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门市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卷201902220223.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960012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剩门市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卷2019022202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剩门市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卷2019022202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剩门市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卷2019022202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剩门市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卷2019022202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剩门市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卷2019022202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龙泉中学 2018 届高三年级 8 月月考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 ,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C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2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 ,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

2、合 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3孝廉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梁武帝向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据此可知( )A当时已建立了考试选官制度 B寒门人士成为了入仕主流C察举成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 D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4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

3、念加强 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5开元十一年(723 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分权制衡的原则不断遭到破坏 B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 C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D以程序分权的三省制名存实亡6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 2 -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相对于察举制

4、具有历史进步性7明 初 规 定 “诸 王 临 国 中 , 无 得 至 京 ”; 清 初 命 令 “亲 王 无 故 出 京 师 六 十 里 , 罪 与 百 官同 ”。 对 此 理 解 正 确 的 是 ( )A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 B顺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C明清亲王权力剥夺殆尽 D皇室内部矛盾得以解决8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A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 B公民大会徒具形式C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 D各个环节权责分明9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

5、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10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 )A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B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111688 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

6、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使国王“统而不治”C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D建立了责任内阁制12在 1787 年制宪会议上,杰斐逊代表的共和党主张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平民政治;汉密尔顿代表的联邦党支持建立强力政府和精英政治。最终国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国会建设方案体现了( ) A联邦制共和政体尚未完善 B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妥协理念 C美国制度设计的集权原则 D政治精英掌控了权力的中枢13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

7、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文中的“它”是指( )- 3 -A英国权利法案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美国 1787 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4有学者认为, 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 “中体西用”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 “大同社会”思想 D “均贫富”的思想15研究者发现:武昌起义虽由革命党人发动,而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无不加入革命动作。没有一省的立宪党人与革命党作敌对行动的。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

8、的是( )A武装起义主张得到认同 B清朝统治腐朽失去人心C同盟会凝聚了革命力量 D立宪党人夺取革命果实16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赫德曾提出处理中国的方针:“把现存的王朝作为一个还在运转的王朝接受下来,并且,一句话,充分利用它。 ”战后议和,列强采纳和实施的正是这一方针。这一方针表明,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真正实现瓜分中国的美梦 B镇压义和团运动扶植清政府C巩固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D彻底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社会17. 毛泽东指出,长征使“红军转到了西北,不是如同在南方那样处在威胁国内敌人的最重要的地位了, 围剿的规模、情况和战斗就比较小些、缓和些了” 。这表明( )A实现了革命重

9、心的战略转移 B推动了革命力量的集中C缓解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D有利于红军的发展壮大18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的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19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 1917 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 1917 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 ,将其划分为“2 月阶段”和“10 月阶段” ,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

10、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推进和平民主进程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20978 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 12 条都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但宪法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同时,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 4 -报”的权利。这反映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C民主法治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21日内瓦会议开始时,周恩来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说:“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只要世界各国都

11、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这段话表明,中国政府( )A开始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准则C推动了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 D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促进会议取得成功221949 年联邦德国建国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1969 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 。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 )A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 B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C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 D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31963 年 6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世界和平”演说中称,

12、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深切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结束我们所有的一切分歧,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 。此演说( )A吸取了核战争危机的教训 B旨在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C反映美国的霸权已衰落 D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政策24 “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 ,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 ,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 B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C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

13、法之一 D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第 卷(52 分)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历代监察官选拔的标准都是非常严格的。首先,要具备公正廉洁的品德,在此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其他的条件。监察官以纠劾(审查,弹劾)百官、讽谏(规劝)君- 5 -主为主要职责,因此,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应该是对监察官的基本素质要求。既然要纠劾百官,其工作必然涉及与百官相关的行政、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没有渊博的学识是很难胜任的,同时,属于古代法吏的监察官,还必须要通晓法律。此外,监察官还要熟悉官场运

14、作规律才能更好地监察百官,所以,历代朝廷在选任监察官时,都强调其在地方任职的经历。唐宋时,又明确规定宰执(掌政的大官)的亲戚、子弟、僚属等不得任监察官。到宋代,还明令禁止起用曾被处分的官员为御史。后来,对监察官的年龄也作了严格限制,年富力强成为监察官选任的标准之一。一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权威高于任何权力的监督原则。1925 年,广州国民政府的国民政府组织大纲第三项规定“设置检察院,以委员若干组织之,检查政府各机关之行动” 。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

15、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 “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选任监察官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条件所起到的作用。 (1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 分)26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主张重新审视古希腊文明中的法治和宪政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古希腊 近代西方雅典人认同

16、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离开了城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雅典人没有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 6 -个人财产不受保护。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包揽制定、执行和监督法律的全部权力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平等参与、直接民主、抽签选举、投票表决、轮番而治以及较短的任期等据罗洪洋、赵大华(重新思考古希腊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整理结合所学解读材料,从上述表格中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7.(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长期以来,墨洛温王朝诸国王不断将土地无条件分封赐给大贵族和教会.以致王室土地日少,地位羸弱

17、,进而造成税源、兵源枯竭,国力衰退,而地方贵族却羽翼丰满,危及中央政权。8 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福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将没收的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作为采邑,进行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 。改革规定:接受分封土地连同居住其上耕作者的人,必须对分封者尽一定义务,主要是服兵役,如果封臣不履行义务,封君有权收回采邑;采邑及身而止,不得世袭或随意转让;若封君或封臣任何一方死亡,采邑都要归还封君或其继承人,封臣或其后嗣若想继续享用采邑,则须重新举行册封仪式。在封建等级制度中,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骑士位于最底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层封建主,与其他封建

18、主没有依附关系,9 世纪,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封建领主势力坐大,采邑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兰克福王国“采邑改革”举措与中国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8 分)(2)根据材料分析“采邑改革”的影响。 (7 分)- 7 -龙泉中学 2018 届高三年级 8 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C D D D B B C A B C B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 D A B C D B C C C B A C二、

19、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25.(25 分)(1)条件: 公正廉洁的品德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博学多识,精通礼法强调地方任职的经历实行监察官回避制度禁止曾被处分的官员任监察官对年龄作了严格限制.(7分)作用: 为监察官的选拔提供明确的依据;维护监察官队伍的素质;对后世有借鉴价值。(6 分)(2)变化:一切权力包括最高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监察机构形成综合监督体制;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 (6 分)原因:辛亥革命建立民国等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20、新式传播媒介的传入,西方民主、法治思想传播。 (6 分)26 (12 分)主题:古代雅典强调城邦至上,而近代西方法治强调对个人和个人权利的尊重及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古代雅典的权力机关权力广泛且强大,而近代西方法治强调分权与制衡。古代雅典是公民可直接参与的直接民主,而近代西方法治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示例:主题:古代雅典的权力机关权力广泛且强大,而近代西方法治强调分权与制衡。论述: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包揽制定、执行和监督法律的全部权力,缺少必要的制约机制。近代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鸡提出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分立,彼此制衡,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宪法的理论基础。1787 年美国宪

21、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个部门互相制约,防止了任何部门的独断专行,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答出观点给 3 分;至少答出两点论证,每点3 分,共 6 分;总结 2 分;逻辑 1 分)27 (l)同:将土地与土地上的人民进行分封:封地不能所以转让:有条件分封(受封者需承担相应义务) ;层层分封;- 8 -异:法国:封地不可世袭;西周:封地由嫡长子世袭;(4 分)法国:各级封建主只服从目己的上层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西周:各级封建主初服从自己的上层封建主,与其他封趁主同样存在依附关系(4 分)(2)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动员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一度增强了法兰克王国的实力;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7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