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出师表,第六单元,课文助读,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走近作者,本文节选自诸葛亮文集。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写作背景,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
2、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写成了出师表。,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 ,远 ,完成 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主要内容,贤臣,小人,兴复汉室,基础过关,1.写一写,背一背。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6.重点
3、语句翻译。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7.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1)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 ;, , 。 (2)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 (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
4、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课内精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5、。,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6、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
7、也可。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
8、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课外导航,推荐阅读:三国演义罗贯中作品介绍: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中考链接,积累与运用,1.(2018重庆B)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馈赠 束缚 诡计多端 咄咄
9、怪事 B.嘹亮 吓唬 扼腕叹息 莺歌燕舞 C.浏览 巍峨 怒不可遏 失魂落魄 D.贿赂 木筏 十拿九稳 篷头垢面,D,2.(2018北京) 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下列各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目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就这样,英法联军
10、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分号 【乙】冒号 B【甲】分号 【乙】破折号 C【甲】逗号 【乙】冒号 D【甲】逗号 【乙】破折号,B,(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的行为,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3.(育才中学中考模拟) 综合性学习。为了让学生走进端午、传承文化,重庆育才中学初三年级某班准备举行“话端午思传统”的主题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并按要求作答。,【诗话端午】 (1)根据竺思嘉搜集的端午材料,选择不是描写端午活动的一项( ) A杨柳枝
11、,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C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D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A,端午节起源说法不一,最早可追溯到春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赛龙舟是端午的两大主题。但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帖午叶符,割艾草,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放风筝,荡秋千,饮雄黄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寄语端午】 (2)请仿照例句,自己创作一句端午寄语,表现端午节的特点,句式不限。 示例 清明节:清明雨洗烈士墓,挥笔祭出英雄魂。中秋节:月到中秋
12、圆,亲人心相连。 仿句 端午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粽飘香,【探访端午】 (3)竺思嘉打算采访同学和老师,以便了解大家对端午节的熟悉情况,并对传承出谋划策。请帮助他完成采访提纲。,(2018北京)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文言文阅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
13、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14、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5.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
15、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乙,6.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
16、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链接材料二】嗣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注】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征魏征,唐初政治家。雅平日,向来。劳慰劳。嗣随后,接下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虞忧虑,忧患。奠枕安枕。余指岳飞。,诸葛亮在为后主刘禅上书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平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凶,恢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言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出了他心系国家命运,为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耿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他对国事的用心负责。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是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的。,片段练习,从网络和其他资料中收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语句流畅,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