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3第二单元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课件.ppt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952361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3第二单元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3第二单元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3第二单元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3第二单元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3第二单元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12018济宁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CCOCO2BMgMgOMgCl2CCuOCu(OH)2CuCl2DNaOHNaClNaNO3,C,22018宿迁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C,32017杭州滨江区二模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循环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D碳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A,42018甘肃A、B、C、D、E是

2、九年级科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D的反应:_; B转化为A的反应:_; C转化为A的反应:_ _,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B与E的反应是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 _。,CaCO32HCl=CaCl2H2OCO2,Zn2HCl=ZnCl2H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置换,放热,作食品干燥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5郴州中考某科学兴趣小组完成了下列两个实验:实验1:用试管取一定量NaOH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加入稀盐酸,红色恰好消失。实验2:用试管取一定量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饱和的Na2CO3溶液。实验结束后,把两支试管里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上层澄清液显红色。同学们欲对该澄清液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问题分析】(1)实验1的目的是验证_(填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2)实验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 _。 (3)澄清液显红色,说明该澄清液显碱性,其中溶质除一定有NaOH外,还可能含有_。 【实验验证】 (1)取澄清液,加入适量的

4、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澄清液中不含_。 (2)取澄清液,通入CO2气体,产生浑浊,写出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交流反思】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确定,既要考虑反应产物,也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Ca(OH)2Na2CO3=,CaCO32NaOH,Na2CO3或Ca(OH)2,Na2CO3,CO2Ca(OH)2=CaCO3H2O,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考点1 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a) 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通过_来进行。 2二氧化碳的产生:人和动植物的_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_以及微生物的_作用等都会产生_进入大气中。 3二氧化碳的消耗:

5、绿色植物通过_作用将大气中的_和水转变成_。,二氧化碳,呼吸,燃烧,分解,二氧化碳,光合,二氧化碳,有机物,4碳循环的主要途径,考点2 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a) 氧循环 1氧气的来源:绿色植物在_中制造_,除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2氧气的消耗:人和动植物的_作用、微生物的_ _作用、燃料的_、其他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的腐烂)等都要消耗_。,光合作用,有机物,呼吸,分解,燃烧,氧气,3氧循环的主要途径4在自然界中,碳循环与氧循环是两个密不可分、紧密联系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_是一个关键的“桥梁”。由于碳、氧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保持了大气中_

6、_和_含量的相对稳定。,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氧气,二、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考点1 知道一般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举 例说明(b)2反应通常是某些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_ _碱。如CaOH2O=Ca(OH)2。,氧气,可溶性,5反应通常是超活泼金属(K、Ca、Na等)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和氢气。 6有时金属也可以和非金属(除氧气外)反应生成化合物。,还原剂,不溶性,考点2 能根据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 制备的方案(c) 考点3 会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b)三、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考点1 知道一般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

7、间的转化关系, 并举例说明(b),考点2 能根据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 物质制备的方案(c) 考点3 会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b),【考点延伸】 1初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2以某物质为核心的网络图以O2为核心 以CO2为核心,以HCl、H2SO4为核心 以NaOH、Ca(OH)2为核心,3物质转化规律(八圈图)如图所示。,(1)图中每一条线都表示各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从一种物质出发就是这种物质的主要性质,箭头的指向就是这种物质的制备。 (2)应用 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变关系; 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某类物质的可能制法。 (3)在设计具体反应时,还应特别注意反应所需的外

8、界条件(如加热、点燃、高温、催化剂)、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4)若离子间发生反应,能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类型一 理解无机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典例 2017江阴期中氧气和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可以是CO2,反应通过呼吸作用实现B乙可能是H2O2CO2丙的转化可能属于缓慢氧化D丁可能是氯酸钾,B,跟踪训练 2018连云港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D,【解析】 若甲是氧气,则乙可以是一氧化碳,丙可以是二氧化碳,X是水,

9、则Y可以是氢氧化钙,Z可以是碳酸钙,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若甲是二氧化碳,则乙可以是氧气,丙可以是一氧化碳,X是碳酸钙,Y可以是氧化钙,Z可以是氢氧化钙,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若甲是铁,则乙可以是硫酸亚铁,丙可以是氯化亚铁,X是四氧化三铁,Y可以是水,Z可以是氧气,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若甲是氢氧化钠,X是硝酸钠,硝酸钠不能一步反应转化生成氢氧化钠,不符合上述要求。,类型二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典例 2018杭州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 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

10、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_ _;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 _。,Na2SO4(可,溶性硫酸盐)或稀硫酸,洗涤表,面附着的BaCl2,使废弃物达到处理标准,跟踪训练 2017邵阳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解析】 题目强调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则在ABCD四个选项中都增加OH,再进行综合考虑。,D,类型三 物质的推断与鉴别 典例 2017泰安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无色溶液B的溶质只有硝酸钙B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C原溶液中的杂质只有氯化钙D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氯化钙

11、、硝酸钙、氯化钠组成,D,【解析】 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加入硝酸钡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无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A与稀硝酸作用,A不溶解,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由B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CaCl2、Ca(NO3)2、NaCl。上述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点悟】 物质的性质是鉴别物质的理论依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在解决鉴别、推断等题目时务必清晰有关盐的溶解性规律、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各类重要离子的性质、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 2018泸州工业上用闪锌矿

12、(主要含ZnS,还含PbS等杂质)制备锌的流程如下(部分产物略去):(1)X的化学式是_,图中用过量空气的目的是_ _。 (2)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 (3)Zn_(选填“能”或“不能”)与PbCl2溶液反应。,CO2,使焦炭,完全反应,能,(4)写出反应中生成ZnO的化学方程式_ _。 (5)结合表中数据设计: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_ _。,2ZnO2SO2,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处理,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6)反应中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 示如图,计算产生Y的质量。(写出必要的 计算过程),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过量问题不加思考而致错 典例 20

13、17金华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错解】(2)NaCl、BaCl2 【析错】(1)AB段固体质量减少,说明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溶解并生成气体。(2)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加入BaCl2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在产生沉淀的同时生成氯化钠。稀盐酸

14、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又C点时,稀盐酸过量。故C点时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BaCl2、HCl。 【正解】(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NaCl、BaCl2、HCl,跟踪训练 镇江中考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Na2SO4、NaOH、CaCO3、NH4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 (3)取(2)中溶液适量,滴加过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固体A能全部溶于稀硝酸并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

15、含_。,NH4HCO3,FeCl3、CaCO3,Na2CO3,Na2SO4,(4)向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NaOH。生成白色沉淀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点悟】 鉴别物质必须分析物质是否可以大量共存,也必须分析加水溶解后产生沉淀和所得滤液的颜色。,BaCl2,2NaOHCO2=BaCO32NaClH2O,离子共存概念及题型 一、什么是离子共存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即各离子相互反应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等难电离的物质。因此,想使溶液中的各离子能共存,就必须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二、相关知识 1离子之间能发生反

16、应故不能大量共存(1)有气体产生,2部分盐溶液的特殊颜色含Cu2的盐溶液蓝色含Fe3的盐溶液黄色含Fe2的盐溶液浅绿色3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于水。氯化物除银、亚汞氯化物除氯化银、氯化亚汞外均可溶于水。,硫酸盐除钡和铅硫酸盐除硫酸钡、硫酸铅外均可溶于水。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4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碱,氨水溶。,三、常见题型 1无额外条件限制的离子共存 典例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C,2颜色陷阱的离子共存 典例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无色透明溶液中的是 ( ),D,3酸碱性陷阱的离子共存 典例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

17、量共存于pH1溶液中的是 ( ),D,4多个陷阱的离子共存 典例 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C,5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 典例 2018南充改编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2CO3、K2SO4、KCl、Ba(NO3)2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步骤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有_ _,可能含有_。,K2CO3,K2SO4、,Ba(NO3)2和CuSO4,KCl,设计实验进一步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_ _。 【解

18、析】 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且硝酸钡不能与硫酸钾、碳酸钾共存;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碳酸钾和硫酸钾都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同时判定硝酸钡不存在,其为隐含条件;向步骤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则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沉淀,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钾。氯化钾可能存在。若在步骤所得滤液中滴入,另取原有固体,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HNO3溶液后,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沉淀,则含有KCl,否则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钾,过量的BaCl2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也出现白色沉淀。故应另取原有固体,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HNO3溶液后,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沉淀,则含有KCl,否则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