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人民版必修2201902183127.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95405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人民版必修220190218312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人民版必修220190218312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人民版必修220190218312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人民版必修220190218312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人民版必修220190218312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1919 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该法令表明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自由贸易 解析:1919 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答案:A21921 年春,苏俄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战争带来的灾难B苏维埃政权

2、遭到了苏俄人民的反对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20 世纪 20 年代初,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导致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A 项当时国内战争已结束;B 项表述符合材料,但不是最准确的理解;C 项未能理解材料的历史背景,只是表面现象。答案:D3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 ( )A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抓住关键词“

3、市场角度” ,固定粮食税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便于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将剩余粮食投入市场,为农产品商品化提供了条件,故 A 项正确;B、D 两项是固定粮食税的积极作用,但不符合“市场角度” ;C 项“消除了”说法有误。答案:A24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 )年份项目1921 1923 1925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 620 7 860 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农产品产量 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的国情 完成了农业集体化A B C D解析:注意题干中“新经济政策实施”这一

4、信息,并观察表格中数字变化情况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耕种面积和产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该政策符合苏俄国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 D。答案:D5作为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 )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而新经济政策不是,排除 A。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起

5、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所以正确选项为 C。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 100 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材料二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须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材料三 第二年(1922 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3那里一批小

6、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2)根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要结合所给材料,根据“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分析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以及“不愿意要卢布”分析出生活物资的严重匮乏和卢布的贬值。第(2)问根据“粮食税”推断出列宁要实行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出

7、发点和根本目的。第(3)问概括材料分析出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市场的繁荣。答案:(1)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措施:新经济政策。出发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商品)开始丰富,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基础巩固1到 1918 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在此背景下,列宁( )A领导了十月革命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 D领导俄国坚决退出一

8、战解析:据“1918 年下半年” “领土落入敌手”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可知,苏俄为应对危机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项正确。1917 年十月革命爆发,1929 斯大林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1918 年 3 月俄国退出一战,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时间。答案:B2下面是 1919 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谁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4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

9、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解析:解题时需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19 年” 。1919 年,苏俄正处在国内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A、B、C 三项内容都是这一时期政策的具体表现。D 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答案:D3列宁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可见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解析:

10、材料强调了在战争条件下实行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余粮收集制集中了有限的粮食,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故选 C。答案:C能力提升41921 年春,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开始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解析: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在 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答案:B5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其全部财产,判处半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

11、劳动。 ”这一做法造成( )A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B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C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D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解析:由材料“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可以得出当时物资供应必须有供给委员会的凭证,不允许私人买卖,导致市场上商品供应缺乏,物价上涨,A 符合题意;B、C、D 均与材料无关。答案:A56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却深深地挫伤了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出现这一危害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B企业国有化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C实物供给制割裂了城乡关系D该政策违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解析:A、B 两

12、项较为片面;实物供给制并非只针对农村或城市,并未割裂城乡关系,C 项错误;该政策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违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割裂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导致人民难以承受,故本题选 D。答案:D7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相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工业企业经营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 )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C国家政权和国家、国外私人资本合作D重要工业企业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但也允许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A、B 两项明显

13、不符合题意,D 项是两者的共同点。答案:C8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中国的改革开放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A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B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整作用C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D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解析:结合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只有“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是其相同点。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

14、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6列宁全集材料二 1920 年 11 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三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同下层脱离的”经济政策和“实行退却”的经济政

15、策分别指的是什么?苏俄后来实行的“退却”的经济政策有何历史意义?(2)材料二、三中,列宁和邓小平提出的经济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和邓小平在这些经济政策上共同的成功经验。解析:第(1)问从材料“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可以看出当时脱离实际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实行退却”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第(2)问从材料可以分析得出,列宁和邓小平都主张学习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发展生产力,同时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意义: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找到了一条在落后的状况下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着眼点: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成果,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成功经验: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