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1602111.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960692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16021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16021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16021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16021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16021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文科历史试题一、 单项填空题(2x30=60 分)1、自西汉“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扶摇直上。魏文帝下令孔庙,立“夫子像” ;唐玄宗追封为“文宣王” ;宋真宗加封为“玄圣文宣王”又谥“至圣文宣王” ;元朝又加“大成”二字;但明世宗却下令撤两京及天下孔庙塑像,于是“废像设主” ,降孔子为“先师” 。这说明A.受宋明理学影响 B.孔子地位急剧下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西学冲击传统思想2、 有学者在研究宋明理学学派在方法论上的区别时指出:一个主张“道问学” ,一个主张“尊德性” 。则“道问学”指的是A.心外无物 B.格物

2、致知 C.经世致用 D.诚意正心3、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 ”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A主张君主让权 B主张分散君权 C主张权力制衡 D希望设立宰相4、 “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 。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 。这说明汉字演变A.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 C.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 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5、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文化逐渐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

3、( ) 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 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2“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深受大众喜爱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A B C D6、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其继承了A.汉赋夸饰的特点 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C.楚辞的浪漫的风格 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7、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B德行的根源在于知识C知识是判断善恶的法则 D唯有知识是最可贵的8、前法国总统希拉克说:“ 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

4、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 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横线处空缺的内容是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巴黎公社 D启蒙运动9、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艺的复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一种变革,是一次“看起来很美”的革命。以下属于“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变革的是阐释古典文化 反对宗教信仰 抨击封建道德 追求知识理性 发展“人的学问”A B C D 10、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出现这种观念的根源是A个人主义迅速成长 B平民地位不断提高C工商业发

5、展的结果 D海外贸易比较发达311、爱因斯坦在评论一位物理学家说,他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评价的是A普朗克 B牛顿 C伽利略 D哥白尼12、下列历史人物归类有误的一组是( )A老子、孔子春秋时期 B孙子、孙膑兵家代表 C韩非、李斯与时俱进 D孟子、庄子淡泊名利13、 明夷待访录被称为 17 世纪中后期另一部“人权宣言 ”,下列有关该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为明末清初的黄宗羲 B该书鼓吹早期民主进步思想,抨击君主专制 C该书对中国后世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产生一定影响 D该书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和见证14、古代中国的四大发

6、明传入欧洲对其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15、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最早肯定人的理性精神 构建“理性王国” 提出“真理高于一切” 歌颂“自由、平等、博爱”理念A B C D16、某思想家在其著作中写道:“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我不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据此判断该思想家的主张是( )4A同情中下层民众 B抨击贵族特权C批判尊卑等级制度 D平等是天赋的权利 17、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

7、人画时说道:“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材料表明文人画A主张逼真的艺术效果 B体现时事现实的发展变化C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 D追求抒情写意的艺术风格18、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A善恶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 B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C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 D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19、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B.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C.工艺技术的需要 D.电力的广泛应用20、书法理论日趋成熟,重视法度与规范,书法艺术达到新高

8、峰是在( )时期A魏晋南北朝 B隋唐 C两宋 D两汉21、某教师在讲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时,为便于学生理解人文主义演变历程,将其内容通俗化表述,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A希腊先哲回答人应该怎样对抗自然界 B文艺复兴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C宗教改革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D启蒙运动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22、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5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23、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是 ( )A大 B巫 C人 D王24、孙膑名言

9、:“知道,胜。 ”“不知道,不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道”即客观规律 强调战争中要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 该句名言出自孙子兵法A B C D25、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为此,他主张( )A. 反对空谈,文人应该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B. 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即研究学问要解决现实问题C. 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D. “工、商皆民生之本”26、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10、( )A.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C.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27、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 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 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 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 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628、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11、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 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 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 D. 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29、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记述 出处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30、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

12、注而已。”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A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C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二、非选择题(31 题 20 分,32 题 14 分,33 题 6 分,共 40 分)31、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7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年代 科技发明(件)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公元 1400 年 45 28 62% 17 38%公

13、元 4011000 年 45 32 71% 13 29%公元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材料二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 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

14、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2 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 分)(3)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说明意义。(6 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8 分)8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他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

15、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

16、,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什么精神?(6分)(2)材料二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提出了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3 分)(3)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2 分)9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 分)材料 肇始于 16 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改革是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通过改革,挽救了陷入危机的基督教,也挽救了黑暗中的欧洲,为欧洲走向

17、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摘编自郭继荣、白靖宇主编西方文化简史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补充、肯定、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0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文科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x30=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B C D B B D A C C D D C D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D C B B A B D C

18、D D C B B A二、非选择题(31 题 20 分,32 题 14 分,33 题 6 分,共 40 分)31、【答案】(20 分)(1)地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处于绝对优势)。(2 分)(2)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2 分)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2 分)(3)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加强;火药应用于军事,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6 分)(4)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专制集权统治严重束缚科技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导致

19、同西方缺乏交流;古代中国重人文、轻技术的传统不利于科技发展;重农抑商传统政策阻碍科技发展;中国传统科技结构自身缺陷的制约,过分强调实用性,缺乏理论性。(8 分)32、答案(14 分):( 1)观点:“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体现了人文精神(6 分)( 2)观点:信仰得救意义: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3)( 3)材料三:三权分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3 分)( 4)特征:从反神权到反教权再到反专制 (2 分)1133【答案】(6 分)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角度 1:认同。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打破了天主教会对欧洲民众的神学束缚,传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宗教改革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新教派提出的新的宗教观点,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潮流,为基督教的延续提供了空间。角度 2:不认同。宗教改革借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天主教会,对人文主义思想体系没有直接发展。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和新的政治设计;宗教改革还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战争。宗教改革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虽然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但树立了新教的宗教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