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八下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04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课件20190215278.pptx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95858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30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八下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04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课件20190215278.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八下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04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课件20190215278.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八下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04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课件20190215278.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八下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04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课件20190215278.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八下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04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课件20190215278.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柳州专版,新课标(RJ),第三部分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第1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1.历史背景:粉碎“四人帮”后,针对“ ”的错误,一场 在全国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 ,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地点: 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的决策;提出了 的总方针。 (3)组织路线: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

2、志着我国进入建设的新时期。,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解放运动,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1.1978年底, 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到1983年, 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作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拓展延伸】 1.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改革开放。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的两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1)革命时期: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建设时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易错易混点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14课 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知识梳理,1.目的:吸收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

4、.设立: 年,首先在广东和福建设立了 、珠海、汕头 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 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3.作用:特区经济发展迅速,不但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1980,深圳,厦门,海南岛,1.扩展 (1)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广西的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3)20世纪90年代,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逐渐向内地推进。 2.形成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沿海开放

5、城市,【拓展延伸】 1.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开放与新时期的开放的区别 (1)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2)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3)结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2.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易错易混点深圳最先成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海南岛(非海南省)是最大的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上海现

6、代化建设的缩影”。,第16课 “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知识梳理,1.目的:完成 。 2.提出:1984年, 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3.主要内容:一个中国和两制并存,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高度自治。 4.意义: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1. 年7月1日, 正式成立。“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 问题的解决上得到成功运用。 2.1999年12月20日, 正式成立。 3.意义:洗雪了历史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的发展进入了新

7、时代。,1997,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拓展延伸】 1.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香港、澳门人民期盼回归。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2.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存,但国家的主体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香港、澳门回归后的持续稳定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科学的、正确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易错易混点经济特区是享有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实行特殊社会制度的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