一句概括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来回答。【学思之窗】1想一想,康有为当时为什么要这样来制造维新舆论?你怎样看待它的利弊?(教材第 78页)提示 (1)当时古文经学是儒家的正统,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他敢于予以否定,宣布是“伪经” ,这是对恪守祖训不可变的

22、封建传统理论的尖锐批判。他又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子这个保护神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依据。反映了其思想中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特点。(2)康有为的这一做法,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康有为10是在“跪着造反” ,而且他的思想还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想想孙中山是怎样认识和借鉴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教材第 80 页)提示 (1)孙中山认为在数十年之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尤其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好革命后广大

23、人民的生存问题 ,而且一时也很难解决。(2)他认为中国要想避免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不会出现,就应当考虑到革命后的老百姓生存问题,最好是让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一起完成。3请思考:两人的思想各源于何处?有何异同?(教材第 81 页)提示 (1)康有为的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而孙中山的思想则主要来自于西方的启蒙思想。(2)他们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 81 页)一、本课测评

24、1简要评述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提示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此他们的思想对于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思想与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相比,它主张改良和保留皇帝的思想,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内涵本身包括三个方面,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且还要注意防止帝制的复辟。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兴中会建立时提出的“创立合众政府”和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 。二、学习延伸把康有为

25、、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与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它们的异同。提示 (1)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此他们的思想对于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梁启超的思想比康有为的思想显得更加的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加的突出,他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地结合起来。后来,他还进一步接受了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2)康有为和孙中山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1(3)梁启超和孙中山都吸收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在民权思想方面都显得比较突出。但梁启超的思想最终仍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而孙中山则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张,在这方面要比梁启超进步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