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第9讲文化交流网络交往课件20190115384.ppt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6635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6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第9讲文化交流网络交往课件20190115384.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政治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第9讲文化交流网络交往课件20190115384.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政治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第9讲文化交流网络交往课件20190115384.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政治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第9讲文化交流网络交往课件20190115384.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政治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第9讲文化交流网络交往课件20190115384.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9讲 文化交流 网络交往,20132015年安徽省中考试题统计与命题展望,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文化交流 1.世界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 (2)表现: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如节日等。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2.对待文化差异有哪两种不同的态度?我们的主张是什么? (1)态度:排斥:过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沟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也要

2、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2)我们的主张:各国文化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更好地走向世界。,考点一,考点二,3.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1)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3)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4)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如

3、何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化? (1)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3)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考点一,考点二,5.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采取哪些具体的做法? (1)尽量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 (2)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 (3)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 (4)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5)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 (6)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6.如何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我们不

4、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考点一,考点二,深化拓展 1.辨析:全球化就是标准化。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但是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区域标准化。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其身后的根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各有千秋,只有差别,无优劣之分,每种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正是有了不同文化的存在,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全球化不会导致世界文化的单一化。相反,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考点一,考

5、点二,2.在对外文化交往活动中,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接待来自远方的朋友? (1)以开放的心胸、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习俗背景的人交往。 (2)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3)不卑不亢,以礼相待,展现中国公民的良好形象。 (4)宣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宣传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世界了解中国。,考点一,考点二,网络交往 1.怎样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1)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2)积极作用:超越了空间,提供了平等交流、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 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6、经验。 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3)消极作用: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浪费钱财,甚至作出欺诈、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考点一,考点二,2.我们应怎样做网络的主人(利用网络的优势)? (1)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2)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 (3)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4)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考点一,考点二,3.

7、如何对待网络的弊端(网络交往要注意什么?) (1)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 (2)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要求。 (3)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4)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要遵守道德、法律的要求。 4.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考点一,考点二,5.网络交往要遵守哪些道德? 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

8、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等。 6.上网时应当怎样遵守法律规则? (1)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 (2)不泄露国家秘密。 (3)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等。,7.我们身边有哪些社会热点话题?如何看待“网络+计划”这一社会热点? (1)如:文化建设、科教兴国、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问题、学生安全等。 (2)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大改变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应正确使用网络技术,趋利避害等。,考点一,考点二,深化拓展 1.正确认识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 网络交往与传统的社会

9、交往是不一样的。网友流动性很大,交流的随意性很强,难得有固定的网友,网上交流的内容也缺乏完整性,等等。网络交往虽然与现实交往有所不同,但和现实交往一样,都要受道德、法律约束。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两者都是一种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必然涉及人与人的共同利益。在一个没有规则的群体中,人们的利益是很容易遭到践踏的。因此,即使在虚拟的社会中,为了更有效地沟通,更有质量地生活,人们还是要制定出相应的规则来约束不良行为,保证大家的利益。,考点一,考点二,2.正确认识“网络交往的道德要求”与“网络交往的法律要求”。 网络交往既有道德要求,也有法律要求,二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代替。解决网络生活中的问题,必须倚重伦理

10、道德的力量,促使网民和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自觉遵守一些具体行为规范。例如,针对匿名性造成的问题,要提高辨析能力,注意讲文明、讲诚信;针对不健康信息的传播,要自爱自律,自觉抵制诱惑;等等。我们在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有: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秘密;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等等。,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文化交流 例1(2015安徽安庆一模)说到中国,人们会想到长城;说到埃及,人们会想到金字塔;说到法国,人们会想到埃菲尔铁塔;说到巴西,人们会想到足球、桑巴舞;说到西班牙,人们会想到斗牛。这说明( ) 不同国家

11、通常有代表自己国家文化的不同标志 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各国文化存在差异,各有特色 不同文化容易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冲突 A. B.C. D. 解析:各民族的文化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建筑等文化标志表现出来,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标志。符合题意;说明世界文化的特征,正确;说明文化存在差异,符合题意;错误,不同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推进文化多元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B,命题点一,命题点二,网络交往 例22013安徽13,(2)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网络媒体开辟了“两会直通车”,邀请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与网民互动交流。网民积极参与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有些意见被代表、委员吸收到自己的议案、提案中。我思我行 网民行使的权利是 ;作为网民,在行使这项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这是网民在行使监督权。解答后一问的关键是注意“作为网民”的前提。除从行使该项权利本身应注意的问题的角度作答外,还要回答与网络有关的注意事项,即网民如何正确上网。 答案:监督权(建议权)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采用合法的方式;遵守网络规则;等等。,本课结束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