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4741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秦朝的三公分别是( ) 。(A)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B)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C)丞相、太尉、御史大夫(D)太师、太傅、太尉2 秦朝九卿中,治粟内史掌管的事务为( )。(A)全国财政税收(B)皇族事务(C)宫门卫屯兵(D)宫殿门户3 秦朝统一全国,实行“ 车同轨 ”“书同文”的政策,其中文字统一为 ( )。(A)楷书(B)大篆(C)小篆(D)隶书4 西汉初年,替代约法三章的法律是萧何制定的( )。(A)九章律(B) 盗

2、法(C) 二年律令(D)三章律5 为了防止谷贱伤农,向汉文帝提出入粟拜爵建议的是( )。(A)晁错(B)主父偃(C)陆贾(D)董仲舒6 鉴于汉匈关系的状况,汉初向汉高祖提出和亲政策的是( )。(A)陈平(B)张良(C)娄敬(D)萧何7 汉高祖派( ) 出使南越,使得南越王赵佗向汉称臣,实现了汉对南越地区的控制。(A)贾谊(B)张良(C)曹参(D)陆贾8 汉代的三辅地区具体指( )。(A)长安、京兆、扶风(B)京兆、冯翊、扶风(C)京兆、扶风、咸阳(D)泾阳、京兆、扶风9 白登之围中,围困汉高祖刘邦的匈奴单于是( )。(A)头曼(B)冒顿(C)老上(D)军臣10 两汉时期,下列没有通过丝绸之路传

3、人西方的技术是( )。(A)制瓷技术(B)铸铁技术(C)井渠法(D)缫丝法11 秦始皇焚书时未被列入焚书范围的是( )。(A)楚国史书(B)赵国史书(C)百家语(D)秦记12 汉昭帝时,桑弘羊与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对当时的施政纲领进行了讨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会议。后来根据盐铁会议整理而成盐铁论,其整理者是( )。(A)董仲舒(B)公孙弘(C)主父偃(D)桓宽13 后汉书记载:“ 班超定西域 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其中,这里的西海指( )。(A)波斯湾(B)地中海(C)红海(D)南海14 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异姓王中仅仅被保留下来的是( )。(A)英布(B)彭越(C)吴芮(D)韩王信15 秦汉时期

4、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其中汉高祖采取了( )一系列政策。商人不得为官商人禁止拥有私田实行“贵粟政策”重视农桑(A)(B) (C) (D)16 下列哪些政策是晁错提出的?( )贵粟政策 马复令削藩策 治安策(A)(B) (C) (D)17 汉武帝时期,在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 )。(A)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B)张骞出使西域(C)在西南地区设郡(D)赐“汉委奴国王 ”印18 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武帝时期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措施是( )。推恩令 左官律附益法 酎金夺爵(A)(B) (C) (D)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商鞅变法20 胡服骑射21

5、 孔子22 黄帝内经23 弭兵运动24 葵丘会盟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4 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魏文侯问李克曰:“ 为国如何 ?”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 “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对曰:“ 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魏文侯问于李克曰:“ 昊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

6、也,兵以此亡何也?” 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刘向说苑.政理问题:25 史料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什么政治事件?26 请对此次事件进行一个整体的述评。26 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问题:27 以上史料代表着先秦时哪一家学派的思想,具体是谁的思想?28 对这一思想家的思想及其影响进行简要述评。四、论述题29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获得

7、发展的主要原因。30 论述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以及重要意义。31 简述弭兵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重要影响。32 论述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过程以及重要意义。33 简述春秋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34 试比较两税法与摊丁入亩的关系。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秦朝的官制。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其中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掌握军队;御史大夫掌监察,监察百

8、官。【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秦朝的官制。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其中九卿并不限于“九”,如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太仆掌宫廷车马;廷尉掌刑罚;典客掌归义蛮夷;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给养皇室;中尉掌京师治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秦朝统一文字的政策。秦统一后,李斯受命统一文字,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制定了小篆,在全国推行。【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西汉初期的法律状况。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作为临时法律制度。西

9、汉政权建立后,刘邦认为“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命令萧何根据秦律制定汉律,即九章律。【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初的农业、商业政策。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提出了这一主张。【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匈关系。西汉初年,匈奴在冒顿单于的治理下力量强大。在白登之围后,娄敬(刘敬)根据汉匈的实力对比,提出了和亲的建议,并开放与汉匈之间的关市,为汉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初与南越的关系。秦汉之间,由于中原战乱,南越赵佗称帝,陆贾先后在高祖、文帝时期两次出

10、使南越,为南越地区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条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代的行政区划。汉景帝二年(前 155)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同治长安城,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分别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匈关系。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实力大增。白登之围中,围困刘邦的正是冒顿单于。【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丝绸之路。中国的制瓷技术传入西方较晚,大约 11 世纪时传到波斯,又从波斯传到阿拉伯,15

11、世纪才传到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国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秦国焚书的文化政策。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秦记以外,六国史书一律销毁。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外,其他人不得收藏。其中医药、农书和卜筮之书不在禁止之列。【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代中期的国家政策转向。汉武帝去世前,就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标志着汉帝国政策的转变。汉昭帝即位后,又召开盐铁会议继续讨论此事,而桓宽的盐铁论正如实记载了这一事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朝对西域的

12、经营。汉和帝时期,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从龟兹出发,经条支、安息等国,到达了安息国的西海沿岸,但未能抵达大秦。西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甘英也是史书记载的第一个达到波斯湾的中国人。【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初诸侯王。汉初天下大定,刘邦开始翦灭异姓王,封同姓王。其中吴芮是一个例外。吴芮是第一个反抗秦政的秦国官吏,项羽大封诸侯时,他被封为衡阳王。汉初,他被封为长沙王。【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其中贵粟政策是晁错向汉文帝提出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3、此题考查汉初的重要人物晁错对汉初政治的影响。贵粟政策、马复令、削藩策等对汉朝影响深远的政策都是由晁错提出的。治安策是由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的,其中涉及中央与地方诸侯之间、汉廷与北方异族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种种矛盾。【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武帝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其中的赐“汉委奴国王”印一事,其一,不是民族关系,是对外关系;其二,这一事件发生在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酎金夺爵等措施均是汉武帝打击地方势力的重要措施。【知

14、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正确答案】 商鞅变法指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的重要改革。公元前 356 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公元前 350 年,商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内容包括:废除贵族的井田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变法以及秦国的崛起。商鞅变法深刻地影响

15、着中国历史,答案中应当指出商鞅两次变法的具体时间、具体内容以及商鞅变法的重要历史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0 【正确答案】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赵武灵王所推行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时,进行了“胡服骑射 ”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是把原来宽袍大袖的服装,改为胡人的短装、紧身服饰,束皮带,穿皮靴,以适合马上训练、作战;二是通过不同途径组建骑兵。赵武灵王通过军事改革建立起强大的骑兵,这一改革对中原国家军队的发展影响很大,直接导致各国逐步以步骑兵代替了车兵而成为军队主力,改变了战国时期战场各个兵种的格局。【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军事改革,其中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最具代表性。答案中应

16、当指出胡服骑射发生的具体时间、内容以及胡服骑射对战国时期军事改革的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1 【正确答案】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曾在鲁国任下级和中级官吏,30 岁之后开始创立私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为了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均不被采用,晚年回到鲁国继续从事讲学活动。孔子提出了著名的君子人格,他的思想以“仁 ”“礼”并重,其中“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境界,而“ 礼”是孔子的主要社会政治理想。孔子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孔子的主要言论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创立的儒学对

17、长达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期儒家思想。答案中应当指出孔子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孔子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2 【正确答案】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经典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全书共 18 篇,素问灵枢两部各 9 篇。素问主要论述脉理和病因,灵枢主要论述经络和针刺。书中最早记载了我国战国时有关人体解剖的知识和血液循环的概念,对世界古代医学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的发展。答案中应当指出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以及世界医学上的重要地位、成书年代以及主要内容。【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3 【

18、正确答案】 弭兵运动是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 546 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运动最为重要。公元前546 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 14 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商定不将齐、秦两大国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 40 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春秋争霸的重要事件。答案应当指出弭兵运动的性质、两次运动具体发动的时间以及弭兵运动带来的主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4 【正确答案】 葵

19、丘会盟是公元前 651 年齐国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约申明:“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还规定同盟诸国不要乱筑河堤,不要囤积粮食,不要擅自把田邑封给别人而不报告天子。葵丘之盟是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标志性事件。【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齐桓公称霸的重要历史事件。答案中应当指出葵丘会盟的时间、地点、参与国家、盟约内容以及葵丘会盟的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5 【正确答案】 以上材料

20、主要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变法。【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6 【正确答案】 李悝,法家鼻祖。战国七雄中魏国率先实施变法。魏文侯当政时,以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有四个方面:用人方面,选贤任能,赏罚严明。提出“ 食有劳而禄有功”原则,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尽地力之教”的重农政策。所谓尽地力,就是要求农民“治田勤谨” ,发挥土地的潜力。杂种、勤除草,住宅周围种桑、种菜,田地间空隙种瓜果。实行平籴法。当年收成好,由官府平价收购粮食;收成坏,由官府平价出售,稳定农作物价格,促进农业发展。制定法律。李悝编 法经,分为六篇,分别为 盗(惩办偷窃财产)、贼(惩办杀伤人身) 、囚( 断狱) 、捕(捕亡)、杂

21、( 惩办越城、赌博、欺诈、贪污)、 具( 加刑或减刑)。法经的颁布与实施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试题解析】 通过魏文侯和李悝(李克)的对话,可以断定此题考查的就是李悝变法。此题还可转化为考查李悝变法的简答题。【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7 【正确答案】 材料主要反映了儒家的思想,是论语中的重要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8 【正确答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商汤后裔,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一位政治家。孔子的思想以“ 仁 ”“礼”并重。“仁” 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孔子为了实现“ 仁” 而制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 “礼”。

22、 “仁”指人与人的关系,主张在消极方面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积极方面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同时在使用民力时,主张“使民以时” ,反对“暴政”,反对“ 非礼”。孔子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孔子和弟子的言行主要记载在论语当中,2 000 多年来,孔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试题解析】 通过两段基本材料可以断定其出自论语,所以其反映的必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接下来对孔子的主要思想进行简要述评即可。【知识模块

23、】 中国古代史四、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各派学者阐发观点,各种学术流派纷纷涌现,互相驳难,思想领域里出现了一个“ 百家争鸣 ”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 “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这一历史现象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1)政治因素:周天子权威丧失,诸侯并立,各诸侯国国君重视人才,招贤纳士,鼓励学术,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2)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已经有所提高,可以使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专门从事学术研究。(3)教育因素:孔

24、子创办私学;“ 学在官府”的状况被打破后,文化垄断已不可能,私学逐渐兴起,获得极大发展。(4)阶层因素: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崛起,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士人与国君的关系是“ 合则留,不合则去 ”。(5)学术自由:由于周天子权威丧失,没有统一的政治权威,学术研究和思想言论的自由度非常高。【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先秦诸子思想产生的根源。答案中应当从政治、经济、教育、社会阶层和学术等多方面进行论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0 【正确答案】 管仲,字夷吾,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管仲从“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明确提出“ 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的治国原则,在齐国进行

25、全面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在政治方面,基本维持国野分治的制度,“ 叁其国而伍其鄙” ,即在国中设置二十一乡,工乡三、商乡三、士乡十五(分为三个部分),是为“叁其国” ;在野设置五属,这叫“ 伍其鄙” 。各级设官治理,严格实行士、农、工、商分区定居制,不许杂处、迁徙。(2)在军事方面,实行 “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政军合一的制度,对国家常备军士定期操练,使其成为一支莫之能御的战斗武装。为了增加兵源,还提高部分鄙野庶人的社会地位,选拔其中“ 秀民 ”充当士。(3)在经济方面,对私田实行“ 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即按土地肥瘠征税。还规定由官吏统一管理山林河泽,同时鼓励贸易、促进生产。管仲进行的

26、改革,很快收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的效果。齐国国力日益增强,连续灭了很多小国,大大扩充了国土。齐桓公利用周王诸侯大宗、天下共主的地位,提出“尊王攘夷 ”的口号,在诸侯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齐桓公也几次大会诸侯,周襄王元年(前 651)的葵丘之会,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这些成就都与管仲的改革密不可分。【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春秋五霸中齐桓公首霸,有关齐桓公首霸的重要考点就是管仲的改革。答案应从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重要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1 【正确答案】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激烈,中原各国几乎都被卷入了这场争霸战争。“弭兵运动 ”是指处于四战

27、之地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公元前 579 年,由宋大夫华元向晋、楚两大国提出倡议,各国在宋国会盟,订立盟约。三年后,楚国北侵郑、卫。公元前 575 年,晋在鄢陵之战中大败楚国。第二次是在公元前 546 年,宋大夫向戌再次发起弭兵运动。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齐集宋国,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天下霸主;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向戌“ 弭兵运动 ”是在晋、楚两大国势力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 40 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这种形势对恢复、发展各国的

28、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生活,都有很大好处。【试题解析】 弭兵运动是春秋争霸的重要内容。答案应当从弭兵运动的原因、过程以及重要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2 【正确答案】 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姓公孙,名鞅,是卫国的没落贵族。少好刑名之学,曾事魏相公叔痤,公叔痤死后不被重用,因而入秦。因功封于商,故世称商鞅。从公元前 356 年至公元前 350 年,商鞅在秦国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主要内容有:(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政府按土地亩数征收租税。此举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并且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2)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根据“ 劳大者其

29、禄厚,功多者其爵尊” 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军功爵制,按爵位高低授予种种特权。按军功爵制,人的政治地位要由有无军功来决定。宗室贵族若无军功,不得列入公族属籍,不得享受贵族特权。此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军事力量,并打击了旧有的贵族官僚。(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凡是努力经营农业生产、多缴纳租税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怠惰以致贫穷而交不起租税的农民,没收为官府的奴婢,还通过加重商品税等方式迫使商人弃商归农。此举增加了农业劳动力和纳税服务的人口。(4)普遍推行郡县制。从商鞅时,秦国就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一共新建了 31 个县,每县设置了令和丞等官职来掌握全县政事,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

30、织,加强了中央集权。(5)建立什伍连坐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奸人” 的责任。不告发“奸人”的处以腰斩,告发 “奸人”的可与斩敌同赏。如果一家藏奸,什伍要同罪连坐。(6)统一度量衡。商鞅颁布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并将之推行全国。现存的“商鞅方升”就是当时颁布的一件标准量器。(7)迁都咸阳,配合秦国的战略东进。商鞅变法的重要历史意义:商鞅所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适应了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动局面,巩固和发展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商鞅变法也是战国时期最典型、最深刻、最彻底的一次政治改革,符合历史的潮流。由于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招致了极大的仇恨。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即位,因“宗室多怨鞅

31、” ,商鞅被车裂而死。商鞅虽死,但其新法被保留了下来。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商鞅变法。答案应当从商鞅变法的主持者、时间、过程、具体内容以及重要影响等方面详细论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3 【正确答案】 春秋时期,私田开始出现,一开始私田是不向国家纳税的。后来私田越来越多,不纳税的田地越多,拥有大量私田的人越富。但公家由于公田的歉收或荒芜,经济日益困难。于是出现了“私肥于公” 的现象,这对诸侯非常不利。各诸侯们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齐国和晋国率先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这就是齐国的“相地而

32、衰征 ”和晋国的“作爰田”。之后鲁宣公十五年 (前 594)的“ 初税亩”最为著名。初税亩实行以亩积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实际上也就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紧随其后进行改革的还有公元前 548 年楚国的“书土田” ,公元前 538 年郑国的“作丘赋”,公元前408 年秦国的“ 初租禾” 。春秋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扩大了诸侯们的税源,充实了府库,与此同时,诸侯国也放弃了井田制,放弃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承认了土地私人占有制,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春秋时期的赋税改革制度。答案应当从赋税改革出现的原因、过程以及重要影响等方面

33、论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4 【正确答案】 总体而言,“两税法” 与“摊丁入亩”是递进演变的关系,“ 摊丁入亩”是两税法的延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税法的基本原则是“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将赋役征收的对象由人丁改为以土地为主的资产。摊丁入亩则将丁银摊人地粮之中,赋税征收以土地为标准。从两税法到摊丁入亩,体现了中国古代赋税征收标准从人丁到土地的变化。(2)两税法统一了税目,以户税和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他一切赋敛都纳入两税;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地粮,将税收归并为单一的土地税。两者均简化了税目,且表现出赋税种类减少的趋势。(3)两税法“舍人税地”,使得政府对于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摊丁入亩则将入丁税并入地粮,使得与古代赋役制度相联系的人丁审计制度失去意义,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之上。两者都体现出政府对于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放松。【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应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分别进行比较。【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