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元质量检测四(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的主要途径,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现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空间之于文化,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还应当包括时间观念和思想空间。唐代诗歌的地理延伸从“阳关” “安西”到“葱岭” “西海” ,直至“条支” “拂林” ,正是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唐代承续汉事,积极开拓西北,经营西域,藉保关陇安全。唐诗以汉喻唐,包含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功立业的
2、豪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如果地域性和时间性是向外的延伸,思想性就是向内的省视,而对于唐代诗歌而言,外来的思想影响莫过于佛教。佛教于汉晋之间自西域传入,我国僧人又赴天竺求法,得佛教真传而使中国也成为佛教中心,至唐代达到鼎盛。唐代文士礼佛及与佛教僧徒交往之风盛行,细密精深的佛理、意味幽远的禅意也使得唐代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借助长于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深刻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20 世纪 80 年代,费孝通先生
3、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理论,并认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唐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通过一系列羁縻州府的设置巩固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诸族的拥护,唐太宗还被尊奉为西北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 。唐代诗人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对边疆民族习俗感受至深,其诗歌就有对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赞颂, 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岑诗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各少数民族所产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使得唐代成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4、西域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艺术、丰富物产及民俗风情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内容和想象空间,唐代诗人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及时地将这些文化养料有选择地吸收到具体作品中去,创造出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之文学” 。另一方面,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佛教传播不仅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创作题材,佛教经典的传播还促成了四声的发现以及格律诗体的形成。总体而言,唐代律诗与曲子词从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摘编自郭文庭唐诗中的丝路文学 ,有删改)2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丝绸
5、之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唐代诗歌中出现的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现象等方面。B唐代诗人全面吸取了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文化养料,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创造出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高峰。C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延伸,可从唐代诗歌中出现的“阳关” “葱岭” “条支” “拂林”等地理名词中找到印证。D唐代诗人常常以汉喻唐,是因为他们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解析:A 项, “主要表现在”表述错误,丝绸之路的作用在唐诗中可以找到明证,但不能说“主要表现” 。B 项, “吸取了”表述错误,原文是“有选择地吸收” 。D
6、项,逻辑顺序错误,应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与“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位置对调。答案: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二段从向外延伸和向内省视两个层面论证了古代丝绸之路及佛教对唐诗产生的影响,笔墨集中在佛教的影响。B文章列举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C作者为了论证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护这一论点,使用了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D第四段阐述了西域风土人情、文化艺术以及宗教艺术等对唐代诗歌形式的影响,不是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
7、式,而是影响格律和四声。解析:根据“佛教传播不仅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创作题材,佛教经典的传播还促成了四声的发现以及格律诗体的形成” ,可知,选项内容混淆二者关系,原文阐释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的影响是递进关系,而选项是前否定后肯定的并列关系。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诗人激活诗歌创作的灵感依靠自己内心的深层体验,通过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来表达对自我生命及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B岑参的赵将军歌写出了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多元发展状况。C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认为我国是历经几
8、千年的历史逐步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3D唐代律诗与曲子词是在西域宗教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解析:“唐代诗人激活诗歌创作的灵感依靠自己内心的深层体验”表述不完全,原文为“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 。答案: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南墙根儿北墙根儿袁省梅保斤抓着麻绳要闪出门楼时,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嚷嚷,戏园子门口不让你坐啊,哪个欠你拾那点柴?保斤听出儿子的话头话脑里满是埋怨,可他没停下脚,心说,我晓得你不欠,做饭有电磁炉,取暖有小锅
9、炉,可拾拾捡捡个柴,不是能省个电吗?电又不是不要钱。 儿子看保斤没停下脚,就追了出去,喊,今个大嘎子对象来哩,你就不能少去一天地里?保斤只好转身回来。儿子又撵着保斤说,戏园子门口堆子爸能坐二孬爸能坐,你就不能坐?就那二亩地能打几颗粮?还老去老去,让村里人都笑话我说我养不起你,孙子都要娶媳妇了,还让你去地里。保斤想说他胳膊腿好好的,坐戏园子门口才是受罪哩。张开嘴时,却只吐出了一团烟雾,灰白白的罩住了他的脸。儿子看保斤不言语,嘴软了些,还是劝他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说,有我和大嘎子挣钱哩,咱这光景也好过了,那二亩地能收多少算多少,我和娃一月工资就买咱一年口粮哩,不值顾在庄稼上费心思。保斤黑着脸,心想
10、挣钱再多,哪能丢了地?南门前下牛坡那两块地,可都是好地,种啥收啥,分地时多少人眼红哩,现在就都让撂荒了?保斤没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斤和儿子在一起,只有儿子一个人说话。儿子催保斤换上干净衣服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儿子说,堆子爸不到六十就啥活儿也不干了,一天坐在戏园子门口。二孬爸不也是?他都坐个啥意思?不就是给羊凹岭人看哩嘛?不就是显摆他娃的光景好过哩嘛?你也去坐嘛,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咱挪北墙根儿,让人都瞅瞅,咱这光景也好过哩。保斤还是不言语,心说大嘎子对象要来,不能灰头土脑地见人家娃,地是去不成了,那就去戏园子门口踅踅去。戏园子门口坐了好多人,二孬爸堆子爸果然在。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
11、光般慵4懒,松散,苍老。就是二猪爸也是这种模样。二猪在地里养了几十头猪,整天忙得顾了东顾不了西,却非要叫他爸坐戏园子门口去。有人扔过来一个硬纸板,保斤挤着坐了。他们就说老东西你可舍得闲坐啊?说准备给娃干到死啊你?说你挣多少是个够啊?人家娃光景好过了,咱冷了坐这北墙根儿热了坐那南墙根儿,娃脸上光彩了,咱也享了福了,多好的事。 保斤讪讪笑着,可屁股下的硬纸板还没暖热,他就坐不住了。这么好的天,能拾一大捆柴哩。前几天说的浇地,也该看看排上了没?快霜降了,柿子萝卜都该收了。保斤一下子想起来一大堆活儿,屁股下就觉得烤着火般,坐得难受。抬屁股要走时,二孬爸说,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受苦的命!保斤嘎嘎笑笑,一
12、晃一晃地走了。保斤背着一捆柴从地里回来时,媒人领着给大嘎子介绍的女孩儿刚好也进了门。儿子把保斤堵在门口,叫他去外面避一避,不耐烦地说,你瞅你你瞅你,叫你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你又去地里了,看你这一身土人家女娃见了不笑话我?孙子对象没说成,儿子绷起一张黑脸,埋怨保斤,说都是他闹的。说他一天到晚地里跑,影响了一家人的名声。最后恼恼地撂下一句话,说,老人就该有个老人样,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坐北墙根儿,叫人都看着多好,娃娃孙子脸上也都跟着光彩。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他胳膊腿好好的咋就不能去地里了?坐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等死咋就给娃娃孙子脸上添了光彩了?想是这么想的,可保斤没有问儿子。第二天
13、,又是个好天气,羊凹岭的人都看见保斤早早地就坐在戏园子门口的北墙根儿下,袖着手,眯着眼,跟个秃鹫般一动不动。时间久了,保斤身后的墙上竟磨出了一块黑黑的影子。细细看去,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的墙脚处有好多黑影子,一团一团的。选自21 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2000201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的语言质朴而传神,如“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保斤的强烈不满和急于劝阻保斤出门的情状。B文中二孬爸嘲笑坐不住墙根儿的保斤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受苦的命” ,这说明老人们坐在这里表面是享清福,实则是活受罪。C保斤原本是不愿意
14、去坐墙根儿的,但孙子没有说成对象一事让他内心深感愧疚,因此他最终顺从儿子的要求,成了戏园子门口南北墙根儿的常客。D保斤是个惯于劳作的老农,虽然家里并不需要他去干活儿挣钱,但他仍然坚持拾柴种地,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和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解析:“让他内心深感愧疚”理解错误,从文中“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来看,保斤并没有为此深感愧疚。5答案:C5小说多次写到儿子的话,也写了其他人的话,唯独让保斤始终“不言语” ,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6 分)答:_解析:小说没有对保斤进行正面的语言描写,对于儿子和其他人对他说的话,保斤只是在心里进行了回应,小说详细描写了保斤的心
15、理活动。对于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我们可以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角度分析。保斤不言语,表明他有沉默内敛的性格特点,还表明他与儿子及他人难以交流,儿子等人不理解他的想法。语言难以沟通,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认识有差距,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新旧观念的冲突,保斤无法理解儿子的想法,只能靠沉默来表示抗议。答案:(1)更能体现保斤内心的孤独。保斤始终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他没法与儿子以及其他人交流,他们不理解,也没考虑他的想法和感受。(2)有助于表现保斤沉默内敛的性格。将外部的语言转化为“心想” “心说”等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现其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3)有助于突出保斤的无奈和苦闷。
16、让保斤的不言不语与儿子的不断催促、唠叨、埋怨和其他人的善意嘲讽形成鲜明对比,在不说与说的对比之间凸显其苦闷。(4)增添了小说的悲凉意味。保斤的不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和抗议,也是一种无奈的隐忍和妥协,一个只是不想闲坐等死,只是不想荒废土地,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老人,面对儿子的“孝顺” ,能说什么呢?6小说以“南墙根儿北墙根儿”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6分)答:_解析:本文的标题是一个地点,通常具有点明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以从文中找出有关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的语句,从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分析体会。如“南墙根儿北墙根儿”是小
17、说标题,由文章可知,这是人物的主要活动地点,同时引发读者的好奇。答案:(1)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是羊凹岭的老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墙根儿闲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2)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着去不去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坐着展开的,儿子的要求和责备、保斤的抵触和最后的妥协,离不开“墙根儿” 。(3)象征着一种孤独落寞、了无生机的老年生活。羊凹岭的老人们为了成全儿子的“孝心” ,彰显家庭的富足,年纪并不算老就不得不到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去闲坐养老、打发时日,过着慵懒而毫无生气的生活,看似享清福,实则活受罪。(4)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小
18、说的内容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6风格和谐一致。(5)设置悬念。在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究竟发生了什么?吸引人一探究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 进入十月,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一种被媒体称为“慢就业”的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而是让自己暂时处于待定状态。事实上, “慢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 ,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比
19、如,他们会更加看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毕竟“入错行”的代价可能会很大。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含金量,等等。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这其实是成熟、理性的表现。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 。(摘编自人民日报 大学生就业,观念须“松绑” )材料二(摘自中国
20、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材料三 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营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甚至会激化一些矛盾。新近流行的新词“慢就业”和“待定族” ,就是典型例子。这两个词其实是在经济就业遭遇双重压力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媒体重新包装出来的伪概念。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人们常说中国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不足,用一段时间学习、充实、调整,作为个体选择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7尤其最近几年,大学
21、毕业生不断遭遇“最难就业季” ,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不难看出,许多所谓的“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是大学生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不管是叫“下岗” “待岗”还是“创业人员” ,没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不会因为称呼变了,家庭就凭空多出一份收入。同样,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也不会因为他们被贴上“待定族”的标签,就得到任何改变。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也没有哪个问题会因为造出了新奇的概念就得到解决。有关部门最该做的,是正视现实问题并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摘编自新华社“慢就业” “待定族”本质是掩耳盗铃)7下列对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2、)( )A不论其所在的学校类别如何, “就业”都是毕业生排在第一位的选项,这毫无疑问。B选择“考研” “创业” “出国”等的比例不高说明“慢就业”不是毕业生的最佳选择。C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心态各异,有些毕业生主动选择“慢就业”体现了其就业理念上的成熟。D某种程度上“慢就业”有其进步性,因为这种方式带给了毕业生自由多元化的选择空间。解析:“慢就业不是毕业生的最佳选择”妄加推论, “慢就业”对部分人来说是最佳选择。答案:B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而是在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的客观形势下毕业生的无奈之举。B一些媒体重新包装“
23、慢就业”和“待定族”这样的概念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C缺乏自主设计和目标规划的“慢就业”是不被支持的,毕竟无论“求学”还是“求职”都要有所追求。D承受“慢就业”压力的各方,既有迷茫的毕业生,也有所有学生的家庭,还有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解析:A 项, “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范围扩大,原文是说不是部分大学生的主动选择。B 项, “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夸大事实,文中只有“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这样的假设。D 项, “所有学生的家庭”概括不当,原文是“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 ,可见不是所有家庭都会有收
24、入压力。8答案:C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针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文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6 分)答:_答案:人民日报立足于扭转人们对“慢就业”的看法,肯定其客观可行性,认为“慢就业”可以给高校和毕业生都“松绑” 。新华社立足于批判媒体用“慢就业”一类新词麻痹社会的做法,认为提倡这种观念于事无补,有关部门应该实事求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
25、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 注 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
26、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 ,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27、。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9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有删改)注 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
28、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解析:读懂大意,补充成分,正确断句。 “(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佛骨)留禁中三日,(上)乃送(之于)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答案:C11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29、B “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体改革运动。C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二人以苦吟著称。解析:司马光不属于唐宋八大家,应为曾巩。答案:A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愈三岁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馀庆为他宣扬美名。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
30、碑 。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10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解析:“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错误,应为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5 分)译文:_(2)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5 分)译文:_解析:(1)以:认为。累:多次,屡次。被:遭受。摈黜:排挤贬官。自喻:自我开导。执政:主持政事的人。(2)因:趁机。诉:起诉。勒:镌刻。补充主语“愬妻” 。答案:(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
31、,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主持政事的人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2)(李愬的妻子)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宪宗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镌刻在碑上。【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馀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因此在当时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真诚直率,无所畏
32、惧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主持政事的人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
33、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11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 ,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镌刻在碑上。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
34、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
35、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当结束了公务的时候,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后辈,招入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不去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将近十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江梅引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
36、草赋,又萋萋 。漂零客,泪满衣。注 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江梅引” ,词牌名。 “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12滕王阁序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B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C “湿红恨墨浅封题” ,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D “宝筝空,
37、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解析:A 项, “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滕王阁序中“短引”指序文。答案:A15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直抒胸臆。 “人间离别易多时” “忽相思” “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虚写(想象)。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 “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 “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 “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
38、深切。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诗经 氓 中表现男子曾经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的句子是:“_,_” 。(2) 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人生如同“_,_” ,接着抒发了人生短暂、长江无穷的慨叹。(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 。答案:(1)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中
39、国青年成为友好使者,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13郑和下西洋,他们用脚步丈量青春,用青春书写历史,为各民族交流架起了一座座友谊桥梁,让丝路上的友好交往事业_,延续至今。他们的故事,无一不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使命,在历史上镌刻下一个个_的青春印记。如今,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大潮中,青年情趣相近、_,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如果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国家友好的根基在民众的话,那么( )。只有打开了青年的一扇扇心灵之窗,各国人民的友谊才能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浩瀚大海,历久而弥坚、历久而弥新。作为中国青年的“强国一代” ,更能够从放眼世界
40、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他们将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青年一起肩并肩、手牵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_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强国一代”的中国青年,更能够从放眼世界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B作为中国青年的“强国一代” ,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C作为“强国一代”的中国青年,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D作为中国青年的“强国一代” ,更能够从放眼世界中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解析: 画横线句存在三种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全句主语不能是“
41、强国一代” ,应是“中国青年” ,A、D 两项对此未修改;二是“从中认识”存在状语和中心词不搭配的问题,应修改为“在中认识” ;三是“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中“肩负起”与“时代担当”既不搭配,也造成语义重复。答案:C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 “国之交”的希望在于青年, “民相亲”就要从青年做起B青年就是“国之交”的希望, “民相亲”就要从青年做起C青年就是“国之交”的希望,从青年做起才能“民相亲”D “国之交”的希望在于青年,从青年做起才能“民相亲”解析:此段话题中心是“国之交” ,故 B、C 项不合适;“国之交”的前提条件是“民相亲” ,而要
42、实现“民相亲” ,就要抓住“根基” , “从青年做起” 。答案:A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 分)( )14A一脉相承 流芳百世 意气相投 休戚相关 B一脉相承 不可磨灭 情投意合 休戚与共C薪火相传 流芳百世 情投意合 休戚相关D薪火相传 不可磨灭 意气相投 休戚与共解析:第一组:“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在本语段中“薪火相传”用来表现将友好交往事业继承、发扬下去;“一脉相承”强调的是“有关系” ,不如“薪火相传”切合语境。第二组:
43、“不可磨灭”: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流芳百世”: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不可磨灭”强调的是事迹,切合语境。第三组:“意气相投”: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意见一致,彼此很合得来。“情投意合”通常用在具体情境中,强调双方关系好,不切合语境。第四组:“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前者强调共同行动,共同承担;后者强调联系紧,不可拆。答案:D20下面一则通告,有几处不够简明得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5 分)我处想要对长江江口街道办事处陈庄村至梅龙
44、镇小李庄村段进行整治工作,发现此段内有私自搭建的房屋建筑,根据安徽省河道管理条例中关于“清除河堤内非法建筑物”的规定,因此,勒令房主于 2018 年 9 月 30 日前一律将房屋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将按有关法律进行处罚。答:_答案:(示例)“想要”改为“决定” ;删去“工作” ;删去“建筑” ;删去“因此” ;“勒令”改为“限” 。21下面是某校团委防火演练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6 分)答:_答案:在这次防火演练中,学校团委负责组织发动、后勤保障和演练评比等工作;消15防干警负责传授消防常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组织
45、消防演练。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很多人用“洄游”来形容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海归”潮。据统计,10 年前,中国每送出 3 人留学,迎回一人;几年后,每送出去 10 人,有一半人选择回国;现在,出国留学人员中,八成人选择回来。你对目前中国的“海归潮”现象有怎样的看法?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指导 “海归”人数不断增加,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诸多原因:情感和文化因素、中国崛起、 “一带一路”建设与供给侧改革、国外经济疲软等等。写作时可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发表看法或析原因,或说影响;或对“海归潮”加以肯定,或辩证分析。也可写记叙文,通过生动的叙事表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