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89.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971993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8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8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8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8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8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 2019届高三化学 11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8 年 11 月 20日 9:00-11:30 试卷满分:300 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满分 300分。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N-14 O-16 Na-23 Al-27

2、 Mg-24 C-12 S-32 Cl-35.5 Fe-56 Cu64 第卷(共 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3小题,每题 6分,共 78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新型纳米材料 MFe2Ox(3y D SO 2发生了置换反应【答案】 A8.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 MgCl2、Ba(OH) 2和 HCl溶液混合:Mg 2+2OH- Mg(OH)2B用两个铜电极电解 CuSO4 溶液:2Cu 2+ +2H2O 2Cu + O2 +4H +C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反应呈中性:H SO 42 Ba 2 OH H 2OBaSO

3、 4D向含有 0.1 mol溶质的硫酸亚 铁稀溶液中加入 7.8 g Na2O2:4Na2O24Fe 2 6H 2O4Fe(OH) 38Na O 2【答案】 D9下述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及现象- 2 -A 验证 SO2具有漂白性 将 SO2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B 验证 Fe2 的还原性FeCl2溶液中加入酸性 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C 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在尿液中加入 NaOH溶液至碱性,然后加入新制的 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有红色物质生成D 验证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在滴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

4、溶液后红色褪去【答案】 B10短周期的四种非金属元素 m、n、p、q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n 与 q为同主族元素,m和 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n和 q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p 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mn B氢化物的稳定性:npCq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Dn 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答案】 D【解析】:p 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p 为氟元素;n 与 q为同主族元素,m 和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n和 q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m 是氢元素或硼元素、n 是氧元素或氮元素、q 是磷元素或硫元素;原子半径 HO,故 A错误;氢化物的稳定

5、性 HFH 2O,故 B错误;H 3PO4是弱酸,故 C错误;氧元素、氮元素都能以游离态存在,故 D正确。11下列有关 2个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电流形成的完整过程是:负极 Zn2e =Zn2 ,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正极Cu2 2e =CuB图,在不改变总反应的前提下,可用 Na2SO4替换 ZnSO4,用石墨替换 Cu棒C图,通电后 H 和 Na 先从阳极区移动到阴极,然后阴极才发生反应2H 2e =H2- 3 -D图,通电后,由于 OH 向阳极迁移,导致阳极附近 pH升高【答案】 B12物质 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常被用于制香料或作为饮料酸化剂,在医学上也有广泛用途。下列关于物质

6、 X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X 的分子式为 C6H7O7BX 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C1 mol 物质 X最多可以和 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足量的 X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 NaHCO3、Na 2CO3反应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 D13.常温下,在 10mL0.1 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1HCl溶液,溶液的 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 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Na +)+c(H +)=c(CO32-)+c(

7、HCO3-)+c(OH-)B当溶液的 pH为 7时,溶液的总体积为 20 mLC在 B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 Na+D在 A点所示的溶液中:c(CO 32-)=c(HCO3-)c(H +)c(OH -)【答案】 C26. (每空 2分,共 14分)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工业上常用铬铁矿(主要成分为 FeOCr2O3、SiO 2、Al 2O3)为原料生产。实验室模拟工业法用铬铁矿制重铬酸钾(K 2Cr2O7)的主要工艺如下:- 4 -试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工艺流程所涉及元素中属于过渡元素的有_。铁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2)煅烧前应将铬铁矿充分粉碎,其目的是_。如在实验室中将

8、铬铁矿和 NaOH固体混合物灼烧,从以下各实验仪器中选择必要有_。A陶瓷坩埚 B铁坩埚 C三脚架 D泥三角(3)操作的名称是_ _。(4)固体 X的主要成分是_,沉淀 Y的主要成分是_。【答案】:(1). Fe、Cr 四周期第族 (2). 增大表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反应更充分 BCD (3). 过滤 (4). Fe 2O3 Al(OH) 3、H 2SiO3 【解析】:1)过渡元素是指副族及族的元素;根据铁是 26号元素分析;(2)煅烧前将铬铁矿充分粉碎,可以增大铬铁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灼烧氢氧化钠不能用瓷坩埚;(3)固液分离用过滤;(4)根据流程可知FeOCr2O3

9、与 NaOH、KClO 3反应生成 Na2CrO4、Fe 2O3,SiO 2、Al 2O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硅酸钠,其中只有 Fe2O3难溶于水。铬酸钠、偏铝酸钠、硅酸钠溶液调节 PH=67,偏铝酸钠、硅酸钠水解为氢氧化铝、硅酸沉淀;(5)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配平方程式。解析:(1)过渡元素是指副族及族的元素,所以属于过渡元素的是 Fe、Cr;铁是 26号元素,位于四周期第族;(2)煅烧前将铬铁矿充分粉碎,可以增大铬铁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灼烧氢氧化钠不能用瓷坩埚,灼烧 NaOH固体混合物需要的仪器有铁坩埚、三脚架、

10、泥三角;(3)根据流程图,操作实现固液分离,所以操作名称是过滤;(4)根据流程图可知 FeOCr2O3与 NaOH、KClO 3反应生成Na2CrO4、Fe 2O3,SiO 2、Al 2O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硅酸钠,其中只有 Fe2O3难溶于水,所以固体 X是 Fe2O3。铬酸钠、偏铝酸钠、硅酸钠的混合溶液调节 PH=67,偏铝酸钠、硅酸钠水解为氢氧化铝、硅酸沉淀,所以沉淀 Y的主要成分是 Al(OH) 3、H 2SiO3;(5)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配平方程式为:6FeOCr2O3+24NaOH+7KClO3=12Na2CrO4+3Fe2O3+7KCl+12H2O。- 5 -2

11、7(14 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 Na2S2O5。装置中有 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 Na2SO3SO 2=Na2S2O5(1)装置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2)要从装置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3)装置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填序号)。实验二 焦亚硫酸钠的性质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 NaHSO3。(4)证明 NaHSO3溶液中 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填序号)。a测

12、定溶液的 pH b加入 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5)检验 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_。(6)葡萄酒常用 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 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6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I 22H 2O=H2SO42HI)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 I2溶液 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 SO2计算)为_gL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 HI被空气氧化,则测定结果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答案】:(1)Na 2SO3H 2SO4=

13、Na2SO4SO 2H 2O(2 分)(或 Na2SO32H 2SO4=2NaHSO4SO 2H 2O)(2)过滤(2 分)(3)d(2 分)(4)a、e(2 分)(5)取少量 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 分)(6)0.16(2 分) 偏低(2 分)28.(15 分) 乙炔(CHC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焊割、燃料电池及有机合成等。(1)乙炔-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20%-30%的 KOH溶液)燃料电池。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科学家利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乙炔燃烧产物 CO2转化成乙烯,反应式为

14、:6H2(g)+2CO2(g) CH2=CH2(g)+4H2O(g)右图为温度对 CO2平衡转化率、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大 随着温度升高,乙烯的产率增大 M 点平衡常数比 N点平衡常数大 N 点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 M点正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可提高乙烯的体积分数 (3)甲烷裂解法制取乙炔的反应方程式为:2CH 4(g) C2H2(g)+3H 2(g)。已知:- 7 -CH4(g)+2O 2(g)=CO 2(g)+2H 2O(l) H 1= a kJmol-1 C2H2(g)+2.5O 2(g)=2CO 2(g)+H 2O(l) H 2= b

15、 kJmol-12H2(g)+O 2(g)=2H 2O(l) H 3= c kJmol-1则 2CH4(g) C2H2(g)+3H 2(g) H =_kJmol-1(4)哈斯特研究发现:甲烷裂解时,几种气体平衡时分压(Pa)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烷裂解可能发生的反应有:2CH 4(g) C2H2(g)+3H 2(g),2CH4(g) C2H4(g)+2H 2(g)。1725时,向 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0.3molCH4,达到平衡时,测得 c(C 2H2)=c(CH 4)。则 CH4生成 C2H2的平衡转化率为_;1725时,反应 2CH4(g) C2H2(g)+3H 2(g)的平

16、衡常数 Kp=_(用平衡 分压代替平衡浓度);由图可知,甲烷裂解制乙炔有副产物乙烯生成。为提高甲烷制乙炔的产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答案】:(1). C 2H2-10e-+14OH-=2CO32-+8H2O (2 分) (2). (2 分) (3). (2a-b-1.5c)(3 分) (4). 110 13 (2 分) 62.5% (2 分) 可以充入适量的乙烯(2 分)【解析】:(1)乙炔-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负极上乙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CO32-和水,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 2H2-10e-+14OH-=2CO32-+8H2O

17、 答案为:C 2H2-10e-+14OH-=2CO32-+8H2O(2)由图像可知,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大,故正确;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减低,则升温平衡逆向移动,乙烯的产率减小,故不正确;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减低,则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 M点 化学平衡常数大于点 N点,故正确;N 点的温度高,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低;M 点的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但温度低,所以 N点正反应速率不一定大于 M点正反应速率,故不正确;增大压 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方向移动,所以增大压强可提高乙烯的体积分数,故正确;故- 8 -答案为:(3)已知CH 4(g)+2O2(g)=C

18、O2(g)+2H2O(l)H 1= akJmol1.C 2H2(g)+2.5O2(g)=2CO2 (g)+H2O(l) H 2=bkJ/mol2H 2 (g)+O2(g)=2H2O(l) H 3=ckJ/mol,将2 可得:2CH 4(g) C2H2(g)+3H 2(g) H =(2a-b-1.5c)kJmol -1答案为:(2a-b-1.5c)kJmol -1(4)1725时,设有 n1mol CH4转化为 C2H2,根据方程式 2CH4(g) C2H2(g)+3H2(g)可得:n(C 2H2)= 0.5n 1 mol;设有 n2mol CH4转化为 C2H4,根据方程式 2CH4(g)C2

19、H4(g)+2H 2(g)可得 n(C 2H4)=0.5n 2 mol。已知 1725时,c(C 2H2)=c(CH 4),所以可得0.5n 1=0.3- n1- n2;由图像可知 P(C2H4)= Pa 、 P(C 2H2)= Pa,由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得: n(C 2H2)/ n(C 2H4)= P/ Pa=10,由和联立可解得 n1= n2= mol。所以CH4的转化率= ,答案为:62.5% 1725时,由图像可知:P(CH 4)= Pa、P(C 2H2)= Pa、P(H 2)= Pa, Kp= = 11013.答案为:110 13甲烷裂解制乙炔有副产物乙烯生成,充入适量的乙烯

20、,可抑制甲烷向乙烯的转化,从而提高甲烷制乙炔的转化率,答案为:可以充入适量的乙烯。29.(8 分)如图 1表示发生在植物叶肉细胞中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种代谢反应,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字母表示有关物质。(1)其中 C代表 NADP+,写出上图编号所代表的物质: D_I_。- 9 -(2)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编号是_。图 2为测量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实验装置简体,实验中其他环境因素保持稳定不变。图 3则是该观测指标的变化数据。(3)实验装置图 2用于观测的指标是_的变化量。(4)图 2装置实验装置在光强 1000Lx时,实验进行 10分钟,则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是_(参照图 3数据)

21、。(5)若每格代表该物质的质量为 1微克,则在光强 400Lx放置 1分钟,叶绿体中制造葡萄糖_微克(保留小数 1位)。【答案】:(1). NADPH (1 分) 丙酮酸 (1 分) (2). (1 分) (3). 氧气(1 分) (4). 右移 100格 (2 分) (5). 7.5(2 分)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 1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A 是H+,B 是水,C 是 ATDP和 Pi,D 是 NADPH,F 是 ATP;G 是三碳化合物,H 是五碳化合物,I是丙酮酸。图 2张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 1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

22、的过程,其中 D是 NADPH,I 是丙酮酸。(2)图中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3)实验装置图 2的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所以于观测的指标是氧气的变化量。(4)图 2装置实验装置在光强 1000Lx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净光合作用量,所以实验进行 10分钟,则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是向右移动1010=100格。(5)若每格代表该物质的质量为 1微克,则在光强 400Lx放置 1分钟,氧气的产生总量为 6+2=8微克,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相当于葡萄糖的量为 8180632=7.5微克。30.(10 分)科研人员对这姜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

23、殖季节时鹭类组成和筑巢- 10 -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査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筑巢高度(m) 池鹭(只) 白鹭(只) 夜毁(只) 牛背鹭(只) 鹭鸟总数(只)68 6 6 8 0 20810 52 6 6 2 661012 14 4 4 2 241214 10 22 4 0 36 (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是 。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 林内从山脚到山顶 (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正常情况下,所得数据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2)4 种鹭

24、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 类对群落 资源的合理利用。(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 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 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 资源的 和 ,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 关系 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 的必然结果。【答案】:(10 分,每空 1分)(1)池鹭 随机 标志重捕法 偏大(2)垂直 空间(3)时间(或高峰时期或高峰时间) 取食

25、地点(或地点) 竞争 适应31.(9 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A 与 a、 B 与 b、D 与 d)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的 d基因数多于 D基因时,D 基因不能表达,且 A基因对 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中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1 -(1)由图甲可知,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 ;正常情况下,花色为橙红色的牡丹基因型可能有_种。(2)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突变体,基因型为为 aaBbDdd,请推测其花色为_。(3)该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为了探究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的哪种类

26、型,科学家让其与基因型为 aaBBDD的正常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实验预测及结论: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答案】:(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 (2)黄色 (3)黄色:橙红色=1:3(1 分) 黄色:橙红色=1:5(1 分) 黄色:橙红色=1:1(1 分)32.(12 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 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

27、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A、B、C、D 表示激素),图 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 1、图 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 1中激素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B细胞,引起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 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 12 -(4)人在剧烈运动时,

28、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人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 A细胞膜上的_结合,促进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属于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答案】:(1)B、C (2) 胰岛素 效应器 (3)(负)反馈调节(4)(特异性)受体 神经递质(二)选考题:(共 45分。请考生从 2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 1题作答。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的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物理选修 3-3】(15 分)(

29、1)(5 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对1个给 2分,选对 2个得 4分,选对 3个得 5分,每选错 1个扣 3分,最低得分 0分)A微粒运动(即布朗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B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 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C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D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E热量总是自发的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2)(10 分)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气缸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 m,横截面积为 S,与容器底部相距 h,此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30、1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吸收热量 Q时,气体温度上升到 T2已知大气压强为 p0,重力加速度为 g, T1 和 T2均为热力学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的摩擦。求:活塞上升的高度;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答案】:(1)(5 分)BDE(2)(10 分)解:气缸内气体压强 (2 分)- 13 -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2 分) 解得 (2 分) 加热过程中由于气体对外做功, (2 分)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内能的增加量 (2 分)34(15 分)【物理-选修 3-4】(1)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 A沿 y轴做简谐运动,A 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时,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横波的波形图

31、如图所示,已知波速为 2m/s,波源 A简谐运动的周期为 0.4s,B 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一个质点,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图中 x轴上 AB之间的距离为 0.4mB.波源 A开始振动时运动方向沿 y轴正方向C.此后的 1/4周期内回复力对波源 A一直做负功D.经半个周期质点 B将向右迁移半个波长E.图示时刻质点 C所受的合外力方向沿 y轴正方向(2)直角三角形 ABC为某玻璃砖的横截面,其中A=30,BC 长度为 L,平行光束以与 AC成 45角的方向照射到 AC面上,已知从 BC面射出的光线与 BC垂直,如图,求玻璃的折射率 n; - 14 -AB 面上哪个范围有光射出?【答案】:(1

32、)ACE(5 分) (2) (5 分) 从 B点到距离 B点 宽度内(5 分)2n【解析】:一部分光进入玻璃砖后,到达 AB界面,经 AB面反射后垂直 BC射出,光路如右上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光线在 AB面的反射角4 和入射角3 均为 60,通过AC面后的折射角2 为 30由题意知1=45光线通过 AC折射时,由折射定律可得: sin1i452230由临界角公式得,据 则得临界角 C=451sn2iC凡能经过 AB面时发生全反射从 BC面射出的光线,不能从 AB面射出由 AC面射入后到达 BC面的光,光路如右下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5=60C所 以这部分光在 BC面发生了全反射,之后垂直 AB

33、面射出从接近 C点处反射的光,经 AB面射出的位置与 B点的距离为coss602LxLB所以,AB 面上能射出光线的范围为从 B点到距离 B点 宽度内235【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 15分)我国部分城市灰霾天占全年一半,引起灰霾的 PM2.5微细粒子包含(NH 4)2SO4、NH 4NO3、有机颗粒物及扬尘等。通过测定灰霾中锌等重金属的含量,可知目前造成我国灰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是交通污染。(1)Zn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2)NO3的立体构型是_。(3)PM2.5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引发二次光化学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中含有- 15 -NOx、O3、CH 2=CHCHO、H

34、COOH、CH 3COOONO2(PAN)等二次污染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N2O结构式可表示为 N=N=O B.O3分子呈直线形C.CH2=CHCHO分子中碳原子均采用 sp2杂化D.相同压强下,HCOOH 沸点比 CH3OCH3高,说明前者是极性分子,后者是非极性分子1 mol PAN 中含 键数目为_(用含 NA的式子表示)。 NO 能被 FeSO4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Fe(NO)(H 2O)5SO4,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填数字)。 (4)测定大气中 PM2.5的浓度方法之一是 -射线吸收法,-射线放射源可用 85Kr,已知 Kr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晶体中与每个 Kr原

35、子相紧邻的 Kr原子有 m个,晶胞中含 Kr原子为 n个,则 =_(填数字)。(5)水分子的立体结构是_,水分子能与很多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其原因是在氧原子上有_。(6)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其晶胞结构如上图,其中空心所示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或面心,实心球所示原子位于立方体内)类似。每个冰晶胞平均占有_个水分子。冰晶胞与金刚石晶胞微粒排列方式相同的原因是_。【答案】: (1). 1s 22s22p63s23p63d10 (2 分) (2). 平面三角形(2 分) (3). AC(分) 10 NA (1 分) 6 (2 分) (4). 3 (5). V 形(分); 孤电子对(

36、分) (6). 8 (分) ;C 原子与 O原子都为 sp3杂化,且氢键和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解析】:(1)Zn 为 30号元素,所以 Zn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 10;(2)对于 NO3-,根据 VSEPR理论,中心 N原子的配位原子数 3,孤电子对数为 0,则价电子对数为 3+0=3,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 N原子为 sp2杂化,则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16 -(3)A、N 2O与 CO2互为等电子体,二者形成的化学键相似,故 N2O结构式可表示为N=N=O,A 正确;B、O 3与 SO2互为等电子体,为 V形分子,B

37、错误;C、CH 2=CH-CHO中每个碳原子均形成两个单键和一个双键,故均为 sp2杂化,C 正确;D、HCOOH 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CH 3OCH3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氢键的作用强于范德华力,所以 HCOOH沸点比 CH3OCH3高,与分子的极性无关,D 错误。答案选 AC;PAN 中所有单键均为 键,双键中有一个为 键,-NO 2的结构为 ,所以PAN(CH 3COOONO2)分子中含有 10个 键,则 1mo1PAN含 键数目为 10 NA(或106.021023或 6.021022)。配体位于方括号中,由 1个 NO和 5个 H2O构成,则配位数为 6。(4)根据均摊法,以顶点计算,

38、与之相邻最近的 Kr位于三个面心上,而顶点的原子为8个立方体共有,每个面心上的 Kr为两个立方体共有,故最近的 Kr为 38/2=12,晶胞中Kr有 81/8+61/2=4,两者比值为 12:4=3。(5)水分子中含有 2个 键,孤电子对数= =2,所以水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V型,水分子能与很多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其原因是在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金属离子有空轨道,能形成配位键;(6)每个冰晶胞平均含有水分子数为:8 +6 +4=8(其中顶点为 8个,面心为 6个,晶胞内有 4个);金刚石中,C 原子为 sp3杂化,而冰晶胞与金刚石晶胞微粒排列方式相同,说明 C原子与 O原子都为 sp3杂化,且氢键

39、和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36【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反-2-己烯醛(D)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香料,下列合成路线是制备 D的方法之一。根据该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已知: RCHO+ROH+ROH(1)A 的名称是_;B 分子中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_;C 分子中与环相连的三个基团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_种。- 17 -(2)D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写出检验该官能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E 为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有_a聚合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取代反应(4)B 的同分异构体 F与 B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写出 F可能的结构_。(任写2种)(5)以 D为主要原料制备己

40、醛(目标化合物),在方框中将合成路线的后半部分补充完整。(6)问题(5)的合成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目的是_。【答案】:(1)正丁醛或丁醛(1 分) 9(1 分) 8(2 分)(2)醛基(1 分)+2Ag(NH3)2OH +2Ag+3NH 3+H2O或(2 分) +2Cu(OH)2+NaOH +Cu2O+3H 2O;(3)cd(2 分)(4)CH 2=CHCH2OCH3、 、 、 ;(2 分)(5) ;(2 分)(6)保护醛基(或其他合理答案)(2 分)【解析】:- 18 -(1)根据流程图,A 为 CH3CH2CH2CHO,是丁醛;B 为 CH2=CHOC2H5,分子中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 9个(

41、如图: ),C 分子中与环相连的三个基团中,8 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化学环境都不相 同,共有 8种,故答案为:丁醛;9;8;(2)D 为 ,其中含氧官能团是醛基,检验醛基可以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故答案为:醛基;+2Ag(NH3)2OH +2Ag+3NH 3+H2O或+2Cu(OH)2+NaOH +Cu2O+3H 2O;(3)根据流程图,结合信息,C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 、CH3CH2CH2CHO和 CH3CH2OH以及水,因此 E为 CH3CH2OH,属于醇,能发生的反应有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故选 cd;(4)B 的同分异构体 F与 B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 F 可能的结构有:CH

42、2=CHCH2OCH3、 、 ,故答案为:CH 2=CHCH2OCH3、 、 ;(5)D 为 ,己醛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CH2CH2CH2CHO,根据信息和己醛的结构, 首先需要将碳碳双键转化为单键,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即可,故答案为: ;(6)醛基也能够与氢气加成,(5)中合成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目的是保护醛基,故答案为:保护醛基。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5 分)- 19 -为了调查某学校附近河流的水质状况,该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该小组采用的是_分离水样中的 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灭菌,在

43、第二次及以后的操作 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_。(2)该实验组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在恒温箱中培养时倒置,其目的是_;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 _。(3)根据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可以计算河水中该细菌的密度,但计算的数据要比实际活菌的数目少,原因是_。除了上述的活菌计数法外,_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_。【答案】:(1). 平板划线法 (2). 灼烧 (3).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4

44、). 防止形成的冷凝水滴落在培养基上产生杂菌污染 (5). 种群 (6). 当两个或者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7). 显微镜计数 (8). 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学生测定水质中细菌含量为素材,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等知识。通过从图中划线情况分析得出该小组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通过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可确定其他问题的答案。(1)图中可看到三个划线区,且第二次划线的菌种来自第一次划线的末端,第二次划线的菌种来自子二次划线的末端,这说明该小组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接种环是金

45、属制品,可用灼烧灭菌。在 第二次及以后的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2)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在恒温箱中培养时倒置,其目的是防止形成的冷凝水滴落在培养基上产生杂菌污染。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因此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种群。(3)根据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可以计算河水中该细菌的密度,但计算的数据要比实- 20 -际活菌的数目少,原因是当两个或者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除了上述的活菌计数法外,显微镜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4)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所以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38.【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如何生产优质而不昂贵的人胰岛素,是当下医疗界和制药界急需攻克的科学难题。如图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在基因表达载体中, 的作用是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并驱动基因转录出 mRNA。(2)图中细胞 1是 细胞。过程必需的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