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六)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40791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魏晋南北朝(六)及答案解析(总分:8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29,分数:290.00)1.侯景之乱(分数:10.00)_2.元嘉之治(分数:10.00)_3.屯田制(分数:10.00)_4.苏峻、祖约之乱(分数:10.00)_5.北周武帝灭佛(分数:10.00)_6.永嘉南渡(分数:10.00)_7.九品中正制(分数:10.00)_8.华阳国志(分数:10.00)_9.淝水之战(分数:10.00)_10.领兵复客制(分数:10.00)_11.元嘉之战(分数:10.00)_12.祖逖北伐(分数:10.00)_13.桓温北伐(分数:10.00)_14.高平陵事变(分

2、数:10.00)_15.侨置郡县(分数:10.00)_16.赤壁之战(分数:10.00)_17.河阴之变(分数:10.00)_18.永嘉之乱(分数:10.00)_19.世说新语(分数:10.00)_20.祖冲之(分数:10.00)_21.竹林七贤(分数:10.00)_22.后汉书(分数:10.00)_23.检籍(分数:10.00)_24.宗主督护制(分数:10.00)_25.王敦之乱(分数:10.00)_26.占田制(分数:10.00)_27.王与马,共天下(分数:10.00)_28.颜氏家训(分数:10.00)_29.董卓之乱(分数:10.00)_二、史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30.00

3、)30.材料一: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故江南冠带,有才斡者,擢为令仆已下, 尚书郎、 中书舍人已上,曲掌机要。 颜氏家训涉务篇材料二: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 皆以农、黄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业,置之度外。颜氏家训勉学篇材料三: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 曾不以之为伍。颜氏家训寒素篇材料四: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 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加长车,跟高齿屐颜氏家训勉学篇材料五:因晋中兴, 南渡江, 率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末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颜氏家训涉务篇回答:(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说明了士族的哪些特点(不

4、得摘抄原文)?(2)东晋时,士族(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综合上面五则材料,说明士族、士族制度衰落的根本原因。(分数:30.00)_三、问答题(总题数:18,分数:540.00)31.论述淝水之战的性质及双方胜负的原因。(分数:30.00)_32.简述魏晋玄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数:30.00)_33.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的兴衰。(分数:30.00)_34.试论诸葛亮。(分数:30.00)_35.试述东晋南朝的侨郡和土断。(分数:30.00)_36.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的兴衰。(分数:30.00)_37.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分数:30.00)_38.

5、试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数:30.00)_39.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评价。(分数:30.00)_40.试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数:30.00)_41.论述淝水之战的性质及双方胜负的原因。(分数:30.00)_42.试论曹操。(分数:30.00)_43.简述魏晋玄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数:30.00)_44.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分数:30.00)_45.试论诸葛亮。(分数:30.00)_46.试述东晋南朝的侨郡和土断。(分数:30.00)_47.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评价。(分数:30.00)_48.试论曹操。(分数:30.00)_魏晋南北朝(六)答案解析(总分:860.

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29,分数:290.00)1.侯景之乱(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南朝梁武帝时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叛乱。当时,侯景降梁,梁武帝派宗室萧渊明率兵接应。但萧渊明被东魏击败,本人被俘。东魏趁机挑拨侯景与梁的关系,提出用侯景交换萧渊明。侯景走投无路,548 年 8 月反于寿阳,并渡江攻克建康,梁武帝被软禁后饿死。侯景先后废立萧纲及萧栋为傀儡皇帝,后又自立为帝,国号汉。公元 552 年,王僧辩、陈霸先攻下建康,侯景兵败被杀。侯景之乱历时五年,是南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叛乱给南方社会经济造成了空前浩劫,南弱北强的局面正式形成。)解析:2.元嘉之治(分数:

7、10.00)_正确答案:(南朝宋文帝在位时出现的治世局面。宋文帝继续推行武帝刘裕的治国方略,整饬吏治、抑制豪强、奖励耕织、减轻赋税。刘宋前期的国势和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特别是文帝元嘉后期,出现了东晋以来少有的兴旺,成为南北朝时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解析:3.屯田制(分数:10.00)_正确答案:(屯田制为曹魏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需而实行的政策。196 年,曹操接受了枣祗的建议,下令实行屯田。屯田又可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即将流民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垦荒种田,由政府提供农资,收成与官府四、六分成;军屯即在军队驻扎地区,由士兵及其家属耕种土地。屯田制的实行,促进了北方经

8、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军队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军需供应。但屯田制下剥削率较重,百姓和士兵逃亡或反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解析:4.苏峻、祖约之乱(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晋初年苏峻、祖约起兵反叛引发的内乱。326 年,明帝死后,成帝继位,庾亮为辅政大臣。庾亮为加强中央力量,召不太遵守中央命令的将领苏峻人京为司农,以便加以控制。苏峻怕遭挟制,联合驻扎寿春的祖约,于 327 年起兵叛乱,攻下建康并纵兵抢掠。329 年,庾亮联合温峤及荆州刺史陶侃,击败苏峻,收复建康。苏峻、祖约之乱反映了东晋门阀势力的迅速扩张及其同皇权的矛盾。)解析:5.北周武帝灭佛(分数:10.00)_正确答案:(北周武帝时期没收

9、寺院经济、遣散僧侣的举措。北周时期,佛教势力恶性发展,寺院、僧侣数量空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兵员、财源。北周武帝为了消灭北齐,“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下诏禁断佛、道二教,将僧侣地主的寺宇、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以充军国之用。僧尼和寺院所属的僧祗户、佛图户被编入民籍,强制编入府兵。)解析:6.永嘉南渡(分数:10.00)_正确答案:(永嘉南渡是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的北方士族及百姓南徙的局面。当时五胡内犯,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渡淮南下者超过百万,南迁时间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中国古代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解析:7.九品中

10、正制(分数:10.00)_正确答案:(曹魏后期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推行的官吏选拔制度。曹丕接受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部分中央官吏兼任本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品评本区域内的士人,将之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供吏部选官参考。九品中正制推行初期,还能做到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后来则完全看中出身门第,逐渐转化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解析:8.华阳国志(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晋时常璩所著关于巴蜀地区的方志史书。全书共十二卷,约十一万字,记事上起巴、蜀两国的传说时期,下至东晋时期成汉政权的灭亡。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

11、分:前四卷主要记述巴蜀、汉中、南中各郡的地理概况;卷五至卷九,以编年体形式记述了西汉末至东晋末巴蜀地区的历史;卷十至卷十二,记述了粱、益、宁三州的历史人物的事迹。华阳国志是我国保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地方志史书,对研究西南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解析:9.淝水之战(分数:10.00)_正确答案:(魏晋时期东晋抵御前秦进犯的著名战争。公元四世纪下半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383 年,秦王苻坚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八万北府兵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东晋要求秦兵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猛攻,命令军队后退。晋军乘秦军后退时发

12、起攻击,秦军由于军心涣散,大败而归。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解析:10.领兵复客制(分数:10.00)_正确答案:(孙吴政权为维护江东世家豪族利益采取的政策。孙吴政权是在流寓江南的江北大族和江南土著豪族的联合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后期“朱、张、顾、陆”等江南大族在政权中居于主导地位。为保障大族的特权地位,孙吴实行了领兵制和复客制。领兵制允许大族建立私人部曲并可世袭;复客制是政府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农民一起赐给豪族作为其私属。领兵复客制使江南豪族的势力进一步膨胀,成为东晋南朝立国的政治支柱之一。)解析:11.元嘉之战(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南

13、北朝时期刘宋与北魏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刘宋文帝时,出现治世局面,北魏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国势日上,双方互有攻灭对方之心,战争不可避免。450 年 2 月,北魏军队进攻宋之悬瓠。同年 7 月,宋分别以王玄漠和柳元景统东西两路大军北伐,受挫撤兵。魏军乘机南下,直至长江北岸。宋沿江六百里布防,加之天寒地冻、粮草不济,魏军于次年正月退兵。元嘉之战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刘宋受到沉重打击,防线逐次由河北推至淮北,最后退守淮南。南北对峙局面向北强南弱转化。)解析:12.祖逖北伐(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晋初期祖逖率亲党北伐,力图恢复西晋故土的事件。东晋建国前,祖逖向司马睿请求北伐,被任为

14、豫州刺史,自行招募军队,自制兵器进行北伐。建兴元年(313),祖逖率部曲百家渡江,祖逖采取灵活策略,招抚坞壁,屡破石勒,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但当时王敦之乱已渐露迹象,晋元帝将祖逖归于戴渊节制,祖逖知内乱将兴,北伐注定无成,幽愤成疾,病死军中,其北伐的成果也随之丧失。)解析:13.桓温北伐(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晋大将桓温进行的征讨北方、收复故土的举措。桓温北伐共有三次,354 年第一次北伐;一直进军至关中,后为前秦符雄所败,被迫退兵;356 年第二次北伐,攻占了洛阳,但得而复失,无果而还;369 年第三次北伐,出兵徐、兖,连战连捷,后因缺粮而退兵。桓温的三次北伐基本没有取得任何进

15、展,南北双方呈现对峙状态。)解析:14.高平陵事变(分数:10.00)_正确答案:(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的政变。曹魏后期,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了军政大权,伺机篡权。魏明帝死后,幼帝曹芳即位,司马懿与宗室曹爽共同辅政。曹爽上表推举司马懿为空有虚名的太傅,实际是将他架空。司马懿表面称病,不预朝政,暗中布置力量,寻机消灭曹爽集团。249 年,曹爽陪同曹芳至洛阳城南拜谒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夺取了朝中大权,此即为“高平陵事变”。)解析:15.侨置郡县(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晋为安抚南渡士族百姓而建立的以北方郡县命名的行政区划。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6、,前后持续两个世纪。为了安置庞大的移民集团,东晋南朝政府设置侨郡侨县,仍用北方故地郡县名称,侨民另立白籍,并减免租赋。侨置郡县起到了安抚流民、稳定政局的作用。土断之后,侨民加入当地户籍,侨置郡县随之撤销。)解析:16.赤壁之战(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于 208 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军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乘机占领荆、益二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解析:17.河阴之

17、变(分数:10.00)_正确答案:(北魏末年爆发的一场内乱。当时,胡太后专权,毒死孝明帝,另立幼帝元钊。528 年,大将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立元子攸为帝,执胡太后及小皇帝元钊,沉之于河阴,并召集文武百官加以痛斥,被杀者有二千多人,史称“河阴之变”。河阴之变加剧了北魏政局的动荡。)解析:18.永嘉之乱(分数:10.00)_正确答案:(西晋末年的北方匈奴、羌少数民族内犯,攻陷洛阳并掳走怀帝的动乱。惠帝八王之乱后,朝廷日益腐败。304 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国号汉。310 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刘聪遣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又遣刘曜破兵洛阳,俘虏怀帝

18、,杀士兵百姓三万余。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加剧了西晋政局的动荡,破坏了北方的经济和生产秩序,导致了大量人口南迁。)解析:19.世说新语(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笔记小说。本书内容上起东汉,下至东晋,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该书所记的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的史料,价值很高。)解析:20.祖冲之(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

19、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演算出 在 3.1415926 与 3.1415927 之间,西方数学家在一千多年以后才获得同样的结果。他编制的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一起,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这一原理也被称为“祖暅原理”。)解析:21.竹林七贤(分数:10.00)_正确答案:(魏晋时期精通诗词、玄学的七位名士的合称,分别为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

20、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尤以阮籍的咏怀诗 82 首最为出色;在玄学上,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倾向虽略有不同,但“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基本趋向。)解析:22.后汉书(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南朝宋范晔所著的东汉一朝的断代史书。全书共 120 卷,包括本纪 10 卷,列传 80 卷,志 30卷,其中志部分是从司马彪续汉书中抽取补入的。后汉书记载了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到汉献帝刘协近两百年的历史。本书简明周详,文字流畅,叙事生动,淘汰了先前各家的后汉史书。清代被乾隆帝钦定为“二十四史”之一,是研究东汉一朝的基本史料。)解析:23.检籍(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南朝

21、萧齐政权清检士籍以保证赋役征发的政策。当时的士族拥有特殊的“籍状”,享有免除赋役的权利。许多人通过贿赂官员、伪造士籍的方法逃避赋役,使得政府役源短缺,租调减少。萧齐建国后,大力检籍,规定以宋元嘉二十七年户籍为准,反不合者,一律改正,称为“却籍”。但检籍官贪污作弊,激化了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解析:24.宗主督护制(分数:10.00)_正确答案:(北魏初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北魏征服中原时,许多汉族豪强地主建立了“坞堡”,占有大量依附人口并拥有武装,北魏无力一一削平,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这些豪强地主为“宗主督护”,代行基层政权的职能。大小坞堡的存在,威胁了国家的统一,大量的隐户,也影响了国家的财

22、政收入。孝文帝改革时,宗主督护制被三长制取代。)解析:25.王敦之乱(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晋初年王敦起兵反叛引发的内乱。琅琊王氏在拥立司马氏时功绩突出,在东晋初年的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王导任丞相,王敦任镇东大将军。但司马氏不甘心同王氏共分权柄,起用戴渊、周顗等南方大族与北方二流大族刘隗、刁协,制约拥兵坐镇武昌的王敦。322 年,王敦利用大族对政府不满,联合南方大族吴兴沈氏,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叛军攻克健康,刁协战死,刘隗出逃,戴渊、周顗被杀,王敦不久退兵。明帝即位后,于 324 年下诏讨伐王敦,王敦再次叛乱,不久病死,叛乱随之瓦解。王敦之乱反映了东晋门阀势力的迅速扩张及其

23、同皇权的矛盾。)解析:26.占田制(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占田制是西晋武帝时颁布的土地及田赋制度。西晋时期,曹魏的屯田制度已遭到破坏,西晋颁布了薪的占田制。主要内容有:普通百姓男子一人占田 70 亩,女子 30 亩。丁男课田 50 亩,丁女 20亩,次丁男减半,次丁女不课。户调。丁男立户者,每年缴纳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者,纳半数。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酌情减少。士族地主有占田、荫客及荫亲属的权利。一品官可占 50 顷,至九品占 10 顷,每品之间递减 5 顷;另依官品高低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一品官至九品官还可以荫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占田制将农民占田合法

24、化,对士族占田给予了一定限制,但也给予了士族地主大量特权,对超限占田和土地买卖没有限制。)解析:27.王与马,共天下(分数:10.00)_正确答案:(对东晋世家大族与皇帝共执权柄的形象说法。西晋灭亡后,南渡的侨姓大族与江南吴姓大族共同拥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门阀士族几乎把持了全部朝政,王导及其族兄王敦功劳最大,故东晋诸帝对王导待以殊礼。元帝时,王导任丞相,王敦任镇东大将军;两人把持着朝政及军事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解析:28.颜氏家训(分数:10.00)_正确答案:(北齐颜之推所著家训。全书分序致、教子、兄弟、后娶等二十篇,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但其

25、内容超出了家训的内容,名实、诫兵、书证、风操等篇涉及当时政治、学术、风尚等社会风貌。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蕴,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和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解析:29.董卓之乱(分数:10.00)_正确答案:(董卓之乱为东汉末年地方军阀董卓拥兵进京引发的政治动乱。汉末,大将军何进秘招并州牧董卓诛杀宦官。董卓进京后,废掉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独揽朝政,打击异己,并纵兵杀掠百姓。关东诸军阀组成联盟军队共同讨伐董卓,其后董卓被部下吕布和司徒王允合谋杀死。董卓之乱对汉中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解

26、析:二、史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30.00)30.材料一: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故江南冠带,有才斡者,擢为令仆已下, 尚书郎、 中书舍人已上,曲掌机要。 颜氏家训涉务篇材料二: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 皆以农、黄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业,置之度外。颜氏家训勉学篇材料三: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 曾不以之为伍。颜氏家训寒素篇材料四: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 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加长车,跟高齿屐颜氏家训勉学篇材料五:因晋中兴, 南渡江, 率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末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颜氏家训涉务篇回答:(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说明了士族的哪些特点(不得摘抄原文)?(2)东晋时,士族(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综合上面五则材料,说明士族、士族制度衰落的根本原因。(分数:30.00)_正确答案:(1)士族在政治上享有特权,高官厚禄,把持政权。精神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