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仿真模拟卷四20181230293.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94972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仿真模拟卷四2018123029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仿真模拟卷四2018123029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仿真模拟卷四2018123029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仿真模拟卷四2018123029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仿真模拟卷四2018123029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仿真模拟卷(四)(150 分钟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2018广东梅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管子牧民曰:“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其中, “四维”指的是礼、义、廉、耻。 “四维”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礼绝则国倾,义绝则国危,廉绝则国覆,耻绝则国灭。国家顺应礼制法度才能使父母兄弟妻子各得其所,才能使社会关系稳固。抛弃礼,社会发展将失去平衡。近些年来,社交礼仪、家礼、开笔礼、婚礼等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婚礼,中西合璧,花样繁多。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一部现行的官修礼仪文本如汉仪 大唐开元礼般让人们参考或

2、效仿,以至于很多礼仪活动失去了原有的含义,甚至成了娱乐、哗众取宠的噱头。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 礼记将之视为“礼之本” 。古代国君在迎娶夫人的求婚辞中写道:“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 ”除传宗接代以外,婚礼更多表达的是夫妇一体、相扶相携、尊卑等同的含义。婚礼仪式中“御布对席” “合卺而饮”“共牢而食”传递的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古代婚礼中还有“拜见公婆”这一礼节,即新娘要在婚后的第二天向公公婆婆见礼,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由此可见,婚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场正视夫妻关系的启蒙教育。然而,在现代社会,如此神圣庄严的时刻竟被一些人视为儿戏,甚至演绎为一场闹剧。尤其表现在那

3、些荒唐而野蛮的闹婚陋习方面,闹公婆,闹新郎,闹新娘,手段粗俗卑劣,甚至威胁到当事人生命安全。礼仪等同于文明。中国庞大的礼仪系统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迈向文明的一块历史丰碑。每一种礼仪都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周代时始制定礼制,这一时期制定了天子之礼、诸侯之礼、卿相之礼,到后来才延伸出士人之礼。从孔子以仁释礼开始,经过汉、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政府和官员几番做出“礼下庶人”的尝试,专门制定了“庶人之礼”供民间通用,但均未得到普及。主要原因是社会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贵族阶层予以阻挠。具体而言,礼仪和礼制是门阀贵族彰显身份、维护特权的工具,根据等级品阶的不同,他们所穿的服装的样式、所用的器物

4、、乘坐的车辇等各不相同,庶人用礼,2损害到贵族阶层的威仪和利益。甚至有些官员认为,庶人只可施用刑罚。所以,老百姓通用的大都是流传于民间、不完全符合礼制规范、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礼俗” 。历史发展到今天,等级制度和等级差别趋于模糊,官员亦是百姓,百姓亦可为官, “礼”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属品。普通百姓行“礼”不再受诸多限制,只要有意愿,皆可以“礼”修身。可以说, “礼”具备了普遍应用的条件,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前进了一大步。在这种情况下,对“礼俗”进行引导和提升,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摘编自李文娟礼仪非儿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礼、义、廉、耻构

5、成“四维” ,它们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其中,礼是最重要的。国家推行礼制法度,才可能强大起来。B.以礼制法度治理国家,这是家庭成员各得其所、社会关系保持稳固的重要前提,关系到社会的平衡发展,应给予高度重视。C.本文作者认为官修礼仪文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应模仿汉仪 大唐开元礼出一本官修礼仪文本,供人们参考、效仿。D.由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和贵族阶层阻挠,我国多个封建王朝做出的“礼下庶人”的尝试均未成功, “庶人之礼”未能普及。解析 A 项“其中,礼是最重要的”属主观臆测,于文无据。C 项“模仿汉仪 大唐开元礼 ”无中生有。文章说我国现在需要像汉仪 大唐开元礼一样能让人们参考或效仿的官修礼

6、仪文本,但怎样编撰官修礼仪文本,文章并未提及。D 项原因不全面。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和贵族阶层阻挠”只是主要原因。答案 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三段中引用古代国君求婚辞中的内容,反映了古代国君求婚的礼仪,论证了我国古代重视婚礼的观点。B.第三段先指明婚礼的重要性,再论述古代对婚礼仪式的态度,接着批判现代社会中存在着的闹婚陋习。C.第四段通过阐述古代礼仪、礼俗的相关情况,论证礼仪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这一观点。D.文章论证礼仪,思接古今,论据充分,既让读者对古代礼仪有所了解,也引导读者反思当下礼仪存在的问题。3解析 第四段中关于古代礼仪、

7、礼俗的相关情况的阐述,并不能“论证礼仪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这一观点” 。答案 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周代开制定礼仪制度之先河,为后世礼仪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周代的礼仪制度适用的对象十分广泛,上至天子,下至士人。B.在古代中国,门阀贵族的等级品阶越高,他们的服装样式、所用器物等就越高级。门阀贵族能借助礼仪和礼制彰显身份,维护特权。C.在古代中国,百姓通用的不是礼仪和礼制,而是“礼俗” , “礼俗”虽不完全符合礼制规范,但适合百姓的生活方式,在民间广泛流传。D.在当今中国, “礼”具备了普遍应用的条件,任何人都可以用“礼”修身,而民间的“礼俗”

8、有待引导和提升,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解析 混淆范围, “下至士人”理解错误,原文说“到后来才延伸出士人之礼” ,根据文意,士人之礼并非产生于周代,而是在周代以后。答案 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2018湖南长沙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狗这一辈子刘亮程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吃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

9、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4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

10、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 ,走了。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 ,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

11、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为寂静的一部分。在这众狗狺狺的

12、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第一句话是对狗这一辈子的高度概括,也是全文的总起;“不容易”三字揭示出了狗的命运,是文章的文眼所在。B.第段写到狗命的安全,竟然是因为皮已脱毛、肉体多病成为了严重的废物而无人问津,获得相对安全,其颇具嘲讽的理由令人心酸。C.文章通过大量的叙事

13、来写狗的一生,不假议论,冷静客观地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叠5化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D.作者主要以拟人手法来写“狗这一辈子” ,并未简单地将“狗”作为驱遣情思的物象和工具,从而由衷地表达出了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尊重。解析 C 项, “不假议论、冷静客观”错,文中有大量的议论,可以说是夹叙夹议,让叙事散文带有了杂文的味道。答案 C5.文章多次提到狗的“主人” ,从文本看, “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说明。(6 分)答: 解析 先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第段“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吃了肉” ,第段“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

14、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第段“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 ,第段“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 ,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一一分点概括即可。至于“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 ,作答时可以根据文本中作者对狗的议论、抒情性的语言表述去体会,在文本中作者把狗当作人来对待,寄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答案 “主人”对狗的态度:打骂是常有的事,甚至随意就把狗剥皮炖肉;等到自己和狗都衰老时,才会给狗自由;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不管它能否承受;要求狗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自己

15、。作者对狗的态度:把狗当作人来对待,寄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6.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 ,是“村庄的一部分” ,也是“人的一部分”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说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答: 解析 老狗一生为主人,晚景凄凉。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 ,老狗“默不作声” ,所以说它是“黑夜的一部分” 。老狗的一生都与村庄紧密相连,所以说它是“村庄的一部分” 。作者将狗拟人化,看似写狗这一辈子,归根结底写的是人这一辈子,所以说一条老狗也是“人的一部分” 。答案 从最后一段看,在夜晚,众狗吠叫时,它保持沉默;从全文看,它忠心为主,失6去了自己,晚景凄凉,故说是“黑夜的一

16、部分” 。第 3 段写到它在村子的沙沟梁、乱草滩等地转悠过,为了看家把门与村中人较量过,在夜晚也曾经在村庄中吠叫过,故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 。老狗不再咬人,动物性消褪;作者全文将狗拟人化来写,实际上是以狗的一辈子暗喻人的一辈子,故说是“人的一部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2018湖南永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8 年 1 月 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立足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年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7、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虽然都是关注“三农”工作,与过去的一号文件多讲当年或近年工作部署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具体部署了 2020 年、2035 年以及 2050 年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具有管长远的作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辅以精准脱贫、体制改革、人才支撑等要点, 意见从方方面面对乡村振兴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又是一个管全面的“三农”工作部署安排。(摘录自光明日报)材料二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摘录自人民日报)材料三2017 年 10 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18、韩俊在对媒体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说,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含金量非常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7系。“如果单纯地忽视农村,认为通过城市发展就可以把农村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非常天真的。 ”韩俊说,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 “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我们改变关于城乡关系的一系列旧认识,树立新观念,首先则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进一步扩大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摘录自南方周末)材料四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

19、、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 2.5 亿元,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收入 7573.7 万元。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全村区域面积 7 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 9 729 亩,水田面积 386 亩,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

20、缩影。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在,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摘录自搜狐财经)7.下列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21、。B.同是关注“三农”工作,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是部署近期工作,而 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却是立足长远部署目标任务。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8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文化振兴是根本。D.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到 2018 年底,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规模将达到1 500 万人以上。解析 “五个方面”不是“总体要求”而是“目标任务” , “文化振兴是根本”原文无信息。答案 C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材料二以图表形式概括了关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目标任务的相关情况,用准确的数据反映了

2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基础。B.材料三指出,城市发展解决不了农村问题,要敢于打破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C.永联村和高家堂村两个经济最落后的贫困村都实现了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D.材料三引用韩俊的话表明了城市与农村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材料四的两个成功典型更是直接说明了乡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道理。解析 B 项因果关系不对,强拉因果。C 项“两个经济最落后的贫困村”与材料不符。D 项“直接说明了乡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道理”错,不是直接。答案 A9.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同是乡村振兴典型的永联村和高家堂村,在实现乡村振兴途径上有什么不同。(6 分)答:

23、解析 根据文中的句子“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概括答题要点。答案 永联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领导作用,走以企带村的路子,发展集体经济,推进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高家堂村立足本村山林面积大、竹林资源丰富的实际,走生态立村的路子,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经济快速发展。9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2018广东五

24、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却。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反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倍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

25、公,亦无以加。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宰相韩滉排笮 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罢为礼部尚书。会宣武 李万荣病且死,诏为宣武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 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

26、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惟恭结大将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注】 排笮:排挤。宣武:今开封。此时李万荣担任宣武节度使。驺傔: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B.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10C.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

27、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D.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尔反用是望我邪/解析 “多”应该是修饰“赐” ,排除 B 项、D 项。 “岁五至”修饰“尔之马” ,结合句意分析,排除 A 项。答案 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B.唐初设翰林院,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分为翰林院和翰林学士院。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令的机构。C.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

28、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侍郎,副长官为礼部尚书。D.“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解析 礼部长官是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答案 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董晋跟随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B.董晋处事得法,于国有功。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

29、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了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C.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德宗时,韩滉权倾朝野,董晋没有因他权势大而畏惧,而是在他面前陈述右丞相元琇没有罪过;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D.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到达宣武军后,他以静制动,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11解析 C 项, “主动揭发”错,原文为“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 ,并非董晋主动揭发,而是皇帝询问,董晋不敢隐瞒。答案 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反至河中而

30、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倍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5 分)译文: (2)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5 分)译文: 解析 (1)“说”译为“劝说” , “倍”译为“背叛” , “苟”译为“如果” , “何有”译为“有什么好处呢” 。(2)固定人名字保留, “欲”译为“想” , “讽”译为“暗示” , “闻”译为“使知道(使动用法)” 。答案 (1)(董晋)返程走到河中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劝他说道:“朱泚身为臣子却背叛他的国君,如果他得志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2)窦参想让他的侄子窦申担任吏部侍郎,暗示董晋将此事上奏给皇上。皇上愤怒地说:“恐怕是窦参

31、逼迫你做这件事的吧?”【参考译文】董晋,字混成,是河中虞乡人。明经科殿试及第。肃宗驾临彭原,董晋到那里上书,被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在翰林院担任待制。大历年间,李涵奉命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出嫁,委任董晋为判官。回纥依仗有功劳,见到使者很是傲慢,于是问道:“唐每年买马,可是给我们的财物却不足,为什么呢?”李涵害怕,不能及时回答,多次给董晋使眼色,董晋说:“大唐并非没有马才与你们做买卖,给你们的赏赐不是已经很多了吗?你们的马每年送来五次,而边地有关部门已按数偿还你们钱财。天子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下令官吏不得过问,你们反而因此怨恨大唐吗?诸戎以为大唐与你们结交,不敢来与你们较量。你父子安宁,马畜兴旺,不是

32、大唐是谁让你们这样的!”回纥众人面向南跪拜,不敢再有怨言。德宗即位,董晋出任华州刺史。朱泚谋反,派兵攻打华州,董晋放弃华州奔逃到皇上所在地。改任为国子祭酒,到恒州宣扬政令,安抚百姓。返程走到河中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劝他说道:“朱泚身为臣子却背叛他的国君,如果他得志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况且12您已位居太尉,朱泚即使信任您,您的地位也不会再高了。他不能侍奉君主,能以臣子的身份侍奉您吗?您能侍奉他,却不能侍奉君主吗?”李怀光又喜又悲,所以李怀光虽然高傲,也没有帮助朱泚。圣驾返回京师后,改任董晋为尚书左丞。这时,尚书右丞元琇被宰相韩滉排挤而获罪,韩滉威震朝廷。董晋拜见宰相,陈述元琇无罪,士大夫赞赏他有

33、气节。贞元五年,窦参正得君主的信任重用,裁断大事不征询董晋的意见,董晋遵循恭敬没有不同意见。窦参想让他的侄子窦申担任吏部侍郎,暗示董晋将此事上奏给皇上。皇上愤怒地说:“恐怕是窦参逼迫你做这件事的吧?”皇上询问窦参的过失,董晋不敢隐瞒,因此窦参被罢免宰相之职。董晋害怕,呈上奏疏坚决辞职。贞元九年董晋被罢免原职,担任礼部尚书。恰逢宣武节度使李万荣病重,朝廷便任命董晋为宣武军节度副使,管理节度使事。李万荣去世,邓惟恭总领宣武军。董晋受命之后,没有召集军队,只率领侍从差役,当日前往赴任。到郑州后,迎接的人没有来,有人劝说他停下来见机行事,董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直接到达汴州。到达郊外,邓惟恭才出来迎接拜

34、见。进入汴州城后,董晋把军政要务交付邓惟恭掌管,没有什么变更的,大家都佩服董晋做事得体,却猜不出他的计谋。邓惟恭勾结大将重晏等人图谋叛乱,董晋察觉此事,诛杀他的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董晋在宣武军中共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恭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2018湖南长沙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 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 ,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 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

35、年(1198)秋。“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B.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C.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13D.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解析 A 项,由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可知,不是重阳佳节,而是快到重阳节的时候。答案 A15.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 ,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 ,这两种情感是不是

36、矛盾呢?请联系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答: 解析 明确自己的态度以后,再根据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壮心轩豁”是不可或忘的素志,而“断肠”之苦则是无可排遣的今愁。今愁正由素志的不能实现而引起,越是写志向远大,不能付诸实现时的愁苦就越大。所以说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 ,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 ,这两种情感是不矛盾的。答案 不矛盾。壮心:作者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断肠: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38 岁的诗人却说“

37、老眼昏花” ,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 ,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2018课标全国)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为政中“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解析 易错字:矣、纶、樯、橹。答案 (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38、(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并且丢了还往往不知。加之这个世14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_,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古人说,( )。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_;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_。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中华民

39、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_。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告诫说。即使鲁班那样的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关键还在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 归根结底B.鱼目混珠 海枯石烂 一发不可收 归根结底C.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拾 追根溯源D.鱼目混珠 海枯石烂 一发不可收拾 追根溯源解析 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强调好坏都有。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强

40、调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语境强调的是好坏都有,应用“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时间长。海枯石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应用“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含褒义,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一发不可收拾:常含贬义,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应用“一发不可收拾” 。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追根溯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根据横线前的“老到无从”可推知用“追根溯源” 。答案 C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纵恶如弯弓,积善似垒土B.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C.积善似弯弓,纵恶如垒土D.纵恶如垒土,

41、积善似弯弓解析 这句需要填的是总领句,根据后面的内容对应可知,应该是“积善似垒土”在前,“纵恶如弯弓”在后。答案 B15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结果,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检验。B.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C.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D.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磨合,这“老”是文化的检验,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解析 “时间的检验” “文化

42、的磨合” “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才是搭配的,顺序也是合乎逻辑的。答案 C20.下面一段话中有五处存在词语运用不得体的毛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 分)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介绍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喜欢的!答: 答案 “笑纳”改为“收到” ;“爱戴”改为“爱护” ;“您的令郎”改为“弟弟” ;“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 ;“惠赠”改为“送” 。21.下面是我市一所高中创设的一种课堂教学流程图

43、,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30 个字。(6 分)答: 答案 该教学流程分为问题、探究、迁移、拓展和小结五步:第一步提出问题,包括自主16学习、课堂调查、问题界定三个环节;第二步探究学习,按照合作探究、小组汇报、归纳建构进行;第三步知识迁移,包括巩固训练、课堂观察、适时补差三个环节;第四步知识与能力拓展,第五步课堂小结。四、写作(60 分)22.(2018安徽蚌埠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材料二从革命

44、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红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精神支撑,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45、国。”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红色文化自信源于其所蕴含的强大红色基因。请以“我看红色基因”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的是多则材料作文,要注意把握对多则材料切合点的理解,材料一说的是“红色基因” ,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一立意为: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材料二关键语句是“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 ,所以考生可以立意为:中华民族对红色精神的传承。材料三的关键语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46、的灵魂。 ”所以考生可以从红色文化自信的角度立意。根据以上对三则材料的立意,考生的关键立意点有以下关键词: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文化自信。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抓住对材料的理解,充分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传统17文化的自信,这样才能使作文思想深刻,同时要注意本题中副标题的要求。【经典例文】吹起奋斗的号角我看红色基因是十月的一场燎原大火烧出了天空的第一片红,是 1921 至 1949 整整 28 年的抛头颅洒热血染成了神州大地的红。因此,这种红色的信仰绝不是虚无的,而是有无数的前辈用生命去检验、践行的,并且,在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他成为我们世代相承之意志,只要人们还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

47、就决不停止追逐。所以,红色更是我们的基因,我们不能放弃,要好好地传承下去。近来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十送红军表现的就是十位最普通的红军战士经过长征的跋涉、战斗与牺牲,以自己的生命,熔铸和诠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信念的历程。它生动地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惧牺牲、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凝结一体,就是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将之融入血脉中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延续下去。当然,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我党我军从来都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从一定的层次上讲,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爱国、敬

48、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新时代我们的全新追求,是以中国梦为中心的最高追求。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求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举红色之火炬,继往开来,走前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其实,我们身边从不缺乏自觉走在时代前列的英雄模范。把研究做到最后一秒的戈壁之花林俊德,心里只装着别人的“当代雷锋”郭明义,不离不弃照顾养母十二年的孝心少女孟佩杰,造林 22 年永葆公仆本色的好书记杨善洲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扬红色精神,用自己的红色基因生长全新的红色血液。这些人无愧为时代的榜样。新时代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如此越是应怀如履薄冰之谨慎,坚决听党指挥,围绕强军实践,筑牢军魂。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在风云暗涌的和平岁月里,吹起奋斗的号角,唯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力量才能步步稳进、兴盛强大,才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如此,也足以告慰先烈英灵。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2 744-3-4-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4 Be_1.pdf ETSI TS 102 744-3-4-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4 Be_1.pdf
  • ETSI TS 102 744-3-5-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5 Ad.pdf ETSI TS 102 744-3-5-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5 Ad.pdf
  • ETSI TS 102 744-3-5-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5 Ad_1.pdf ETSI TS 102 744-3-5-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5 Ad_1.pdf
  • ETSI TS 102 744-3-6-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6 Ad.pdf ETSI TS 102 744-3-6-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6 Ad.pdf
  • ETSI TS 102 744-3-6-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6 Ad_1.pdf ETSI TS 102 744-3-6-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6 Ad_1.pdf
  • ETSI TS 102 744-3-7-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7 NA.pdf ETSI TS 102 744-3-7-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7 NA.pdf
  • ETSI TS 102 744-3-7-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7 NA_1.pdf ETSI TS 102 744-3-7-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7 NA_1.pdf
  • ETSI TS 102 744-3-8-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8 NA.pdf ETSI TS 102 744-3-8-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8 NA.pdf
  • ETSI TS 102 744-3-8-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8 NA_1.pdf ETSI TS 102 744-3-8-2015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Family SL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Release 1) Part 3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ecifications Sub-part 8 NA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