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讲义(pdf).pdf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96094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讲义(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讲义(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讲义(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讲义(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讲义(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清单一 类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着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鉴赏诗歌,只有了解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正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情感。因此,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理解形象的典型

2、意义。类 别概念阐释命题方式答题思路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描摹人物概括人物特征揭示人物的品格、情操、思想感情等。景物形象景物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

3、效果?()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本诗(词)用 的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起到了 的作用。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词)或杂诗中的物象。这些物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通过诗人人格化的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联描绘了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前句体现了怎样的品性?()作者借形象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概括诗词中所歌咏的物象:结合诗词分析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结合诗人自身经历、写作背景剖析所托之情或志。在诗歌鉴赏中,人物形象是“形象”类试题的考查重点,因

4、此,我们有必要熟悉下表中的几种形象类别。形象类别相关例句()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

5、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喜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无限,不禁悲伤得流下眼泪。诗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作者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反映了他体察人民疾苦,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的思想感情。()缠绵悱恻、爱恨

6、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诗歌形象”类试题总体阅读与解答的思路如下表:步 骤方 法说 明第一步找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词语)第二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第三步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第四步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道旁稚子宋郑獬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注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注 骭():肋骨,亦指小腿。()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

7、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解析 从“怕寒”“啼”“赤立”“饥”“无寸缕”等可概括出“稚子”的形象特点。诗句把孩子与动物作比较,这就是表现手法。答案 稚子形象:瘦弱、饥寒交迫。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用稚子和凫鹜、百鸟作对比,凫鹜肥过稚子,鸟有毛而人无衣,突出了稚子的悲惨处境。()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解析 从对“稚子”的描写中不难看出诗人的同情。要结合诗句分析。答案 体现了诗人对饥寒交迫的稚儿的深切同情,如“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体现了诗人对稚子的深深怜惜;对统治阶层的愤恨之情,如“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是对统治阶层只知掠夺、不顾百

8、姓生死行径的控诉。清单二 种诗歌语言风格所谓诗歌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位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给某些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我们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

9、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风格特点相关示例质朴自然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潜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语言质朴无华,但于平淡中蕴含深意。续表语言风格风格特点相关示例含蓄隽永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的诗歌不直接表露情思,而是将其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

10、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清新雅致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一般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的愉悦之感。绚丽飘逸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

1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幽默讽刺此在诗词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雄浑壮阔气势浑厚磅礴,意境高远雄伟。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豪迈奔放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气势峥嵘;境界缥缈,极目无垠。如李白的将进酒北风行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这些诗的特色与李白豪放的性格相一致。再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被公认为第一

12、豪放词。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悲慨凄怆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此为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冲和淡泊闲逸、静穆、淡泊、深远。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旷达洒脱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既“尽人事”,又“安天命”。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

13、后回答问题。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注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和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解析 解答此题,考生要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借江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

14、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愤的心情。掌握了这些,再参看注释,不难做出正确回答。答案 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解题方略思维定向()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世,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是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清新雅致,等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

15、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步骤二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清单三 种诗歌情感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情感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赏诗的根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都是为诗人抒发情感服务的。因此,赏析诗歌的情感就成为诗歌鉴赏的重点,也成了高考考查的焦点。我们对诗歌传递的情感进行梳理和归类,是为了让诗歌鉴赏变得易于掌握,便于操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类型具体表现举 例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如杜

16、牧的过华清宫(其一)。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

17、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续表情感类型具体表现举 例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

18、雨霖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 严武(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解析 此题从“情怀”的角度设题,切入点是捕捉和主旨密切相关的意象,如“飞将”“沙场”“匹马”等;通过这些意象把握诗歌的整体氛围,品味诗眼所在的词句,如“更催”“莫遣”等。综合多方面多角度,明确“情怀”作答。答

19、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清单四 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诗歌的内容。一首诗歌,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诗歌内容时,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仅要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还要赏析其表达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对诗句的赏析往往与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

20、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明描写正面、侧面,详写、略写,工笔、白描细节、心理、肖像、语言、行动动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声衬静)等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互文、顶真、双关等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对比、类比、象征、衬托、烘托、渲染、铺垫、悬念、用典、赋比兴、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等结构技巧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诗歌鉴赏重点考查描写、抒情,同时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之处。描写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技巧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21、、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抒情抒情方式阐 释示 例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间接抒情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往往是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唤起类似的情。它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唤起情感活动的客观世界(景),二是创作主体要具备一定的、能因客观世界激发出主观感情的心理灵敏感,三是创作主体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因此生成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杜甫的登高,首

22、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 “万里作客” “百年多病”。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 “艰难苦恨” “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就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而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 “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续表抒情方式阐 释示 例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常常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入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即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

23、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诗中枝上的橘,欲抽芽的笋,都隐含一种新兴的萌发的希望,虽暂时受到压抑仍保持昂扬的胸襟。这正是欧阳修这种政治家的宽解和远见,他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分不清作者在画里还是画外,景

24、物与人融合为一。例 (杭州五县七校高三期中联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论诗五首清赵翼(其三)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其四)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这两首诗讨论了诗歌的评论与创作问题,作者分别得出了怎样的观点?()比较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解析 ()其三中的“须凭自主张”和“随人说短长”表明了作者关于诗歌评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主张,不可人云亦云。其四中的“三分人事七分天”强调了“天”的作用。结合“力取”,可知所谓的“天”指的就是灵感。意思是诗歌不可全靠脑力来创作,灵感的作用不可小视。古人曾说:

2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表现手法的范围很大,找到切入点是前提。从表达方式看,这两首诗都是以议论入诗。再者,诗中无写景无抒情,所以表现手法就是议论。前诗后两句的意思是:矮子看不到戏台上的表演,只好随着大家说好或说歹,并没有自己的见解。从反面来诠释“自主张”的意思。而首句则直接点明观点。后诗中有时间变化过程(少时到老),属于记叙,且两个时间段的感受也不同,最后点明“七分天”的观点。答案 ()前诗表明评论诗歌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后诗表明诗歌创作要放松心态,灵感自会从天而降。()同:以议论为主。异:前诗以议论开篇,“只眼须凭自主张”亮明观点。然后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见识低下而评诗比作矮人看

26、戏,生动地再现了因见识浅陋而没有定数,人云亦云的情况,从而表明诗歌评论要有自己的主张的观点。后诗以记叙开篇,用对比手法,将少时与老时对诗歌创作的不同感受进行对比,突出诗歌创作心态应该放松的观点。解题方略思维定向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表达意见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答题步骤步骤一指出诗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步骤三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

27、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修辞方法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方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拟人、拟物)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设问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双关、反复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高考对于修辞方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只是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 ,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 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 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

28、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解析 赏析诗句的妙处,可从诗句选景、所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炼字等方面切入。结合题目,可抓住“写山水的妙处”这个切入点,分析它使用的修辞方法(比拟)。 “晓云”二句以拟人手法描绘山间朝暮变化。 “瘦”字写山腰清晰而又柔和的线条,“肥”字点出秋雨之后水面宽阔之景。答案 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解题方略思维定向()了解常见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能够根据诗句做出准确判断,即判断修辞方法时应有理有据,不

29、可无中生有。答题步骤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方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方法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有广狭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考查的是狭义的表现手法。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它主要包括: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等。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小重山元好问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万缕,两相牵。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 天远雁翩翩。雁来人北去,远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无情月,看待几时圆!()这是一首摇曳多姿的恋情词,上片结句“

30、分飞苦,红泪晓风前”与柳永词中的名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解析 ()抓住“红泪”和“晓风”这两个意象作答。()答题思路为:明确表现手法,找出与表现手法相关的词句,具体赏析该手法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作用。答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亦可)()烘托。以“酒冷”“灯青”烘托其内心的悲凉。 寓情于景。秋雨入池,池莲带雨,若含红泪,为鸳鸯分飞而苦。池莲滴雨摇风,可怜又可爱,以此表达女主人公送别时内心的愁苦与悲伤。 虚实结合,将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片实写一对恋人由不忍分离到终于分离的过程。下片由实写眼前的分离而转到虚写盼望团圆之

31、期,着意描绘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解题方略思维定向()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联系背景材料作答。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表现手法的作用。()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在赏析表现手法时,不要忘了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答题步骤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步骤三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结构技巧古诗词的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技巧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等。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

32、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 ,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 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解析 解答本题可遵循以下思路:从哪些地方去寻找线索?题干中有什么暗示?线索指什么?词中往往以什么为线索?线索的作用具体指什么?答案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解题方略思维定向()了解诗歌中的常用线索:以时、空

33、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景物为线索。()指出具体线索,并借助线索理清诗歌思路,把握诗人思想情感,进而说明线索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味诗歌的构思之妙。答题步骤步骤一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步骤二阐述内容的转换、景与情的关联步骤三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清单五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修辞,美化语言的技巧。好的诗歌语言,要求凝练、优美,表达准确,富有感染力。修辞方法正是为了这种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修辞方法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考的表达技巧之一。修辞方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辨认修辞格,如“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方法”;二是阐释运用修辞方法的表达

34、效果或作用,如“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要想准确解答“修辞方法类”试题,考生必须熟练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另外,古诗中经常用到的双关、互文、顶真等,考生也不应该忽视。修辞格概 念特 征相关例句作用解说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真实感。“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

35、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续表修辞格概 念特 征相关例句作用解说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有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替人。语言简练含蓄。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

36、零,烘托了词人的伤感情怀。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

37、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排比,创设了典型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反复有意将某些字、词(语)重现于同一句或同一首诗里。可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既柔和幽静,又迷蒙冷寂。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

38、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阿鲁威双调 蟾宫曲 咏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叙述三国人物英雄业绩的内容。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引人深思。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引人深思。双关有意使用某些词语,利用其语音和语义的关系,使之同时兼指两种事物,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构成双重意义。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如“莲子”谐“怜子”,“清如水

39、”谐“情如水”。利用双关使情感表达含蓄委婉。互文把属于一个诗句的意思,分写到两个诗句中,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其特征是“文省而意存”。能使语言简洁明快,能增强语句的对称性和韵律感,使意境更深,韵味更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使临近的句子头尾相连,上递下接。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

40、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朱淑真秋夜)末句紧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一以贯之,顺势而下,进一层地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乙事物大多是抽象的。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句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辛弃疾满江红)“风摇翠竹敲纱窗”是词语的正常搭配,而在境寂人独时,敲窗声使词人心烦意乱,于是出现了本用于甲事物“纱窗”的“敲”与乙事物“离愁”的异常搭配,使表达生动传神。解答诗歌鉴赏中修辞方法类试题,首先要准确辨识诗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结合诗

41、句分析作用。几组概念需要辨析清楚:借喻与借代,比喻与比拟,比喻与象征。欣赏诗词不能离开诗词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答题思路:指出修辞方法具体分析(分析修辞格在诗句中的具体体现)效果分析(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几组需要辨析清楚的概念组 别同异相关例句借喻与借代都是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即借喻强调的是相似性。()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借代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且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

42、本体有某种必然的关联。即借代强调的是相关性。()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且只代不喻。杜甫野望中“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的“风尘”借喻战争。如果将第一句转换成明喻,可以说成“天下战乱像扬起的风尘一样使弟兄彼此隔绝”。杜甫岁暮中“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的“烟尘”借代边境战争,与后句的“鼓角”相应。 “烟”即“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显然,“烽烟”和“战争”之间有相关性,却没有相似性。比喻和比拟都是建立在不同事物的联想和想象基础上的修辞方法,都有“比”的意思。比喻重在强调本体、喻体的相似性,甲主乙从;重在“喻”。比拟直接

43、拿甲物写乙物,甲乙两物交融为一体;重在“拟”,即“当作”。苏轼江上看山中“船上看山如走马,倏乎过去数百群”两句,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刘攽新晴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喜爱之情。比喻与象征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是以物比另物,比喻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求“形似”或者“神似”。()具有鲜明性,只限于修饰语句。()是以物显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明而是让读者去联想、领会,象征的意义往

44、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象征意义与本体事物间不要求“形似”,只求“神似”。()具有含蓄性,主要立足全文,至少是文章的一层或一个段落。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乐音高低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来比喻乐音高低变化的情景。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梅”象征诗人高洁的情怀。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方法 诗歌鉴赏答题五“原则”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硬骨头,考生往往耗时很多,却收效甚微,有时甚至因读不懂诗,读不

45、懂题而无从下手。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上,如何找准角度快速切入,是获胜的关键。考生不妨采用下面的答题五“原则”对诗歌鉴赏进行有效尝试。诗歌内容原 则阐 释答案组织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 (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 破讷沙:沙漠名。 鹈泉:泉水名。问: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分)译文对相关诗句内容进行解读,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意境选取意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营造

46、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技巧即运用的表达技巧。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情感答出蕴含其中的喜怒哀乐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主旨诗歌表达的主题。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分)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分)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分)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在回答诗歌鉴赏主观题时,我们如果运用诗歌鉴赏答题“五原则”,就能获得高分。先根据题型,随机抽取答题“五原则”中的几条提炼答题要点,然后结合具体诗作组织语言作答,这样就能做到答案全面、具体,且不易失分。方法 诗歌鉴赏答题七“看”一、看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