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升华和凝华1._叫做升华,升华是_ (填“吸”或“放”)热过程。思路解析: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物质可以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这种变化过程叫做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答案: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吸2.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要_热。思路解析:“樟脑丸变小了”,是固态樟脑丸变成气态樟脑散发到空气中了,是升华现象。答案:升华 吸3._叫做凝固,凝固是_热过程;_叫做液化,液化是_热过程;_叫做凝华,凝华是_热过程。思路解析: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准确理解这三种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将它们与熔化、汽化、升华准确区分开来是解答这类
2、问题的关键。答案: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放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放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放4.填写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_;夏日炎炎,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不见了_;冬天大雪纷飞_。答案:熔化 汽化(蒸发) 凝华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钨的熔点是 3 410 ,那么在 3 410 时钨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思路解析:如果是固态钨温度达到 3 410 时不能从周围吸热,则钨仍处于固态;如果达到 3 410 时又能从周围吸热,则钨会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当钨恰好熔化完毕后,就不再继续吸热,则此时
3、的钨处于液态。答案:D2.(2010 江苏苏州模拟)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霜的形成 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 D.冰的形成思路解析:把题中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弄清楚,再对照物态变化中状态变化来确定答案。答案:A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B.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C.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D.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思路解析: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的升华现象,潮湿泥土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杯子外壁出现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屋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答案:A4.(2010 黑龙江模拟)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
4、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2A.早春的江面上皑皑白雪的消融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形成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思路解析:白雪消融属熔化吸热过程,浓雾的形成属液化放热过程,冰凌的形成是凝固放热过程,雾凇的形成属凝华放热过程。答案:A5.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 )A.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D.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思路解析:液态氮在常温下急剧沸腾,液体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的空气
5、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答案:C6.下列措施同保护水资源无关的是(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池C.用含碘食盐代替普通食盐 D.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思路解析: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是为了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池是为了防止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元素对水造成污染;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利用处理过的水冲洗厕所,清洗地板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所以 A、B、D选项均同保护水资源有关。而食盐加碘是为了防止因缺碘造成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显然与保护水资源无关。答案:C快乐时光去清华大学一中学生要去清华大学,不巧迷路了
6、。幸好遇见一位文质彬彬、抱着厚厚的几本书的教授。“请问,我怎样才能到清华大学去?”教授思索了一会,语重心长道:“读书,只有不断地努力读书,你才可以去清华大学。”30 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面几组物态变化过程都放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熔化、液化、凝华C.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升华思路解析:根据学过的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知: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故A 错。熔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故 B 错。凝固放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故 C对。凝固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故 D 错。答案:C2.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A.升华来
7、获得高温 B.凝华来获得高温C.凝华来获得低温 D.升华来获得低温3思路解析:固态物质升华时要从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急剧降低,故 A 错,D 对。物质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而干冰已经是固态,不可能发生凝华,所以 B 和 C 错。答案:D3.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夏天自来水管上“出汗”B.吃冰棒的过程C.冬天瓦上出现的霜D.冬天的早晨出现的雾思路解析:夏天,自来水管温度较低,管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管上,好像管“出汗”了,是液化现象;吃冰棒时,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冬天瓦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空气凝华成
8、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冬天早晨的雾,是晚上空气中较多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答案:C4.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的 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 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 干冰吸热熔化;c 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 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 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 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A.a、c B.a、d、f C.b、c D.e思路解析: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后,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吸热而升华,云层温度随之迅速降低至零摄氏度以下,云层中的水蒸气突遇强冷便凝华成为小冰晶
9、,小冰晶在空中下落遇到暖气流而熔化成雨滴降落,这是人工降雨的全过程。答案:B5.(2010 山东威海模拟)封闭的烧瓶中插有小树枝。烧瓶的底部放了一些樟脑球粉末,用酒精灯给烧瓶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冷却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一过程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C.熔化和液化 D.汽化和液化思路解析:樟脑球粉末是固态,给烧瓶微微加热后,樟脑球粉末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冷却后,樟脑球气体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的樟脑球粉末,附着在烧瓶内的树枝上,就形成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是凝华现象。答案:B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0、 )A.把-10 的冰拿到 10 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凝固而造成的C.把水加热至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D.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汽”,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思路解析:对于 A,在 10 的房间里,冰先吸热升温,因为冰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0 ,所以当冰的温度达到 0 并且继续吸热时,它才能熔化,故 A 错。对于 B,使用灯泡时,灯泡内部的温度可达 2 000 以上,钨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成钨蒸气,当停止使用灯泡,温度降低时,高温的钨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使得灯泡内壁发黑,故 B 错。对于 C,液体能继续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
11、且继续吸热,现在水不能4继续吸热,所以停止沸腾,故 C 错。冰棒周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冰棒周围的空气中,就是所看到的“白气”,故 D 对。答案:D7.(2010 黑龙江模拟)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汽”,这是_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现象。思路解析: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温度极低,游客嘴里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口周围的空气中,就是看到的“白气”;冰雕作品周围并没有熔化成的液态的水,但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说明冰雕作品直接由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是升华现象。答案:液化
12、 升华8.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_ (填“内”或“外”)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现象,它要_ (填“吸热”或“放热”);当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现象,它要_ (填“吸热”或“放热”)。思路解析:冬天室外的温度往往降到 0 以下,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上,这就是所看到的“冰花”。冬天,室外温度很低,因此眼镜片的温度也较低,当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便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使眼镜模糊不清。答案:内 凝华 放热 液化 放热9.
13、两块大小一样的鲜肉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天平平衡。将其中的一块放入冷冻室内速冻后取出,再放到天平的托盘上,这时天平还能平衡吗?为什么?思路解析:速冻后的肉温度在 0 以下,取出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它迅速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冻肉上,使得冻肉变重一些。答案: 不能再平衡,放冻肉的那边下沉。 冻肉的温度在 0 以下,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迅速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使得冻肉变重,故放冻肉的那边下沉。10.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吗?思路解析: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晚上遇强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晚上的温度需降到 0 以下,水蒸气才能凝华成小冰晶,若温度不是很低,水蒸气只能遇冷而液化成露,故霜前气温一定很低,所以感到很冷。雪后,由于雪升华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故感到寒。答案: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霜前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 以下),故感到冷。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后下降到地面,下雪时气温本来就很低,而下雪后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