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4 讲 文言文阅读专题一 常考篇目一、孔子语录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欲信大义于天下B饭疏食饮水 皆出酒食C切问而近思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D传不习乎 传一乡秀才观之(解析:A.真诚,诚实/通“伸” ;B.食物;C.当前的/附近的;D.老师传授的知识/传给。)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C.介词,凭
2、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是谈学习方法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B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愤进取。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解析:A 项中的“博学而笃志”是谈学习方法的。)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吾日三省吾身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亦在其中矣D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解析:A.每天/天;B.志向;C.以为乐/快乐;D.按时/当时。)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C不义而富且贵 年且九十
4、D七十而从心所欲 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连词,表转折;B.替/作为;C.并且/将近;D.顺从,听从/学习。)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文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C孔子认为君子一定能够做到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D “温故而知新”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二、口 技3林嗣环题组
5、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京中有善口技者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B手有百指 指通豫南C众妙毕备 录毕,走送之D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解析:A.擅长;B.手指/直;C.全,都/完;D.应该/答应,回答。)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当涉猎B于厅事之东北角 撤屏视之C满坐寂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D其夫呓语 其如土石何(解析:A.只;B.结构助词,的/代词;C.的样子/但是;D.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本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B
6、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C听众的反应衬托了口技表演之“善” ,属于正面描写。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 ,点明题意。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微发笑,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妙极了。(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百千犬吠 其岸势犬牙差互4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其一犬坐于
7、前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何间焉D群响毕绝 哀转久绝(解析:A.狗/像狗一样;B.通“座”/动词,坐;C.夹杂/参与;D.消失。)2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于厅事之东北角 舜发于畎亩之中B妇拍而呜之 人不知而不愠C于厅事之东北角 怅恨久之D凡所应有 凡三往(解析:A.在;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结构助词,的/凑足音节,无实义;D.凡是,表概括/总共。)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善”字统领全文,全文内容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B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说明表演场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C文章仅仅从艺人的高超表演和道具的简单两
8、方面写出了表演的精彩。D本文首尾呼应,结构紧凑,也表达了对表演者的赞美。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些。(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要先跑的。三、桃花源记陶渊明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A夹岸数百步 夹岸高山B渔人甚异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C复前行,欲穷其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并怡然自乐 心旷神怡解析:A.在两旁;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奇怪)/不同;C.继续,又;D.
9、愉快。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欲穷其林 其人视端容寂B闻之,欣然规往 犹鱼之有水也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解析:A.指示代词,那;B.代词,代指这件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兼词, “于之” ,从这里/助词,表疑问语气;D.副词,竟然/连词,于是。)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做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
10、,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晰,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平坦宽广的土地,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B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6C寻病终 寻向所志D未果,寻病终 暮而果大亡其财(解析:A.类/通“嘱”
11、 ;B.对感到奇怪;C.不久/寻找;D.实现/果然,果真。)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武陵人捕鱼为业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闻之,欣然规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遂迷,不复得路 遂与外人间隔(解析:A.作为/被;B.全,都;C.代词,代这件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终于/于是,就。)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B成语“世外桃源”出自本文,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C村人为渔人费了这么多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 ,为自己住在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而“叹惋” 。D文章通过渔人在桃花源的
12、所见所闻,展示了桃花源的生活风貌,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社会的雏形。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四、陋室铭刘禹锡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无丝竹之乱耳 行拂乱其所为C苔痕上阶绿 受上赏7D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解析:A.出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B.扰乱;C.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上/上等的;D.不加装饰的/向来,一向。)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无丝竹之乱耳 小大之狱B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
13、于是人也C斯是陋室 微斯人,吾谁与归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解析: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动词,表判断/代词,这,那;C.这;D.用来/认为。)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以名人的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B文章以反问句式结尾突出主旨,强调陋室不陋。C文章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比兴陋室之德,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D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
14、字。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繁杂的)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2)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品德高尚)有什么简陋的呢?”五、爱莲说周敦颐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8C陶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解析:A.唯独,只/老而无子的人;B.更加/好处;C.少/鲜艳;D.人称代词,我。)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B自李唐来 屠自
15、后断其股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B.介词,从;C.连词,表转折/表修饰;D.助词,无实义/疑问代词,哪里。)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衬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文章结尾没有按
16、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放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解析:A 项中“借景抒情”应为“托物信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六、三 峡9郦道元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
17、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B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C略无阙处 城阙辅三秦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解析:A.清波/水清;B.均指飞奔的马;C.通“缺”/宫墙;D.白色的/不加装饰的。)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在/如果;B.即使;C.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如此,这么/来。)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段中作者用正面
18、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10A属引凄异 下车引之B哀转久绝 天下独绝C不见曦月 见余,大喜曰D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连续/拉;B
19、.停止,消失/极;C.看见;D.连接/同“嘱” 。)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自非亭午夜分 有朋自远方来B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C良多趣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飞漱其间 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如果/从;B.有时/有的人;C.确实/良好;D.代词。)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绿潭” “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素湍”“回清”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
20、,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七、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题组训练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11A欣然起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病终C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谷传响D月色入户 木兰当户织(解析:A.出行/队伍;B.寻找/不久;C.形容水的澄澈/空旷的;D.门窗。)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
21、相与步于中庭 告知于帝B欣然起行 虽然,受地于先王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迷,不复得路D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解析:A.在/向;B.的样子/这样;C.于是,就/终于;D.原来是。)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作者把自己列为“闲人” ,表达了虽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C “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运用了叙事、写景、抒情多种表达方式。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庭院里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22、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织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八、与朱元思书吴 均题组训练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12B千丈见底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D有时见日 隐天蔽日(解析:A.极/断绝;B.看见/认清;C.向上/在上面;D.太阳)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鸢飞戾天者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B一百许里 杂然相许C猛浪若奔 孰若孤D急湍甚箭 其家甚智其子(解析:A.的人/表判断;B.表示约数/赞同;C.像;D.超过/很。)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23、)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篇。D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
24、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九、马 说韩 愈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千里马常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3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D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解析:A.副词,经常,常常/形容词,普通的,平常的;B.吃/通“饲” ,喂;C.显现;D.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名词,鞭子。)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且九十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D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解析:A.况且/将近;B.表反问的语
25、气词,难道,真的/代词,代指“千里马的” ;C.连词,表转折,但是;D.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文章第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B第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6、。(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由于)吃不饱,力气不足,它日行千里的卓越才能就表现不出来。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才美不外见 初极狭,才通人14B执策而临之 将军身披坚执锐C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箪食D食不饱,力不足 东坡现右足(解析:A.才能/仅;B.拿;C.吃/食物;D.足够/脚。)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策之不以其道 以中有足乐者B而伯乐不常有 学而时习之C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D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解析:A.按照/因为;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难道/代词,它的;D.有时
27、。)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作者借这篇文章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文末“呜呼”一词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况且想和普通的马一样都达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十、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 濂题组
28、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日星隐曜15B色愈恭,礼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A.约定的日子/太阳;B.周到/到;C.同“披” ,穿;D.供给,供养/恭敬地接受。)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无从至书以观 以衾拥覆B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之享C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则又请焉 则素湍绿潭(解析: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好像/比得上;D.就。)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 “
29、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学”是文章的中心词,全文围绕它层层展开。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现身说法,勉励后辈努力学习,读来情感恳切,语重心长。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他自己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
30、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前行C久而乃和 政通人和D至舍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6(解析:A.担心/祸患;B.回答/再,又;C.暖和/和乐;D.到。)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或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B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屏人曰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D故余虽愚 故渔者歌曰(解析:A.有时/或许;B.因此/于是;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所以。)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 “略无慕艳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穿戴的华丽,是为了突出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
31、文章告诉我们: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他旁边侍奉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十一、小石潭记柳宗元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其岸势犬牙差互 百千犬吠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其一犬坐于前C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D乃记之而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解析:A.像狗一样/狗;B.座位/坐;C.大约/可以;D.离开。)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如鸣珮环
32、,心乐之 何陋之有17B全石以为底 不以己悲C似与游者相乐 念无与为乐者D潭西南而望 学而不思则罔(解析:A.代词,代指前文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B.与“为”连用,以为,把当作/因为,由于;C.的人;D.连词,表修饰/表转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用如鸣珮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D本文
33、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 “屿” “嵁” “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乃记之而去 何陋之有B以其境过清 其真不知马也C全石以为底 皆以美于徐公D佁然不动 屋舍俨然(解析:A.代词,指小石潭的景物/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34、B.代词,指小石潭/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大概;C.把/认为;D.的样子。)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18A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B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D皆若空游无所依 关山渡若若飞(解析:A.大约/答应;B.把作为/认为;C.沿着/顺从;D.像。)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
35、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 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被贬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十二、岳阳楼记范仲淹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B南极潇湘 初极狭C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36、D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解析:A.详尽/具备,具有;B.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非常;C.迫近/轻视,看不起;D.全。)19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C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有时;C.指示代词,这样/的样子;D.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这件事。)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
37、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政通人和 廿二日天稍和B属予作文以记之 乃记之而去C此
38、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余因得遍观全书D浊浪排空 而或长烟一空(解析:A.和乐/暖和;B.记录;C.景观/看;D.天空/消散)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20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前人之述备矣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感极而悲者矣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解析: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B.在/因为;C.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D.连词,表顺承。)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选文第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B选文第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C选文第段除
39、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则替百姓担忧,退处偏远的江湖则替君王担忧。十三、醉翁亭记欧阳修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C野芳发而幽香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太丘舍去(解析:A.动词,称呼,命名/为,是;B.秀丽/茂盛、繁茂;C.开放/从出发;D.离开。)2 【A
40、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日出而林霏开 环而攻之而不胜B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耶C山间之四时也 戴朱缨宝饰之帽21D醒能述以文者 徒以有先生也(解析: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却;B.代词,代指百姓/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C.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因为。)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B文章写“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
41、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B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解析:A.命名/是;B.聚拢/回家;C.中间/参与;D.穷尽。)2 【A
42、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B杂然而前陈者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C醉能同其乐 其如土石何D射者中,弈者胜 陈胜者,阳城人也(解析:A.在/表示比较;B.的样子;C.代词,指大家/用在“如何”前面,加22强反问语气;D.的人/用于判断句,用在主语后,引出判断。)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第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 ,再“西南” ,望“琅琊” ,闻“水声” ,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 ,方见亭子。B第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 “繁” “洁” “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换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C第段太守颓然与众宾
43、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 ,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 “醉翁”之“醉” ,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种含义。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十四、出师表诸葛亮题组训练 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与臣论此事B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是以先帝简拔
44、以遗陛下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不宜偏私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析:A.判定/谈论;B.疏远/长远;C.给予/遗留;D.应该。)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杂然而前陈者B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其境过清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战于长勺23D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其真不知无马也(解析: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以致/因为;C.在;D.代词,指“他们的”/表猜测的语气词,大概。)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 ,奖赏“为忠善者” 。B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C选文提及先帝
45、“痛恨于桓、灵” ,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陛下)实在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志士的气节。(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随便轻视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大臣向陛下直谏的道路啊!题组训练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A临表涕零 把酒临风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C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D苟全性命于乱世 故不为苟得也(解析:A.对着;B.拜访/回头看;C.成效;D
46、.苟且。)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C试用于昔日 叹息痛恨于桓、灵D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解析:A.用来的;B.因为/用;C.在/对;D.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3(2017广东)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24B诸葛亮追述三顾茅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 “北定中原” “庶竭弩钝” “兴复汉
47、室”和“还于旧都”等。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因为我低微鄙陋,降低身份,屈尊就卑,多次到草庐来拜访我。(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愿意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诈凶恶的人。十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题组训练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人恒过 国恒亡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D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解析:A.常常;B.违背/辅佐;C.选拔/发动;D.集市/买。)2 【A 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潭西南而望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