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在中国古代,官
2、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学而优则仕” ,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
3、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有一定关系。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 2 -和文字的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
4、本依 据,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当然,喜欢读书与做个好官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如清朝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不过,虽说喜欢读书不全是好官,但赃官劣官则大多是不喜欢读书的草包,因为此类官员的兴致根本不在读书上,而是钟情于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读书与做官也构成中国文人士子复杂性格和模糊意绪的两面心态。在他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的同时,也演绎着一幕幕数不清看不完的人生悲喜剧。例如北宋寇准被罢免丞相之职后,以刑部尚书知
5、陕州,蜀帅张咏返京述职时路经陕州,寇准以东道主身份表达情谊,临别时寇准低声咨询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只说了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寇准不解其意,立即命手下找来后汉书阅读,读至“不学无术”四字,笑着说:“此张公谓我矣。 ”由此推知,即使官居高位,但长期不读书不学习也会贻误国事、害人害己。当然,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审视。读书著文在历史上也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司马迁因说真话而罹受宫刑,到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使众多官吏丢掉性命,直至“文化大革命”导致万马齐喑,使今人感到在官场上读书立言绝非易事。其实,读书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今世和后人留下一点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
6、身养性或单凭勇气就能够做到的。(摘编自中国古代官员的读书与从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盛世都推崇文化和学术,文化修养高低和政绩大小是考查官员的重要指标,这使读书和从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B. 长期的读书,使文人士子拥有丰赡的学养和高迈的人格,同时养成读书习惯,所以古人为官之后依然推崇读书。C. 读书时老师的细心调教,加上封建社会官场的耳濡目染,读书人一旦进入仕途,大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D. 入仕为官是古代文人的人生价值,而读书则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这种风尚形成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中
7、国古代官员读书与从政的关系是:为官前“学而优则仕” ,读书成就称职的官员;为官后“立德立功立言” ,读书助其成就更大事业。- 3 -B. 以文会意是中国古代官员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北宋寇准被罢相后请教蜀帅张咏,后读霍光传醒悟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C. 隋唐时期将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建立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的用人 选人制度。D. 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这是因为科举考试的严苛,学子必须经过漫长而深入的苦读才能通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读
8、书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官场的风气,更关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B. 饱读诗书的文人和珅却成为清代的大贪官,这说明喜欢读书不一定就会做个好官,有时读书反而可能会成就一部分贪官。C. 古代有许多为官为文都有成功的典范,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修缮西湖堤坝,造福一方;写下钱塘湖春行流传于世 。D. 读书著文虽然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但若能坚持修身养性,保持勇气,坚持真理,发现真理,在官场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4-6 题 唐诗几男子(节选)余秋雨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其
9、中一个,就是唐诗。这种说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认同。不少朋友会说:“到了国外仍然可以读唐诗啊,而且,别的国家也有很多好诗!”因此,我必须对这件事情多说几句。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浔阳秋瑟中。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心中的意象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潜藏下来的。也许是父母吟诵,也许是老师领读,反正是前辈教言中最美丽的一种。父母和老师只要以唐诗相授,也会自然地消除辈分界限,神情超逸地与晚辈一起走进天性天籁。- 4 -于是,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
10、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而且,这种唤醒全然不是出于抽象概念,而是出于感性形象,出于具体细节。这种形象和细节 经过时间的筛选,已成为一个庞大民族的集体敏感、通用话语。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 、 “独钓寒江 ”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和诗境,却不存在。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已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失落了什么?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当然,无可替代并不等于美。但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11、。回头一想,这种清醇、高迈本来就属于自已,或属于祖先秘传,只不过平时被大量琐事掩埋着。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嗡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这个自己,看似稀松平常,居然也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这个自已,看似俗务缠身,居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这个自己,看似学历不高,居然也能跟上那么优雅的节奏,那么铿锵的音韵那么华贵的文辞。这样一个自己,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是稀有的,但由于唐诗,在中国成了非常普及的常态存在。正是这个原因,我才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产生唐诗的
12、土地,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对国际间的文化信息并不陌生,当然知道处处有诗意,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坑。但是正因为看得多了,我也有理由作出一个公平的判断:就像中国人在宗教音乐和现代舞蹈上远远比不上世界上有些民族一样,而唐诗,则是人类在古典诗歌领域的巍峨巅峰,很难找到可以与它比肩的对象。4下面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本文在开篇即以自已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反衬自己对唐诗的喜爱,最终得出投生中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产生唐诗的土地的结论。B在作者看来,唐诗已经不仅仅只是文学,它与看到的山山水水,父母老师的相授等
13、等已经结为一个整体,读唐诗能够唤醒记忆中的细节和形象。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认为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这是因为此景更容易唤起人的思乡之情。D作者立足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信息,经过比较得出结论唐诗是全人类的,它是古典诗歌的巅峰,很难有对象和它相媲美。5 结合全文,说明唐诗对中国人的意义。 (6 分)- 5 -6余秋雨散文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加上“仿古建筑,小
14、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 ,不仅使古村落因过度开发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浙江省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值得各地借鉴。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 6 个村落之一。新叶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在保护过程中,积极采取“规划新区,保护老区,有序过渡,和谐共生”的办法,来降低老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摘编自 2016 年 6 月 28 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大量古村落因人去屋空而破败甚至消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现代人在享受幸福
15、生活时如果丧失了“文化之根” ,这种幸福只能是不完整的,因此,国家肩负着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的责任。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保护、振兴古村落自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一个古村落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关键在于这个村落要能够人丁兴旺,只有有了足够的人气,才能让古村落有生气。一些列入了保护名录的古村落,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能够吸引到一些旅游资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江南地区的乌镇、周庄等古镇。但是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这些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客流,而一些新造的旅游景点也不足以体现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古村落,更重要的是要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说得材料四:- 6
16、-具体点,就是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摘编自 2017 年 12 月 11 日澎湃新闻 )材料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布了 4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 4153 个传统村落。然而,中国有 2800 多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一个县被收录的古村落不足 2 处。据调查统计,2000年,中国有 360 万个自然村,到 2010 年,自然村减少到 270 万个。10 年里有 90 万个村子消失,相当于一天之内就有 250 个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已只有约 200 万个。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 “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 ,公益组织的力量似乎分外薄弱。2014 年 11
17、月,汤敏辞去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在深圳发起成立“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 ,着手建立“全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联盟” ,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汤敏认为,在“互联网+”语境下,利用扁平化与便捷快速的社群链接,既让社会创新走向多维立体生态,也能让“古村之友”聚合出巨大的价值增量。“一个人干出 100 分, 就只是 100 分,一万个人干出 70 分,那就是 70 万分。 ”汤敏说,如今,古村落保护不缺政府的支持,也不缺商业的力量,缺的是公众参与, “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引导大众的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而如今,互联网正让这一切
18、变得更加容易和可能。 ”【注】汤敏,北大研究生毕业,近年致力于保护古村落,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摘编自 2018 年 1 月 23 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古村落保护”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传统古村落往往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之根。B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肩负的历史重任。C古村落保护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要让古村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D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传 统村落”数量,是当前应对古村落急剧消失现状的根本之举。- 7 -8下
19、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数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这说明我们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B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坚持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因而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C古村落破败消失与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无关系,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D “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等网络组织的成立,使得“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9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村落。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20、成 10-13 题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
21、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22、。(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 8 -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
23、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 ,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
24、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明州司法参军,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2)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2)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 最多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
25、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9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入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15颈联写“猿” “雁” ,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逍遥游中用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来比喻
26、因为生命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唐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
27、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
28、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10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土地和
29、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20下面是某校发给家长的邀请函的初稿片断,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第 10 届腾飞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即将拉开序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为了孩子能在此次比赛中凯旋归来,敝校特别邀请专家来作“科技小发明创作”的主题报告。我们鼎力邀请您于百忙之中抽空出席,与孩子共襄创新的乐
30、趣。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四、写作(60 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一名男子在西湖边网红石碑“杭州西湖”上乱涂乱画,字体弯弯扭扭,大致可以看出是“平文涛” 、 “无砂之神” 等字样,引发网友的愤怒。除在西湖边网红石碑上乱涂乱画之外,平文涛还在钱王祠顶风作案,多次“犯案”屡教不改。10 月 7 日第 3次“作案”时被当场抓住,36 岁强壮之年却“留名爆红” ,有网友评论:平文涛,你出名
31、的方式丑爆了!而现实生活中, “平文涛”们并不少见,为了赚取点击率和获得更多的关注而扬名,某- 11 -些无良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博眼球” “博出位” ,甚至不惜颠倒是非黑白。面对此类现象, 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以上文字,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字数不少于 800 字。高二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1 (3 分)C(A 项,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多维度的,仅通过加强海军实力来强化海权,无法保证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B 项,尽管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
32、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但这依然存在诱发“中国威胁论”的风险;D 项,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 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是中国海权维护的努力目标,但目前尚未实现。 )2 (3 分)D(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能有力证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即海上霸权,但不能证明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 )3 (3 分)D(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是中国的一贯主张,这契合了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4. (3 分)C 5. (6 分) (1)作为一种整体存在,它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可以全方位的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33、 (2)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6. (6 分) (1)巧引诗句说唐诗。独钓寒江、黄河白云间、空山新雨后、浔阳秋瑟、月落乌啼、羌笛孤城等诗句的灵活引用,有画面感而不显得堆砌。(2)巧比妙喻。把唐诗比作“玉杵叩扉”,有形有声;把在异乡看到美景比作“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形象生动地表现那种惊喜之后的失落。(3) “这个自己”三段排比,铺陈凡夫俗子读唐诗的体验和提升,内容厚实,饱含激情。 (每点2 分共 6 分)7. D(3 分) (D 项, “根本之举”错。 )8.A B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C 项说法绝对化;
34、D 项“主要途径”于文无据。9.(6 分) 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古村自身文化吸引力,保证客流量与住留人口;利用“互联网+公益”创新保护形式,壮大公益力量;引- 12 -导大众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健全和完善古村落保护相关制度,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10.(3 分)B (正确标点: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1.(3 分)A (“年龄与己相当者”错。 )12.(3 分)C (“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
35、察访陕西”时。)13.(10 分) (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 (“任情” “莫” “忤” “力争”各 1 分,句意 1 分。 )(2)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可以激励世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了。 ”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孝友” “厉” “迁” “并”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断案,
36、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三尺之法了。 ”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 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 ”改任他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 ”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 二十篇。升任集贤校理,又
37、察访陕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赶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 13 -地推辞,请长授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
38、职了。 ”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二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一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 ”升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历任尺府、河阳、陈、郑、扬州长官后去世。14. B(B 项, “创作目的”错误, “最多吟兴是潇湘”是冬末泛舟的缘起,而不是作者的创作目的。 15.(6 分) 示例一:读出愁。作者描摹江山风物之美,意在得到朝廷的赏识与任用。
39、夜深猿啼悲凉,春近鸿雁高飞,恬淡愉快的表象下透露出诗人志难酬、无奈落寞之情。示例二:读出喜。作者泛舟潇湘,江山风物的美丽令人陶醉,诗句传诵的想象激起壮志。凄凉猿啼,因内心的愉悦而不再悲凉;大雁因春近而辞别衡阳,返回故地,更让人欣喜。【试题分析】14.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各项均考核诗歌的内容,其中 B 项, “创作目的”错误, “最多吟兴是潇湘”是冬末泛
40、舟的缘起,而不是作者的创作目的。E 项, “全诗通篇写景”错误。首联中的“好”为抒情。尾联也不是写景。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情感的题目,首先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如读出愁。然后解释:作者描摹江山风物之美,意在得到朝廷的赏识与任用;夜深猿啼悲凉,春近鸿雁高飞,恬淡愉快的表象下透露出诗人志难酬、无奈落寞之情。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
41、,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6.(6 分)(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4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7 (3 分)B“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
42、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18 (3 分)D(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 项, “精神” “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 “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 A。)19 (3 分)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 ,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土地和天空” ,后面也应是先“土地” ,后“天空” 。20.【答案】“凯旋归来”改为“凯旋” (或删除“归来”); “敝校 ”改为“学校”;“鼎力”改为“诚挚”; “抽空”改为“拨冗”;“共襄”改为“共享”
43、。【解 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凯旋”,是战胜归来的意思,与“归来”语义重复,去掉“归来”。“敝校”,“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上,改为“学校”。“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改为“诚挚”。“抽空”,挤出时间(做别的事情);“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把“抽空”改为“拨冗”。结合“乐趣”分析,把“共襄”改为“共享”。21.(6 分)花朵如果害怕风雨,那它永远不能绽放;矿石如果害怕冶炼,那它永远不能成材;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远航。先分析例句,种子,埋没,发芽,可看出其基本结构。其次确定思路:选择一种事物,指出其可能遇到的不好结果,再得出其必然不能成功的- 15 -结局。22.(60 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