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讲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真题再现 1(多选)(2018全国卷)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 121 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 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121A两车在 t1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本题可巧用逆向思维分析,两车在 t2时刻并排行驶,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t1 t2时间内甲车运动的位移大于乙车运动的位移,所以在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B 正确,A 错误;依据 v t 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分析出 C 错误,D 正确答案 BD2(2017
2、上海单科)一碗水置于火车车厢内的水平桌面上。当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时,水面形状接近于图 122 中图 122解析 当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时,碗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向右运动,则只有图 A 所示的情形符合要求,故 A 正确。答案 A3.(2018全国卷)如图 123 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 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x 表示 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 F 和 x 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2图 123解析 假设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0,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 kx
3、0 mg,在弹簧恢复原长前,当物块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k(x0 x) mg ma,由以上两式解得 F kx ma,显然 F 和 x 为一次函数关系,且在 F 轴上有截距,则 A 正确,BCD 错误。答案 A考情分析分值 626 分题型 选择题和计算题命题热点(1)两类动力学问题(2)动力学的图像问题(3)“滑块木板模型”(4)“传送带模型”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审题 画出示意图 判断运动性质 选取正方向 选用公式列方程 求解方程2常用方法:基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推论法、比例法和逆向思维法。公路上的某个激光测速仪只能测定距离
4、仪器 20200 m 范围内汽车的车速,激光测速仪所在路段限速 54 km/h。测速仪发出测速激光脉冲的时间极短,并能立即得到车速,且每隔 2 s 测速一次。一辆小轿车在距离测速仪 264 m 时司机就发现了前方的测速仪,并立即制动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该小轿车驶入测速范围内后,第一次被测速激光脉冲照射到时恰好没有超速,且第二次测速时的速度为 50.4 km/h。求:(1)小轿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小轿车在距离测速仪 264 m 时速度的最小值。解析 (1)第一次测速恰好没有超速,即 v154 km/h15 m/s;第二次测速时的速3度 v250.4 km/h14 m/s,由两次测量的
5、速度可得小轿车的加速度 a v2 v1t 14 152m/s20.5 m/s 2,所以小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0.5 m/s2。(2)若小轿车刚好到达距离测速仪 200 m 处就遇到测速的激光,则小轿车减速到 54 km/h 时的位移是最小的,小轿车在距离测速仪 264 m 时速度有最小值。设最小速度为 v0,则 v v 2 ax,21 20其中 x264 m200 m64m,得出 v0 v21 2ax m/s152 2( 0.5)6417 m/s。答案 (1)0.5 m/s 2 (2)17 m/s规律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常用的六种解题方法【题组突破】1解决直线运动方法的灵活运
6、用如图 124 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 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 5 s 和 2 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 处以加速度 2 m/s2由静止加速到 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图 124A关卡 2 B关卡 34C关卡 4 D关卡 5解析 该同学加速到 2 m/s 时所用时间为 t1,由 v1 at1,得 t1 1 s,通过的位v1a移 x1 at 1 m,然后匀速前进的位移 x2 v1(t t1)8 m,因 x1 x29 m8 m,即这12 21位同学已通过关卡 2,距该关卡 1 m,当关卡关闭 t22 s
7、 时,此同学在关卡 2、3 之间通过了 x3 v1t24 m 的位移,接着关卡放行 t5 s,同学通过的位移 x4 v1t10 m,此时距离关卡 4 为 x516 m(1410) m1 m,关卡关闭 2 s,经过 t3 0.5 s 后关卡x5v14 最先挡住他前进。答案 C2追及、相遇问题(2018济宁一模)交管部门强行推出了“电子眼” ,机动车擅自闯红灯的现象大幅度减少。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 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
8、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 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 0.4 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 0.5 倍, g 取 10 m/s2。求:(1)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 15 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解析 (1)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 4 m/s 2Ffm1 0.4m1gm1甲车停下所需时间: t1 s2.5 sv0a1 104甲车滑行距离: x m12.5 mv202a1 10224由于 x12.5 m15 m,所以甲车能避免闯红灯。(2)设甲、乙两车行驶过程
9、中至少应保持距离 x0,在乙车刹车 t2时间两车速度相等,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 5 m/s 2Ff2m2速度相等有 v0 a1(t0 t2) v0 a2t2解得 t22.0 s乙车发生的位移5x 乙 v0t0 v0t2 a2t 15 m,12 2甲车发生的位移x 甲 v0(t0 t2) a1(t0 t2)212.5 m,12x0 x 乙 x 甲 (1512.5) m2.5 m。答案 (1)能避免闯红灯 (2)2.5 m3运动图像的应用(多选)(2018全国卷)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 x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 125
10、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125A在 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 0 到 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 t1到 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 t1到 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解析 x t 图像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A 错误;前 t1时间内,由于甲、乙的出发点不同,故路程不同,B 错误; t1 t2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和路程都相等,大小都为 x2 x1,C 正确; t1 t2时间内,甲的 x t 图像在某一点的切线与乙的 x t 图像平行,此时刻两车速度相等,D 正确答案 CD考点二 运动图像在动力学中的应用1动力学图像的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图像斜率
11、、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2对于复杂的图像或运动过程,要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3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题组突破】1如图 126 甲,某人正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 m 的物体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物体获得的加速度 a 与绳子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以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6图 126A图线与纵轴的交点 M 的值 aM gB图线与横轴的交点 N 的值 TN mgC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 mD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1m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 mg 和拉力 T,根据牛
12、顿第二定律,有T mg ma,得 a gTm当 T0 时, a g,即图线与纵轴的交点 M 的值 aM g,A 正确;当 a0 时,T mg,故图线与横轴的交点 N 的值 TN mg,B 正确;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 ,C 错1m误,D 正确;综合上述分析,故选 C。答案 C2质量为 3 kg 的长木板 A 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2 kg 的木块 B(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 A 的左端。在水平向右的力 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如图 127 甲所示。A、 B 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g 取 10 m/s2)。求:图 127(1)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最大静摩擦
13、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4 s 末 A、 B 的速度;(3)若 6 s 未木板和木块刚好分离,则木板的长度为多少?解析 (1)由题图知 4 s 末 A、 B 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 a2 m/s 2对应 A 板: m Bg mAa得 A、 B 间动摩擦因数 0.3。mAamBg(2)由图像知 4 s 末二者的速度等于图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7v at1 24 m/s4 m/s。12 12(3)4 s 末到 6 s 末 t22 s木板 A 运动的位移: xA vt2 aAt12 2木板 B 的位移: xB vt2 aBt12 2代入数据得木板的长度为 l xB xA4 m。答案 (1)0.3
14、 (2)4 m/s (3)4 m3.(多选)(2018皖南八校联考)质量为 0.2 kg 的物块在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6 s 末撤去水平推力 F,如图实线表示其运动的 vt 图像,其中经过点(4,0)的虚线是 6 s 末 vt 图像的切线。( g 取 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图 128A6 s 未物块速度方向改变B06 s 内物块平均速度比 610 s 内物块平均速度小C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D水平推力 F 的最大值为 0.9 N解析 6 s 末物块速度仍为正值,故速度方向没改变,选项 A 错误;若 06 s 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 3
15、m/s,而由图线可知,物体在 06 s 内的平均速度小于 3 m/s,而物体在 610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3 m/s,故 06 s 内物体平均速度比 610 s内物块平均速度小,选项 B 正确;撤去外力后的加速度 a m/s21.5 m/s2, v t 610 6根据 a g 1.5 m/s2可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5,选项 C 错误;物体的最大加速度为 am 3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 mg mam,解得 Fm0.9 N, v t 66 4选项 D 正确;故选 BD。答案 BD考点三 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整体法与隔离法常涉及的三种问题类型(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
16、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采用隔离法。(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中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8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3)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2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2018 成都检测)如图 129 甲所示,倾角 37的足够长粗糙斜面
17、固定在水平面上,滑块 A、 B 用细线跨过光滑定滑轮相连, A 与滑轮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 B距地面一定高度, A 可在细线牵引下沿斜面向上滑动。某时刻由静止释放 A,测得 A 沿斜面向上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 B 落地后不反弹)。图 129已知 mA2 kg, mB4 kg,重力加速度 g10 m/s2, sin 370.6、cos 370.8;求:(1)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A 沿斜面向上滑动的最大位移。审题探究(1)00.5 s 时间 A 的加速度是多少?细线对 A 的拉力是否等于 B 的重力?(2)0.5 s 后, A 做什么运动?如何计算第二段时间内 A 的位移?解
18、析 (1)在 00.5 s 时间内,根据图像,可得 AB 系统的加速度为 a1 4 v tm/s2设细线张力大小为 T,对 A、 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 mAgsin m Agcos mAa1mBg T mBa1联立上述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0.25(2)B 落地后, A 继续减速上升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Agsin m Agcos mAa2代入数据得 a28 m/s 29故 A 减速向上滑动的位移为: x2 0.25 mv22a200.5 s 内 A 加速向上滑动的位移 x1 0.5 mv22a1所以, A 上滑的最大位移为 x x1 x20.75 m。答案 (1)0.25 (2)0.75 m【
19、题组突破】1如图 1210 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簧相连,两物体在水平外力 F1、 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 F1 F2,则当系统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图 1210A. B.F2 F1k F2 F12kC. D.F1 F2k F1 F22k解析 设 A、 B 两物体的质量均为 m,当运动稳定时,把 A、 B 看作整体进行研究。由受力分析可知, A、 B 整体所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F2 F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2 F12 ma,解得 a ,因 A、 B 相对静止,所以整体的加速度也是单个物体的加速F2 F12m度。设弹簧的伸长量为 x,对物体
20、 A 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 x F1 ma,解得 x ,选项 D 正确。F1 F22k答案 D2(多选)如图 1211 所示, 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m 和 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12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现对 A 施加一水平拉力 F,则图 1211A当 F2 mg 时, 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 F mg 时, A 的加速度为 g52 13C当 F3 mg 时, A 相对 B 滑动10D无论 F 为何值, 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g12解析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Am
21、2 mg , 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m mg 。逐渐增大拉力 F,当 F mg 时, A、 B 间相对静止, B 与地面开始相对滑动,32 32故选项 A 错误;当 A、 B 间刚开始相对滑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 A 有F2 mg 2 ma,对物块 B 有 2mg mg ma,联立两式得 F3 mg ,也就是当32F3 mg 时,物块 A、 B 开始相对滑动,因此 F mg 时, A、 B 相对静止,整体应用牛顿52第二定律可得此时的加速度为 aA g ,故选项 B、C 正确;物块 A、 B 间, BF 32 mg3m 13与地面间都相对滑动时, B 的加速度为 aB g ,此
22、后无论 F 为何值,只2 mg 32 mgm 12要 A、 B 间相对滑动, B 的加速度就是 g ,所以 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此值,选项 D 正确。12答案 BCD考点四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1传送带问题的实质是相对运动问题,这样的相对运动将直接影响摩擦力的方向。因此,搞清楚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2传送带问题还常常涉及到临界问题,即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同,这时会出现摩擦力改变的临界状态,具体如何改变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图 1212 所示,倾斜传送带 AB 和水平传送带 BC 平滑连接,传送带 AB的倾角为 37,起点 A 距水平面的高度 H7.0 m, BC
23、长为 d2.0 m,端点 C 距水平面的高度 h1.0 m,水平传送带 BC 的长度 d 和高度 h 都可以调节,可以调至如图所示的B C位置,水平传送带和倾斜传送带都以 v08 m/s 的速度逆时针运动,一质量为 m5 kg 的物块从倾斜传送带的顶端 A 点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与 AB、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5,物块通过 B 点时无能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cos 370.8,sin 370.6,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图 1212(1)求物块运动到 C 点时的速度大小;11(2)当 h 调为 h3.325 m 时,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是多少?审题探
24、究(1)物块刚放到传送带上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物体的加速度多大?(2)物块在倾斜传送带上运动,速度能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若能达到速度相同,此后物块做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3)物块滑上水平传送带时的速度多大?物块在水平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解析 (1)物块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开始时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mg cos ma1,代入数据解得 a18 m/s 2加速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的位移为 x1 4 mv202a1此后在 AB 上摩擦力反向,则 mgsin mg cos ma2,解得 a24 m/s 2AB 的长为 L 10 mH hsin 37
25、设物块到达 B 点的速度为 v1,有 v v 2 a2(L x1),代入数据解得 v14 m/s21 20 7在水平传送带上运动时,由 mg ma3,得 a32.5 m/s 2设物块运动到 C 点时的速度为 v2,由 v v 2 a3d,解得 v2 m/s。2 21 102(2)当水平传送带调至 h高时,水平传送带的长度变为d d 5.1 mh htan 倾斜传送带的长度 L 6.125 mH hsin 物块在倾斜传送带上的第一个匀加速过程有 x1 a1t ,解得 t11 s12 21物块在倾斜传送带上的第二个匀加速过程有L x1 v0t2 a2t12 2解得 t20.25 s故物块到达倾斜传
26、送带底端时的速度为 v1 v0 a2t29 m/s物块在水平传送带上先以 a32.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3 0.4 sv0 v1 a3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 x2 3.4 mv20 v1 2 2a3则物块在水平传送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4 0.21 sd x2v0故 h 调为 h3.325 m 时,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为t t1 t2 t3 t41.86 s。12答案 (1) m/s (2)1.86 s102【题组突破】1水平传送带问题如图 1213 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初速度 v06 m/s 顺时针转动。现在传送带左
27、侧轻轻放上质量 m1 kg 的小滑块,与此同时,启动传送带制动装置,使得传送带以恒定加速度 a4 m/s2减速直至停止;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2,滑块可以看成质点,且不会影响传送带的运动, g10 m/s 2。试求:图 1213(1)滑块与传送带共速时,滑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2)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 t。解析 (1)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ma1,得 a12 m/s 2设经过 t1滑块与传送带共速 v,有v v0 at1v a1t1,解得 v2 m/s, t11 s滑块位移为 x1 1 mvt12传送带位移为 x2 4 m,(v0 v)t12故滑块相对传送带的位
28、移 x x2 x13 m。(2)共速之后,假设滑块与传送带一起减速,则滑块与传送带间的静摩擦力为 f,有f ma4 N mg 2 N,故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滑块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仍为 a1,滑块减速时间为 t2,有 t2 1 s,0 v a1故 t t1 t22 s。答案 (1)3 m (2)2 s2倾斜传送带问题如图 1214 所示,倾斜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7,将一小物块轻轻放在正在以速度 v10 m/s 匀速逆时针传动的传送带的上端,物块和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传送带两皮带轮轴心间的距离为13L29 m,求将物块从顶部运送到传送带
29、底部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g10 m/s2,sin 370.6,cos 370.8)图 1214解析 物块放到传送带上后,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mgsin mg cos ma1a1 gsin g cos 10 m/s 2当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同速时,位移为:s1 5 m L29 mv22a1t1 1 sva1物块加速到与传送带同速后,由于 mgsin mg cos ,所以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向下运动,摩擦力变为沿斜面向上a2 gsin g cos 2 m/s 2s2 L s1 vt a2t t22 s12 2因此物体运动的总时间为 t t1 t23 s。答案 3 s考
30、点五 滑块、滑板模型滑块滑板模型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涉及摩擦力的分析判断、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运动等主干知识,能力要求较高,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关系、速度关系是解答滑块滑板模型的切入点,前一运动阶段的末速度是下一运动阶段的初速度,解题过程中必须以地面为参考系。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滑板上,滑块和滑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滑板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2运动学分析:无临界速度时,滑块与滑板分离,确定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系解题;有临界速度时,滑块与滑板不分离,假设速度相等后加速度相同,由整体法求解系统的共同加速度,再由隔离法用牛顿第二定律求滑块与滑板间的摩擦力 f,如果该摩擦力
31、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说明假设成立,则整体列式解题;如果该摩擦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说明假设不成立,则分别列式;确定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系解题。143动力学分析:判断滑块与滑板是否发生相对滑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难点,通常采用整体法、隔离法和假设法等。往往先假设两者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它们之间的摩擦力 f,与最大静摩擦力 fm进行比较。若 f fm,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块;反之,将发生相对滑动。从运动学角度看,滑块与滑板的速度和加速度不等,则会发生相对滑动。(2017 全国卷)如图 1215,两个滑块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A1 kg 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
32、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10.5;木板的质量为 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0.1。某时刻 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 v03 m/s。 A、 B 相遇时, 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 2。求:图 1215(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思路引导15解析 (1)滑块 A 和 B 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 A、 B 和木板间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f1、 f2和 f3, A、 B 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aA、 aB和 a1,在物块
33、 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1 1mAg,f2 1mBg,f3 2(mA mB 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 mAaA,f2 mBaB,f2 f1 f3 ma1,设在 t1时刻, 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 v1。由运动学公式有v1 v0 aBt1, v1 a1t1,联立,代入已知数据得v11 m/s。(2)在 t1时间间隔内, B 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B v0t1 aBt ,12 21设在 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 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对于 B 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 f3( mB m)a2,因为 aA aB; 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 A 的速
34、度大小也为 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 A 和 B 相遇时, A 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 v2,设 A 的速度大小从 v1变到 v2所用时间为 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16v2 v1 a2t2,对 A 有 v2 v1 aAt2,在 t2时间间隔内, 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1 v1t2 a2t ,12 2在( t1 t2)时间间隔内, A 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A v0(t1 t2) aA(t1 t2)2,12A 和 B 相遇时, A 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 A 和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s0 sA s1 sB,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0
35、1.9 m。(也可用如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答案 (1)1 m/s (2)1.9 m【题组突破】1如图 1216 甲所示,质量为 M 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 v t 图像分别如图乙中的折线 acd 和 bcd所示。 a、 b、 c、 d 点的坐标分别为 a(0,10)、 b(0,0)、 c(4,4)、 d(12,0),根据 v t 图像,求:图 1216(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2,达到
36、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3;(2)物块质量 m 与长木板质量 M 之比;(3)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x。17解析 (1)由 v t 图像可求出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1m/s21.5 m/s2,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2 m/s21 10 44 4 04m/s2,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3 m/s20.5 m/s 2。4 08(2)对物块冲上木板匀减速阶段: 1mg ma1对木板向前匀加速阶段: 1mg 2(m M)g Ma2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向前匀减速阶段: 2(m M)g( M m)a3以上三式联
37、立可得 。mM 32(3)由 v t 图像可以看出,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x 对应图中 abc 的面积,故 x104 m20 m。12答案 (1)1.5 m/s 2 1 m/s 2 0.5 m/s 2 (2) (3)20 m322(2018湖北七市联考)如图 1217 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体 A 叠放在长木板 B上, A、 B 的质量分别为 m110 kg、 m210 kg, B 长为 L16 m,开始时 A 在 B 的最右端;A 与 B、 B 与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10.4、 20.4;现将一水平恒力 F200 N作用在 B 上,使 A、 B 由静止开始运动,当 A 恰好运动到
38、B 的中点时撤去外力 F; g 取 10 m/s2。求:图 1217(1)力 F 作用的时间及此时 B 前进的距离;(2)撤去外力 F 后 B 还能走多远?解析 (1)力 F 开始作用时,设 A、 B 的加速度分别为 a1、 a2,对 A: 1m1g m1a1, a14 m/s 2对 B: F 1m1g 2(m1 m2)g m2a2,a28 m/s 2,设力 F 作用的时间为 t,对应此时 A、 B 的速度为 vA、 vB则有 a2t2 a1t2 L12 12 12代入数据得, t2 s,18vA8 m/s, vB16 m/s此时 B 前进的距离为 xB a2t216 m。12(2)撤去外力 F 后,对 A 有 1m1g m1a3,a34 m/s 2对 B 有 1m1g 2(m1 m2)g m2a4,a412 m/s 2设 A、 B 经过时间 t1达到共同速度 v1则有 vA a3t1 vB a4t1解得: t10.5 s, v110 m/s此过程中 B 前进的距离为 x1 6.5 mv2B v212a4A、 B 共速后一起匀减速的加速度为 a5 2(m1 m2)g( m1 m2)a5, a54 m/s 2此时 B 前进的距离为 x2 12.5 mv212a5撤去 F 后 B 前进的总距离为x x1 x219 m。答案 (1)2 s 16 m (2)1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