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社戏(一)文学常识作者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二)教学设计文章主题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反对封建束缚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三)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课文以“看社戏”为中心事件结构全文,全文共 40 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我”随母归省,平桥村成为“我”的乐土。优美的环境 亲热的伙伴
2、 有趣的生活第二部分(430)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49)看戏前的风波(1013)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1421)在赵庄看戏(2230)深夜归航第三部分(3140)看社戏后的余波。(四)写作特色1. 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是孩子们中的领袖。“我”之所以能看上社戏,主要是因为有双喜出主意,打包票。这个形象是令人喜爱并难以忘怀的。成年人里的“六一公公”着墨很少,但几笔就勾勒出他的宽厚淳朴,好客,热诚。 “我”之所以认为这一夜的戏好,豆好,原因就在这片乐土上的人好。2. 景物描写是本文具有永久
3、魅力的因素之一。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充满江南水乡特色,把社戏置于这样的场景之下,情景交融。- 2 -3. 详略得当。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写看社戏,包括戏前的波折,去看戏的途中景致,看戏的过程和戏后归航,令人读来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而对于得以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简略带过,用笔非常高明。(五)基础知识1. 正音:惮(dn) 踱(du) 归省(xng) 行辈(hng) 撺(cun)掇(duo)凫水(f) 潺潺(chn) 桕(ji)树 旺相(xing) 撮(cu)楫(j)2. 解词:漂渺: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旺相:茂盛。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弥散:弥漫消散。归省:回家看望父母。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