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扬州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9.02一、语言文字应用(12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A. 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B. 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C. 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D. 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2下列对偶佳句的内容与所属类别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A.
2、 风流人物风月情浓君子之交 腹有诗书B. 风月情浓君子之交腹有诗书 风流人物C. 风流人物君子之交风月情浓 腹有诗书D. 君子之交腹有诗书风月情浓 风流人物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放眼全世界来看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A B C D. 4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3 分)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
3、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2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A. 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B.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C.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D. 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家贼事宜状
4、韩愈臣去年贬岭外刺史,其州虽与黄家贼不相邻接,然见往来过客,并谙知岭外事,或人所说至精至熟。其贼并是夷獠,亦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衣服言语,都不似人。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近者征讨,本起于裴行立、阳旻。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立可摧破,争献谋计,惟恐后时。朝廷信之,遂允其请。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倘皆非虚,贼已寻尽。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罔朝廷。邕容两管,因此凋弊,十室九空,百姓怨嗟。阳旻、行立,相继身亡,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
5、嫉,以致殃咎。阳旻、行立,事既已往,今所用严公素者,亦非抚御之才,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昨者并邕容两管为一道,深合事宜。然邕州与贼逼近,容州则甚悬隔。其经略使若置在邕州,与贼隔江对岸,兵镇所处,物力必全。一则不敢轻有侵犯,一则易为逐便控制。今置在容州,则邕州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奸心。伏请移经略使于邕州,其容州但置刺史,实为至便。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疫杀伤。臣自南来,见说江西所发共四百人,曾未一年,其所存者,数不满百。岳鄂所发都三百人,其所存者,四分才一。续添续死,每发倍难。若令于邕容侧近召募添置千人,兵士皆便
6、习。长有守备,不同客军,守则有威,攻则有利。自南讨已来,贼徒亦甚伤损。察其情理,厌苦必深。大抵岭南人稀地广,贼之所处,又更荒僻。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于国计,不为有益。容贷羁縻,比之禽兽,来则捍御,去则不追,亦未亏损朝廷事势。以臣之愚,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一郎官御史,亲往宣谕,必望风降伏,欢呼听命。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德既不能绥怀 绥:安抚 B足明欺罔朝廷 罔:陷害3C一则易为逐便控制 逐便:乘便D容贷羁縻,比之禽兽 容贷:宽恕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7、是( ) (3 分)A韩愈能了解黄家贼事情和百姓情况是因被贬岭外做州刺史,亲涉其地。 B韩愈认为严公素其人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也未另立章程办法。C韩愈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四百人,不到一年,所剩不足百人。D韩愈认为体察他们的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4 分)(2)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4 分)8. 韩愈对于黄家贼事宜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5 分)三、古诗词鉴赏(12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小题。送黎
8、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注】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9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6 分)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靡有朝矣。 (诗经氓 )(2)朝菌不知晦朔,_,此小年也。 (庄子蜀道难 )(3)_,开国何茫然。 (李白蜀道难 )(4)无丝竹之乱耳,_。 (刘禹锡陋室铭 )(5)
9、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旁宫赋 )(6)_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 (论语雍也 )(8)相知无远近,_。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五、现代文阅读4(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生死之间雷抒雁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 ”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 ,然后,一个房
10、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
11、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我永远不会忘记 2001 年 9 月 6 日下午 5 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
12、,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 ”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失态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熄灭。仅仅两天
13、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 81 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5医治心灵伤痛的唯一处方就是“忘记” 。可 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她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
14、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粒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有失去过亲人的家庭。(摘自名家散文集 ,有删改)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B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劝慰“我” ,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C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D本文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振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死亡
15、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13文章的标题叫“生死之间” ,意蕴丰富。请结合你对标题的理解和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情感。 (6 分)1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的“宗教故事”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必不可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生命的态度朱良志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
16、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 ,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 ,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
17、生命境界。6这里的“态度” ,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消费的客体、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 ,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幽深的山林中,泉水淙淙流淌,溪涧边芙蓉花自在地开放,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落,这是一片寂静幽深的世界。又如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在飒飒的秋雨
18、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 ,没有被观的“景” ,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 ,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中国艺术创造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 “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 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 “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它是浑全的,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
19、的圆满世界。像吴历“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后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15.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论“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 ) (3 分)A陈设于展览馆内的屏风,通常用红木制作,起到点缀环境和分隔空
20、间的作用。B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以马的萧萧长鸣表现自己与友人的依依不舍。C 爱莲说通过歌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D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诗人创造了一个与自己彼此往来、密切相关的境界。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不能以生命的态度观照世界,就不会创造出“境”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B境界是艺术家在当下体验中发现的,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没有体验就没有境界。C人与外在世界共同构成意义世界,其中的存在者彼此间体现了相互关联的特征。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将深奥的美学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17.根据文意,阐述中国美
21、学中“境”的含义与特点。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7陈吉龙六岁,他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点读了通鉴辑览,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还跟母亲学习了说文解字 。他就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先生十岁,已开始读报,关心时事。1898 年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心目中的楷模。他读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文章,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他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或抄录或点读,极其认真,且阅读速度惊人,能日
22、读十四卷,每读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十六七岁间,其父按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要他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读一遍,以便在做学问之初,可知整个学问的概况及分类,知道天下学问有哪几种,每种源流派别如何,对学术史做一鸟瞰。他读得很认真,花了两年多时间,将经、史、子三部全部读完,只是集部读了一半。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 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工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1904 年,他在邑人创设的“读书阅报社”听了元史专家屠寄先生的一次讲座,深受影响,开始研读
23、辽金元史,从此爱好民族问题的研究。他二十多岁,便读遍了“二十四史” 。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如此五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1925 年“五卅”惨案之后,上海圣约翰大学爱国师生为悼念被杀害工人举行罢课,并在校内下半旗志哀,以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美籍校长卜芳济竟蛮横地将当时的国旗拉下,踩在地上。于是全校师生愤而离校,并谋创光华大学。张寿镛先生任校长,知名学者如钱基博、胡适等激于爱国热忱,纷纷执教光华。当时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先生,看到光华初创,便决定
24、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从此,几与光华终身相伴。他进光华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他的课极富魅力,很多受业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以刚劲挺拔的书法板书一两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辞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先生虽自称是个专门读书的人,但他历来反对死读书。他认为读书不能脱离实际,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1937 年 7 月 7 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 11 月 29 日常州沦陷。当
25、时他对女儿说:“我已年过半百,决不向日本人低头!”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那时候常州,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岗哨,行人经过时要脱帽,他“遂不帽,誓言吾必光复后戴帽” 。1945 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光华大学复校,翌年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顶六合帽戴上,扬眉吐气,昂然归故乡。8(有删改)相关链接:(1)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又极富获取新知的热情。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摘编自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2)先生不喜走访知名人士
26、,自述见名人辄自远,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无党无派,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授业,小学、中学、大专、大学都教过。1926 年进入光华大学,不久即受聘为新办的史学系系主任,遂自托为终身归宿,重要的学术创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前后凡30 余年。(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 吕思勉父亲依照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指导吕思勉通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便他在做学问之初对整个学问概况及分类有了解。B. 吕思勉六岁开始读经书,八岁接触史学,十六七岁开始阅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十岁开始研读辽金元史,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启蒙和指导
27、下进行的。C. 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对中国通史和多项专史以及文字学都颇有研究,他在光华大学曾开设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D. 吕思勉关注国事,爱国忧民,光华大学初创之际,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他毅然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1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吕思勉十几岁时就结识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阅读他们的文章、著作, 受他们的思想影响,把他们奉为心目中的楷模。B吕思勉读书认真且速度惊人,每读一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四史”读了几遍,奠定了他成为史学家的坚实基础。C吕思勉学识渊博,
28、国学根底深厚,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设十余门课程,他讲课引经据典,深受学生喜爱。D.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居沦陷区常州的吕思勉,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发誓光复后才戴帽子。20.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治学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来源七、作文(70 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难忘的相遇:求学路上,遇见了给你人生启迪的良师;在生活中,遇到了相知的朋友;在事业上,遇见了赏识自己的伯乐一个“遇” ,千百年来,形
29、成了多少迥异的人生,也派生了多少传诵的故事!9高三年级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019.02一、语言文字应用(12 分)1C(“情投意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志趣相投” ,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第一处,此处是写君子的相交,主要是说理想和兴趣相投缘,应使用“志趣相投” 。 “清澈” ,清净而透明, “清新” ,指清爽而新鲜。第二处,是形容作画的画面清爽,应使用“清新” 。 “跌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此起彼伏” ,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用来表示频繁地出现或产生。第
30、三处,是说写文章要曲折,故使用“跌宕起伏” 。 ) 2C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自杜甫八阵图 ,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显然此句是说风流人物。“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出自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 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鱼传尺素”指传递书信。故此句对应“君子之交”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意思是“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显然对应“风月情浓”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是对书法绘画水平的自豪而潇洒的形容。与“腹有诗书” 对应。 )
31、3D (出自钱理群:鲁迅是具有民族精神源泉性的作家全语段分两层。是第一层是说鲁迅这样的作家不简单,是第二层说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至今仍受英国人的高度敬仰。)4B(“信息、交通都不发达”讲述的是以前的情况,以前的情况不重要,属于背景引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开始讲述现在的情况,以前与现在对比,现在的情况更重要,即“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 。 “试想”后是假设论证,为了支撑前文观点,即传统文化因为信息化发展受到巨大冲击,B 项是文段中心句的同义替换,当选。A 项“古老的地方剧种” ,文段尾句虽提及“地方剧种” , 但为例子,例子内容不是重点,排除。C 项“信息与交通”对应文段首句,是背景引入的部分,非
32、重点,排除。D 项“剧院特色”文段未提及,排除。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5. B(罔:欺骗)6. A(从文中看韩愈未亲涉其地,岭外的事情和百姓情况是他从来往客人口中听说的。 )7.(1)这实在是由于他们自己求取功劳赏赐, (从而)制造(导致)战争的事端,人神共同仇恨他们,以此招致祸患。 (4 分。邀,造作兵端,嫉,殃咎。1 点 1 分)(2)接着替(他们)选择有才干(才能) 、有威信(威望信誉) 、又熟悉岭南情况的人做经略使,处理事情适当(得当适宜) ,当然永远不会再有侵扰背叛朝廷的事件(发生) 。 (4 分。材用、谙、得宜、侵叛,各 1 分)8.慎重择人;经略使府设在邕州;就近征调士兵
33、;采用宽容怀柔政策(以防御为主,不主动出击) ;趁机招抚并设经略使。 (1 点 1 分。 )三、古诗词鉴赏(12 分) 109. 交代送别黎六郎的原因。点明黎六郎赴任时的季节。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这一乐景衬托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 (每点 2 分)10. 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 “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怀之情。 “客程关外长”写朋友赴任路途遥远,隐含牵挂之意。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以慰高堂,表明了作者的希望。(每点 2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 (1)夙兴夜寐 (2)蟪蛄不知春秋 (3)蚕丛及
34、鱼凫 (4)无案牍之劳形 (5)奈何取之尽锱铢 (6)树林阴翳 (7)己欲达而达人 (8)万里尚为邻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12B13先写“死” ,写母亲的去世在作者心中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表达了作者失去亲人后难以化解、疗愈的悲痛之情。再写“生” ,追忆母亲病逝,进一步抒发丧母之痛。最后,作者于“生死之间”提出要以理性化解丧亲之痛,或许是“生者”对“死者”最好的怀念。14 (示例一)不能删去。从主旨看,用宗教故事作结,表明家家都曾有亲人去世,人人都有可能失去至亲,痛苦是人生常态, 难以避免,深化了正视亲人离世的痛苦,用理性化解痛苦的主题。从结构看,承接上段作者“让理性的棉
35、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的观点,收束了全文。从艺术效果看,用富含哲理的故事作结,寄寓深远,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示例二)可以删去。上一段作者已经为自己找到了答案 用理性治愈丧亲之痛,宗教故事只是这一观点的一个例证而已。删去此段,从结构上会使文章结尾更加简洁,主题上文章主旨更加突出,情感更加鲜明。(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2 分)15. D(A 项是科学的态度和功利的态度;B、C 项是审美的态度)16. D(没有运用类比论证,运用的是对比论证)17.“境”是人与物(景)共同形成的世界。 (2 分)特点:体验性(或:“是体验的真实”/“在体验中发现” ) ;浑全性
36、(或“是圆满的世界” ) ;关联性(或“是彼此相关的存在” ) 。(一点 1 分;答对 3 点,4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18. B(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 )19. C (A 项吕思勉并没有结识康梁二人,也不是读了二人的著作,受其思想影响才奉其为楷模的。B 应为“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 D 原文并没有他“不齿于行人”行为的意思。 )20.(1)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2)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
37、如一日。(3)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 (4)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11(5)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没有分析,酌情扣分。回答“做学问灵活,不死读书”亦可酌情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黄家贼事宜状韩愈我去年被贬做岭南潮州刺史,潮州虽与黄家贼所在地不相接邻,但也常见往来的过客,他们都熟知岭南的事情,有人讲起来最为精确详熟。黄家贼都是西南的少数民族,他们也没有城镇可以居住,只是依山险之地居住,自称为洞主。他们所穿衣服、所使用的语言,都不
38、像我们普通人。平时他们也是各干各的事情,遇到紧急情况就聚集在一起互相保护。近来因为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心,既不能以恩德安抚百姓,又不能用武力监临控制,侵扰欺凌,俘获捆绑,以此招致黄家贼极大的怨恨。近来对黄家贼的征讨,本起于裴行立和阳旻二人。这两个人,本来就没有深谋远虑,其本意只在求得功劳和赏赐而已。也因为看到黄家贼没有集结时的情况,认为他们势力单薄软弱,很快就可以被摧毁,所以他们争着向朝廷呈献消灭黄家贼的计谋,都惟恐自己落后了。朝廷听信了他们的话,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讨伐请求。自从他们出兵讨贼以来,时间已过两年,他们前后向朝廷报告的杀死和俘获的人数,总计也不下一两万人。倘若他们所报的数字都不是虚假
39、的,那么黄家贼已经不久将被消灭净。可是至今黄家贼还依旧存在,足以说明裴行立和阳旻是在欺骗朝廷。邕管和容管因为这而衰败,使得十室九空,百姓们哀怨叹息。阳旻和裴行立已相继死去,这实在是由于他们自己求得功劳赏赐,从而制造导致战争的事端,人神共同仇恨他们,以此招致祸患。阳旻和裴行立之事已经成为过去,如今任用的严公素其人,也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他不能另立一套章程办法,只是依照前任的做法还请求攻打讨伐。这样继续下去(不停止) ,我真担心整个岭南道,不会有安宁平静的时候。近来朝廷将邕管和容管合并成一道,这是非常符合事理的。然而,邕州和黄家贼相接近,容州则与黄家贼相距甚远。其经略使府署如果设在邕州,和黄
40、家贼隔江相对,军府的所在地,财物和人力一定齐备:一方面贼人不敢轻易进犯;另一方面也容易顺便对局面加以控制。如今将经略使府设置在容州,那么邕州的兵马必然减少,贼兵看到官兵势力薄弱,容易产生奸邪的念头。我恳请将经略使府署移至邕州,在容州只设置州刺史,这实在是极为便当之事。近来从各道征发的南讨兵马,大都不熟悉这里的山川形势,不服当地水土,士兵远离家乡寄居异地,又受疾病瘟疫和战争杀伤之苦。我从南方归来,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有四百人,还不到一年,所剩下的已经不足百人。岳州和鄂州所征发的均为三百人,至今所存,也仅四分之一。陆续增兵,陆续死亡,致使每次征调军队都加倍困难。如果在邕州和容州附近就地召募增
41、加千人,士兵们都方便熟悉。这样,长期有人守备,不同于外地调来的军队,防守则有威慑力量;进攻则有便利条件。自从朝廷征兵南讨以来,黄家贼的伤亡损失也很惨重。体察一下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大致上岭南地广人稀,黄家贼所在的地方,更加荒凉僻远。假如朝廷把黄家贼全部杀光,全部占领其土地,对于国家来考虑,不算是一件有益之事。 (对他们应该)宽容怀柔,把他们看作禽兽,他们来侵扰,我们就抵御一下;他们逃跑了,我们也不去穷追不舍,这样也不损害朝廷(在这个问题上所保持)的态势。凭我的愚昧之见,如果趁着朝廷改元的盛大庆典,赦免黄家贼的罪过,派遣一位郎官或御史,亲自去宣布皇帝的赦令(晓之以理) ,黄家
42、贼必然会闻风归顺,欢呼雀跃,听从朝廷命令。接着替他们选择有才干、有威信、又熟悉岭南情况的人为经略使,处理适当,自然永远不会再有侵扰背叛朝廷的事件发生。12高三年级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文科附加题参考答案1. 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2. 国别(体) ;史部。3. 揭露其具体内容,让世人知道不能信从邪说;再加以禁止。【附译文】有人说:“邪伪之说对正确的原则是有害的,应当废弃并禁绝它。那么战国策这部书不销毁,行吗?”我回答说:“君子要禁止邪说的话,本来要向天下的人说明那些邪说,使当时的人都知道邪说不能信从,然后加以禁止才能统一认识;使后
43、代的人都懂得邪说不能照着办,然后加以告诫才能使人明白。难道一定要毁灭这本书吗?要废弃禁绝邪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因此孟子这部书里,有农家的学说,墨家的言论,都被记载下来并加以驳斥。 ”4. CD(C 项,是宝钗安慰并拿衣服给金钏。D 项圣地亚哥赞美的是大马林鱼,不是鲨鱼。 )5.(1)对联所写人物为关羽。 (1 分)上联说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的故事。 (2 分)下联说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2 分)(2)夏瑜出自药 ,陈士成出自白
44、光 。 (两个都答对给 1 分) 。夏瑜因为其行为不被理解而被人称为“疯了” ,这表现了底层百姓的麻木不觉醒,以及革命者奋斗而不能被理解的苦闷。 (2 分)陈世成是在科举制度下人格扭曲、精神畸变最后走向毁灭的的底层读书人形象。其发疯,揭示了旧式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巨大摧残。 (2 分)6对比。 (1 分)将莫言的乡土作品与同代人及先前人的乡土作品进行对比,突出了莫言作品中的特征:有西洋现代主义的因素,有鲁迅的影子,具有画面感和流动感。 (2 分)高度评价了莫言作品的规模和气象,是自成一路的。 (2 分)7视野广阔,有鲁迅和西洋现代主义的风格;画面感很强,内容丰富灵动;从单一性到复杂性,从朴素的美到意象密度越来越大。 (每点 2 分,共 6 分)8大地的精魂指伟岸的力量、不屈的生命激情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地狱的苦难指灰暗和丑陋的遗存,即人间底层黑暗、丑陋的苦难生活。 (每点 2 分,共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