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I(含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5329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I(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I(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I(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I(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I(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天津市新华中学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 I(含解析)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道小题,每小题 3分,共 75分)1. 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A. 天子赐予的井田 B. 因军功受赏的土地C. 租种的诸侯土地 D. 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杜甫生活的时代不再是井田制、军功制,也不再存在租种“诸侯”土地的社会现象,所以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故 D项正确;

2、其他选项均不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桑麻田”2. 1948年 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美国此举的目的是( )A. 恢复发展西欧经济 B.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C. 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D.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48 年 4月” 、 “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美苏冷战期间,美国针对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进一步可知

3、,美国的目的,即借经济援助西欧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C 项表述正确。ABD 三项明显不正确,排除 AB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马歇尔计划”3.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2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 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A. 否定神旨B. 忽视道德C. 善于诡辩D.

4、轻视教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提及神的信息,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 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说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 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智者“善于诡辩”的信息,故 C项错误;智者办学校,说明重视教育,不是轻视教育,故 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4.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这里描述的是A. 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的革命热情B. 土地革命调动了

5、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积极性C. 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D. 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文化重心发生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国民革命的推进是由南到北,不是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故排除 A项;土地革命的实行主要是在共产党占领的区域内,也不符合由沿海向内地撤退的题意主旨,故排除 B项;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存抗日战争的有生力量,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从而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所以题意描述的是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故选 C项;题意的描述与中国文化重心的转移无关,故排除 D项。5.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

6、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3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表格中的史料和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 ,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 , “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 “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可知

7、均符合题意,故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内涵6.1949年 9月 7日,周恩来在向政协代表作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时提出:“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利。 ”这主要说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 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需要B. 是国情和政权的性质决定的C. 是中国革命长期实践的产物D. 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

8、” “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 ,并结合新中国成立时帝国主义国家阻挠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需4要,A 项符合题意;BCD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紧扣关键信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 “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 ,并联系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分析解答。7.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从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A. B. C

9、. D. 【答案】A【解析】【详解】1945-1949 是我国的解放战争时期,是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错误; 两项正确,故 A项正确;排除 BCD三项。8.1906年,湖北、江苏、河南、江西等省废除了跪拜礼。下级官员见上级之礼改为初见三揖,常见一揖,以示尊重对方人格。但有些下属见到长官时,仍还存在屈膝请安之礼仪。这说明在当时A. 传统礼制思想受到一定冲击B. 维新变法运动实际效果显著C. 官僚阶层倾向革命成为潮流D. 民主政体促进平等思想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下级官员见上级之礼改为初见三揖,常见一揖,以示尊重对方人格仍还存在屈膝请安之礼仪

10、”可知传统的礼制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并不是完全消除了传统的礼制思想,故选 A项;改跪拜礼为揖礼并不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故排除 B项;礼5节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官僚阶层倾向革命,故排除 C项;1906 年清王朝还没有被推翻,民主政体还没有建立,故排除 D项。9.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但他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这表明他A. 只是口头上尊敬老师B. 否定柏拉图的错误观点C. 希望突出自己的思想成就D. 具有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只是口头上尊敬老师”的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 A项;题意中没有体现

11、亚里士多德否定柏拉图错误观点的内容,故排除 B项;“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证明亚里士多德追求的是真理,并不因老师而否定真理,更不是为了突出他自己的思想成就,故排除 C项,故选 D项。10.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声称“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 。其主要目的是A. 积极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B. 为航海条例的颁布提供理论基础C. 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D. 致力于与欧洲各国开发海洋实现共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 ”中可知, 航海条例是在 1651年 10月颁布的,故 B项不符;材

12、料中观点为英国向外进行殖民掠夺制造了借口,故 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 项错误,英国不可能有这样的目的;A 项不符合时间界限。所以答案选 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名师点睛】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6(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3、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 ;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 ;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1.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 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 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B. 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C. 士贵商贱观

14、念已被打破D. 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商人地位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乾隆时期,商人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并产生了很多进士,由于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尽管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较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 B项符合题意;在乾隆时期各个阶层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这一现象和盐商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A项;从盐商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来看,士贵商贱观念在当时还没有被打破,排除 C项;盐商家庭所产生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

15、%,但材料没有提供其他阶层所占全国进士总数的比例如何,故不能推知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排除 D项。故选 B。12.英国教会在上海创办的印刷厂曾出现“牛拉机器印刷”的怪事。据传教士回忆:“这个前景在国内(指英国)引起极大兴趣,为了满足当时估计的需要,预订了圣经100万册。几部大机器从英国运往上海,安装后,以牛车为运转工具,立即开始昼夜印刷。”对该史料解读合理的是7A. “这个前景”应该是指鸦片战争英国的胜利B. “这个前景”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C. “牛拉机器印刷”反映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竞争的激烈D. “牛拉机器印刷”反映出英国印刷技术的落后【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16、牛拉机器印刷”的是圣经 ,那么鸦片战争英国的胜利并未在中国出现圣经的热销,因为外国在中国传教的自由是天津条约后取得的。所以 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信奉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思想而成立的宗教,与圣经有关,故 B项正确;用牛拉可以取代人力,只为提高生产效率,并不能体现竞争激烈,所以 C项错误;牛拉机器说明在中国技术的进步,并不能说明英国技术落后。故 D项错误。13.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 ”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A.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 新

17、民主主义理论C.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步骤,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到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可见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相关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故选B。A、C、D 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及题意要求,故排除。1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思想家是A. 荀况B. 董仲舒C. 朱熹8D. 陆九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荀况是战国

18、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并没有使儒家思想确立独尊的地位,提出该建议的思想家不是荀况,故排除 A项;董仲舒吸收借鉴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被汉武帝所接受,确立了儒家思想独尊的地位,故选 B项;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他们都在董仲舒之后,该建议的提出与他们无关,故排除 C、D 项。15.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

19、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工业文明曙光初现”喻指中国沿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第二世界传统农业经济”喻指中部地区尚未受到外国经济侵略,自然经济依然存在, “第三世界传统的畜牧业经济”喻指西部地区是畜牧业经济;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故正确;根据材料反映的经济格局分布特点来看,可知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正确,错误;中国民族工业始终没有占绝对

20、优势,故错误。本题选 B。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点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6.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A. 水力9B. 核能C. 煤炭D. 电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时代即将过去,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气时代即将到来,据此选 D项正确。水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动力,故排除项 A;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能源,故排除 C项;核能是

21、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 B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7. 从 19世纪 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 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 50余家。18951913 年,资本在 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 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A.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实业救国”呼声高涨C. 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民族企业是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的,但其并不是民族工业发展高潮的主要原因,而形成

22、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当时国人的“实业救国”运用,所以答案选 B,排除 A。C、D 都是发生在 20世纪,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18.随着全球化,人们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赖,但为了“经济效益” ,残酷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变成失去了正义观的人,他们崇拜资本所带来的一切“文明” ,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资本本身。材料主要反映了A.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 全球化加剧了人们的相互依赖程度C. 全球化加剧了经济竞争D. 全球化导致人们道德有所缺失10【答案】D【解析】【详解】题意主要反映了全球化给人们

23、带来的不利影响,没有体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故排除 A项;全球化使人们近在咫尺,相互依赖,但不能就此说明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剧,故排除 B项;全球化加剧了经济竞争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 C项;根据“残酷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变成失去了正义观的人,他们崇拜资本所带来的一切文明 ,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资本本身”可知由于全球化背景下残酷的经济竞争侵蚀了人们的道德观念,故选 D项。【点睛】全球化一方面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进步。但全球化的快节奏和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同样也给人类社会带来冲击。19.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下列选项突出反映了“价格革命

24、”影响的是A. 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B. 美洲烟草出现在欧洲市场C. 欧洲移民开始进入美洲D. “圈地运动”在英国兴起【答案】D【解析】【详解】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和美洲烟草出现在欧洲市场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的影响,与价格革命无关,故排除 A、B 项;欧洲移民开始进入欧洲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也不是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故排除 C项;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了“圈地运动”在英国的兴起,故选 D项。【点睛】价格革命在西欧引起了金银的持续贬值,即出现

25、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20.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 判处奥赫死刑 B. 不予受理C. 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 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11【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史实罗马法协调的是罗马社会内部公民之间的关系,维护奴隶主利益。材料中小孩的父亲是奴隶,没有公民权,并不适用于罗马法,所以他的诉讼法庭将不予受理,故 B正确;A

26、CD 三项都是法庭判处的结果,由课本知识可知,罗马法不保护奴隶的利益,所以不存在开庭受理的情况,也就不存在处理结果,故 ACD错误。21. 钱乘旦的世界现代化历程对美国的创新进行了评说,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 世纪 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 ,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材料中“美国的创新”在经济上体现为A. 允许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B. 首创了福利国家制度C. 政府对经济领域加强干预D. 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20 世纪 20

27、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 ,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 ,可以看出, “美国的创新”在经济上体现为利用政府权力对经济领域加强干预。故答案为 C项。罗斯福新政体现不出 A项的特点,排除;从“控制市场”来看,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 B项;D 项不符合史实,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计划经济模式。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特点22.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 ”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 。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局限是A. 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B

28、. 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C. 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D. 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答案】C12【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李鸿章参与的洋务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不是没有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故排除 A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所以他并不是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故排除 B项;根据“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 、“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可知赫鲁晓夫和李鸿章共同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故选 C项;赫鲁晓夫和李鸿章的失败在于他们没有彻底改革旧制度,而不是必然要失败,故排除 D项。23.1894年 7月 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

29、、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 ”此广告反映出A. 市民饮食的变化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C. 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D. 物质生活时尚的西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可知外国饮食进入中国,中国市民的饮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选 A项;外来饮食的进入并不能反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故排除 B项;1894 年报纸刊登广告并不是报纸功能出现的一个新变化,故排除 C项;外来饮食进入中国只能说明中国人民在饮食上发生变化,并不足以据此推断人民生活已经出现时尚的西化,故排除 D项。24.1970年 4月 26日,英国星期日快报评论

30、说: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意味着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通知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核大国,中国也具备了投掷洲际距离的核武器的能力。此报道所评论的“成功”A. 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 表明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C. 使中国打破了西方核威胁D. 得益于高等教育空前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0 年”和“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等信息可知,报道13所评论的“成功”是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答案为 A项。B 项说法绝对,排除;使中国打破了西方核威胁的是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排除 C项;1970 年属于“文革”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事

31、业遭到极大破坏,排除 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0 年”来确定答案。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5.“塞翁失马”的故事出自淮南子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A. 老子B. 庄子C. 孔子D. 孟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这说明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现出的是一种辩证思想,联系所学可知只有老子的思想中蕴含丰富的辩证思想,故此题

32、应选 A项。考点:百家争鸣点评: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2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 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 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

33、领东北全境。1932 年 2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 年 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 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14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 ,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材料二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 世纪 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 ,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 。 “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

34、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 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 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 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 “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

35、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 等(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答案】 (1)背景:明治维新后,对外殖民扩张是日本既定方针;岛国日本发展遭遇瓶颈,国内矛盾日益激化;日本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借助该地区优越的资源条件以战养战;镇压中国抗日力量,同化当地居民,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2)特点: 蓄谋已久;计划、组织周密;伴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原因:

36、中国人民对日本移民侵略的坚决抗击和抵制;在华日本移民生活的日益不适与管理失控;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企图以此15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日本于 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的信息从“明治维新、国内矛盾日益激、以战养战以及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的角度概括答案。(2)第一小问依

37、据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和材料二中“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的信息并结合日本侵略中国后相关措施从“有计划、组织周密、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以及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的信息来归纳失败的原因。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日本侵华移民东北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研究表明,明

38、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的份额。知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 1493年到 1800年,全世界约 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 43至 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摘编自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壅塞,信用日衰,至成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废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

39、 年购银法令 ,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洋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 年 11月 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元;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

40、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答案】 (1)流入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用对美洲早期殖民扩张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部货物的需求量少;19 世纪初的中国处于贸易的顺差地位。流出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巨额的战争赔款;日益猖獗的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洋务运动(引进技术、设备,加强国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花费大量白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2)举措:发行纸币,进行币制改革。 后果:清政府改革失败,重新回到银本位,未能挽救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命运;国民政府的改革成效显著,促使中国彻底放弃银本位,实现了经济和金融的全国统一。【解析】试题分析:(

4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的原因主要突出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西方国家利用掠夺的白银而大量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原因还应该包括当时中国仍然自然经济、购买力低、中国处于贸易的顺差地位等因素。流出的原因主要包括大量的战争赔款、西方的经济侵略、西方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等因素。(2)从材料二的“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以及材料二的“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即可看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就是发行纸币的方法和币制改革”的办法。从材料二来看产生的不同后果主要突出清政府的措施是失败的,是清王朝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民政府的措施却是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例如,币制改革使中国彻底放弃银本位,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当然这些答案基本上在材料上均能直接找到。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的币制改革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及不同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