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的地理差异16.2黄土高原讲义(含解析).docx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93424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的地理差异16.2黄土高原讲义(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的地理差异16.2黄土高原讲义(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的地理差异16.2黄土高原讲义(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6.2:黄土高原考点 1:16.2: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在乌鞘岭以东,太行山脉以西、北抵长城、南达秦岭;位于黄河中游。支流:渭河差点把“几”封口,汾河位于中游河段东侧。2.黄土高原上的民俗:窑洞、信天游、白羊肚头巾、社稷坛、黄帝陵3.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4.黄土地貌:黄土塬(块 状)黄土梁(条状)黄土峁(馒头状)黄土川二、黄土形成的原因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植被少,地表裸露;修路采矿破坏地表。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水土流失危害:带走肥沃土壤,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加剧自然灾害,破坏生态环境;

2、大量泥沙冲至下游,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地上河),给防 洪及河道整治带来困难。3.治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安排生产 活动,如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过度放牧地区的牲畜数量。考向: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某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为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 成活动报告。2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1)【观察发现】图 1 中的 A、B 两瓶水,浑浊的是瓶,该水样取自黄河三河段中的。(2)【实验探究】观察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

3、量、同等坡度下,从甲、乙两杯对比来看,较浑浊的是杯,该杯的植被情况 是(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的景观。(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 采取的措施有等。1答案(1)B 中游(2)乙植被稀 少(3)黄土沟壑纵横(4)植树种草、修梯田、打坝淤地解析:第(1)题,观察两瓶水,浑浊的是 B 瓶。由于黄河泥沙来自中游地区,所以该水样取自黄河中游河段。第(2)题,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杯对应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微弱;乙地表植 被稀疏,水土流失显著。第(3)题,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严重的水 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沟率纵横的景观。第(4)题,为了保持水 土可采

4、取的措施有植树种草、修梯田、打坝淤地等。(2018 四川内江)央视地理中国报道,黄河支流上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3桥层),下桥建于公元 1667 年,上桥建于公元 1832 年,20 世纪 80 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砂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两河段中,“黄河在咆哮”水流急水能丰的是,“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2)、两地中可观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自然风光的是(3)民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歌词中“东南风”是我国季盛行的风向,其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洋。(4)“桥上桥”中下桥被淤埋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严重1答案(1)(2)(3)夏太平(4)水土流失解析:(1)段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段流淌在华北平原上,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2)地位于内蒙古高原,符合题意。(3)东南风是指夏季风,来自太平洋。(4)当地水土流失严 重,泥沙淤塞下桥桥孔,后建上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