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4参考答案及解析1-5ABDCD 6-10 DAACC 11-15 DBAAB 16-20 DDABD 21-25 CCCCA 26-30 BCABC31(22分)(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6分)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4分)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2分)(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
2、关系分离。(4分)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6分)32(18分)(1)宗教改革建立民族教会;专制王权加强,削弱地方贵族割据;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要求统一市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开辟后,对外扩张带来巨大利益。(任意三点6分)(2)差异:西欧兴起较早,中国兴起较晚;西欧民族主义最初曾与王权结盟指向封建神权和领主,后来指向专制王权,中国除指向封建统治,还指向外来侵略;西欧民族主义的目标是建立民族国家和对外扩张,中国虽呈现多元化倾向,但均致
3、力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任意三点6分)“建设”:推动了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和政治近代化;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的开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任意三点6分)1【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
4、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河南行省统辖说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打破了依据山河等自然因素划分行政区的做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元代设置行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极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蒙汉等信息,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是元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制,目的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分权之下各部门形成程序化分工,必然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中国唐代分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以限权为目的,故B项错误;中国唐代的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但最终集权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有权力的平衡,故C项错
5、误;唐朝的三省体制基本为宋元所沿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论和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为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4【答案】C【解析】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七国之乱的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矛盾并不是渐趋激化,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使直接管辖的郡国迅速增多,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后顾之忧,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
6、结合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可知王国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故D项错误。5【答案】D【解析】“养心”、“诚”、“明”都是儒家的思想,其目的都是维护社会伦理,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孟子的话得出B项,从材料中周敦颐的话得出C项,故B.C项错误;孟子所说的心(仅指思想)与陆王心学所说的心(认为是万物产生的本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故D项正确。6【答案】D【解析】材料中医理论受到古代天人感应理论的影响,“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被广为接受”,可见当时条件下古人并不将它视为封建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与自然相通,而不是超越自然,2 / 4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与自然相通,而不是征服自然,故C项错误;材料中医理论受到古
7、代天人感应理论的影响,古人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D项正确。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当时一种重学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举制度由于对读书人有巨大的利诱力,使得科举时代读书重学的风气长盛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北宋时期出现,而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推行,故B项错误;C.D项与题干中这种现象无直接关系,故C.D项错误。8【答案】A【解析】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作者的目的是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A项正确;作者反对扩大种植面积的目的是要求把每一块土地精耕细作,不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
8、,大土地所有制的产生是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故B项错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恰好适合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与“抵制农业的进步”不符,故C项错误;在北魏时期,人地矛盾还没有尖锐的程度,明清时期比较明显,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据材料“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可知宗法家族就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因此从下图宗法家族关系图可以看出,宗法思想是祠堂和族田的思想基础,族田是宗法思想和祠堂的物质基础,祠堂是宗法思想和族田的政治保障。据此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推知左图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A项“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选官制度,是“儒家正统”的制度保障,“儒家正统”
9、是“科举制”的思想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但“科举制”与“地主经济”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专制皇权”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儒学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学正统”为“专制皇权”提供理论支撑;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商品经济”不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儒家正统”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形态,是“儒家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家正统”是“官僚政治”的理论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是“
10、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官僚政治”是“地主经济”的政治保障,“地主经济”的“官僚政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官僚政治”“儒学正统”“地主经济”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C项正确;D项“封建割据”与“儒家正统”相违背,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材料“忽然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得直跳”,说明明清进步思潮批评君主专制,对近代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产生影响,故选C项;直接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是康梁维新思想,排除A项;明清时期资产阶级还未产生,排除B项;19世纪末空前的民族危机推动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D项夸大明清进步思潮的影响,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材料中梁强调人民应当为国家主人、关心
11、国事,民为邦本为封建社会的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天赋人权强调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故B项错误;社会契约强调社会和国家是人们订立社会契约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人们掌握国家权力,成为国家主人即人们主权,故D项正确。12【答案】B【解析】从临安志“坊市”信息可以判断是宋代,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朱熹、陆九渊是宋明时期力学代表,故正确;从四明志“学校考(本路蒙古学)”可以判断是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曲代表,故正确;从山阴志“选举、学堂、新军、警察”反映的是近代时期,张謇、孙中山是近代人物,故正确;绍兴志名人篇所列是近代人物,而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
12、】通过归纳概括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雅典公民对城邦的义务和雅典公民所受的约束,而自身利益却没得到应有的保护,故A项正确;从“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可判断出根据城邦规定,雅典公民有义务在被抽中签时,捐献个人财产,但并不意味着财产实际被城邦所有,故B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没有政党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的关系,故D项错误。14【答案】A【解析】据材料“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强调3 / 4重视人本身,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伟大的灵
13、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可知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故D项错误。15【答案】B【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跟拉马克早期进化说一脉相承,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推翻拉马克早期的进化学说,故D项错误。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道光初年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礼政仅占12卷”,礼政记述减少,说明受到近代内忧外患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17【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当时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材料不能说明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予西方国家某些特权,并非执行传统的
14、抚夷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可知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故D项正确。18【答案】A【解析】从材料“窃以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可知康有为通过上书宣传变法图强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康有为主张君主进行变法改革,没有涉及对革命党人的批判,故B项错误;从材料“窃以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可知康有为强调变法图强,其主要意图不是为了阐述社会的自然进化,故C项错误;土耳其和日本是康有为为说服君主进
15、行变法所提供的借鉴对象,不是变法图强的主要意图,故D项错误。19【答案】B【解析】从“满眼汽车与电车”和“各处报馆开”可以推断交通工具和报刊改变人们生活,故正确;“更有西装新少年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反映出思想开放人士生活方式西化,故正确;“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反映了受西方影响,传统习俗发生变化,故正确;材料中只是描述了人们生活方式受西方影响,日渐西化和多元,并不能反映成为主流,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20【答案】D【解析】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不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新文
16、化运动,故B项错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发表于1918年,而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实际上是在为中国寻找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即宣传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故D项正确。21【答案】C【解析】从“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和“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地”可知,企业迁往内地,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中共的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提出的且材料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根
17、据材料“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可知认识到动员民众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敌后战场的认识,故D项错误。23【答案】C【解析】题干“主张信仰得救”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故A项错误;“追求民主法制”属于启蒙思想,属于理性,故B项错误;依据题中“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可以知道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述及“抨击君主专制”内容,故D项错误。24【答案】C【解析】“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说明白话文只是形式上的问题,要打破的
18、是旧的精神束缚,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要求打破旧的精神束缚,没有涉及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故B项错误;材料“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是要求打破旧的精神束缚,故C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要求打破旧的精神束缚,没有涉及推翻旧体制建立新社会,故D项错误。25【答案】A【解析】略4 / 426【答案】B【解析】略27【答案】C【解析】略28【答案】A【解析】略29【答案】B【解析】略30【答案】C【解析】略31【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宗法制及宗法观念从一产生就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观念。根据所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可
19、以得出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能够得出体系完备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能够得出等级森严的特点;根据材料一“继位的族长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君统宗统的合一”能够得出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的特点。第二小问影响:在分析宗法制的影响时,应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积极性来说,宗法制确立了按照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地位和财富的原则,有利于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权力的继承提供了有效原则,一定程度上能够在移交权力时避免纷争,从而能够维护政权的稳定;宗法制强调亲情和血缘,根据材料一“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
20、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能够得出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从局限性来说,宗法制把血缘关系作为判断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标准,导致过分重视人情关系,在处理某些问题上难免有失公平,与现代法制精神相违背;此外,宗法制尤其强调家族(或宗族)利益,往往忽视个人自主性的发挥和个人权利。(2)第一小问不同:在该问审题过程中应当注意,此处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清末民初的变化,而非比较古代与近代宗法制的特点,这是审题的易错点,所以只需要概括清末民初宗法制的新变化即可。根据材料二“从事家族立宪”“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能够得
21、出宗族管理体现出“民主性”;根据材料二“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能够得出规范化;根据材料二“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能够得出分权特点;由于清末民初政体的变更,宗法制逐渐与政治相分离。第二小问背景:宗法制从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或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制度、观念)变为逐渐与政治相分离,这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有关,即政治的近代化;宗法观念和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等显然与当时宗族成员思想观念变化有关,则是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的影响;此外,社会制度或观念的变革根本上要从经济因素上来考量,即资本主
22、义的发展。(3)在本题作答的过程中,可简述宗法制从周朝至清末民初的特点,再得出相应认识。认识可从文明史的角度,以社会的进步作答;也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作答,以经济形式的不同影响社会制度或政治观念;还可从宗法制在变化中不变因素考察,即宗法制始终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观念有深刻影响,说明宗法制度的强大生命力等。32【解析】(1)本题考查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16、17世纪,西欧摧毁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
23、人权,要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并联系所学16世纪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新航路开辟等知识对原因进行概括得出:宗教改革建立民族教会;专制王权加强,削弱地方贵族割据;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要求统一市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开辟后,对外扩张带来巨大利益。(2)由材料二“清末民初是形成阶段,该阶段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五四时期是发展阶段,开始从文化上寻找落后的原因,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民族主义与政治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十四年抗战是高涨阶段,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的信息可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建设”一方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和政治近代化,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的开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