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四)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40791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魏晋南北朝(四)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开始把汉字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是( ),佛国记的作者是( )。(分数:2.00)A.蔡邕,鉴真B.钟繇,法显C.王羲之,玄奘D.王献之,慧能2.中国历史上有灭佛的“三武一宗”一说,这几位曾经灭佛的封建君主包括( )。唐武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周世宗宋太宗汉武帝(分数:2.00)A.B.C.D.3.下列各项内容,和王羲之以及其书法成就有关的是( )。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他博采众长,世称“书圣” 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父子合称“二王”生活在

2、东晋时期的山东临沂参与了围剿安禄山的战争(分数:2.00)A.B.C.D.4.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这一民族留下了优美民歌敕勒歌。(分数:2.00)A.鲜卑B.匈奴C.羯D.氐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6.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百姓重赋而国家财乏”。(北)周武帝时“自废(指毁佛寺)已束,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

3、日盛,东平齐国岂非有益”。这些材料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分数:2.00)A.南北朝统治者尊崇佛教尤甚B.南北朝时寺院经济兴盛C.寺院占有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D.兴佛与灭佛的不同结果7.“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这段话体现的观点是( )。(分数:2.00)A.唯心主义B.朴素的唯物主义C.辩证的唯物主义D.封建迷信8.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成就对应有误的是( )。(分数:2.00)A.马钧发明新式灌溉工具筒车B.陶渊明归园田居C.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D.顾恺之女史箴图9.齐

4、民要术序中写道:“今采摭经传,爰及歌谣,洵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醢(酱醋),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日齐民要术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材料表明作者( )。采集古今资料的编撰原则总结资生之业的选材标准重视生产技术的指导思崇尚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认识到了朴素的重商主义思想(分数:2.00)A.B.C.D.10.晋常璩所著的研究汉中和川、云、贵地方史的著作是( )。(分数:2.00)A.华阳国志B.太平寰宇记C.元和郡县图志D.禹贡地域图1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不包括( )。(分数:2.00)A.曹操蒿里行B.王粲七哀诗C.蔡文姬悲愤诗D.陶渊明归园田居12.下列科技文

5、化成就,产生于 3 世纪的是( )。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方法贾思勰著齐民要术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马钧发明翻车中国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造纸术的发明(分数:2.00)A.B.C.D.13.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描述,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南北朝时期,南方流行的主要佛教流派是般若学佛教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很长时间没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受统治需要的制约建立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神仙系统的是张三丰当时出现了三位灭佛的帝王,号称三武(分数:2.00)A.B.C.D.14.魏晋南北朝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

6、映这一特点的是( )。培育出“三熟之稻” “灌钢”技术的发明吴培育出八辈之蚕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翻车的应用玉米的引进(分数:2.00)A.B.C.D.15.“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无也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说这段话的是( )。(分数:2.00)A.王夫之B.苟况C.王充D.范缜16.南北朝时期,宗教广泛流行,在下列哪些文化领域得到直接反映?( )。建筑雕刻绘画哲学农业手工业(分数:2.00)A.B.C.D.17.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分数:2.00)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云冈、龙门石窟的开凿C.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

7、亡而神在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8.隋唐文化的繁荣主要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文化。(分数:2.00)A.北方B.南方六朝C.北方胡族D.北方河朔与南方六朝19.曹魏屯田制对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 )。(分数:2.00)A.使流亡农民与土地结合B.按军事编制组织管理C.实行封建土地国有D.总结了汉朝西域屯田的经验20.下列文化成就,属于东晋时期的有( )。缀术兰亭序 洛神赋图归园田居神灭论(分数:2.00)A.B.C.D.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官渡之战(分数:10.00)_22.苏峻、祖约之乱(分数:10.00)_23.竹林七贤(分数:10

8、.00)_24.九品中正制(分数:10.00)_25.祖逖北伐(分数:10.00)_26.世说新语(分数:10.00)_27.侨置郡县(分数:10.00)_28.祖冲之(分数:10.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60.0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郭钦徙戎疏材料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

9、则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甚,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江统徙戎论材料三: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江上下游之争,因为在士族专兵条件下,彼此制约的土族,其权力的分配正是表现为长江上下游实力的相持。但是,上下游的这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可而止,

10、较少达到决裂地步。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请回答:(分数:30.00)(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分数:15.00)_(2).材料三揭示的门阀政治存在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分数:15.00)_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王)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雄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及帝登尊位,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

11、。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晋书王导传材料二: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材料三:上国众事,所以胜江表者多,然亦有可否者。乃有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所谓不得邯郸之步,而有匍匐之嗤者。此犹其小者耳,乃有遭丧而学中国哭者。孔子云:丧亲者若婴儿之失母。其号岂常声之有?宁令哀有余而礼不足,哭以泄哀,妍拙何在。而乃治饰其音,非痛切之谓也。葛洪抱朴子外篇讥惑回答问题:(分数:30.00)(1).结合材料一、二,评价王导。(分数:

12、15.00)_(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分数:1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29.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分数:40.00)_30.试从南北朝的实际情况分析佛教、道教流行的原因。(分数:40.00)_31.比较南北朝与两汉时期经济水平与生产关系。(分数:40.00)_魏晋南北朝(四)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开始把汉字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是( ),佛国记的作者是( )。(分数:2.00)A.蔡邕,鉴真B.钟繇,法显 C.王羲之,玄奘D.王献之,慧能解析:2.中国历史上有灭

13、佛的“三武一宗”一说,这几位曾经灭佛的封建君主包括( )。唐武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周世宗宋太宗汉武帝(分数:2.00)A.B.C.D. 解析:3.下列各项内容,和王羲之以及其书法成就有关的是( )。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他博采众长,世称“书圣” 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父子合称“二王”生活在东晋时期的山东临沂参与了围剿安禄山的战争(分数:2.00)A.B.C.D. 解析:4.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这一民族留下了优美民歌敕勒歌。(分数:2.00)A.鲜卑 B.匈奴C.羯D.氐解析: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14、,其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解析:6.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百姓重赋而国家财乏”。(北)周武帝时“自废(指毁佛寺)已束,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岂非有益”。这些材料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分数:2.00)A.南北朝统治者尊崇佛教尤甚B.南北朝时寺院经济兴盛C.寺院占有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D.兴佛与灭佛的不同结果 解析:7.“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

15、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这段话体现的观点是( )。(分数:2.00)A.唯心主义B.朴素的唯物主义 C.辩证的唯物主义D.封建迷信解析:8.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成就对应有误的是( )。(分数:2.00)A.马钧发明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B.陶渊明归园田居C.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D.顾恺之女史箴图解析:9.齐民要术序中写道:“今采摭经传,爰及歌谣,洵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醢(酱醋),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日齐民要术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材料表明作者( )。采集古今资料的编撰原则总结资生之业的选材标

16、准重视生产技术的指导思崇尚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认识到了朴素的重商主义思想(分数:2.00)A.B.C.D. 解析:10.晋常璩所著的研究汉中和川、云、贵地方史的著作是( )。(分数:2.00)A.华阳国志 B.太平寰宇记C.元和郡县图志D.禹贡地域图解析:1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不包括( )。(分数:2.00)A.曹操蒿里行B.王粲七哀诗C.蔡文姬悲愤诗D.陶渊明归园田居 解析:12.下列科技文化成就,产生于 3 世纪的是( )。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方法贾思勰著齐民要术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马钧发明翻车中国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造纸术的发明(分数:2.00)A.B.C. D.解析:13.关于魏晋南北朝

17、时期佛教发展的描述,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南北朝时期,南方流行的主要佛教流派是般若学佛教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很长时间没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受统治需要的制约建立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神仙系统的是张三丰当时出现了三位灭佛的帝王,号称三武(分数:2.00)A. B.C.D.解析:14.魏晋南北朝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培育出“三熟之稻” “灌钢”技术的发明吴培育出八辈之蚕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翻车的应用玉米的引进(分数:2.00)A.B.C.D. 解析:15.“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18、,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无也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说这段话的是( )。(分数:2.00)A.王夫之B.苟况C.王充D.范缜 解析:16.南北朝时期,宗教广泛流行,在下列哪些文化领域得到直接反映?( )。建筑雕刻绘画哲学农业手工业(分数:2.00)A.B.C. D.解析:17.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分数:2.00)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云冈、龙门石窟的开凿C.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解析:18.隋唐文化的繁荣主要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文化。(分数:2.00)A.北方B.南方六朝C.北方胡族D.北方河朔

19、与南方六朝 解析:19.曹魏屯田制对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 )。(分数:2.00)A.使流亡农民与土地结合 B.按军事编制组织管理C.实行封建土地国有D.总结了汉朝西域屯田的经验解析:20.下列文化成就,属于东晋时期的有( )。缀术兰亭序 洛神赋图归园田居神灭论(分数:2.00)A.B. C.D.解析: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官渡之战(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的军阀战争。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当时北方最大军阀袁绍发生直接碰撞。公元 199 年,袁绍率兵十万南下攻打曹操的统治中心许昌,曹

20、操以两万人迎敌。第二年,两军在官渡相持,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并乘势出击,打败袁军。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解析:22.苏峻、祖约之乱(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晋初年苏峻、祖约起兵反叛引发的内乱。326 年,明帝死后,成帝继位,庾亮为辅政大臣。庾亮为加强中央力量,召不太遵守中央命令的将领苏峻入京为司农,以便加以控制。苏峻怕遭挟制,联合驻扎寿春的祖约,于 327 年起兵叛乱,攻下建康并纵兵抢掠。329 年,庾亮联合温峤及荆州刺史陶侃,击败苏峻,收复建康。苏峻、祖约之乱反映了东晋门阀势力的迅速扩张及其同皇权的矛盾。)解

21、析:23.竹林七贤(分数:10.00)_正确答案:(魏晋时期精通诗词、玄学的七位名士的合称,分别为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尤以阮籍的咏怀诗 82 首最为出色;在玄学上,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倾向虽略有不同,但“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基本趋向。)解析:24.九品中正制(分数:10.00)_正确答案:(曹魏后期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推行的官吏选拔制度。曹丕接受陈群建

22、议,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部分中央官吏兼任本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品评本区域内的士人,将之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供吏部选官参考。九品中正制推行初期,还能做到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后来则完全看出身门第,逐渐转化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解析:25.祖逖北伐(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晋初期祖逖率亲党北伐,力图恢复西晋故土的事件。东晋建国前,祖逖向司马睿请求北伐,被任为豫州刺史,自行招募军队,自制兵器进行北伐。建兴元年(313),祖逖率部曲百家渡江,祖逖采取灵活策略,招抚坞壁,屡破石勒,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但当时王敦之乱

23、已渐露迹象,晋元帝将祖逖归于戴渊节制。祖逖知内乱将兴,北伐注定无成,幽愤成疾,病死军中,其北伐的成果也随之丧失。)解析:26.世说新语(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笔记小说。本书内容上起东汉,下至东晋,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 36 篇,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该书所记的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的史料,价值很高。)解析:27.侨置郡县(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东晋为安抚南渡士族百姓而建立的以北方郡县命名的行政区划。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口

24、大量南迁,前后持续两个世纪。为了安置庞大的移民集团,东晋南朝政府设置侨郡侨县,仍用北方故地郡县名称,侨民另立自籍,并减免租赋。侨置郡县起到了安抚流民、稳定政局的作用。土断之后,侨民加入当地户籍,侨置郡县随之撤销。)解析:28.祖冲之(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演算出圆周率在 3.1415926 与 3.1415927 之间,西方数学家在一千多年以后才获得同样的结果。他编制的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一起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

25、献,这一原理也被称为“祖暅原理”。)解析: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60.0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郭钦徙戎疏材料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则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甚,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江统徙戎论材料三: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

26、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江上下游之争,因为在士族专兵条件下,彼此制约的土族,其权力的分配正是表现为长江上下游实力的相持。但是,上下游的这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可而止,较少达到决裂地步。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请回答:(分数:30.00)(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分数:15.00)_正确

27、答案:(民族矛盾与民族融合。)解析:(2).材料三揭示的门阀政治存在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分数:15.00)_正确答案:(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权力的平衡,在当时适应了统治的需要。)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王)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雄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及帝登尊位,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

28、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晋书王导传材料二: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材料三:上国众事,所以胜江表者多,然亦有可否者。乃有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所谓不得邯郸之步,而有匍匐之嗤者。此犹其小者耳,乃有遭丧而学中国哭者。孔子云:丧亲者若婴儿之失母。其号岂常声之有?宁令哀有余而礼不足,哭以泄哀,妍拙何在。而乃治饰其音,非痛切之谓也。葛洪抱朴子外篇讥惑回答问题:(分数:30.00)(1).结合材料一、二,评价王导。(分数:15.00)_正确答案:(王与

29、马共天下。)解析:(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分数:15.00)_正确答案:(南朝宋时道教的传播。评价略。)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29.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分数:40.00)_正确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徙,并建立了众多独立的政权,在与汉族政权及中原封建文化的相互碰撞之中,民族融合同时进行。各民族政权为了生存发展,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1)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坚持“南抚夷越”的民族关系方针,对散居在蜀汉“南中”的各少数民族采取“攻心为上”的措施,促进了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孙吴政权对山

30、越人采取“强者为兵,赢者补户”的政策,促进了山越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还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高山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联系。(2)东晋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接受汉族文化,加强与汉族上层士族势力的合作,劝课农桑,设学授经,促使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接受汉文化,并吸收士族豪门参与统治,这对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3)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制总结和肯定了民族融合的成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如禁胡服,改穿汉服;废北语,改说汉语;变姓氏,改从汉姓;革婚俗,胡汉通婚。同时改革官制,修订法律,尊孔崇儒,兴立学校,在国家体制和思想文化方面全面接受汉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进一步

31、促进了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第一,民族大杂居的形成,使内迁各族与汉族形成了在居住地域上的不可分离。杂居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便利了经济文化较低的民族接受较高的经济文化,使胡汉各族在经济生活上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消除了阻碍民族融合的社会势力,民族隔阂逐渐减弱。胡汉各族终于在经济、文化、习俗上达到一致,再经过相互通婚混血,民族的自然差异也逐渐消失,民族融合的局面形成了。第二,民族融合的表现,从胡族来看,除了在经济、文化上纳入封建体系外,在语言、姓氏、服饰上,也都实现了汉化。第三,民族融合这一事实,从汉族来看,是吸收了新的血液,汉族共同体进一步扩大,而且在经济、文化中吸收了不少胡族

32、的优秀成分,如经济生活中的畜牧生产经验,物质生活中的胡服、胡食(胡饼、胡饭)、胡床等,精神生活中的胡乐,胡歌、胡舞等。至于在文学方面,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木兰辞和敕勒歌,也正是胡歌与汉歌相融合的结晶。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古代民族整合和民族地域调整的新时期。应当看到,民族融合的主流,是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化的靠拢与吸收。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融合实际上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中原的先进文化向四周的扩展。)解析:30.试从南北朝的实际情况分析佛教、道教流行的原因。(分数:40.00)_正确答案:(南朝刘宋时,道士陆修静整理道经,编成三洞经书目录,载录道教著作 1228 卷。梁朝道士孟智周又作玉纬七部经书目,形成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经分类法。传世明修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即按此分类。石窟是在山崖或河岸开凿的洞窟式寺庙。利用自然地势修建,便于雕刻体积宏大的佛像。国内现有石窟遗存 100 余处,大部分分布在北方。最著名几处石窟的开凿都始于十六国北朝。请考生自己总结答案。)解析:31.比较南北朝与两汉时期经济水平与生产关系。(分数:40.00)_正确答案:(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生产工具、土地制度等方面分析。)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