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060287.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959851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06028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06028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06028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06028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06028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林州一中 2017 级高二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三;考试时间: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 1.5 分,合计 60 分)1葛洪是东晋道教大师和医学家,宣扬“欲求长生不老者,必欲积善之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 ,“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据此,葛洪强调( )A三教合一 B尊道抑佛 C援儒入道 D援道入佛2汉武帝时将诗 书 礼 易 春秋这五部书称为“五经” 。汉末以来,长期变乱,儒家典籍散佚,文理乖错,且师说多门,章句杂。唐建立后,太宗下令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 。唐

2、太宗的做法旨在( )A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B改变思想混乱的局面C适应“三教合一”的需要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理念是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天下惟器”A B C D4汉武帝时期,除了设立太学,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A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 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 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5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

3、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6 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B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 -7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在传统社会,民众一般是很少组成团体来参政的,而在辛亥革命后,工人、商人、妇女等对国事、政事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

4、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出辛亥革命( )A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促进政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C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 D提高了民众民主政治的素质8 韩非子功名篇:“桀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 )A礼教、仁义、感情都是不需要的B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高威望以服人C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D君主应该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手段和方法916-17 世纪,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学 ,开普勒的新天文学 ,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这反

5、映了( )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 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 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10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为此,法国知识分子( )A最早打出了文艺复兴的旗号 B率先创立了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体系C首先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D主张用理性创造民主和科学的时代11马丁路德和李贽分别是十六世纪东西方思想家。马丁路德主张“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 ”李贽主张“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

6、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其言论共同之处是( )A反对专制 B崇尚理性 C倡导民主 D挑战权威12 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民主传统的作者 J.T.罗伯兹说,西方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雅典民主都臭名昭著。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掌握在无知的群氓而不是贤人手中。柏拉图将政权分为五个类型,民主制仅好于暴君制,连寡头制都不如,他认为普通人没有能力管理国家。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民主作为平民政体“包含着专制君主的特质” , “不能算是一个政体” 。材料主要表明( )A现代民主是在雅典民主基础上发展而来 B雅典民主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质差不多C雅典民主是狭隘的、少数人的当家作主

7、D西方有反民主政治的精英主义思想传统13欧洲的近现代文明,按其历史渊源说,不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传统两大因素的结合,下列属于这种结合最早结下的硕果是( )A权力的神话色彩被祛除 B神被拉到了地上- 3 -C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 D大工业的科学基础14历史现象是指历史运动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 社会契约论反对君主专制,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C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发表“九十五条论纲”D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15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

8、“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江西临川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B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16明清时期, 封神榜 、 三国演义 、 杨家将 、 包公传 、 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小说广为流传,深受民众喜爱。其原因是这些小说( )A传播了佛道的观念 B增强了历史的真实C弘扬了传统道德观 D扩充了历史的内涵17 “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的说法源于后汉书中的“刊章捕俭” ,王幼学等人认为“刊章”为刻印“榜板”之意

9、。结合历史语境可知, “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这些人,是为“正解” 。这主要说明( )A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 B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C历史解释离不开特定环境 D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18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 ,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这表明( )A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 B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C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了时空观 D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19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10、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A B C D20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就是一个缩影。像“喜欢”叫作“稀饭” 、 “哥哥”简称“GG” 、 “我”叫作“偶”等。下面对此有关的评价,错误的是( )A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B网络语言别具特色C材料体现了对网络持完全否定态度- 4 -D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最好坚持“网络语言有风险,使用需谨慎”的原则21严复发表原强一文,指出:“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由

11、此可见严复更主张( )A倡导富国强兵 B学习西方制度 C突出中西差异 D关注民众启蒙22 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B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据此判断,作者对近代中国人“中

12、体西用”式学习西方的态度是( )A基本否定 B基本肯定 C全面否定 D完全肯定2419021906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 512 人,其中举人 62 人、贡生 48 人、生员 232人、监生 84 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25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此评论适用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2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 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共同高明之处” ,某学习

13、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最准确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27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 ”材料中的“新学” ( )A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C提倡“中体西用” D倡导“维新变法”28这一时期, “家家言时务” “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 “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 “立国

14、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 5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2920 世纪 90 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论述提出的背景是( )A “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被打破 B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形成30当代西方社会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现象引人深思。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不能作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是(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B “十月

15、革命”的胜利为国人树立榜样C学习“西学” ,改造中国的理想失败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其阶级基础31.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利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此阐述的是( )A.“一国两制”问题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2之所以说邓小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因为这次谈话( )A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16、本路线 B发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号召C重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表达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33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言论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3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教育全面批判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 “文革”时期,教育管理者鼓励学生对苏联教育模式“造反” ,使杜威的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主导了“教育革命” 。这反映出( )A多元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B教育从全盘苏联化转向全盘西化C教育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 D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

17、教育的发展35郭沫若鉴于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墓石拓片的书体与兰亭序笔迹迥殊而断定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写,而高二适则举出种种可靠事实,认为兰亭序的确出于王羲之手笔。当时毛泽东主席支持打这场官司,认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主席的意见体现了(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C “为人民服务” D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36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1 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 6 -前面。 ”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A “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 B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C “神舟 5 号”飞船 D “神舟 7 号”飞船37下图是由

18、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代漫画家于 1956 年集体创作的万象更新图 。画面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在漫画的前面,有一首长达四页的“万象更新”解说诗,题目为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这幅漫画创作时代背景不同B现代京剧红灯记 、 沙家浜等样板戏与这幅漫画创作背景相同C这是一幅反映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生活贯彻“双百”方针的漫画D “双百”方针鼓舞下漫画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38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

19、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 ”这种文学形式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 )A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 B人口素质的提高C心灵的迷茫、虚无和痛苦 D经济的迅速发展3919 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民族性特点,是因为(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B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C西欧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 D音乐本身的丰富多样性40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浪漫主义流派的是( )A李白 B雪莱 C列夫托尔斯泰 D贝多芬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形容孔孟是“逆时之

20、士” ,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材料二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以下西- 7 -汉和宋代官定“经”的范围:西汉五经: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宋十三经:北宋时,承继唐代九经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迁以后, 孟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升格为经,与开成石经合做十三经。材料三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 。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

21、”的议政机关。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孟与荀子分别被视为“逆时之士”和“顺时之士”的原因。 (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和宋代的经学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4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4 分)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

22、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材料二(马丁路德)认为:只有信靠耶稣基督,才能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称义不因人的善功,只来自上帝的恩典。信仰是信徒的内心经历,存在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人直接面对上帝,领受恩典,成为义人。孙善玲读看“因信称义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

23、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请回答:- 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性研究的历史价值。 (4 分)(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 (4 分)(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列举伏尔泰的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的著作” ,并说明法国哲学家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 分)(4)结合上述材料,欧洲历次思想运动的共同的核心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24、(2 分)43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1919 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材料二 1937 年,红星照耀西方。同年 1 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复兴之路 (环球时报)材料三 - 9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

25、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新变化。 (4 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毛泽东之所以能逐渐引起世界的关注,从理论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 分)(3)根据材料三图片,回答 20 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4 分)(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请扼要归纳一条共性。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 (2 分)林州一中 2017 级高二开学检测历史答案1C 材料没有涉及儒佛道三者的融合关系,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佛教的信息,排除BD;由材料“欲求长生不老者,必欲积善之

26、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 ,可见葛洪认为要实现得道成仙,需要依照儒家信条行事,故选 C。2B 根据材料“长期变乱,儒家典籍散佚,文理乖错,且师说多门”和唐太宗主张编写五经正义可知,唐太宗主张改变思想混乱的局面,B 选项符合题意。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儒佛道三教合一,C 选项排除。儒家思想主要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不是唐太宗的主旨,D 选项排除。3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于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理念是万物的本源”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27、“天下惟器”是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故符合题意,故选 D。4D 汉武帝在中央设太学,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授儒家经典,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故 D 正确;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设置地方教育系统的影响,A 错误;改变选官制度的察举制,不是设立学校,排除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 ,排除 C。5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体现了对人与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A 项

28、符合题意。故选 A 项。6B 结合所学知识,A 出自尚书 ,体现民本思想,C 是孟子的民本思想,D 是荀子的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CD;B 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强调要顺应天命,没有体现民本思想,符合题意,故选 B。7B 辛亥革命是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 A;由材料“工人、商人、妇女等对国事、政事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可见辛亥革命促进政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故选 B;材料没有反映辛亥革命改变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的信息,排除 C;材料反映提高民众民主政治的的兴趣,但没有反映提高民众民主政治的素质的信息,排除 D。8B【解析】根据“桀

29、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表明韩非子认为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高威望以服人,B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 ,排除 C;D 反映的是韩非子主张的“权术”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9A 根据材料“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科学家开始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与精神开始研究社会和科学,用来取代被教会控制的文化,A 选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间是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四十年代,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B 选项

30、排除。材料未体现个人价值得到高度崇拜,C 选项排除。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说法过于绝对,表述错误,D 选项排除。10D 根据材料“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知识分子强调的是理性主义,主张利用理性创造一个新的时代,D 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最早打出了文艺复兴的旗号,A 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率先创立了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体系,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C 选项排除。11D 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批判,

31、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故 D 项正确;二人都没提出反对专制的主张,故 A 项错误;二人都未提出崇尚理性,倡导民主的思想主张,故 BC 项错误。12D 材料没有反映现代民主义雅典民主的关系,排除 A;雅典民主与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不同,排除 B;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雅典民主的狭隘性,故 C 排除;由材料“雅典民主掌握在无知的群氓而不是贤人手中” “普通人没有能力管理国家” “包含着专制君主的特质” ,可知材料强调 政治精英主义思想,故选 D。1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 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反对神权,故 B 项正确;A 项是指 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排除;C 项是指 1

32、6、17 世纪的宗教改革,排除;D 项是指 17 世纪的牛顿力学,排除。14B【解析】卢梭社会契约论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倡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翻推他。这一主张不仅反对君主专制,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这属于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是史实叙述,没有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属于历史现象,排除。15B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依据材料可知,袁氏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汤显祖质疑政治权力、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些思想都与传统伦理思想不同,这反映了明代文学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因

33、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他们都关注社会现实,因此这反映的是明代文学追求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不是浪漫主义风格;C 选项错误,明代文学出现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不等于他们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学者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并未对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造成动摇。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6C 这些小说并没有都体现佛教的内容,排除 A;这些小说和作者的主观情感息息相关,是否还原了历史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得知,所以不一定增加了历史的真实,也无从判断是否丰富了历史的内涵,排除 BD;材料中的这些小说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代表了民间正义观

34、,影响了百姓的行为,是弘扬传统道德观的一种表现,故选 C;17C 根据材料的描述,应该是历史解释离不开历史事实而非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这属于明显的因果倒置,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古代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而非汉代,故 B 错误;根据材料“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张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 ”可知,历史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故 C 正确;“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属于明显的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故 D错误。18B 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排除 A;相对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19 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打破了经典物

35、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故选 B;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发展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排除 C;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理论的发展,排除 D。19D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分别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煤炭工业等新兴工业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汽车、化学等新工业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近代城市兴起和发展,正确,D 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20C【解析】材料是强调网络语言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并未显示出完全否定的态度,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6、网络语言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网络语言也确实别具特色,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网络语言毕竟在网络使用,但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话肯定是有风险的,所以使用需谨慎,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21D 根据题意可知,富国强兵和学习西方制度都属于严复所说的“标”而非“本” ,严复所说的“本”指的是“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根据“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可知严复更注重“本”而非“标” ,即更关注民众的启蒙,与突出中西差异更是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22C 材料反

37、映新青年弘扬科学精神,没有体现民主的相关内容,故 A 错误。 新青年没有涉及文学革命的信息,故 B 错误。材料中介绍了新青年杂志的主要内容是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介绍“科学知识” ,讲解“规律” ,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来反对当时社会中封建迷信思想,从而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 C 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故 D 错误。23B 材料反映洋务派把西方先进科技嫁接到中国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上,体现了两者的结合,并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据陈旭麓表达观点的语气和材料中“毕竟” 、“成为中西方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等信息可判断陈旭麓在此对

38、近代中国“中体西用”式地学习西方的态度是基本肯定,故排除 ACD,正确。24C【解析】京师大学堂是近代学校,这说明传统教育制度已经不太稳定,故 A 项错误;B 项错在“普及” ;作为近代学校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 512 名学生中,大多是举人、贡生、生员、监生,这表明了我国当时的教育制度新旧转型的特征,故 C 项正确;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培养的学生不是为了求取功名,故 D 项错误。25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的主张是中体西用,将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故选 B;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不再停留在学习西方

39、科学技术上,排除 C。26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维新变法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很弱小,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就披上了孔子的外衣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所以说两者都利用了传统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 正确;A 与二者均不相符,排除;B 是二者的共同点,但与题干“高明之处”的要求不符;C 不符合文艺复兴,排除。27D【解析】 “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说明是康有为思想,属于倡导“维新变法” ,D 正确;A 是魏源思想;B 是新文化运动思想;C 是洋务派思想。28C【解析】

40、从材料“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 “国权” “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可以得出,这时期向西方学习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主要内容,从而得出这一现象出现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A、B 选项不学西方的政治制度;D 项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所以答案选 C 选项。29BA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排除;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挫折,国内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上,邓小平进行了南方谈话,阐发了社会主义本质,故选 B;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排除C;2017 年 10 月 18 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标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形成,排除 D。30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1921 年 7 月 21 日,而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四日。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引进的,先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ABC 都能作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31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判断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人们对姓“资”还是姓“社”的干扰,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选 C 项;A 项是关于国家的统一问题,题干没有体现;B 项是 1978

42、年的不是南方谈话的内容;D 项是 1987 年中共十三大的内容,不符合题意。32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阐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手段,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故 C 项正确。1987 年的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南方谈话的时间不符,排除 A。B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与南方谈话的时间不符,排除。D 提出于 1984 年,与南方谈话的时间不符,排除。33A【解析】材料涉及到民主权利方面的问题,所以体现的是民权主义,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主义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民主义不包括民主主义,

43、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生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3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紧张,所以中国教育全面批判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文革期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即反美又反苏,所以文革”时期,教育管理者鼓励学生对苏联教育模式“造反。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教育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教育发展的单元化,并非多元化,A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教育从全盘苏联化转向全盘西化,体现的是中国的政策对教育的导向作用,B 选项排除。1972 年,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合,D

44、选项排除。35B 依据“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说明毛泽东鼓励学术争论,符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故 B 项正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方针,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A 项错误;“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文艺发展的目的,材料未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信息,故 D 项错误。36C【解析】 “神舟 5 号”飞船是 2003 年的成果, “神舟 5 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1 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所以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1970 年的成果,均非 21 世纪的成

45、果,所以选项 A、B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神舟 7 号”飞船是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37C【解析】题干时间是 1956 年,以及“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作家说明是双百方针指引下的文学作品的繁荣,C 正确;青春之歌是“双百”方针影响下作品,A 错误;红灯记 、 沙家浜等属于文革时期,C 错误;D 中长期延续说法错误。38C 题干材料是贝克特的华特中的文字描述,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文学,它的产生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人们心灵的迷茫和痛苦,故排除 A,选 C;材料没有突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的信息,排除 BD。39B 本题考查 19

46、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依据相关所学可知,19 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音乐逐渐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浪漫主义音乐成为主流,但由于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因而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民族性特点。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是各国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共同背景,不是体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的原因;C 选项错误,经济状况的不同不能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具有民族性的特点;D 选项错误,音乐本身具有丰富多样性也不能解释浪漫主义音乐具有民族性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40C【解析】列夫托尔斯泰属于 19 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者,著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47、故 C 项正确;A 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B 是 19 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D 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41 (1)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整个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孔孟主张“仁” “礼”和“仁政” ,难为致力富国强兵的列国君主所重视;而荀子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能被需要建立威势的各国君主所接受。 (4 分)(2)西汉:推动了儒学的广泛传播;使推动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宋朝:使得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更加思辨化,成为官方哲学。(4 分)(3)主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限制君权;重视民意;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进步: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

48、思想启蒙作用。 (4 分)42 (1)观点:学会生活;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 。价值: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 分)(2)观点:因信称义(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到拯救) 。影响:引发宗教改革运动;动摇罗马教会的统治;解放了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 (4分)(3)著作:哲学通信或路易十四时代 。影响和说服大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 。 (4 分)(4)核心:人文主义。内涵: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2 分)43 (1)目标: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变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4 分)(2)贡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 分)(3)第 1 次是辛亥革命;第 2 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 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ISO 7369-2005 Pipework - Metal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 - Vocabulary (ISO 7369 2004) Trilingual version EN ISO 7369 2004《管道工程 金属软管和软管组件 词汇》.pdf DIN EN ISO 7369-2005 Pipework - Metal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 - Vocabulary (ISO 7369 2004) Trilingual version EN ISO 7369 2004《管道工程 金属软管和软管组件 词汇》.pdf
  • DIN EN ISO 7376-2010 Anaesthetic and respiratory equipment - Laryngoscopes for tracheal intubation (ISO 7376 2009)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76 2009《麻醉和呼吸设备 气管插管用喉镜(ISO 7376-2000) 德文.pdf DIN EN ISO 7376-2010 Anaesthetic and respiratory equipment - Laryngoscopes for tracheal intubation (ISO 7376 2009)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76 2009《麻醉和呼吸设备 气管插管用喉镜(ISO 7376-2000) 德文.pdf
  • DIN EN ISO 7380-1-2011 Button head screws - Part 1 Hexagon socket button head screws (ISO 7380-1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80-1 2011《圆头螺钉 第1部分 内六角圆头螺钉(ISO 7380-1-2011) 德文版本EN I.pdf DIN EN ISO 7380-1-2011 Button head screws - Part 1 Hexagon socket button head screws (ISO 7380-1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80-1 2011《圆头螺钉 第1部分 内六角圆头螺钉(ISO 7380-1-2011) 德文版本EN I.pdf
  • DIN EN ISO 7380-2-2011 Button head screws - Part 2 Hexagon socket button head screws with collar (ISO 7380-2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80-2 2011《圆头螺钉 第2部分 内六角凸缘圆头环套螺钉(ISO 7380-.pdf DIN EN ISO 7380-2-2011 Button head screws - Part 2 Hexagon socket button head screws with collar (ISO 7380-2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80-2 2011《圆头螺钉 第2部分 内六角凸缘圆头环套螺钉(ISO 7380-.pdf
  • DIN EN ISO 7384-1995 Corrosion test in artificial atmosphere - General requirements (ISO 7384 1986)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84 1995《人工环境的腐蚀试验 一般要求 (ISO 7384 1986) 德文版本 EN ISO 7384 .pdf DIN EN ISO 7384-1995 Corrosion test in artificial atmosphere - General requirements (ISO 7384 1986)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84 1995《人工环境的腐蚀试验 一般要求 (ISO 7384 1986) 德文版本 EN ISO 7384 .pdf
  • DIN EN ISO 7389-2004 Building construction - Jointing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elastic recovery of sealants (ISO 7389 2002)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89 2003《房屋建筑 连接件 密封件的回弹性测定》.pdf DIN EN ISO 7389-2004 Building construction - Jointing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elastic recovery of sealants (ISO 7389 2002)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89 2003《房屋建筑 连接件 密封件的回弹性测定》.pdf
  • DIN EN ISO 7390-2004 Building construction - Jointing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flow of sealants (ISO 7390 2002)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90 2003《房屋建筑 连接件 密封件的耐流动性测定.pdf DIN EN ISO 7390-2004 Building construction - Jointing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flow of sealants (ISO 7390 2002) German version EN ISO 7390 2003《房屋建筑 连接件 密封件的耐流动性测定.pdf
  • DIN EN ISO 7391-1-2006 Plastics - Polycarbonate (PC)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 - Part 1 Designation sys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 (ISO 7391-1 2006) English version of .pdf DIN EN ISO 7391-1-2006 Plastics - Polycarbonate (PC)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 - Part 1 Designation sys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 (ISO 7391-1 2006) English version of .pdf
  • DIN EN ISO 7391-2-2006 Plastics - Polycarbonate (PC)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 - Part 2 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ISO 7391-2 2006) Engli.pdf DIN EN ISO 7391-2-2006 Plastics - Polycarbonate (PC)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 - Part 2 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ISO 7391-2 2006) Engli.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